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小學讀書都要家長211畢業,你還認為讀書無用嗎

2020-12-23 蝴蝶花雨話教育

讀書有沒有用,這是一件爭論已久的事。你說讀書有用,有用在哪呢?對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是沒有多少切身感受的。而當你的生活中,突然炸出一件新聞,沒有學歷你就只能靠邊站的時候,你恐怕就再也沒有多少心思為這件事去討論了。

去年6月1日,成都川師大附屬聖菲小學的一則入學面試通知,要求家長除了帶照片和身份證件之外,還要帶「父母學歷證書原件及複印件」。而該小學之所以讓家長帶畢業證書,是因為他們篩選的標準是父母必須畢業於211院校。

此消息一出,當時就引起了軒然大波,被網絡口誅筆伐——連孩子讀個書,都要分個三六九等,教育還有什麼公平而言。而該小學的面試也因此草草收場。但是,今天讀來,卻有不一樣的味道。

現在,看上去讀個大學沒有什麼問題。我們只要抬眼望一望,哪裡都是大學生。大學生似乎也不值錢了。賣肉的小販一個月也能拿個兩三萬,一個快遞小哥也能月薪破萬,而近七成的畢業生月薪不到6千。

這樣數位化比較最鮮明,但是有多少可比性呢?賣肉的小販掙的是辛苦錢,一天不出攤就沒有收入;快遞小哥在毒日和風雨中奔波,一歇腳就只能喝西北風;而大學生們呢,坐在寫字樓裡,吹著空調,就輕輕鬆鬆地把錢掙了。這能比較嗎?

隨著我國進入專業性分工不斷細化的階段,沒有學歷的人機會會越來越少。這還只是普通的大學生和低學歷的普通勞動者相比較。其實,就是大學生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只是許多人沒有多加注意而已。下面,我們不妨來梳理梳理。

學生一進大學,區別就開始了。學生如果進的是985、211,世界500強和大型國企會去開宣講會,直接預約畢業生;而一本也有企業和國企去;但是二本和專科,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而到了招聘市場上,學歷就是敲門磚,有些HR只看你是985,還是211,不是的就直接扔到垃圾桶裡。有人說,這不公平!

有什麼不公平的呢?HR挑選一個人也就十幾分鐘,他怎麼去判斷你的能力高低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學歷。學歷不一定能代表能力,但是卻能讓人看出你讀書的態度,看出你性格裡的堅毅,進而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推測你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因此,當你拿著一般本科證書的時候,你就不要抱怨自己怎麼不斷被人打發,而不看看自己的能力?其實,你要記著——你的能力都明明白白寫在你手中的證書上呢?

有什麼不公平呢?一線城市人才入戶,一個硬性的要求就是全日制本科及其以上學歷。而想要成為公務員或者進國企、事業單位,全日制本科是報考的前置條件。

好不容易進了單位,誒,不公平又來了。如果你進的是政府機關、國企或者是事業單位,專科畢業的工資就要比本科畢業的少幾百元甚至更多,待遇也會比本科畢業的低一些。

2月20日,廣東省教育廳公布了《2019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該報告就顯示:「2019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的平均月薪為4443元。其中研究生畢業的平均月薪為8180元,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4862元,專科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3672元。其中,超過6成的畢業生平均月薪在3000-5000元之間。」

從這個報告裡,我們就能看到本科生和專科生的差距還是很大的。這也就說明學歷的高低與實際收入水平是直接掛鈎的。只有學歷越高的人,才有可能拿到更高的工資。

入職了之後,定工資的時候,也是按照學歷來定工資。本科至少要比專科高几百到一千多不等。在職稱的晉升上,大專和本科區別也是明顯的——大專畢業,在同專業或相近專業崗位上見習期滿1年,可認定為技術員,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年,可認定為助理工程師;而本科畢業,在同專業或相近專業崗位上見習期滿1年,可認定為助理工程師,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4年可晉升工程師(中級)。這區別是不是讓人感到震驚呢?

很多國家單位在競選幹部的時候,學歷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必須要本科及其以上的學歷。就這一個硬槓子,你就是有能力,也把你劃到了圈子外,你還能有機會競爭嗎?

就是考研,本科和專科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本科畢業生可以直接報考,而專科畢業生則必須畢業滿一年之後才能報考。而且,你就是報考,很多大學還不願意錄取,他們最看重的還是學歷。

讀了以上的文字,你還會說讀書無用嗎?不要再說誰誰誰沒有讀書了,好好腳踏實地,珍惜當下自己學習的機會吧。要記住,人生只有一次,耽誤不得,它不可能給你彩排的機會。

相關焦點

  • 讀書無用論的擴展
    我2003年畢業於商丘師範學院,母親本來希望我能考一個好的大學,不說能光宗耀祖吧,至少能讓全家在我工作後都能衣食無憂。畢業後,我因為精神低沉被認為精神不正常,沒能從事教育的相關工作,加之感情受挫,家庭不合,面臨崩潰瘋掉的邊緣,村裡人一度認為是我上學太過於死讀書,讀死書,最後招致精神錯亂。
  • 小學畢業和大學畢業的孩子,你知道嗎,10年後的生活有多大差別?
    讀書無用論一直被很多人提起,就如現在,當看到清華學子去應聘街道辦工作時,依然有人會說「讀書無用,堂堂清華學子不還是跟專科生一樣在同街道辦工作嗎?」這可能是一種偏見,但是讀書上學真的能改變很多人的命運,從我的小夥伴經歷就能證明這一點。
  • 讀書無用論可信嗎?看看白巖松的推廣閱讀,你還不讓孩子讀書嗎?
    不論是讀書節還是全民閱讀日,我們都會提倡孩子和大人們進行閱讀。讀書與普通的碎片化閱讀不同;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現在這個時代,很多家長都把對孩子的考核標準放在孩子日常的學習成績之中,因而總會認為長時間且效果不明顯的深閱讀當作為浪費時間的無用功。但是事實上,拉開孩子與孩子之間距離的,正是像這樣的深閱讀。
  • 讀書無用?你是否還認為提升學歷的成本太高?
    「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關於為什麼要奮鬥努力,為什麼要讀書提升學歷,文章已經寫過很多遍了。 讀書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資,讀書可以獲得更多的人脈和資源,讀書可以過更好的人生……
  • 近一半學生被分流到職高:社會在懲罰不讀書的人,你還敢不努力嗎
    小姑前兩天還跟我抱怨,她家孩子沒心思學習,一到放假就抱著手機玩,看各種綜藝、直播視頻。 叫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他卻說讀書根本沒用,以後要當網紅主播賺大錢,比苦讀書不知道強多少倍。
  • 「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白巖松:見過世面的人,從不說讀書無用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央視節目《朗讀者》歷經第一、二季之後,終於展開了第三季準備活動,發起了一個「人人都是朗讀者」的活動,而董卿作為這個節目的主持人、製片人也分享了一條朗讀《極簡天文學》的視頻。再一次收穫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評價!可能有很多孩子都會問家長:為什麼要讀書?
  • 讀書無用論?史上最大的謊言
    每一位讀書出來的人都會痛恨自己當初沒有好好讀書,我也不例外我也很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學習,現在我只能讓大家能夠不要學我一樣,或者你們可以從我這裡學到什麼東西教給下一代人。我覺得大家最感興趣的讀書到底有沒有用,讀書無用論究竟害了多少人!
  • 考研人數達新高引討論,讀書還有用嗎?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他們那裡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家長省吃儉用,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在校裡校外校外學習,但孩子就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有的孩子還叫囂道:上學有什麼用?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不如一個明星掙得錢多?有這時間還不如去開公司賺大錢。甚至還有學生還質問他的父母:你讀了這麼多書,你不依舊很窮?讀書無用論,很早就在社會上流傳。
  • 孩子,你為什麼不讀書? ——公益視角下的兒童閱讀觀察
    「他們也不讀書啊,哪有空讀書啊。」靳元在河南某學校國際部教書,因為剛畢業比較年輕,他同學生私下關係比較好,對他們很了解。 靳元用「網感」很強的話語反問道,「快手不香嗎?王者不香嗎?抖音不香嗎?」但語氣裡充滿了無奈。
  • 家長的心聲:孩子,我為什麼勸你好好讀書
    前幾天,在飯桌上我的表弟,一個大三的小夥子衝我抱怨說,「姐,我不想讀書了,讀書有什麼用啊,我的高中同學,輟學之後跟他老爸去深圳經商了,前幾天同學聚會,他開著跑車來的,別提多威風了。」讀書真的沒用嗎?《知否》裡生於古代、長於深閨的明蘭對此反駁道:「依我看,讀書無用論這話,就是騙人的。」讀書有用嗎?讀書當然有用!
  • 劉強東等成功人士告訴你:「讀書無用」何其荒謬!
    讀書有用嗎?筆者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讀書有用,理由如下:一、讀書是改變命運最重要的方式讀書改變命運,這是自古以來的真理。當然,如果是「富二代」,這句話可能對他沒啥用;如果是「寒門學子」或者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那麼讀書「改變命運」就很適合每一個人。近年因性侵事件頻頻上熱搜的劉強東就是一個正面的例子,劉強東小的時候就立志要讀書從政,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劉強東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後將親戚朋友湊來的500元錢縫在內褲裡去上學。從此以後劉強東發誓不再向家裡邊要一分錢,於是他在學校做兼職,學編程,並最終成立了京東。
  • 那些不讀書的家長,在「拼命」育兒,還自以為為了孩子付出很多
    在這些家長看來,自己對孩子的付出是無限的,自己對孩子已經很負責任了。可如果你們要問他們學過多少知識,看過多少書,他們會告訴你——沒有。這些從來都不讀書的家長,想要依靠為孩子砸錢就能教育好孩子的這種思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才,成功率能有多少呢?
  • 「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3大好處很明顯,讓孩子讀書沒壞處
    可是,有一些「讀書無用論」的苗頭開始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冒出來,抨擊那些努力學習的人,即使名校畢業又如何,最後掙的錢還不如一個農民工多。不少人被這些言論影響,對待學習不認真,更產生了厭學心理,一心只想要「出名」賺取流量掙錢,似乎「金錢」的多少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
  • 社會大學生「過剩」,讀書真的還有用嗎?容易通往成功的路是讀書
    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很多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所以,現在很多的人開始懷疑,讀書究竟還是否有用,大學的學歷究竟還重要嗎? 其實,當初筆者在大學畢業之後找工作的時候,其實也有過這樣的想法,我自己上大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當初拼命的考上大學不就是為了能夠在畢業的時候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嗎?
  • 讀書為了什麼?歐巴馬的回答,或許對你所啟發,告誡自家孩子
    作為孩子,我們從小被父母告誡要好好讀書;作為父母,我們又從小告誡孩子要好好讀書。好好讀書似乎早已經成了人們的共識,人們都知道自己要好好讀書,但是又有誰反思過問過自己為什麼要讀書呢?或許有的人反思過,那麼你的結論又是什麼呢?讀書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嗎?
  • 16歲少年跳級考上中科大:愛讀書的孩子,人生都不會差
    他的這個秘訣讓很多家長驚訝掉了下巴:難道可以讀這樣的課外書嗎?難道也可以讀金庸,讀封神演義嗎?難道不應該去讀一些與課程學習相關的輔導書嗎?現在的很多家長,在「成績至上,考試第一」的觀念指引下,給孩子買來大量的輔導書籍,讓孩子整日沉浸在書海和題海之中,希望能夠用這樣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李玫瑾教授還表示,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而讀書,但並不單純地對孩子說讀書很重要,而是要通過言語向孩子表達清楚,告訴孩子:你的未來並不取決於你現在生活的好壞,沒有人會為你編排命運,你的命運要有自己書寫,你的未來應由你自己掌控!
  • 讓孩子讀書,到底意味著什麼?
    社會上總有很多聲音,說讀書無用,說不讀書也會有好工作,也會發家致富,比如很多做生意的人,很多網紅,他們都很有錢……是的,這些都是對的。從樂觀地層面來說,不讀書在未來的可能性,甚至遠遠不止於此。其實現在已經有這種趨勢了,一個普通農民工的收入,比很多北大清華的大學生都要高。(至少這在畢業後短期內這很常見)
  • 快樂讀書吧,真的讓孩子快樂讀書了嗎?
    說起現在小學最流行的提升語文的方法,很多家長都能夠脫口而出,那就是多讀書。多讀書,提升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談吐優雅,知書達禮。多讀書,提高孩子文學積累,寫作文如有泉眼一般,下筆如有神。多讀書,提升孩子的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很多專家都這樣說。於是很多學校都建立起來「閱讀角」或者「快樂讀書吧」,希望全校學生都能重視起來,參與全民閱讀。
  • 還在吹捧讀書無用論?看看這些,你就知道自己走了多少彎路!
    很多窮人開始覺得讀書無用。很多富人卻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錢。要具體說明?牛逼如李雲龍他們鐵三角,為啥最後還是要被安排學習讀書?當下中國兜售「讀書無用論」的,主要有三類人,一類是對社會不公充滿憤怒的人,他們會把心中的偏見投射到對社會的分析上。「拼爹」現象的存在,確實幹擾著社會公平,打壓著窮人、無關係的人上升的通道,但總體上「讀書」肯定比「不讀書」更有競爭力。如果沒有高考,窮人拿什麼跟官宦子弟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