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蜜蜂2隻蜂王!老蜂農的母女同巢養殖技術,操作簡單又快捷

2021-01-09 閩南蜂哥

一群蜜蜂只有一隻蜂王,一直是自然界蜂群生活的規律,但是人工養殖的蜂群,由於養殖技術的提升,還有研究人員不斷的鑽研,兩隻蜂王養殖技術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目前雙蜂王養殖技術,有西方蜂種採用最多的,隔王不隔蜂的雙王群養殖技術,有中華蜜蜂一般採用的,隔王又隔蜂的一箱雙蜂群養殖技術,但是接下來我們要分享的是,不隔王也不隔蜂的雙蜂王同巢養殖技術。

蜂王的特性

蜂王與蜂王之間,天生有一種競爭關係。一群已經有蜂王的蜂群,是不會接受一隻外來蜂王的,即使是蜜蜂接受了,蜂王也不會接受她,最終便是蜂王單挑打架。前面說的兩項雙蜂王養殖技術,都是人為控制蜂王,不讓兩隻蜂王見面,來解決蜂王打架問題,從而成功組織雙蜂王養殖群,母女雙蜂王同巢養殖,卻完全不一樣,兩隻蜂王可以見面,可以生活在一起。

根據專家多年的研究,發現產卵力較弱的老蜂王與剛剛出臺的新蜂王,她們之間的這種競爭性表現很弱,發生單挑打架的事件很少,所以我們利用母女蜂王的這一特性,可以組織成雙蜂王同巢養殖群。不過這種關係極易破壞,只要其中有一隻蜂王出現大量產卵,兩隻蜂王就會產生敵對情緒,一般蜂群會保留新蜂王,老蜂王會被淘汰掉。

母女同巢技術操作

首先選擇蜂王產卵力較弱的中小群蜂群,然後介入一個成熟的王臺,最好選擇8個小時內能夠出臺的成熟王臺,再把王臺放在靠近巢門口上方的框梁上。有條件的養蜂人,也可以使用王臺保護罩,暫時性的保護王臺,等新蜂王出臺後再放出來。介入王臺後,巢門口安裝上隔王片,防止出現分蜂現象,等48小時後,但不能超過第三天新蜂王試飛時間,再放開隔王片。

注意事項

中華蜜蜂接受母女同巢養殖比較好,成功機率也比較高,西方蜜蜂接受率很差,不適合採用母女同巢養殖。在進入大流蜜期、分蜂期,這樣的養殖方式,不易組織成功,即使組織成功,維持的時間也不長,所以要儘量避開這些時期。新蜂王和正在大產卵的蜂王,也不適合組織母女同巢養殖,這樣不僅容易出現蜂王打架事件,還有可能造成蜂群分蜂。巢門口使用隔王片,是為解決組織後,出現的分蜂問題,只要母女蜂王熟悉後,一般不會在分蜂。

其實這一項技術,一直是中華蜜蜂養殖者,熱衷於研究的一項技術,也是一項中華蜜蜂更高級的養殖技術,但是閩南蜂哥不建議新手養蜂人嘗試,只有你已經完全掌握了單蜂王養殖技術,已經能夠養好蜜蜂,有強硬的養蜂基礎,才能更好地去學習和運用這項技術。當然,閩南蜂哥鼓勵老養蜂人多做各種養蜂技術試驗,為養蜂業累積更多養蜂知識和養蜂技術。

相關焦點

  • 3種蜂王儲存技術,讓蜜蜂主動餵養多隻蜂王,中蜂適用嗎
    蜜蜂儲存蜂王技術,向來都是養蜂人經常討論和研究的技術,特別是中蜂如何儲存多隻蜂王技術,更是業餘養蜂人夢寐以求的技術。由於中蜂對蜂王的保守性,導致中蜂很難接受其他蜂群裡的蜂王,尤其是同時接受多隻蜂王,所以中蜂儲存蜂王,要比西蜂儲存蜂王難得多。
  • 1群蜜蜂不容2隻蜂王,原來蜜蜂是這樣認識蜂王的,難怪介王常失敗
    其實在小小的昆蟲世界裡,有這樣一種昆蟲,也可以用一山不容二虎來形容,這就是蜜蜂社會裡的蜂王。自然界中的蜜蜂,每一群只能有一隻蜂王的存在,新蜂王出現後,老蜂王就會被無情地殺滅或者被逼分家。蜜蜂的這一特性,給養蜂人帶來了許多不便之處,如:蜜蜂繁殖期間,想要使雙蜂王繁殖蜂群,就不得不採用特殊的處理,才能雙王養殖。
  • 蜜蜂養殖技術|蜂王狀態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及分析
    選擇三組蜂群各10群,第一組,對照群,維持蜂群原有狀態;第二組,新王群,在臨近流蜜期時,藉助囚王籠,給蜂群換入產卵新王(開產時間不超過1個月的蜂王),並淘汰原蜂王;第三組,處女王群,淘汰原蜂王,誘入剛羽化未交尾的處女蜂王。觀察蜂群每天的飛行及採蜜量。結果。在流蜜期,新王群及處女王群相比對照群,在蜜蜂的外出飛行及採集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 蜜蜂科學養殖技術,做好這3方面,養好蜜蜂指日可待
    二、科學管理蜂群1、蜜蜂的習性蜜蜂喜安靜,蜂巢喜陰暗,怕強光、怕高溫、怕寒冷、怕溫度變化大等等,而我國的野生蜂種中華蜜蜂,野性強、愛飛逃、愛分蜂、情緒波動大等等。養蜂人一定要多了解一些蜜蜂的習性,了解多了自然就不容易犯錯。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2、中蜂分蜂后留原群的成年蜜蜂數量比例更多中蜂群在分蜂時,巢內卵、蟲較多,維持蜂群正常運轉的哺育蜂、採集蜂數量較多,群中休閒蜂只佔蜂群的一部分,而意蜂在分蜂時巢內大部分蜂兒已經封蓋,不需要哺育蜂,只需要少量蜜蜂溫度調控即可,巢內大部分已經羽化的蜜蜂處於休閒狀態,因此,在蜂群分蜂發生時,意蜂群中大部分能飛的蜜蜂離開,而在中蜂群分蜂時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的方法與選擇
    養蜂需要遵循自然規律,正確處理蜂群、蜜源和蜂群之間的關係,根據蜜蜂的習性和養蜂目的,引導蜜蜂活動,以獲取蜂產品為目的的蜜蜂養殖,應使蜂群壯年蜂出現的高峰與主要流蜜期相吻合,實現蜂產品優質、高產。春季是蜂群群勢最弱的時期,也是蜂群周年管理的開始,春繁是指蜂群從越冬結束、蜂王開始產卵,直到當地主要蜜源流蜜為止。不同養殖區域及養殖方法,留給春繁的時間長短不一樣,人工養殖蜜蜂的春繁方法自然也就不同。
  • 「蛋群」可以養殖嗎?老蜂農:只要功夫深,「蛋群」也能成強群!
    昨天,有位粉絲給我發來了私信,內容是這樣的:我是一位新手養蜂人,前段時間到野外收了一些蜂,但數量並不是很多,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去請教了一些老蜂農,但有的說可以進行養殖,也有的說不能進行養殖,各有各的理由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一、蜂群首次分蜂新群的特徵1、蜂量在分蜂群中,由於蜂王具有多雄交配及交配雄蜂精液量隨機,因此,蜂群都是由數個同母異父的亞家庭組成,導致新群中老蜂王和原群中王臺與蜂群中蜜蜂個體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僅討論雌性蜜蜂),如果從春繁開始沒有換王的情況下,老蜂王與蜂群中所有的已經羽化的蜜蜂及未羽化的蜂兒之間親緣關係指數均為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
  • 80歲老人養殖蜜蜂,不為賣錢,只為和蜂王同食
    在豫西山區一大山腳下,有位老人住在用木頭樁子圍成的籬笆院裡生活了80個春秋,老人喜歡養蜜蜂,蜂蜜不是用來賣錢,而是用來自己「享用」,特別是老人喜歡吃蜂王所吃的食物——蜂王漿,讓大家很是好奇。圖為他在籬笆院門前幹活。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回蜂原因分析及減少回蜂的方法
    在春末夏初,蜂群發生分蜂熱時,養蜂人經常會採用人工分群的方法,解除分蜂熱,人工分群能增加蜂蜂群數量,低成本快速實現蜜蜂規模化養殖,提高蜂產品產量,提高經濟效益,但是在近距離分蜂時,經常發生回蜂,導致新分群蜂量較少,恢復時間長,甚至分群失敗。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春繁發展中期存在的四個問題及應對措施
    1、培育新蜂王不同的中蜂品種及不同的養殖區域,中蜂的群勢差異較大,在南方中蜂群4框左右就能成為強群,而在北方,5框也未必是強群。強群是中蜂群分蜂情緒產生的臨界點。培育新蜂王的用途。為新分群提供優質蜂王;更換老弱殘蜂王;替換劣質不耐大群的蜂王(假如大部分蜂群在7框時依然能正常繁殖,不出現分蜂徵兆,而個別群出現雄蜂房,甚至造臺育王,有分蜂傾向,說明此群的蜂王劣質,應及時育王替換)。一般中蜂群一年一換王,我地換王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夏季荊條大流蜜的中後期,越冬蜂開始培育前完成,換王的時間只是一個參考,對於年齡超過一年,仍然穩健、高產的優質蜂王應保留。
  • 蜜蜂只有幾隻,沒有蜂王怎麼辦?
    蜜蜂只有幾隻而且沒有蜂王,這可是個難事情。估計你是想養蜂而不想花錢購買蜂。只是在養蜂人轉場時,丟失的蜂隨便揀了幾隻,就想養蜂。可能是這種情況吧。蜜蜂是群居昆蟲,不用說是幾隻,幾十隻,上百隻都不容易養成。它不同於馬蜂,馬蜂吧只要有一隻母蜂就可以慢慢繁殖成一群強盛的馬蜂群。因為母馬蜂一隻既可以築巢、又可以產卵,還要出去尋找食物哺育後代,一隻交配過的母馬蜂什麼活兒都能幹。
  • 蜂群失王2天,為何對新放入的蜂王非常親密?養蜂人:蜂王命真大
    一般在蜜蜂養殖中也不會採用這種方式來對一個失去蜂王的蜂群誘入一隻新的蜂王,那麼為什麼我們的網友在蜂群失王后2天直接對失去蜂王的蜂群中放入蜂王后會出現蜜蜂與蜂王非常親密的現象呢?就蜜蜂的習性來說,到底有沒有可能出現一個失去蜂王已經兩天的蜂群中,放入蜂王以後蜜蜂與蜂王非常親密,今天蜂部落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這一問題。
  • 高效繁殖蜜蜂的建議
    通過各地蜂友及相關養蜂專家技術資料總結了關於促進蜜蜂高效繁殖幾點技巧,關於具體的操作不能在這一一概述,養蜂友可根據自己的養蜂模式因地制宜,多思考,多實踐,抽出幾箱蜂練練手,等掌握了技術及有經驗了再全場普及運用。本編僅供參考。
  • 蜜蜂養殖技術|根據不同蜜源狀況防止自然分蜂的三種人工分群方法
    一、距離大流蜜期時間較長1、分群時間蜂群培育一隻工蜂從卵到羽化出房,中蜂需要19.5天,意蜂需要21天,出房第13天的工蜂有一部分參與巢外的花粉採集(一部分參與巢內的築巢和釀蜜等活動),因此,培育一隻工蜂從卵到參與採集的時間約51天,而蜜蜂在繁殖期的壽命大約為
  • 「蛋群」快速發展技術,一餵二繁三蜂王,養強蜜蜂也不難
    現在越來越多愛好蜜蜂的玩家,加入了業餘養蜂的大家庭。剛開始學習養殖蜜蜂,都會遇到蜂群弱小難養的問題。其實這些都是每一位養蜂人,都會遇過的問題,但不同的是,有經驗的養蜂人,三下五除二就能將弱小的蜂群養強起來。那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訣竅是一餵二繁三蜂王。
  • 蜜蜂養殖經常會用到介王技術,以下有2種介入蜂王方法供大家參考
    養蜜蜂經常會遇到失王或者是需要把蜂群中的老蜂王換成新蜂王,那應該怎樣給蜂群介紹新蜂王呢,有2個比較常用的介王方法,一個叫直接介入法,一個叫間接介入法,小編給大家詳細描述一下2種方法的具體操作步驟直接介入法
  • 老蜂農經驗分享:蜂群為什麼會失王?蜂群失王后該如何解決?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我最終決定加入養蜂行業,後來也引進了一些蜜蜂,但在養殖過程中大小問題不斷,蜂蜜的產量低,群勢越來越弱,有的群連蜂王都跑了!我一下子損失慘重!盜蜂指的是工蜂到其他蜂群盜取蜂蜜的行為,這種行為很容易導致被盜群秩序混亂,工蜂相互撕咬,嚴重者就會出現蜂王被盜蜂殺死。5、蜂群病蟲害影響在蜜蜂的養殖過程中,因為管理方式不當等因素,蜂群內會很容易滋生病蟲害。
  • 蜜蜂短距離移動,回蜂過多怎麼辦?巧用老蜂王,回蜂輕鬆利用
    在蜜蜂養殖中,轉移蜂場是很多養蜂人經常進行的操作,尤其是養殖西方蜜蜂的朋友,可以說一年四季都在追花奪蜜,轉移蜂場每年都要經過好幾次,但是由於養殖西方蜜蜂的朋友經驗充足,往往在移動蜂場的時候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而我們一些朋友看到養殖西方蜜蜂的朋友移動蜂場都沒有問題,於是自己移動自己的蜂場,比如蜂場20米左右轉移,最後發現「回頭蜂」太嚴重,這又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