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0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金山融媒 i金山
大家有沒有注意過
有些商品價格是有「分」的
比如1.68元就是一元六角八分
現在,分幣在市面上已經停止流通
那麼這幾分到底該怎麼算呢?
其實大部分基本上是不算的
然而有時候又是「四捨五入」
那在超市買東西結帳後
很多人都會懶得要發票
更不要說對帳單了
不久前,市民潘女士
卻較真地對起了帳單
結果發現超市在她不知情
並且未同意的情況下「四捨五入」
多收了她的錢
原來在7月初,潘女士在東尚超市衛清東路店購買了總價43.56元的商品,掃碼付款離店後,她發現微信支付帳單顯示付費43.6元。雖然就相差4分錢,但潘女士認為超市的這種做法有失公平。
消費者 潘女士:一角或幾分錢算不了什麼,關鍵是討個說法,希望超市做到誠信待客,也能使老百姓能夠明明白白消費。
記者跟執法人員來到東尚超市衛清東路店,要求商家列印了兩張稱重商品小票,在結算時發現標價4.57元的商品,而在結算時直接四捨五入為4.6元。
執法人員認為,商家的這種行為違反了《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
但經過調查,商家使用四捨五入的收款方式僅有數天時間,且違法所得較小。
目前金山區市場監管部門對企業經營採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模式,便對商家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書,建議商家可以採取將四捨五入結算公示在顯著位置或直接完全舍位的方式。
東尚超市衛清東路店負責人 陳東凱:下一步就是把公示貼出來,給顧客一個簡單明了,一眼看過去,顧客比較容易接受,一天金額雖然不太多,但是放在一起是有損失的。
記者採訪下來發現,部分顧客也覺得超市如果提前將「四捨五入」的找零方式公示是合理的。
其實超市扣掉幾分錢,也是符合現在的市場大環境,因為找幾分錢對雙方來說,都是成本大於收益。但如果不主動公示,心裡也會覺得不舒服。
金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場規範科科長劉曉鋒表示,一般情況下如果商家沒有主觀故意性,以非法侵佔為目的的價格欺詐行為,屬於輕微的違法行為,按照包容審慎的執法原則來說,是指導和規範,教育為主。市場監管部門也會加強這方面的監管,發現一些主觀故意行為的話,會進行查處。
記者丨勾瑞 馮秋萍
通訊員丨王然
編輯丨孫進
責編丨戚靜偉
原標題:《超市結算四捨五入未公示!消費者:憑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