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德企因疫情面臨「生存危機」】德國伊弗經濟...
文 / 夏洛特2020-07-07 03:18:33來源:FX168 【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德企因疫情面臨「生存危機」】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7月6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受訪德國企業認為新冠疫情令其面臨「
-
調查顯示疫情期間停擺已導致德國經濟產出下滑16%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調查顯示疫情期間停擺已導致德國經濟產出下滑16%新華社柏林4月28日電(張雨花)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28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為遏制新冠疫情而實施的停工停產等限制措施,已導致德國經濟產出下滑
-
德媒:面對危機,德國商會只能在中國找到「正面消息」
德媒:面對危機,德國商會只能在中國找到「正面消息」隨著多個國家出現疫情反撲、變異病毒以及第三波疫情,世界多個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的打擊。面對國際上的「負面消息」,德國《斯圖加特新聞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表示有中國存在,並不會出現危機。
-
德媒:中國經濟復甦利好德企
新華社柏林12月7日電(張雨花)德國之聲電臺網站日前報導說,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活力利好德國企業。報導關注了日前發布的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並援引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岑萊因的話說,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活力,這對德國企業是個好消息,特別是車企銷售額將強勁增長。11月5日,一款梅賽德斯-奔馳Arocs底盤車在進博會汽車展區展出。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汽車展區集齊了世界排名前七的整車集團。
-
德國汽車家族企業如何應對疫情重創?
近日,外媒相關消息稱,德國五大研究所預測德國經濟今年或將因疫情萎縮4.2%。其中,在第二季度中,該數字將接近10%,成為德國近50年以來季度經濟數據的最大跌幅。對於疫情持續影響下的經濟發展形勢,包括德國在內的多數國家陸續出臺或加碼經濟刺激計劃,以幫助企業和個人渡過難關。
-
日本人佩戴口罩勤洗手成習慣,感冒藥滯銷製造商面臨重大危機;①據...
日本人佩戴口罩勤洗手成習慣,感冒藥滯銷製造商面臨重大危機;①據日本媒體報導,疫情防控致日本感冒藥滯銷。分析人士認為,其原因在於新冠疫情的蔓延導致人們養成了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的習慣,起到了預防感冒的作用。這對於市民健康而言固然是好事,對於製藥商而言卻並非如此。
-
德科集團發布的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後,全球工作場所預計將發生...
數字技能的飛速提升是封城的意外結果,6/10(61%)的受訪者表示技術專業知識有提升;2/3(69%)的受訪者渴望在疫情後進一步提高數字技能 領導者需要重新塑造自己,提高情商,但他們沒有做好準備,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訪者感到有能力在疫情期間全面支持員工 德科集團(Adecco Group)開展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工作人員和領導者的態度和期望發生了關鍵性轉變
-
調查:近20%德國企業4月大裁員 酒店餐廳淪為「重災區」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調查:近20%德國企業4月大裁員,酒店餐廳淪為「重災區」德國伊福經濟研究所(Ifo)5月11日發布調查報告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五分之一德國公司在4月份決定裁減員工或不延期合同
-
中國市場拉動德國經濟穩步復甦
列支敦斯登VP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基策爾分析稱,德國出口去年第四季度表現優異,中國市場的強勁復甦是重要因素。數據顯示,去年11月德國對華出口額為93億歐元,同比增加14.3%。「這表明,中國經濟好,德國就受益。」基策爾說。 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德國最大出口市場。
-
舊金山藝術學院因疫情面臨生存危機,不確定5月後能否運行
澎湃新聞獲悉,受到疫情影響,有著近150年歷史的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The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無法找到合作夥伴,正面臨生存危機,其官方宣布,不確定是否能在今年五月的畢業季後繼續運行。在過去的近150年中,舊金山藝術學院已成為加利福尼亞藝術教育領域的關鍵力量。
-
新冠疫情影響經濟,哥斯大黎加多措並舉緩解危機;①據南美僑報網...
新冠疫情影響經濟,哥斯大黎加多措並舉緩解危機;①據南美僑報網報導,目前,中美洲各國政府皆希望通過採取宏觀幹預措施,減輕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危機。中美洲貨幣理事會(SECMCA)近日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哥斯大黎加是在此方面訴諸最多行動的中美洲國家;②報導稱,在調查報告列舉的12類措施中,哥斯大黎加實行了11類,只少了「扶持中小企業」這一類;在哥斯大黎加政府採取的各項措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央行貸款基準利率的下調,從之前的1.25% 降至0.75%(6月18日起實行);③調查報告顯示,哥斯大黎加是「課稅減免」這一類別中的先驅國家,具體措施包括所得稅和出口關稅的減免
-
德企依賴中國,但有一點我國必須提高警惕
德國工業自動化公司瞄準了中國市場。未來3年,這家中型企業計劃在中國投資數百萬歐元。今年疫情中,中國的經濟比其他國家更快地從新冠危機中恢復,該公司從中受益不少。今年前九個月,中國超過法國成為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在春季第一波疫情爆發時期,中國甚至超過美國成為德國第一大出口市場。今年1月到9月,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在總額佔比增加到近8%。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德國今年GDP將下滑6%。不過我國經濟將會增長約1.9%。明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可能會達到8.2%,幾乎是德國(4.2%)的兩倍。
-
德國政府叫停中企收購項目 被購德企不幹了:荒謬至極
【歐洲時報12月9日白劼編譯】德國聯邦政府近日禁止了一樁中國軍工企業收購一家德國小型無線電技術公司的交易,這家德國公司極其憤怒,將聯邦政府告上了法庭。德企自稱遭遇「政治利用」德國《經理人雜誌》網站報導,該德國公司名為IMST,位於杜塞道夫附近。最近公布的營業額為1400萬歐元。IMST總裁瓦爾多夫(Peter Waldow)、創建者伍爾夫(Ingo Wolff)以及持有公司大量股份的員工想要將企業賣給中國。
-
德媒:德國商會在中國找到「正面消息」
德國《斯圖加特新聞報》12月21日文章,原題:危機?什麼危機?最近很難找到正面的消息。然而,中國德國商會對在中國的德國企業進行的最新調查結果絕對包含了積極的信息:大多數在華德企一直走在復甦的道路上。中國德國商會負責人安德烈亞斯·菲格表示,所有跡象都表明「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大眾、漢高和巴斯夫等在華開展業務的德國企業毫無疑問將從中受益。但也有一些抱怨:根據上述調查結果,中型公司的復甦速度比大型公司要慢一些,服務業比機械工程行業及汽車行業更為艱難。
-
新冠疫情下日本長壽企業應對緊急調查報告
問卷調查由100年經營研究機構主導,100年經營研究機構是專門調查研究長壽企業的機構,總部位於日本東京。本次調查以創業百年以上的長壽企業為對象,調查從5月8日持續到15日,為期7天,旨在調查新冠病毒疫情給長壽企業帶來的影響以及企業的應對措施。
-
德國新冠死亡近2萬人,默克爾哭了……
另外,他們還將因違反防疫規定被處以罰款。據悉,杜塞道夫所在的北萊茵-威斯伐倫州是德國疫情較為嚴重的聯邦州。德國15%的企業因疫情面臨「生存危機」在第二季度,德國經濟因疫情導致創紀錄的環比下跌9.8%後,復甦勢頭強勁。
-
12月2日全球疫情觀察:至少25國日增確診超千例 專家稱美國疫情應對...
12月1日,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過了2000例。美國媒體報導指出,這相當於平均每分鐘就有超過1個人死亡。當天在美國疾控中心的一場會議上,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貝爾博士就表示,在他們開會的期間,就會有180個生命因疫情離世,美國的疫情應對還是太遲了。
-
雙重危機壓垮美國,富人集體「大逃亡」,中國貨成最終贏家
因新冠疫情影響,美國經濟持續下滑,各大城市被埋下"債務炸彈"。數千萬人陷入飢餓危機,群眾舉債度日接連宣告破產,富人們開始大規模"逃亡"。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零售業商品價格飛速上漲,而性價比高的中國貨受到了美國消費者的高度追捧。
-
德媒:中國經濟復甦利好德國企業
新華社柏林12月7日電(張雨花)德國之聲電臺網站日前報導說,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活力利好德國企業。報導關注了日前發布的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並援引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岑萊因的話說,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活力,這對德國企業是個好消息,特別是車企銷售額將強勁增長。報導說,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
-
德國經濟顯露回暖跡象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
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德國經濟多項指標持續出現改善,顯示德國經濟可能正從谷底回升,經濟回暖勢頭持續。但數據表現仍然參差不齊,對復甦前景需防止過度樂觀。 多項指標持續改善 德國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IFO)7月27日公布了德國7月商業景氣指數,這一指數連續回升三個月,升至90.5,但仍低於2月的96。對約9000家德國企業負責人調查結果編制的商業景氣指數是觀察德國經濟景氣的重要風向標。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一指數4月曾跌至74.2,7月首度升至90以上,為連續三個月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