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短距離移動,回蜂過多怎麼辦?巧用老蜂王,回蜂輕鬆利用

2020-12-23 第一科普

在蜜蜂養殖中,轉移蜂場是很多養蜂人經常進行的操作,尤其是養殖西方蜜蜂的朋友,可以說一年四季都在追花奪蜜,轉移蜂場每年都要經過好幾次,但是由於養殖西方蜜蜂的朋友經驗充足,往往在移動蜂場的時候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而我們一些朋友看到養殖西方蜜蜂的朋友移動蜂場都沒有問題,於是自己移動自己的蜂場,比如蜂場20米左右轉移,最後發現「回頭蜂」太嚴重,這又是怎麼回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又應該如何解決呢?其實這個問題裡面包含的問題比較多,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一步步進行,所以這個問題的內容,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來進行解決。

蜜蜂的記憶

上面提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的蜂場轉移20米左右之後,產生了大量的「回頭蜂」。其實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這些回頭蜂去的位置是有規律的,可能我們大量的遷移蜂場的時候這個規律我們看不出來,因為蜜蜂太多亂了,但是如果我們有興趣,可以單獨移動一個蜂群,我們會發現,這些回頭蜂,其實就會回到了蜂箱原來的位置,如果要確切一點,回頭蜂一般是回到原來蜂箱位置的巢門的位置。

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個問題與我們常說的蜜蜂朝王有關,在農村經常有蜂朝王的說法,一般發生在晴朗的午後,實際上這個過程是蜜蜂進行試飛的過程,也就是蜜蜂對蜂場環境進行熟悉的一個過程,曾經有科學家研究過蜜蜂的記憶,如果蜜蜂在某個地方得到的優惠超過3次,那麼蜜蜂對這個地方就擁有了永久的記憶,所以說,蜜蜂是具有記憶的。

如果我們要說蜜蜂是有記憶的,那麼我們移動蜂箱以後蜜蜂為什什麼不在新的位置,而是回到原來的位置,且回不到新的位置呢?這說明蜜蜂的記憶是有規律的,並不是對整個蜂場的記憶都熟悉,那麼蜜蜂的記憶有什麼特點呢?關於蜜蜂記憶的特點,前蘇聯蜜蜂研究專家對蜜蜂對蜂場的記憶進行過研究,得出的結論是:

蜜蜂對蜂場的記憶,實際上只記住了一個整體的地理特徵,比如我們的蜂場在一座山上,那麼蜜蜂就記住了這座山,蜂箱在這座山的位置,巢門在蜂箱的位置,相當於已經進行了充分的人潮試飛的蜜蜂,對於自己的蜂窩位置有永久的記憶。

蜂王物質

什麼是蜂王物質呢?蜂王物質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蜂王的分泌物,其實蜂王物質的種類比較多,大致有5種,分別由蜂王的5個腺體分泌,這些物質共同或者單獨作用於蜂群,保證了一個蜂群有序的秩序,包括我們上面提到的回蜂問題,其實也是受到蜂王物質影響的。

為什麼同樣是轉場結果卻不一樣呢?

我們這裡說移動蜂場20米左右,發生了大量的回蜂,但是在實際養殖中,養殖西方蜜蜂的朋友經常轉場,經常移動蜂箱,為什麼就沒有聽說過回蜂問題呢?其實這個問題是比較好解釋的,我們通過上面蜜蜂的記憶模式不難發現,養殖西方蜜蜂的養蜂人轉場,進行的是遠距離的操作,可能是南北轉場,而我們20米左右移動蜂群,實際上僅僅是一個近距離的移動,這結果自然不一樣,那麼關鍵點是什麼呢?

蜜蜂對蜂場的記憶,是有距離要求的,而這個距離,就是蜜蜂在蜂場附近活動的距離,由於養殖西方蜜蜂的養蜂人轉移蜂場的距離遠,已經超過了蜜蜂的活動範圍,蜜蜂無法找到蜂箱原來的位置,只有進行新的認巢試飛,以新的養殖地點作為蜂巢的新位置,而短距離遷移蜂場蜜蜂則很輕鬆的找到蜂箱原來的位置,由於蜂箱已經不在,蜜蜂只有在原地結團或者飛行。

正確的短距離移動蜂群的方法

很顯然,如果我們想要短距離的移動蜂群,那就需要我們移動蜂群的時候,蜜蜂可以很快地找到新的位置,以新的位置作為巢穴,否則蜜蜂就只有在原來的位置尋找蜂群,所以說,正確的短距離移動蜂群的方法是:

採用多次移動蜂箱,每天移動半個蜂箱的距離,這樣移動蜂群的好處是每次移動了半個蜂箱的位置,實際上這個距離與原來蜂箱巢門的距離不遠,蜜蜂可以很容易的發現,而且當我們的蜂箱移動以後,蜂群中的蜜蜂發下位置發生改變,蜂群中的工蜂會在蜂箱門口發臭來吸引找不到蜂箱的蜜蜂,達到我們移動蜂箱不產生回蜂的目的。

很顯然,如果我們採用逐步移動,大量的移動蜂群是不行的,首先是移動時間過長,其次是太麻煩,原理上是行得通,實際上可行性不強,所以我們在移動蜂箱的時候,還應該考慮可操作性:

如果是大量的蜂群想要移動不產生回蜂,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先把蜂群轉移到蜜蜂的活動範圍之外養殖一個月以上,然後搬回我們想要移動的近距離的位置。這樣的好處是我們移動的蜂群超過了蜜蜂的活動範圍,這些蜜蜂回不了現在養殖的位置,30天的時間足足可以讓那些已經擁有記憶的蜜蜂死亡,避免了蜜蜂回蜂

蜂場整體移動回收回蜂的方法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通過逐步移動還是轉場的方式來避免回蜂,雖然可以解決問題,但是並不高效,那麼有沒有一種比較高效的方法來避免回蜂呢?方法是有的。這裡我們利用了蜜蜂的生物學特點,也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的蜂王物質。

當我們移動蜂群以後,如果是移動20米,很顯然蜂群中是必須會回蜂得,那麼這些回蜂回到原來的位置以後,時間長了必然會不受蜂王物質的影響,甚至接受另外一隻蜂王的蜂王物質,所以說這裡的關鍵在於蜜蜂多久可以忘掉一隻蜂王的蜂王物質,相當於氣味吧,經過研究證明,這個時間大約在6小時以上,所以回蜂到了原來的位置以後尋找蜂王,如果超過了6個小時,這些蜜蜂就有可能混入其他蜂群中,所以我們想要快速的短距離轉移蜂群,又不想損失回蜂,辦法就有了:

在蜂場轉移以後,如果回蜂過多,可以在傍晚的時候從蜂群中提兩張帶有封蓋子脾的蜂脾和蜜脾組成一個臨時蜂群,把上面的蜜蜂脫掉,然後從蜂群中選擇一隻老王囚禁起來,放在我們組成的這個沒有成年蜜蜂的蜂群中,把這個蜂箱放在原來蜂箱的中間,這樣那些回蜂無法找到原來的蜂群,在蜂王氣味完全失去以後,傍晚天氣變冷就會進入我們放有蜂王的這個蜂群中,如果蜜蜂過多,可以多放兩隻蜂王,問題得到解決。

以上就是今天第一科普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於短距離移動蜂場以後,回蜂過多的解決辦法,喜歡可以關注我,每天為大家分享有趣好玩的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回蜂原因分析及減少回蜂的方法
    採用第二種方法,選擇相同群勢,不同分蜂熱進度(王臺成熟度不同)的蜂群,結果在原群中王臺越成熟,留在新分群中的蜜蜂數量越多,回蜂蜜蜂數量越少。第三種人工分蜂方法。採用第二種方法,選擇相同分蜂熱進度,不同群勢的蜂群,結果在原群群勢越大,留在新分群的蜜蜂數量比例越多,回蜂蜜蜂數量的比例越少。
  • 蜜蜂近距離分蜂與搬遷,養蜂人做好3方面,控制回蜂問題
    人工養殖蜜蜂,分分合合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操作,但受場地和各方麵條件的影響,有時需要採用近距分蜂或搬遷,所以了解和研究這方面的知識,能幫養蜂人在日後的養蜂中,更好的解決近距離分蜂與搬遷的問題。其實,近距離分蜂與搬遷,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回蜂,所以閩南蜂哥根據自己多年的養蜂經驗和蜂友們的交流實踐,總結出了3個方面,能控制回蜂問題。一、蜂箱的特殊處理減少回蜂,必須進行蜂箱特殊處理。首先,等傍晚蜜蜂全部回巢後,將需要分蜂或遷移的蜂群,用餐巾紙或樹葉封住巢門,然後用牙籤扎一些小孔,讓第二天的光線可以進入蜂箱。
  • 人工分蜂,早上、中午、下午,哪個時間最好?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關於人工分蜂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哪個時間最好的問題,以蜂部落小編的觀點來看,其實三個時間分蜂都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分蜂這個過程對我們蜜蜂的影響並不大,尤其是現在養殖蜜蜂都是採用活框養殖的方式,如果是在我們準備充分的情況下,分蜂的過程也就幾分鐘的事情,所以說單從分蜂這個角度來說,蜂部落小編認為對蜜蜂的習性了解反而比選擇分蜂的時間更加重要
  • 同一蜂場提一脾蜂和一個蛋群組建新群,如何避免回蜂?方法來了
    關於同場提一脾蜂和蛋群,如何避免回蜂的問題,其實只要我們了解蜜蜂習性,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比較簡單的,在這個問題中,關鍵詞是一個蛋群,一脾正常的蜜蜂,避免回蜂,我們就從這幾個關鍵點來入手,根據蜜蜂的習性來採用不同的方法,下面蜂部落小編就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操作方式。
  • 養中蜂不懂人工育王,該怎麼分蜂?
    另外就是養殖中蜂也不像養殖意蜂,育王的難度更高,所以在中蜂的養殖過程中,育王的工作也相對較少。既然不會育王,那養殖中蜂的時候該如何實現人工分蜂呢?聽蜂之語認為可以採用以下兩種方式:一、巧用分蜂王臺。中蜂群到了一定群勢以後如果繼續發展就有自然分蜂的可能;在自然分蜂發起時,蜂群內部會出現多個分蜂王臺。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分蜂王臺來提前進行人工分蜂。具體操作如下:1、將老王分成獨立的一群,給老王配上一脾蜂即可。
  • 人工分蜂很難達到蜂量均衡?不妨試試這種分蜂法,高效快速無回蜂
    同箱分蜂法具體步驟可以分為:首先將蜂箱巢門開至一邊一個,讓蜂群習慣性的從兩邊進出,其次將準備好的隔王板放置蜂群中間,使兩邊群勢基本保持一致,這也就分蜂成功了,由於只有一隻蜂王,無王群必須介入新王,介王時要注意由於新王與蜂群氣味不合,可以用困王籠放入蜂群12小時後再放入蜂群。當然,如果原蜂群已起自然王臺可以直接利用王臺即可。其實同箱分蜂法就是巧妙的利用了隔王板的功能。
  • 產生分蜂熱的蜂群,近距離人工分蜂的技巧,減少蜂群回蜂的影響!
    強群內工蜂數量較多,人工分蜂的方法可以預防蜂群出現分蜂熱,同時,還能擴大蜂群飼養數量,定點飼養蜂群近距離人工分蜂的注意事項和方法。 提老蜂王帶蜂巢脾給新蜂箱,原蜂群不留蜂王蜂群進行人工分蜂的時候,工蜂會有「回蜂」的情況,導致分蜂群內工蜂數量減少,近距離人工分蜂的無王分蜂群內回蜂情況較嚴。
  • 1群蜜蜂不容2隻蜂王,原來蜜蜂是這樣認識蜂王的,難怪介王常失敗
    其實在小小的昆蟲世界裡,有這樣一種昆蟲,也可以用一山不容二虎來形容,這就是蜜蜂社會裡的蜂王。自然界中的蜜蜂,每一群只能有一隻蜂王的存在,新蜂王出現後,老蜂王就會被無情地殺滅或者被逼分家。蜜蜂的這一特性,給養蜂人帶來了許多不便之處,如:蜜蜂繁殖期間,想要使雙蜂王繁殖蜂群,就不得不採用特殊的處理,才能雙王養殖。
  • 想學誘蜂,誘蜂的技巧,怎麼樣才能誘到蜜蜂
    今天就來說說誘蜂?想學誘蜂,怎樣才能誘到蜜蜂,誘蜂的原理又是什麼?有朋友問我,說「放這個誘蜂水能不能把蜂王給誘過來呢?」我今天告訴大家不可以。因為那個放誘蜂水它的原理跟那個誘蜂箱的原理是不一樣的。放誘蜂水只是為了那個蜜蜂來吃這個誘蜂水。之後,它要飛回巢,它飛回巢會形成一條路線,就是一條飛翔的來線。
  • 人工分蜂的這些小細節你知道嗎?掌握好這三點,成功離你不再遙遠
    中華蜜蜂一旦群勢較大就容易起王臺分蜂,往往新蜂王還未出臺,蜂群就已經分走了一半,很多新手都會誤認為新王必須出臺後才會分蜂,其實你錯了,如果新王出臺後才分蜂的話,那勢必會造成雙王打鬥,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山不容二王。
  • 剛剛分離的蜜蜂,剪掉蜂王翅膀真的好嗎?看看養蜂人怎麼說
    其中一個問題是,當蜜蜂飛走時,是蜂王還是工蜂負責,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通過現代的活框繁殖技術清楚地觀察到,蜂群的飛行是由工蜂而不是蜂后負責的,過去,因為它是一個觀察對蜜蜂不到位,蜜蜂飛逃,女王領導的工蜂飛逃,但通過活框飼養技術可以發現,蜜蜂飛逃實際上是一種工蜂迫害女王,所以群如果你想飛逃,即使我們把蜂的翅膀,蜂群不會放棄飛逃,只是因為蜂王的翅膀折斷不飛,沒有女王蜜蜂無法生存
  • 中蜂分蜂被收回了,第二天怎麼又跑到原來的地方,2個處理方法!
    關於中蜂分蜂被收回了,第二天怎麼又跑到原來的地方的問題,這是蜂群的「回蜂現象」,不管是中蜂或是意蜂,工蜂能夠在3公裡以內的距離,工蜂能夠憑藉路線記憶,輕鬆找回原蜂巢的位置,所以,人為將蜂群收捕轉移到近距離的地方放置,導致蜂群內工蜂在第二天飛回原蜂巢的情況出現。
  • 3種蜂王儲存技術,讓蜜蜂主動餵養多隻蜂王,中蜂適用嗎
    蜜蜂儲存蜂王技術,向來都是養蜂人經常討論和研究的技術,特別是中蜂如何儲存多隻蜂王技術,更是業餘養蜂人夢寐以求的技術。由於中蜂對蜂王的保守性,導致中蜂很難接受其他蜂群裡的蜂王,尤其是同時接受多隻蜂王,所以中蜂儲存蜂王,要比西蜂儲存蜂王難得多。
  • 蜜蜂只有幾隻,沒有蜂王怎麼辦?
    蜜蜂只有幾隻而且沒有蜂王,這可是個難事情。估計你是想養蜂而不想花錢購買蜂。只是在養蜂人轉場時,丟失的蜂隨便揀了幾隻,就想養蜂。可能是這種情況吧。蜜蜂是群居昆蟲,不用說是幾隻,幾十隻,上百隻都不容易養成。它不同於馬蜂,馬蜂吧只要有一隻母蜂就可以慢慢繁殖成一群強盛的馬蜂群。因為母馬蜂一隻既可以築巢、又可以產卵,還要出去尋找食物哺育後代,一隻交配過的母馬蜂什麼活兒都能幹。
  • 土養蜜蜂即將分蜂,遇上連綿陰雨如何人工分蜂?2種方法全在這裡
    快自然分蜂的意思這裡的自然分蜂是蜜蜂在自然增殖的情況下,當蜂群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蜂群會一分為二,有一個蜂群會到另外一個新的地方築巢,也就是蜂群中原來的蜂王與一部分蜜蜂飛走,蜂群中留下原來蜂王產下的蜂王,這隻蜂王是還沒有出房的,也就是還是幼蟲的情況下產生。
  • 1群蜜蜂2隻蜂王!老蜂農的母女同巢養殖技術,操作簡單又快捷
    目前雙蜂王養殖技術,有西方蜂種採用最多的,隔王不隔蜂的雙王群養殖技術,有中華蜜蜂一般採用的,隔王又隔蜂的一箱雙蜂群養殖技術,但是接下來我們要分享的是,不隔王也不隔蜂的雙蜂王同巢養殖技術。蜂王的特性蜂王與蜂王之間,天生有一種競爭關係。一群已經有蜂王的蜂群,是不會接受一隻外來蜂王的,即使是蜜蜂接受了,蜂王也不會接受她,最終便是蜂王單挑打架。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中蜂群較意蜂群卵巢易發育及撫育性強導致中蜂較意蜂愛分蜂、好分蜂(具體分析參看前文內容),而中蜂群在分蜂準備中、後期(造臺育王至分蜂發生前),蜂王的產卵量大及分蜂后剩餘蜂量(留原群蜜蜂數量)多,導致中蜂群較意蜂更容易出現二次自然分蜂,甚至更多次自然分蜂。
  • 新手進行人工分蜂的實用技巧,原地分蜂方法的詳解!
    預防自然分蜂的2個技巧,蜂箱巢門口安裝防逃片,還可以給蜂群內老蜂王進行剪羽,或者囚王的管理方法,預防自然分蜂群出逃。蜂群在流蜜期的前後時間段,蜂群群勢發展較強,這時蜂群處於閒置狀態,工蜂的哺育能力過剩,蜂群容易出現自然分蜂,蜂群產生分蜂熱的表現,工蜂開始建造蜂王臺。蜂群內出現蜂王臺就是蜂群產生分蜂熱嗎?
  • 蜜蜂度夏起王臺,是分蜂還是滅臺?用好3個小妙招,新手也能決定
    對於蜂群中產生王臺來說,無非三個條件:蜂群失王、蜂群交替、自然分蜂聯繫夏季這個關鍵,這說明了一個事實,這個時候,蜂群中的老蜂王還在正常產卵,原因是什麼呢?因為蜂群中培育王臺,必須由蜂群中的蜂卵或者幼蟲來進行培育,如果蜜蜂在越夏的時候蜂王已經停止產卵,蜂群中是絕對不會出現王臺的,也就是說,這個養殖蜜蜂的地方氣候條件比較特殊,或者蜂種比較優質,到了夏季以後蜂王並沒有停止產卵。二、什麼情況下需要滅臺?
  • 野外收捕野蜂,一個蜂團中出現多隻蜂王是怎麼回事?
    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一個蜂團中出現多個蜂團的情況?當我們發現一個蜂團中出現多個蜂王的時候又該怎麼解決?今天蜂部落就來向朋友們分享這幾個問題。第一種情況:蜂場多群蜜蜂集體飛逃。由於種種原因,例如當地氣候條件原因、盜蜂嚴重、自然天敵太多的原因導致當地不適宜蜜蜂生存的情況下會造成蜜蜂集體飛逃,這種集體飛逃並不是一個單獨的蜂群集體飛逃,而是整個蜂場裡面的多個蜂群集體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