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HR圈流傳著這樣一條海歸鄙視鏈:
985研究生985本科生北美研究生北美本科生英國研究生英國本科生澳洲研究生
看到這條鄙視鏈,為澳洲的同學抹一把淚,不過澳洲的同學們別哭,你們鄙視鏈的下遊還有一年制碩士。
幾乎每一個一年制碩士留學生,面試的時候都會被國內的HR直擊靈魂的質疑的經歷:
「你一年碩士能學到什麼?」
「為什麼你碩士只讀了一年多時間?」
「看起來像是假碩士哎」
那麼一年制碩士真的很水嗎?
小職在這裡和大家科普一下,一年制碩士,實際上是國外研究生課程體系中的授課式課程,與研究式課程相對應。二者的區別簡單講,就是一個以日後從事學術研究為導向,招生人數很少,一個以就業為導向,招生名額比較多,課程也偏實際;研究式的要兩三年,授課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
「研究型碩士叫做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學碩士一般略寫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學碩士(Master of Arts,MA)、科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課式。」
從培養目的而言,一年碩更偏向實用一些,應該和HR的需求更吻合一點。那為什麼一年制的碩士更合適,為什麼還會被HR質疑呢?
其實HR針對一年制碩士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它的含金量上。HR對一年制的碩士是非常質疑的。
1、時間這麼短,到底能學到什麼?
在簡歷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學習時間的長短,也是「一年制碩士」最容易被質疑的地方。因為即使按照入學時間到畢業典禮來計算,也最多一年半。這還是因為畢業典禮與課程結束時間相隔約半年。
課時這個東西時間和質量一定成正比嗎?
很多一年制碩士的留學生表示,學習並不輕鬆,反而壓力很大:
曾經人人網上有一條被廣泛轉發的狀態,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一位同學在考試周用網上流行的「咆哮體」進行的吐槽。該同學說,自己讀研究生了還考試、閉卷考試,還要作報告、寫論文,還不止一門課如此,「畢業之後還被人說你不就是TPG畢業的嗎,不就是花錢買的嗎,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請到的嗎,等姐拿到學位證非得供起來,那是姐拿血和汗換來的!」
其實一年制的碩士,都是默認學生在本科生的階段就已經打好了基礎,所以在課程體系中不會加入基礎的科目重複學習,這樣效率更高的,再加上嚴格的考核制度,一年制的碩士質量,完成稱不上打折扣,含金量也是很高的!
(其實國內三年碩士,大部分也只上一年課程,其餘時間主要是實踐)
2、「碩士速成班」,用來混文憑?
一年制碩士因其花費少、學制短、性價比高的特點,成為國內留學家庭的首選,導致出現了熱門專業中國人扎堆的現象。
但是中國人扎堆就是水嗎?
不可否認,留學生中的確存在「水學歷」的現象,但是以此延伸在整體未免太不公平,要知道無論在什麼學校什麼課程,都有認真學習的學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學生。
事實上,專學分開是大勢所趨。關注微博 職求我,公眾號 500強實習秋招,了解更多實習招聘資訊。
國內目前也有就業導向的碩士類型——專業碩士。這種改變是教育部門針對現實作出的反思,包括考慮研究生縮短學制。「拖三年也不見得有積極作用。有的課程可以進行調整,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參加社會實踐工作。」
用人單位在尋找應屆生時,基本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較偏向海歸,有的也會因一些質量問題有所渲染的報導而對某種類型的碩士「並不買帳」。
如果HR的刻板印象無法改變,那麼我們就只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簡歷,得到HR的認可。
一年制碩士如何自救?
前有狼,後有虎,一年制碩士真的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對他們來說,好像全世界都在阻礙他秋招,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是,放棄是不可能放棄的,只有拿到offer才能維持生活這樣子。如何在不利的形勢中拔得頭籌呢?
01 規劃好回國求職時間線
要找好工作,就要和時間賽跑,提前規劃好自己的求職時間表,才能有條不紊的進行準備工作。
國內的校招流程是這樣的:
但是具體的事項,還要看留學地。
比如在美留學生:
在英留學生:
在澳留學生:
每一個月要做什麼,每一天要做什麼,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然後按照自己的時間規劃,一點一滴地積累。
02 關注國內各行各業求職時間表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各行各業開啟秋招的時間不同,很容易遺漏。
比如投行、券商類公司,從8月中旬到10月,投行、券商開放網申的公司呈遞增趨勢,但總體不會太多。而10、11月是投行、券商集中招聘且崗位最多的時間。
對基金公司來說,10、11月也是比秋招的「金九銀十」還要重要的「鑽石十一月」,千萬要做好萬全準備迎戰10、11月!
9月初開始,外企諮詢公司就會陸續放崗。而國資諮詢公司的秋招,主要集中在10、11月放出的崗位較多。
網際網路公司一般比較早,今年的6月就開始招聘了。在8月中旬放出的崗位最多。
四大早已全部開始,而八大也在陸續開放。
今年不管哪個行業,秋招時間都已經整體往前移,所以,從現在開始到12月,每一天都得打起精神時刻關注網申。
由於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留學生不能隨時飛回國內,所以一定要注意溝通,和HR保持良好的聯繫,並且留下較好的影響,以便HR能夠在協調面試時間上給予最大的便利。
這裡要提到的是,不少企業會有海外場招聘。就是國內企業會在美國、英國等地開展秋招活動,但是一不留意這些消息就會被淹沒,你要做的就是時刻關注。
總之,在秋招中要時刻留意這樣的信息,彌補信息不對稱,抓住最佳機會。
03 學習更多求職技巧,彌補自己的不足
求職有3道難關:網申、筆試和面試。在國外的同學,每一關的淘汰率都很可觀。
● 英文簡歷怎麼翻譯成中文簡歷?
● 筆試這些題,我怎麼看不懂?
● 群面如何優雅地「撕逼」?
● 單面怎么正中HR的「芳心」?
......
常年在國外生活的人,因為生活環境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碰到國內的HR,很容易水土不服!
所以,一定要面向國內企業,針對性地訓練。對症下藥,不是虛偽地假裝,而是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
之前也說過,如果不是名校,那麼教育背景的光環就很弱了,這個時候,就需要用項目或者實習經歷彌補弱項,展示自己的能力。
其實企業看一個人是否合適,最主要也是關注你的底層能力,你的過往經驗和所招崗位的契合度。
中國企業在招應屆生時最關注的因素
在外留學,如果實在沒有時間實習,可以考慮申請一些遠程實習、或者親自參與一些項目,來積累自己的經驗,提升自己的能力。
總之,國內企業招聘最看重的三點:實習經歷(44.9%)、能力(21.2%)、學歷(18.6%),學歷一下子很難改變,學歷和能力你要短時間內盡最大努力去準備和梳理。
每一個留學生,在出國之前,一定都希望這段留學經歷,能夠為以後的人生加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不要理會旁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