張氏帥府「館藏晚清民國瓷器特展」數字展線上開展 同治皇帝大婚禮...

2020-12-18 瀟湘晨報

同治皇帝大婚禮用瓷器會採用何種紋飾、道光皇帝偏愛私人御用瓷器又有何特點、慈禧專用瓷器款識又有何故事。

這些問題足不出戶,就可以從張氏帥府博物館日前在線上推出的 " 清風民韻——館藏晚清民國瓷器特展 " 數字展上找到答案。

720 度全景展廳可無死角賞文物 如身臨其境

張氏帥府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日前,博物館通過帥府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推出 " 清風民韻——館藏晚清民國瓷器特展 " 數字展。展覽包括 6 大部分,以時間為線軸,展出了從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等晚清到民國時期近百件造型優美、裝飾豐富、風格各異的精品瓷器;並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各個時期典型器物、瓷器特徵、工藝技術等有關內容,從而勾勒出一幅晚清民國瓷器發展的歷史畫卷。觀眾可以欣賞到多件晚清民國的精品瓷器。

據介紹,此次數字展覽將為觀眾在線上呈現一個 720 度全景展廳,通過手機、PAD 等,觀眾便可以在漫步在張氏帥府博物館的展廳內。

據介紹,720 度全景展廳,是通過對專業相機捕捉整個場景的圖像信息,使用軟體進行圖片拼合,並採用專門的播放器進行播放,也就是將平面圖片通過計算機變為 720 度全景的景觀,通過二維平面圖模擬成十分逼真的三維空間呈現給觀看者。同時,還為觀看者提供了語音講解,及各種操縱圖像的功能,可以放大縮小,移動觀看各個方向場景,以達到場景模擬和真實環境的再現效果。

同治帝大婚燒瓷器達 120 桶 7294 件 可賞黃地粉彩百蝶紋渣鬥

在此次展覽中,可欣賞到清代同治皇帝大婚時的用品,同治款黃地粉彩百蝶紋渣鬥。這件文物上 " 雙喜 "、蝴蝶紋飾等紋飾。

據悉,同治七年(1868),朝廷特命江西巡撫景福在景德鎮御窯廠督燒瓷器共 120 桶、7294 件,作為同治皇帝大婚禮時的用品。器型有海碗、大碗、中碗、湯碗、酒杯、羹匙和大中小盤、碟等,同時還有茶缸、渣鬥、粉盒、花盆等。

同治款黃地粉彩百蝶紋渣鬥即是同治大婚瓷器中的典型器物。渣鬥,又名奓鬥、唾壺,起源於晉代,用於盛裝唾吐物。如置於餐桌,專用於盛載肉骨魚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於盛載茶渣,故也列於茶具之中。

為烘託皇帝新婚喜慶氣氛,所有的器物色彩濃豔,紋飾均採用 " 雙喜 "" 喜鵲登梅 "" 百蝶 "" 萬壽萬福 " 等吉祥圖案。因與皇帝婚禮有關,這批瓷器又被稱為 " 大婚禮造器 " 或 " 大婚禮型器 "。1888 年,光緒大婚時也曾燒制類似的婚禮用瓷。

道光皇帝偏愛慎德堂 私人御用瓷器均有其標誌

還可以看到清代道光皇帝御瓷慎德堂款粉彩花卉六方雙耳瓶。此瓶彩繪精細,風格清麗,氣韻雋逸,署款為礬紅彩 " 慎德堂制 " 四字二行楷書款,以側鋒書寫,筆道有力,彰顯出道光御瓷之精巧秀雅。

慎德堂位於圓明園九洲清晏西面,是道光皇帝的行宮。在道光晚年,慎德堂被當作紫禁城內的 " 養心殿 ",道光皇帝曾在此頒布無數政令。出於對慎德堂的偏愛,道光皇帝要求慎德堂的日用品均帶有 " 慎德堂制 " 的標誌。於是,景德鎮御窯廠為慎德堂燒造了一批瓷器,隨年貢進京,作為道光皇帝的私人御用瓷器,被贊 " 足以媲美雍正 "

與鹹豐皇帝於大雅齋邂逅 " 大雅齋 " 成為慈禧瓷器專用款識之一

清代大雅齋款粉彩花鳥紋花盆則是慈禧的專用瓷器。據介紹,慈禧專用瓷器有 " 儲秀宮制 "" 長春宮制 "" 體和殿制 "" 樂壽堂制 "" 大雅齋 " 等多種款識,這些款識分別與慈禧在宮中不同階段的生活經歷有關。大雅齋原是圓明園九州清晏內 " 天地一家春 " 中的一處齋室名稱。慈禧進宮初期即居於此。她與鹹豐皇帝在這裡邂逅,承歡侍宴,留下了許多美好的人生回憶。

" 大雅齋 " 款瓷器造型多樣,有盆、碟、高足碗、蓋盒、渣鬥、羹匙、花盆、魚缸等,多以黃、綠、紅、藍、紫、白為底色,繪以紅、墨、藍等彩料,多見花鳥圖案,秀麗精巧,典雅柔和,極具文人氣質和女性特色。

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記者 朱柏玲 查金輝

【來源:遼瀋晚報·ZAKER瀋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張氏帥府線上展覽「館藏晚清民國瓷器」
    同治皇帝大婚瓷器亮相可手機觀賞張氏帥府線上瓷器展中的精美瓷器。遼瀋晚報記者查金輝攝同治皇帝大婚用瓷器會採用何種紋飾,道光皇帝偏愛私人御用瓷器又有何特點,慈禧專用瓷器款識又有何故事……這些問題足不出戶,就可以從張氏帥府博物館日前在線上推出的「清風民韻——館藏晚清民國瓷器特展」數字展上找到答案。
  • 十大景點評選·TOP30展示張氏帥府博物館:一座大帥府,半部民國史
    #瀋陽##瀋陽爆料##最受歡迎的瀋陽十大旅遊景點#十大景點評選·TOP30展示張氏帥府博物館:一座大帥府,半部民國史一座大帥府,半部民國史。匯集多種建築風格張氏帥府始建於1914年左右,總佔地面積超過3.5萬平方米,包括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等四部分。建築布局上,「前政後寢」的建築功能表現得非常鮮明,也是張作霖頭腦中權貴思想的物化表現。他將自己的府邸比作皇宮寶殿,以期通過建築的表現形式達到張氏政權的至高無上。
  • 張學良日記等珍貴文物在張氏帥府博物館首次披露
    12月10日,張氏帥府博物館建館32周年慶暨2020年帥府文物徵集成果發布會在瀋陽舉行,展出了張學良日記等珍貴文物。 張氏帥府博物館副館長趙菊梅說,該館作為在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及其長子、愛國將領張學良主政中國東北時期的官邸和私宅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博物館,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張氏父子相關文物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在文物資料的保存與展示方面具有絕對優勢。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了張學良日記等文物。據介紹,張學良侄女張閭芝向張氏帥府博物館捐贈了一批有關張學良的珍貴史料。
  • 張氏帥府博物館建館32周年慶暨2020年帥府文物...
    12月12日,西安事變84周年,以及張氏帥府博物館成立32周年。張氏帥府進行了一次年底盤點,公布了許多新收入庫的重量級文物,以及文物徵集工作背後的不為人知的故事。一些歷史的謎題,即將浮出水面,比如,張家到底有多少錢?張學思將軍的帥府往事,以及大帥幾位夫人的吉光片羽。
  • 一周觀展指南丨瓷器特展「灼爍重現」,「有間書房」見出雅韻
    瓷器特展與慶祝建國70周年紀念活動幾乎成了最近的博物館觀展熱點:上海博物館有「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展」,中國國家博物館則有「海宇會同:元代瓷器文化展」,蘇州博物館將推出「大邦之夢——吳越楚玉器·青瓷展覽」,儼然一部中國瓷器發展史,浙江博物館的「越王時代:吳越楚文物精粹」也是對吳越文化的再梳理。
  • 【雲看展】南通發布第五批博物館數字資源
    【雲看展】南通發布第五批博物館數字資源 來源: 文物處 發布時間:2020-04-15 字體:[ 大 中 小 ] 為豐富公眾疫情防控期間的文化生活,南通全市備案博物館製作並發布了第五批數字資源,涵蓋7座博物館的線上展覽
  • 川博瓷器展為何會有故宮國寶?這事得從60多年前說起
    其中,1957年調撥的文物數量最多,川博展廳裡展出的這些精美的瓷器大多是那一年入蜀。如果你湊近仔細觀看展籤,可以發現「1957年故宮博物院調撥」的字樣。 當時,全國文物一盤棋,由國家文物局統籌,故宮和多個省市之間雙向調撥文物,相互補充館藏珍品。其中,1958年,邛窯出土的四耳陶罐就從四川省博物館調撥給了故宮,一同調走的還有一些名家字畫藏品。從故宮遠道而來的這批宮廷文物,從某種程度上說,彌補了川博部分收藏門類的空白。
  • 「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年度壓軸大展25日開展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夏明勤)記者獲悉,作為陝西省美術博物館的年度壓軸大展,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支持,中國美術館與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將於12月25日下午在該館正式開展。
  • 上海蘇寧藝術館「館藏山水人文主題特展」今日開幕
    在上海市普陀區文旅局的指導和支持下,蘇寧藝術館「江南——館藏山水人文主題特展」於2020年11月25日正式開展,展覽持續到2021年5月25日。五大篇章述說江南故事 本次特展自館藏藏品中,精心遴選了展現江南文化的古代至近現代書畫作品約50件。
  • 足不出戶看展覽 上海博物館推出「雲看展」
    為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全市的文物博物館單位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工作,暫停開放後的博物館、紀念館紛紛推出網上展覽,繼續為各界公眾提供服務,在家足不出戶看展覽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選擇。
  • 張氏家族有多少財產?張作霖的夫人們穿著有多講究?
    12月12日,是張氏帥府博物館成立32周年。但因歷史原因,張氏帥府博物館館藏中關於張氏家族的文物不多,精品更少,這成為帥府館藏系列的短板。今年,張氏帥府博物館通過張作霖的孫女張閭芝和外孫女翟海蒂先後徵集到一批張作霖五夫人和六夫人的珍貴文物。
  • 唐招提寺大展等倒計時,線上雲觀展彌補遺憾
    北京 目前,北京尚未出現大規模開館,但一些博物館提供了線上觀展平臺,以下是部分博物館的線上展覽服務。點擊網頁上的標誌,可以線上參觀故宮內的任意景點,並了解各景點資料。此外,故宮還提供「數字文物庫」「故宮名畫記」的線上服務,展現其豐富藏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博雲觀展」
  • 張氏帥府博物館(瀋陽金融博物館)參加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
    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於11月27—30日在廣西南寧舉行,張氏帥府博物館(瀋陽金融博物館)參加了本次博覽會。本屆展會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同步舉辦實體展和「雲上東博會」。
  • 一周觀展指南|上博將展文房供石,大都會150年線上呈現
    此次歷代繪畫館常設展覽將用於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設展,新增書畫精品、新品22件。光/譜 鮑勃·迪倫藝術大展地點:藝倉美術館展至5月5日鮑勃·迪倫在中國首次開放綜合性大展「光/譜 鮑勃·迪倫藝術大展」,亦是其視覺藝術作品於國內的首次亮相,聚集迪倫五十年創作生涯的七部系列作品,力圖讓公眾在獨特的沉浸式互動體驗中感受其裡程碑式的傳奇人生
  • 雲觀展 正走紅
    「有魚」「春信」「如意」網上主題展皆為每年新春之際推出的特輯,飽含樸素美好的祝願;珍品專題則為一期聚焦一件文物,意為回歸「文物」本身,看重不同知識點間的聯繫與拓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這也讓「線上博物館」以更快的方式進入大眾視野,「雲觀展」成為文博迷的「剛需」。
  • 館藏明清肖像畫首展 50餘件展品亮相國博
    朱元璋、諸葛亮、李清照……在近日開展的「妙合神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展」上,可以看到許多歷史名人的畫像。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共展出國博收藏的50餘件(套)展品,從不同方面展示明清肖像畫的歷史、文獻與美學價值。
  • 中國港口博物館展出晚清民國銀器精品
    (範玉 攝) 本報訊(記者林旻 通訊員李永歌)昨日,中國港口博物館的跨年大展《白銀芳華——從外銷銀器看晚清民初社會和商貿變遷》正式揭幕,展覽以中國港口博物館館藏的300餘件套銀器精品為主,向市民觀眾再現了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外銷銀器的風採。
  • 臺灣工藝信息館特展帶領民眾認識工藝大師作品
    華夏經緯網12月9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信息館整修後於12月重啟開館,並於8日起在一樓展覽空間,辦理開館特展「典藏現場:臺灣工藝開箱計劃」,工藝中心主任許耿修表示,該展結合科技,帶民眾看見工藝之美。
  • 「指尖博物館MuseuM」啟動儀式暨《珍稀+珍惜》特展
    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除了常規展品外,在庫房還有297000件館藏標本從未展出,鮮為人知。這一次,通過「指尖博物館MuseuM」這一平臺,科學家和紀錄片導演將首次打開神秘的庫房,用高清鏡頭帶您近距離、多角度欣賞這些從未示人的館藏珍品。同時,科學家們也將在「指尖博物館」採用豐富的視頻、圖文、音頻、線下特展等方式,以科學家講述生動有趣專業的自然史,進行5G時代科普新探索。一起探索生命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