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加速舊金山「大逃離」,專家分析後疫情時代大城市變化

2020-12-23 瀟湘晨報

△舊金山非常出名的科技公司甲骨文,近期宣布將搬離舊金山。

△羅裡·考克斯幫助他的健身房裡唯一的顧客鍛鍊。考克斯在舊金山開了三家健身房,疫情已經讓生意下跌了80%。

△2017年的資料圖片顯示紐約通勤族對地鐵的依賴。疫情發生後,很多城市規劃人員希望紐約能恢復到往年的常態。

△位於舊金山的特爾佐餐廳疫情後改變了堂食方式,人們能夠在門前停車坪吃飯。該店得以維持生計。

疫情和高租金、高稅收等因素,正在加速舊金山的人口流失。

據美國郵政局的數據,在3月至11月間,有9萬名舊金山居民將郵政地址變更到了舊金山之外。根據人口普查數據,2019年舊金山全市共有居民88.15萬人。如果確定少了9萬居民,那就相當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人口減少了10%以上。而另一邊,是宣布搬離的特斯拉和甲骨文,以及其他因為遠程辦公意識到沒有必要非在價格高昂的區域安營紮寨的企業。

這將給舊金山的復甦帶來一個怎樣的難題?難以估計。

羅裡·考克斯每次走出YuBalance健身房的門,都會氣得發抖。

「這是一座該死的鬼城。」現年37歲的他說。自新冠病毒來襲以後,他位於舊金山的三家健身房的業務已經下滑了80%。「我的『頭號營銷工具』就是那些從我身邊走過的人們。如果他們不存在了,就輸了。」

《今日美國》12月19日報導,考克斯同時也是舊金山小企業聯盟的創始人,就像他所代表的許多人一樣,他喜歡舊金山這座標誌性的、打破傳統的城市。在這裡,科技初創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目前舊金山加入了加州為期三周的防疫封鎖行動,但如果這座城市無法從疫情中恢復,考克斯和他的妻子,以及5歲的兒子,就得收拾家當回到維吉尼亞州的一個小鎮,重新開始謀生。

「我們需要當地人、遊客和大型活動」

「如果這個城市在冬天過後不努力重建,就會有更多商店關門,更多無家可歸的人擠在門口,更多的入室盜竊。」考克斯說,「在20世紀50年代,底特律是美國最富有的城市。我們可能步那座城市的後塵。」

紐約、洛杉磯、波士頓、邁阿密這些美國最大的城市——經濟引擎和文化熔爐,如何克服這場本世紀以來最致命的全球健康危機,可能也在某種程度上預示著美國如何重整旗鼓。

未來的改變似乎不可避免。皮尤研究中心9月份的調查顯示,略微過半的受訪者預計,疫情過後,他們的生活將繼續在大方面上發生改變。對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搬家。該中心今年6月的一項調查顯示,五分之一的人表示,疫情暴發迫使他們或他們認識的人搬了家。

舊金山市中心的金融和科技區,由於疫情已經人流稀少。許多店面都用木板封住了。住宅租金下降了25%。

今年第二季度,舊金山這個地區的銷售稅收入下滑43%。最近,信用卡收據數據顯示,在這個美食聖地,85%的餐廳已經關門。

「鎮上真的會有人來我們這裡吃飯嗎?」勞麗·託馬斯問道。她是玫瑰咖啡館和特爾佐餐廳的老闆,也是金門餐飲協會的執行理事。「沒有的話,真會要了我們的命。」

託馬斯說,她通過精簡員工、提供戶外餐飲和外賣活了下來。她說,能夠在曾經是停車場的地方為顧客提供戶外用餐,對她未來的生存至關重要。

「我們需要當地人,但我們也需要遊客和大型活動。誰也說不準它們什麼時候會回來。」她說。

擔心宅家用戶是否需要面對面互動

與美國其他主要城市一樣,舊金山面臨的問題似乎是,「在疫情之後,一座城市的價值是多少?」舊金山首席經濟學家泰德·伊根說:「我們主要擔心的是,那些掌握了如何用Zoom(多人視頻會議軟體)開視頻會議,並習慣了宅在家的用戶,是否真的不再需要這種面對面的互動。」

過去20年,在推特、谷歌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的推動下,這座城市充斥著渴望面對面交流的年輕勞動力。他們的工資高於平均水平,他們花錢去高級餐廳、時髦的雞尾酒會館、時尚精品店和個人培訓場所。

如果這裡的生意人在疫情後賺不到以往那麼多的錢,包括健身房老闆考克斯在內,可能成為那批離開大城市生活的人。但就目前而言,考克斯仍希望市政府官員能聽取像他這樣的商人的意見,推動城市復興,把企業、遊客和新居民吸引到一個生活更綠色、文化更有活力、工作環境更友好的舊金山。

考克斯說:「我在這裡遇到了我的妻子,建立了我們的家庭,我也在這裡開始了我的事業,這是我們想要留下的地方。」

他說:「很多人都希望在這場新冠疫情結束後,這座城市能夠保持活力和活力。人們搬到這裡不是為了塔吉特百貨和墨西哥風味快餐,他們是為了自己創辦一些很酷的小生意。我們需要堅強地恢復以往的生活,我們需要幫助。」

生活標準和成本飆升導致企業搬離

但是,「最高層政治家們如果不把注意力和資金放在大城市——這裡窮人和有色人種在疫情下健康和收入都受到很大影響——生活在美國主要的大都市只會變得更糟。」理察說。

談到候任總統拜登和他的競選夥伴哈裡斯時,理察說:「現在決定權掌握在各州和拜登—哈裡斯政府手中。」

「我們需要聯邦政府以緊急救助的形式做出巨大努力,而且要快。這不僅僅是政府提供的一個機會,也是政府的一種義務。如果我們錯過了,可能要付出地獄般的代價。」他說。

這些城市很可能只有靠自己。隨著刺激資金即將到期,國會仍在討論下一個新冠病毒救助方案。但是,在大約1萬億美元的新的一攬子計劃中,只有1600億美元將劃撥給州、地方政府,遠低於全美州長協會要求的5000億美元。拜登最近還推出了一項1.3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支出計劃,其中將包括幫助恢復全國的公共運輸。如果共和黨人繼續控制參議院多數席位,這項支出計劃可能在參議院面臨一場硬仗。

另外,這些城市必須阻止居民的流失,更不用說僱主的流失。

領英集團9月份根據用戶資料的郵編變化進行的調查顯示,康乃狄克州的哈特福德市居民數量減少最多,主要原因是工作崗位減少。而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市在新冠疫情期間居民增加最多的城市中排名第一。舊金山在居民流失人數中排名靠前,紐約情況更嚴重。

雖然許多專家預測,人們能夠免疫新冠肺炎之後,紐約就會恢復繁榮,但他們對舊金山的前景就不那麼樂觀了。

舊金山的科技公司紛紛逃離。在過去2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科技公司推動了該地區生活標準和成本的飆升。並且,加州號稱「萬稅之州」,有著全美最高的州個人所得稅稅率和資本利得稅率,最高稅率高達13.3%。僅在一個多星期以前,特斯拉和甲骨文都宣布他們將離開舊金山灣區前往德克薩斯州,以避免支付灣區的高昂的工資和昂貴的寫字樓租金。此外,舊金山的房屋價值中間值現在是130萬美元,一些人由於無家可歸四處流浪,加劇了疫情流行。

「我很擔心舊金山。」理察說。

疫情將加速推動已在發生的城市趨勢?

但是,儘管預算短缺困擾著幾乎每一個大城市,城市規劃者、經濟學家和建築師卻達成了令人矚目的積極共識——他們認為,更年輕的人口帶來了更多的崗位、社會機會和公共服務,城市將會渡過這個危機,比1918年西班牙流感、2001年「9·11」恐襲之後的城市表現更好。一些人甚至認為,一年後美國可能會進入一個新的繁榮的21世紀20年代。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經濟學家月初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到明年春天,美國GDP將從本季度疲弱的1.2%的增速,躍升至6%,取代這個「陰鬱的冬天」,並有望實現更多增長。

上面所說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將取決於城市在一場改變格局的疫情後,調整發展方向的速度和效率。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因房地產和銷售稅收入的損失而耗盡的市政財政資金,能以多快速度恢復元氣,或者聯邦政府是否願意會出手相救。

如果僱員們繼續堅持在家工作,或者至少做著兼職,專家認為,給城市帶來的最樂觀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對商業地產的需求減少,一些辦公空間被改造成生活區。住房市場的繁榮壓低了住房所有權和租金成本,使得市中心重新煥發活力。由於公共運輸系統的改善,乘坐人數增加。靈活的工作時間意味著傳統的通勤時間改變了,對全天候交通的需求增加。城市裡的公園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過去的一年中,由於疫情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同時人們在戶外的時間增多,居民們渴望擁有更多的開放空間。隨著社交需求的回歸,餐館重新興起。它們將根據新的消費習慣而做出改變,包括行人步道和停車位成為戶外就餐的選擇。

專家補充說,不太清楚的是,以往通常是摩肩接踵情景的社交活動將如何改變。酒吧、音樂廳甚至博物館,它們該如何運營,可能不得不採取觀望的態度。

多倫多大學城市學院的教授、《新城市危機》作理察認為,一旦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過去,紐約的全球吸引力將把居民吸引回來,或許年輕的家庭將取代退休人員。在佛羅裡達州,邁阿密的天氣和無稅州的政策利好,在未來幾年將被證明是一種福利。同樣,洛杉磯的陽光氣候、文化設施和附近的自然景觀也將吸引人們。

理察認為,一些城市已經增加了自行車專用道,關閉了汽車行駛道,這些證據表明,疫情只會加速推動已經在發生的城市趨勢。他看好所謂的「15分鐘生活圈」,意思是城市居民將能夠在離居住地步行15分鐘的範圍內購物、工作和社交。

「更為嚴重和致命的疫情甚至沒有真正影響大都市化的進程。」理察說:「我認為我們還處於初級階段。」

瀟湘晨報記者朱宗威實習生鄧舒文編譯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疫情改變美國人口流動?是時候逃離紐約等大城市了?
    然而,在美國一些已經全面重新開放的州,許多員工已經在僱主的要求下回到了辦公室,這種變化也給是否應該搬離市中心畫上了問號。「一切都由僱主決定。」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卡佩利(Peter Cappelli)稱,「那種覺得應該從舊金山或布魯克林搬到某個郊區的想法,可能不是一個明智的賭注。」逃離高生活成本的大城市?
  • 後疫情時代的市場環境變化
    後疫情時代的市場環境變化 近年來,中國的市場環境一直在演變,而新冠疫情對消費者和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巨大衝擊,加速了市場環境的變化。 後疫情時代,中國的市場環境正在發生三大變化:存量博弈、新消費、數位化。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疫情加速世界後霸權時代到來
    新冠疫情作為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其衝擊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它不僅引起了對衛生健康領域前所未有的關注,也加深了我們對國家治理、國際合作以及國際格局變化的理解。5月27日,一名男子經過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家廣場。
  • 特稿:展望後疫情時代科技創新「新趨勢」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特稿:展望後疫情時代科技創新「新趨勢」新華社記者彭茜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衝擊下,多國經濟「暫停」。然而,科技創新煥發別樣活力,諸多創新型技術和解決方案應運而生,展現出人類應對突發「大考」的智慧與韌性。
  • 疫情之下 逾四成歐洲大城市居民想「逃離」
    【新華社微特稿】眼下第二波新冠疫情席捲歐洲。英國奧雅納工程諮詢公司19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40%歐洲大城市居民想「逃離」大城市,搬到小城市,倫敦人這一願望尤甚。路透社19日報導,59%倫敦人想逃離倫敦、到小城市生活,而巴黎人和柏林人這一比例分別為41%和30%。接受調查的倫敦人中,40%疫情期間曾短暫離開倫敦、到人口較少地區居住,而米蘭和馬德裡居民這一比例均約為10%。另外,半數調查對象說,政府為遏制疫情蔓延實施的封鎖隔離措施促使他們比以往更關注大城市人口擁擠、空氣汙染等問題。
  • 後疫情時代:逃離「內捲化」的留學及國際學校
    來源:中國經營報後疫情時代:逃離「內捲化」的留學及國際學校本報記者/李媛/北京報導又到一年春招季,2021年國際學校春季巡展日前按期開幕。「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出國留學變化,有輿論認為出國留學將由此降溫,原來打算出國留學者將轉而選擇國內高校,也有輿論認為,基於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格局,出國留學需求在短期內不會有根本的變化,只是出國留學目的國會受目的國的籤證政策、移民政策而發生變化。目前看來,出國留學的變化趨勢符合後一種輿論的判斷。」教育行業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 人民訪談:後疫情時代世界格局的危與機
    新冠肺炎疫情正對大國關係和全球化進程產生重大影響。中美關係歷經多年未遇的重大挑戰、國際關係格局也將面臨大調整。後新冠時期的世界會是什麼樣?中美關係未來走勢如何發展?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 後疫情時代 商業地產如何加速「重生」?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圓桌戰「疫」⑤|後疫情時代 商業地產如何加速「重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線下餐飲、零售商縮短營業時間甚至關停。為了與商戶共度時艱,很多商業地產運營者第一時間減租降費,謀求線上突圍,以救危機。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後疫情時代中美經濟走向
    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導(文/許緣 鄧仙來)隨著疫情蔓延逐步得到控制,各國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日益關注,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將如何從重度萎縮中復甦。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恢復情況更是受到密切關注。隨著復工復產陸續進行,經濟學家預計中美經濟有望在年內復甦,但仍有諸多經濟難題亟待解決。
  • 疫情促使美國人舉家逃離大城市 搬家公司生意火熱
    根據一份最新報告,新冠肺炎疫情發了美國人口最稠密地區的大批人口外逃,特別是紐約市和舊金山灣區。據福克斯新聞報導,U-Hay搬家公司分析了2020年的移民趨勢,該公司表示,這些曾經繁榮的地區對單程租賃的需求非常旺盛,這表明成群結隊的自助式搬家者正尋求逃往不那麼擁擠的目的地。
  • 疫情改變美國:「逃離加州和紐約」 企業和人才湧向低成本地區
    來源:央視原標題: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逃離加州和紐約「,企業和人才湧向低成本地區今年12月以來,美國頂級企業家和金融機構的最新動向,讓「逃離加州」和「逃離紐約」成為熱議話題。分析認為,矽谷多年來吸引了大批高素質科技工作者來此就業,在這裡工作益處多多,同事的技能更強、經驗更豐富,僱主和投資者更慷慨,人們因此情願忍受高昂的房價和漫長的通勤時間。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把人們帶入了遠程辦公的時代,這不僅顛覆了科技工作者對於工作地和收入的想法,也改變了他們願意考慮的工作機會範圍。
  • 環境學院研究團隊揭示中國大城市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交通排放與空氣...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吳燁教授、張少君助理教授團隊構建了時間序列機器學習模型,定量分析了2020年1月至4月間新冠疫情防控對中國大城市空氣品質的整體影響,並通過交通大數據動態追蹤重點城市交通排放量變化,解析了交通部門對典型汙染物變化的貢獻。
  • 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逃離加州和紐約」,企業和人才湧向低...
    馬斯克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舊金山灣區「對世界的影響太大了」,但這種力量目前正在轉移,他說:「我認為我們會看到矽谷影響力的下降。」馬斯克表示,政府監管機構和官僚作風扼殺了初創企業,導致了產業壟斷現象的出現,他呼籲政府不要擋住創新者的路。
  • 美疾控中心報告分析美新冠疫情加速蔓延背後的失誤
    圖源網絡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網日前發布了該中心首席副主任安妮·舒沙特等人撰寫的分析報告,復盤美國新冠疫情發展。報告將美國疫情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從1月21日至2月23日,美國本土僅確診14例病例,另有39名患者為境外撤回美國人員;2月下旬開始出現無疫區旅行史及無法溯源接觸史的病例,表明疫情開始在美國本土蔓延;3月中旬到4月21日,新冠病毒加速並廣泛擴散,病例數迅速增長,其間報告的大多數病例均源於社區傳播。
  • ​第四屆浙江省青年發展研討會——後疫情時代的青年發展 專家...
    第四屆浙江省青年發展研討會——後疫情時代的青年發展專家觀點摘編(根據錄音整理)11月14日,為期三天的「第四屆浙江省青年發展研討會:後疫情時代的青年發展」在杭落下帷幕。
  • 6000萬人感染新冠!疫情改變了全世界,病毒卻在加速……
    中新網11月26日電(甘甜 董寒陽)持續「加速」!不到20天時間,全球又新增1000萬新冠確診病例。美國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1月26日,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累計達60037735例,死亡1414513人。
  • 專家研討後疫情時代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
    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等國專家學者分析了本國應對新冠疫情危機的策略,並對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發展進行展望。   第一節主旨演講由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汪金國主持。
  • 疫情催化下世界格局加速演變,新時代呼喚新理論、共識和行動...
    作為一個復興的大國,中國期待立於世界舞臺中央,但也要清楚,屆時立於舞臺中央的不僅僅只有中國,還會有他者,這是新時代權勢轉移的一個突出特徵。儘管新時代權勢轉移的內涵和方式發生了變化,但由於權勢的慣性,在實力對比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基於維護利益的考慮,也會形成激烈的競爭。
  • 後疫情時代,東南亞消費趨勢分析
    新冠疫情(COVID-19)的爆發正促使消費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重新配置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從疫情到現在恢復階段,東南亞恢復的速度幾乎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後疫情時代東南亞消費趨勢如何? 三、疫情期間「宅經濟」爆發 此外,席宇還介紹了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
  • 後疫情時代︱重塑後疫情時代的公共運輸與自行車交通,我們能否避免重回小汽車時代?(兩則)
    我們能否避免重回小汽車時代?新冠病毒可以將人類感染,但不會將城市公共運輸系統與自行車系統打敗。後疫情時代,我們面臨選擇如何重塑城市出行的未來?是延續私家車出行的爆炸式增長的現實,重回小汽車主導的時代?還是推動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繁榮與自行車系統的回歸?到底什麼樣的出行系統會讓城市變得更加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