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藝術學院因疫情面臨生存危機,不確定5月後能否運行

2020-12-14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獲悉,受到疫情影響,有著近150年歷史的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The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無法找到合作夥伴,正面臨生存危機,其官方宣布,不確定是否能在今年五月的畢業季後繼續運行。在過去的近150年中,舊金山藝術學院已成為加利福尼亞藝術教育領域的關鍵力量。

舊金山藝術學院

據《The Art Newspaper》等外媒報導,在本周一面向學生及教職工的一封公開信中,舊金山藝術學院院長戈登·諾克斯(Gordon Knox)與董事會主席帕姆·羅克·萊維(Pam Rorke Levy)表示,新冠疫情讓學院渴望與大型教育機構的合併計劃受阻,而這樣的合併原本「能夠憑藉其規模和必要的資源,在今天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幫助我們生存和發展」。

這樣一來,「舊金山藝術學院的領導層無法確定是否能夠在2020年秋季招收新生,」公開信中寫道。他們稱,機構正在考慮等今年五月的本科生與碩士生畢業後,暫停其學位課程。

諾克斯和萊維表示,與「舊金山灣區的兩所最好的高等學府的合作」原本「很有希望」,但是「這些對話在上周進入了僵持,這與新冠疫情蔓延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意外的困難有很大關係」。

本月13日以來,學院的兩個校區已經因為疫情而關閉,本碩畢業展和畢業典禮也因此取消。據悉,直至春季學期結束,該學院300名學生將繼續在線上接受授課,以保證他們能夠獲得學位。諾克斯和萊維稱,正在攻讀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的學生可以如期在今年五月獲得學位。

根據官方聲明,學院正在計劃在本學期末完成教職工的裁員。

舊金山藝術學院面臨的困難並非個例。近來,不少藝術機構都受到了疫情的重創。位於美國塔裡耶森(Taliesin)的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建築學院(Frank Lloyd Wrigh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t Taliesin)在幾周前宣布不再招生。近日,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發起了一項運動,請求美國政府撥款40億美元支持非盈利藝術機構,在此之前,博物館因最近的閉館而受到損失。

舊金山藝術學院

舊金山藝術學院始建於1871年,學院有1800萬美元的預算,大約300名學生,其中100名是研究生。在該校的校友中不乏不少著名的藝術家、音樂家和電影製作人,如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與科德·懷爾(Kehinde Wiley)。近年來,隨著教育成本飆升、入學人數下降、大量學生不願承擔債務以及舊金山生活成本的增長,學院經歷了艱難奮鬥。

該校一年學費約為4.5萬美元,但諾克斯在一次採訪中估計,每個學生的教育成本約為7萬美元。據他透露,學院90%以上的學生都獲得了助學金,平均支付的學費為3.5萬美元。

「人數地低於1000的學校正在紛紛倒下,」諾克斯說道,「未來已是板上釘釘,在這樣的局面下,與更大的機構合作是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諾克斯稱,他認為學院和一家大學的合作「幾乎已經敲定」。然而,就在兩三周前,「氣溫急轉直下,」列維這樣形容道。諾克斯認為疫情引發的恐慌和隨之而來的股市暴跌「改變了談判桌的基調,降低風險成了他們首先考慮的因素。」兩位都拒絕透露退避三舍的學校名字,但是諾克斯提到它們是大學,而非藝術類學院。

舊金山海濱碼頭的新校區

兩位發言人也許忽略了另一個引發危機的原因:雖然入學人數持續降低,且鮮有改善的信號,學院仍然在2017年購買了位於舊金山海濱碼頭、歷史悠久的美軍倉庫,並委託建築師將其改造成新校區。根據《紐約時報》,近年來,包括這一開支在內的多項投資給學校帶來了約1900萬美元的債務,如果無法走上正軌,這一數字只會繼續增加。

即便面臨諸多挫折,諾克斯和列維仍對學院報以希望,考慮到該校的教師隊伍中曾誕生過像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和多蘿西·蘭格(Dorothea Lange)這樣赫赫有名的藝術家,他們相信學院能夠挺過來。「學校已經經歷了149年的浮浮沉沉,」列維說道,「我們所經歷過的起伏不可枚舉。」她提到了學院原本位於諾布山的大樓曾在1906年的地震中被毀,因此而更換過校址。

「和美國的許多小型學院不同,我們有自己的財富,」列維說道,其中包括位於北灘的主校區以及位於舊金山海濱碼頭、面向金門大橋的研究生校區。校內美術館中有一幅迪亞戈·裡維拉(Diego Rivera)的壁畫,價值在5400萬美元。

校內的迪亞戈·裡維拉壁畫

「作為一個藝術機構,我們在今天所面臨的一系列新挑戰將迫使我們完成革新,在接下來的數月至數年當中,我們的目標將是重新發現自己,」諾克斯和萊維在公開信中寫道,「我們對於戰略合作仍報以希望,但也意識到,在史無前例的全球疫情下,這一切不會馬上到來。」

(本文編譯自《The Art Newspaper》與《Archpaper》)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舊金山藝術學院因疫情或將倒閉
    受到疫情影響,有著近150年歷史的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The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簡稱SFAI)無法找到合作夥伴,正面臨生存危機,其官方宣布,不確定是否能在今年五月的畢業季後繼續運行。
  • 疫情來了,美國的公立學校為何會倒閉?為什麼還是藝術學院?
    近期藝術圈內最受關注的新聞熱點,非「舊金山藝術學院因疫情面臨生存危機」莫屬。事實上,「舊金山藝術學院危機」早已有之,新冠疫情也僅僅是壓垮這所資歷深厚的老牌美術學院的一根稻草。該學校早就與其他學校存在合併計劃,但突然而來的新冠疫情,導致整個舊金山灣區「居家防疫」,關閉非必要商業的防疫措施而告失敗,不得不面臨生存危機。深挖事件的深層原因,卻發現這是美國的人口經濟和金融上的一本帳。
  • 【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德企因疫情面臨「生存危機」】德國伊弗經濟...
    文 / 夏洛特2020-07-07 03:18:33來源:FX168 【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德企因疫情面臨「生存危機」】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7月6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受訪德國企業認為新冠疫情令其面臨「
  • 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德企因疫情面臨「生存危機」;①德國一家經濟研究...
    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德企因疫情面臨「生存危機」;①德國一家經濟研究所6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受訪德國企業認為新冠疫情令其面臨「生存危機」。該研究所經濟學家警告說,德國可能在數月內迎來一波破產潮;②調查顯示,能否從疫情中生存下來的擔憂情緒在德國服務企業中尤其嚴重,27%的受訪服務企業認為身處危險;而在貿易、工業和建築企業中,這一比例分別為18%、17%和2%。具體來看,旅行社、酒店和飯館最擔憂疫情將致其面臨生存危機,所佔比例分別為85%、76%和67%。
  • 新冠疫情加速舊金山「大逃離」,專家分析後疫情時代大城市變化
    △位於舊金山的特爾佐餐廳疫情後改變了堂食方式,人們能夠在門前停車坪吃飯。該店得以維持生計。疫情和高租金、高稅收等因素,正在加速舊金山的人口流失。據美國郵政局的數據,在3月至11月間,有9萬名舊金山居民將郵政地址變更到了舊金山之外。
  • Pokemon Go面臨「生存危機」,開發者分享疫情帶來的挑戰
    Pokemon Go面臨「生存危機」,開發者分享疫情帶來的挑戰#pokemon#在疫情期間Pokemon GO 的開發者就在疫情中感受到「生存危機」,不知怎樣對應情況。負責開發 Pokemon Go 的 Niantic 高級產品經理 Matt Slemon 在一個訪談中表示,目前的疫情對他們的遊戲而言可說是生死攸關,如果他們繼續開發新內容但全部留在疫情結束後才推出,對於玩家而言也是不能接受。
  • 獨家專訪:美國舊金山音樂學院新任吉他教師蘇萌
    1. 學院剛剛收到了一批價值上百萬美金的珍稀吉他捐贈;2. 繼學院收購了美國頂尖古典音樂經濟公司Opus 3後,將返聘Opus 3的吉他藝術家塞爾吉奧·阿薩德(Sergio Assad)。作為駐院藝術家,阿薩德每學期會到訪舊金山一星期,同時進行線上授課。3. 聘任著名吉他演奏家蘇萌。
  • 鳳凰藝術 | 2萬億美金,能救活美國文化藝術行業嗎?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2萬億美元刺激法案,這將對美國的文化藝術領域產生怎樣的影響?而在此時,美國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從業者們又面臨著怎樣的生存狀況,又在做些什麼來繼續向社會索求或提供支持?以下是 「鳳凰藝術」 為您帶來綜合編譯報導。
  • ...北京國際電影節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舉辦 第43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舉辦3月6日,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關於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延期舉辦的公告。當中提到,為配合好現階段對新冠肺炎的防疫工作大局,本著為電影節嘉賓、影迷、媒體、合作方及公眾安全健康考慮,經徵求電影節指導單位、主辦單位及各界專家意見,原定於2020年4月下旬在京舉行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延期舉辦。組委會還表示,將會密切關注疫情防控進展,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及早確定發布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舉辦日期。《飛翔吧!
  • 英美大學正面臨生死攸關的破產危機
    圖 | 人民視覺儘管「二次疫情」來勢洶洶,但西方國家政府和教育當局,仍竭力採取各種措施鼓勵本國大學在暑假後「重啟」。大學的反應卻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英美大學正面臨著一場嚴峻的破產危機。正如代表美國1800家大學和學院的美國教育協會(ACE)副總裁法恩斯沃士(Brad Farnsworth)所說,這「意味著更多不確定因素和迷惘」,或乾脆更直白地說,這意味著本已大幅減少的美國大學留學生收入,將「再下一個臺階」。鑑於此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大選選戰的副產品,在11月3日美國大選投票前,這一趨勢將幾乎不可能收斂,其影響則更將持續多年。
  • 疫情之下,零售業的生存策略
    面對當下嚴峻的挑戰,零售企業如何生存?小型企業和中大型企業面臨不同的挑戰,生存策略也不同。如果是老闆從上至下強制要求,有可能引起員工不滿懈怠甚至勞工糾紛,更不可能扛過危機。所以,能否實施好就考驗老闆的領導力和企業文化了。深圳有家餐飲品牌木屋燒烤,堅持開業,正月初一以來營收下滑80%以上,每月固定支出5000萬元,按帳面資金最多支撐3個月,面臨生死考驗。
  • 舊金山增添全天候路邊公廁
    【僑報記者陳勇青5月6日舊金山報導】舊金山市長布裡德和舊金山工務局在5日宣布,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市將大幅增加路邊公廁(Pit Stop)工作人員數量,這些路邊公廁將24小時全天候運行。舊金山在全市24個地點設立路邊公廁,其中三個24小時開放,另外15個現有的站點將在下周末之前暫訂24小時開放。此外,市最近已部署37個臨時式路邊公廁和水槽,它們在「居家令」生效期間實行全天候開放。舊金山現有49個由工作人員負責清潔的路邊公廁,另有67個公用廁所,全部全天候開放。
  • 美國唐人街正淪為「鬼城」,往日光環不再,華人商家面臨生存危機
    這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說是百年不遇,同時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下,很多中小型產業都被迫關門 停業。而這次的新冠疫情尤其對美國的「殺傷力巨大」,一直以世界醫學技術著稱的美國科學家在面對這次的疫情時顯然「束手無策」。同樣受到侵襲的還有美國的零售業和生產製造業。
  • 一周藝術人物|羅德島院長談疫情與教學,村上隆稱面臨破產
    近日,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院長羅桑妮·蘇默爾森談論了新冠疫情如何迫使設計學院重新自我塑造。一向以成功形象示人的日本藝術家村上隆被媒體發現,此前發布視頻,自稱處於破產邊緣。餘德耀美術館推出「藝術在場」欄目,美國藝術家朱莉·奧澤帶觀眾「走進」工作室,探討疫情中的影像作品。在中國,美術批評家劉驍純、《中國美術報》原主編劉驍純6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79歲。
  • 疫情之下,近期全球藝術事件回顧
    經過近3個月的全民抗疫,中國的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很不幸的境外疫情卻不斷在快速的擴散蔓延。這種態勢之下,藝術圈面臨著一個比之前更加龐大的嚴峻的考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近期國際上發生的一些藝術事件。
  • 全球藝術停擺,更令人頭疼的事情還在後面
    剛剛過去的3月,對於全球藝術買家、愛好者、藝術從業者和展商來說,2020全年的藝術日程表已經被新冠疫情攪成了一紙亂碼。雖然在開幕前一周,美國已經發現了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但紐約軍械庫藝博會仍在3月初如期舉辦。
  • 經濟學人:問題一直存在,疫情使其惡化
    圖源:CNN新冠疫情的爆發,給美國高校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高校獲得的捐贈大量減少,關閉校園後住宿費等社會服務收入也不復存在。此外,疫情也嚴重打擊了高校的招生工作,生源減少引起更大的生存危機。很多美國高校紛紛進入「求生存」模式,努力填補巨大的預算缺口,但是一些學校已經宣布永久關閉。美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在2020年5月30日發布文章稱,美國高校的問題其實早就存在。2008年至2012年間,美國各州都將高等教育經費削減了29%,且外國本科生的入學人數連續三年持續下降。
  • 那個胡歌也上過的舊金山藝術大學(AAU)到底水不水?
    美國規模最大的私立藝術院校舊金山藝術大學Academy of Arts University,雖然不常被宣傳但也是妥妥的實力派。最近超火的《青春有你2》裡的爆炸頭張總就是AAU服裝設計畢業的,還有你們都愛的胡歌,曾經也在AAU學習過。
  • 「生存寒冬」中的海外藝術界:步履艱難依然傾囊相助
    2019年5月更名後,印第安納波利斯當代藝術博物館徽標正式亮相在眾多博物館中,印第安納波利斯當代藝術博物館(I/C)的處境無疑是最糟糕的。4月3日,I/C宣布,在為社區服務19年後將永久關閉。「確定繼續運營在經濟上不可行」,董事會主席Casey Cronin表示,「自2001年成立以來,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經營當代藝術的非營利組織的挑戰就很大。病毒的蔓延肯定會加劇經濟困難並減少展覽機會。我們已經得出結論,機構的運營不可持續」 。「我們並不孤單,其他藝術機構也正在這場危機中掙扎求生」,Cronin在訪談的最後如此說道。
  • 陳春花:疫情下5個改變讓員工幫你走出危機
    陳春花認為,數字時代的組織變革,需要管理者做出5個根本性改變。17年過去,陳春花覺得相比非典,這次疫情下的企業面臨的環境、難度都不一樣,但依靠員工,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依然是應對危機的生存之道。3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在《中國企業家》「春播行動」中,從她多年的實操經驗和研究案例出發,告訴管理者,在數位化時代,面對危機,該如何提升企業的組織免疫力,以更好地實現自我變革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