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云云亦云,以訛傳訛。國企工資收入整體中等偏上不假,部分甚至高的讓人豔羨,但並不是所有國企、國企中所有人都能拿高收入的。
以地域區分,地方國企工資收入普遍不如央企。央企中的菸草、電力、能源等系統,歷來的國企高收入的代表,同級地區基本上是地方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在編人員收入的一到兩倍以上。當然地方國企也有好的單位,不過數量不多,其他多數現在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收入其實比一般企業好不到哪裡去。有的資不抵債、經營不善的甚至工資都發不出,這樣的國企在地方不在少數。而像類似情況的,在央企幾乎不存在。
以崗位區分,無論央企還是地方國企,基層員工收入普遍不算高(當然部分央企除外)。以中西部地區為例,國企基層人員的月收入多數在三四千水平,與當地機關事業單位基本持平,甚至要略遜於後者。除了基層人員,只要這個單位不差,國企的中高層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少則十幾二十萬,多則幾十萬,各種層次都有,就不是一般企業所能比擬的了。很多人經常拿這部分人的收入來說明國企薪酬現狀,認為國企收入高,有失偏頗。
必須承認,國企的收入普遍超過一般私企。但是,國企始終是企業,員工收入直接與企業效益掛鈎,收入其實也不是那麼穩定。比如本地的一家上市國企,去年中層員工一年還能拿幾十萬收入,平均一個月一萬多,不算年終獎,今年受疫情影響,單位效益斷崖式下跌,截至十月,中層總共也就拿到不超過兩萬元的收入,平均一個月不到兩千,而且還是中層,與去年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個收入,你還認為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