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惡在人間大有用處

2021-02-10 哲思學意

聖·奧古斯丁(354-430)

文章原載2014年03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報 

文章作者花威: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學者

從赫拉克利特到保羅·利科,「惡為什麼會存在」一直是嚴肅的哲學問題。在前蘇格拉底的自然哲學中,赫拉克利特把惡看作宇宙中的反面力量。惡是善的對立面,卻又與善相互統一。利科則藉助現代哲學的現象學和解釋學方法論證:古代社會中存在著各種潔淨與玷汙的禁忌,呈現為關於惡的各種象徵和神話,惡是人類原初生存處境的一部分。

  

隨著基督教神哲學的興起,惡的起源問題變得愈發棘手。如果相信至善的上帝從無中創造出了善的世界,那麼現實存在的惡起源於何處?從青年時代起,希波的奧古斯丁就開始思考這一難題,但最終卻陷入了惡的弔詭。

  

奧古斯丁認識到,惡在形上學上只是善的缺乏。奧古斯丁把人類的靈魂劃分為高級部分和低級部分,而高級部分又分為理智、意志和記憶,進而將惡的起源歸咎於作為中等善的意志。即在上帝的創造等級秩序中,意志可以自主決斷朝向上帝或他的一切受造之物,而後者是道德的惡的起源,人類所遭受的惡是上帝對道德的惡的公義懲罰。作為靈魂的動力中樞,意志的自主決斷既是人類信仰失落、道德敗壞的發端,又是維繫道德尊嚴、完成信仰皈依的基礎。

  

奧古斯丁取消惡的本質,把道德的惡歸咎於人類的意志,似乎突破了善的創造與惡的存在之間的理論困境。然而,當抽象的理論論證進入到具體的人類歷史之後,奧古斯丁就必須回答,意志的自主決斷為何會「突然」背離上帝而朝向了受造之物。如果這一決斷是偶然的,那麼人類的救贖歷史就只是對偶然事件的事後彌補,但這有悖於上帝的全知。如果這一決斷是必然的,即使決斷的必然性不能否定其自主性,也不能免除其道德責任。

  

奧古斯丁在《論自由決斷》第三卷中認為,按照上帝的公義原則,人類對於被強迫作出的意志決斷不必承負道德責任;而鑑於意志在靈魂分層中的樞紐性位置,意志初次背離上帝而朝向受造之物的決斷是完全自主的,這種自主性決定了意志轉向的原因只能是其自身,即意志的墮落。顯然,這樣繼續追問下去只會造成邏輯上的無窮後退。

在《上帝之城》中,奧古斯丁再次試圖解釋惡的起源、意志的初次轉向和人類的墮落,並給出了三種可能答案:意志的墮落在於其自身是「從無中生有的」、驕傲是初罪的起源、或這一原因存在但超出了我們的理解能力。正如美國學者布朗(R.Brown)所見,這三種回答都潛藏著深刻的理論衝突。無中生有是上帝創世的方式,意志、靈魂乃至整個人類都是從無中被創造的,無構成了世界生成的邏輯起點,但從無到有的創造卻是上帝的良善作工。如果把意志的墮落歸咎於無,這不僅與摩尼教所宣揚的善惡物質二元論和道德決定論相去不遠,甚至還會把這一原因繼續追溯到上帝的創造,從而危及他的全能和全善。

驕傲是初罪的起源,這一說法源於《便西拉智訓》和《約翰一書》的經文,卻經不起推敲。驕傲是人類愛自己過於愛上帝,相信自己過於相信上帝,才會明知故犯地違背他的命令,但這種先於行為的內在僭越只會是意志自主轉向本身或其結果,而不會是其原因。人類不可能先行產生驕傲,之後才因之犯下初罪,因為驕傲自身已經是初罪的表現形態了。對於第三種回答,既認定意志的墮落自有其原因,又否定我們可以認識之,則是自相矛盾的。

人類意志的初次轉向是惡的起源,是歷史神學的發端,而找不到轉向的原因就使得奧古斯丁神哲學缺少可靠的「第一推動者」。基督教神哲學建基於諸多教義前提之上,諸如上帝至善、無中生有和惡的存在等,這就大大限制了其解決惡的起源問題的可能路徑。不僅如此,奧古斯丁還認定,創造的等級對應著能力的等級,靈魂作為受造之物中的最高等級不能被動地受到身體等低級造物的影響,靈魂的高級部分也不能被動地受其低級部分的影響。這顯然排除了古希臘羅馬哲學中把惡的起源追溯到物質實體或靈魂的低級欲望的解決方案。

  

如果只能把惡的起源追溯到作為靈魂之高級部分的意志的轉向,而所有不指向上帝的意志都是惡的,就難以理解上帝為何會創造意志且允許其墮落。雖然奧古斯丁努力論證,意志必須能夠指向上帝和受造之物兩個方向,以維護人類在善的決斷中的道德尊嚴,但這個尊嚴是非常脆弱的。其次,奧古斯丁將惡規定為善的缺乏,試圖取消惡在形上學上的地位。這無疑可以反推出,相對於作為至善的上帝,受造之物都包含著或多或少的表現為缺乏善的惡。由此使得,在全善的創造中,惡早已經如影隨形,其後才恰恰可以表現為始祖亞當偷食智慧樹上的果子之後眼睛明亮,能知道善惡。

  

取消形上學的惡,僅僅保留道德的惡,徹底劃分開全善的創造與惡的發生,同時維護上帝的公義與人類的道德責任,這些苛刻的前提導致奧古斯丁在惡的起源問題上難以自圓其說,理論上的裂隙最終形成了其神哲學中的第一個不可知論,即可以相信,但不能理解。從消極層面上說,起源問題上的弔詭暴露了奧古斯丁的原罪論、預定論和雙城說等尚需構建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從積極層面上說,在奧古斯丁所代表的傳統基督教教義的裂隙處,使康德提出「根本惡」的說法,批判路德宗所闡發的原罪論,用人類的意志自由和理性宗教來加以克服;而利科使用極具彌散性的象徵替代內涵不甚清晰的概念,藉助象徵理論來重新詮釋始祖亞當的墮落神話,再次演現惡的起源與意義。

哲學微課推薦

 △

點擊試聽專欄

《姜人生哲學到底——20位哲學家的生命策略》

  大咖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姜人生哲學到底 ——20位哲學家的生命策略》專欄

相關焦點

  • 奧古斯丁:世間本無惡,人的欲望多了便成了惡
    奧古斯丁42歲任北非希坡(Hippo)主教,75歲離世。因對基督宗教有重要建樹,故被天主教會封為聖者,稱聖奧古斯丁(SanctusAurelius Augustinus)。(生平世紀摘自維基百科)2.1惡是善的匱乏奧古斯丁成為虔誠的基督徒後,一直在為論證上帝的存在辯護。有人質疑上帝的存在,問:「如果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存在,為什麼世間還會有這麼多惡?」
  • 奧古斯丁·懺悔錄
    這是困擾著一代又一代哲學家的難題,在奧古斯丁之前的哲學家也有過各種各樣的回答,比如蘇格拉底和斯多亞學派就認為人之所以做惡一定是因為對善的認識不夠清楚;而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認為,除了認識之外,人的欲望也會對行動造成影響。對於奧古斯丁這樣的神學家來講,惡的問題更加棘手,因為上帝被認為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那麼上帝為什麼不創造一個沒有惡的世界呢?為什麼不把人創造成不會做惡的樣子呢?
  • 奧古斯丁:自由意志走不出塵世之都
    前言:本文介紹奧古斯丁關於自由意志以及在上帝之城與塵世之城對立存在的世界。奧古斯丁對人類的本性和命運的定義也從這位人類的始祖開始。亞當是上帝創造的第一個人類,如果除了上帝之外人類應當有一個偶像的話,被上帝懲罰之前的亞當是擁有上帝所賜予的神聖性、正直、不死和超拔欲望的自由意志的。 亞當在犯罪與不犯罪之間選擇了前者——奧古斯丁認為這其實是上帝的絕對權力的體現:上帝給予了亞當最大的選擇權,給了他自由意志,亞當選擇了犯罪。
  • 奧古斯丁:哲學與神學的結合
    對奧古斯丁來說,內在存在與其說是一塊寧靜的合理性的領地,不如說是一塊各種感情和各種意志衝動的戰場。內在存在是各種非理性衝動、罪、過和對拯救之渴望的場所。但奧古斯丁並不像斯多亞學派那樣相信我們通過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支配這個內在生命:我們需要神的恩惠和「超人的」救助。
  • 奧古斯丁:與自己痛苦不堪地爭鬥
    第一個問題是,從修辭學的角度來看,聖經是一系列的不雅之作——一些書卷甚至相當粗俗,聖經很少遵循優美的寫作規則,其中還包括許多粗魯的事件,如暴力、強姦和欺騙等。第二個問題是惡的起源。莫妮卡曾經教導奧古斯丁,只存在唯一一位上帝。但是,奧古斯丁在自己周圍和自身都看到了惡,他必須追問惡的起源。如果上帝至高無上,是絕對的善,惡就不可能是上帝所造。
  • 奧古斯丁的宗教信仰與世俗智慧
    奧古斯丁認為,意志先於理性,並主導精神生活。他生活在基督教佔統治地位的西羅馬帝國晚期,是通曉古希臘哲學的神學家。他認為,人是萬物的中心,上帝為人而造萬物,意志意味著信仰與情感,能熱情急切地斷定某種事物為真,而且都有其倫理價值,一個善良的人首先應該充滿愛和有同情心。
  • 優秀作業 | 維吉爾和奧古斯丁對羅馬帝國的不同態度
    但是,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卻對羅馬帝國給出了迥異的評價,在奧古斯丁看來,羅馬的建國史充滿了暴力的謀殺與姦淫。儘管奧古斯丁肯定了羅馬英雄的德性,但是這些英雄的德性卻是不值得的,應當有更好的目的——也就是上帝。面對羅馬城被西哥特人攻破的現實,奧古斯丁嘗試對羅馬的德性做出轉向,從時間和空間上永恆帝國的願望轉向內心中的羅馬、上帝之城的千年王國。
  • 學過奧古斯丁的哲學後看電影
    學過奧古斯丁的哲學後看電影今天周日,昨天上了一節哲學課,學了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三位一體和罪與惡。本來想寫一篇關於哲學的文章的。但是,早晨看了三部電影非常好,就推薦給朋友。
  • 也讀奧古斯丁和他的《懺悔錄》
    太初有道,感恩有你十多年前,因為文學的緣故,我從《懺悔錄》初識奧古斯丁。前不久在奧古斯丁誕辰664周年之際,重新閱讀了奧古斯丁的有關著作,重溫了奧古斯丁從浪子到聖徒的人生經歷。奧古斯丁是古羅馬帝國晚期著名的神學家和哲學家,在西方思想史上是與亞里斯多德、柏拉圖、阿奎那並駕齊驅的思想巨匠。奧古斯丁和4年後的阿奎那還被稱為中世紀思想的雙塔。作為主教和神學家,奧古斯丁是中世紀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廣泛論述了當時最重要的神學問題,堪稱神學的百科全書。他被羅馬天主教封為聖徒和聖師。奧古斯丁的神學思想對基督教的影響非常巨大。
  • 艱難的歸正——讀《希波的奧古斯丁》
    白天, 「奧古斯丁為他和他的會眾能夠在即將到來的一切中堅持到底而禱告」;夜裡,當所有人都睡去時,他獨自在個人圖書館中,整理著畢生寫下的93種著作,這繁忙空隙中的寧靜在火光中勾起了多年前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畫面——那些生活在卡西齊亞庫的日子。公元386年,時任修辭學教授的奧古斯丁在米蘭主教安布羅斯的引導下接受洗禮,「奧古斯丁獨自一人,全身赤裸地走進深水池之中。
  • DJ-奧古斯丁
    NBA比賽中心> NBA球員> DJ-奧古斯丁DJ-奧古斯丁(D.J.場均蓋帽0.0-場均搶斷0.0-DJ-奧古斯丁常規賽表現
  • 奧古斯丁的理性與意志
    奧古斯丁認為,意志是人們精神生活中的決定因素,意志優先於理性,這種與理智主義信仰觀相反的觀點,意味著信仰不僅接受某種事物為真,而且還是熱情急切地把某物斷定為真。古希臘人認為理性優先於意志,而意志主義人類觀與基督教思想相吻合,奧古斯丁就主張感情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感情在倫理上是有價值的,好人都應該有愛和同情、羞恥和悔恨之心。他把絕對的自由意志歸諸人類,人們可以聽從上帝,也可以有意地不追隨上帝,罪惡往往產生於人的自由意志,或是人對意志有意的誤用。
  • 雄鹿籤下波蒂斯和奧古斯丁
    雄鹿在自由市場連續籤下大前鋒鮑比-波蒂斯和控衛DJ-奧古斯丁奧古斯丁則是3年2100萬。波蒂斯是一名防守糟糕的數據型前鋒,去年2年3100萬加盟尼克斯,最終球隊放棄了他下賽季價值1575萬美元的選項。波蒂斯上賽季場均得到10.1分、5.1個籃板。33歲的奧古斯丁上賽季效力魔術,場均得到10.5分、4.6次助攻。
  • 《激蕩》:黃老仙輸掉一切,教了陸江濤三點,其中一點大有用處
    《激蕩》:黃老仙輸掉一切,教了陸江濤三點,其中一點大有用處 文/娛樂聊劇本文由【娛樂聊劇】首發,歡迎關注,侵權追責。都市情感劇電視劇《激蕩》正在湖南衛視熱播,這部劇由任重、李念、郭曉東、車曉等中生代實力派演員主演,還有李成儒、陶澤如等老戲骨加盟演繹。
  • 希波的奧古斯丁:一位預備作僕人的天才
    就像我們所有人一樣,奧古斯丁屬於他那個時代,他度過了眾所周知的「有趣時代」:生於公元354年,也就是距離羅馬帝國異教徒時代結束對基督徒迫害的三十年後;75年後死於當時一個基督教帝國行將坍塌的時代。奧古斯丁出生於北非,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阿爾及利亞度過,並且還自稱是非洲人。
  • ...學的改造及其意義辨析——兼論奧古斯丁與康德自由意志思想的張力
    這個「社會」就是「持久存在的、日益擴展的、純粹為了維護道德性的、以聯合起來的力量抵制惡的社會」。這是一個「倫理的社會」,是一個遵循德性法則的聯合體,如果這些法則是公共的,就叫「倫理共同體」。換言之,單個人無力使自身改惡遷善,因為人的本性中有「趨惡的傾向」。《宗教》第三篇第一章討論「關於善的原則在塵世建立上帝之國時取得勝利的哲學觀念」。
  • 奧古斯丁:中世紀前最後一個偉大的神學家
    年屆20歲的奧古斯丁已經在迦太基完成修辭學和哲學的課程,又在北非自己的本鄉塔迦斯特(Tagaste)教了一年文法,然後於主後374年在迦太基開辦一間只有一個課室的學校。奧古斯丁的文學天才,在他年青的時候已鋒芒畢露,因著他的卓越才華,17歲那年就被送到迦太基的學校讀書。
  • 南特官方:萊比錫前鋒奧古斯丁自由轉會加盟球隊
    虎撲10月6日訊 法甲球會南特官方宣布,球隊以自由轉會的方式籤下德甲球會萊比錫紅牛的法國前鋒讓-凱文-奧古斯丁,雙方籤約兩年。這條消息最早由法國隊報爆出,儘管奧古斯丁以自由身離開萊比錫紅牛,但萊比錫方面依然要求英超球會利茲聯向他們支付奧古斯丁的買斷費2100萬。
  • 小學1-6多音字彙總表大全,列印一份貼牆上,以後會大有用處!
    還有更多的同學,不是不學,而是在於多音字知識點的零散性,小學生對於知識的總結難免會有些欠缺,零散的知識點,不僅不利於學習,而且還容易忘,所以呢,今天我今天就把收集到的:小學1-6多音字彙總表大全,列印一份貼牆上,以後會大有用處!和大家分享下,有寶寶的家長希望能收藏下!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我為大家準備的:小學1-6多音字彙總表大全,列印一份貼牆上,以後會大有用處!
  • 多年心酸熬出頭,矮個DJ-奧古斯丁的逆襲之路
    最終奧古斯丁選擇加入步行者。幫助公牛隊殺入季後賽,奧古斯丁在公牛的優秀表現讓他獲得了活塞的青睞,加盟活塞後,詹寧斯的傷病讓他賽季報銷,奧古斯丁被提為首發,打的也還算不錯,悲劇的是,為了得到雷吉-傑克遜,奧古斯丁被交易到雷霆隊,一度成為威少的頭號替補,佩恩的異軍突起,讓奧古斯丁失去價值,被交易到掘金,而在掘金只呆了半個賽季,奧古斯丁選擇來到了奧多蘭魔術,不經歷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