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邊聽邊看,學習效果就是好!
一般在大流蜜期前35天開始「促」繁,以保證進入大流蜜期後有較多的適齡工作蜂產蜜。當大流蜜期過去、其它蜜源又接不上時,一般在蜜源結束前20天就要開始「控」,防止聽任蜜蜂自己繁殖,造成越是大流蜜期,蜜蜂產仔越多,內部工作負擔越重,出勤越少,以致大流蜜期過後,大批新蜂出房,無蜜可採,出現大批「飯桶蜂」,影響養蜂效益。
蜜蜂繁殖的「促」與「控」應靈活掌握。「促」主要是加脾,注意保溫,獎勵飼喂,提高母蜂產仔、工蜂撫育的積極性。「控」要區別情況。在夏季斷仔治蟎或越冬前蜜源結束時,可以用王罩把蜂王關起來不讓產仔;在大蜜源結束但還有零星蜜粉源或蟎害不嚴重時,可採取抽出多餘的空脾或用隔板把蜂王關在小區內,來控制蜜蜂的繁殖。這樣,「促」與「控」得當,就能使養蜂的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通過各地蜂友及相關養蜂專家技術資料總結了關於促進蜜蜂高效繁殖幾點技巧,關於具體的操作不能在這一一概述,養蜂友可根據自己的養蜂模式因地制宜,多思考,多實踐,抽出幾箱蜂練練手,等掌握了技術及有經驗了再全場普及運用。本編僅供參考。
1.春季雙王繁殖法
春季蜜源多,可在同一個蜂箱內,讓兩個蜂王進行繁殖。具體可採用以下兩種方法:一是雙群夾箱飼養。將兩個弱群蜂或中等群蜂,合養在一個蜂箱內,中間用閘板隔開,分別從巢門出入,以利互相倚暖,加速繁殖。二是採用框梁帶工蜂孔的巢脾框進行飼養。採用優質塑料巢礎,框梁開孔置入兩群中間,適應期先關上,等適應了群味再打開活動開關,讓兩邊的工蜂互相交流,兩邊造脾。三是先將雙王剪螫繁殖。就是剪掉兩個蜂王的螫,然後放入同一蜂箱內繁殖產卵,並發育成青年蜂。
雙王繁殖可提高育蟲率,通過兩隻蜂王控制在巢箱兩邊或是剪螫雙王同巢,如通過可開關式隔王板原理,都可以根據蜂群需要,有效地解決讓工蜂隨時互通或不通,這樣模式有效解決了春繁兩邊飼料不均,蜂量不等的現象。巢脾隔王還可以達到兩邊造脾,解決倒春寒巢內溫度不穩定,溫度易散失等問題。蜂場內強弱不等的蜂群,可實現雙王繁殖來均衡達到快速繁殖,通過充分利用產卵王多產卵,多餘休閒蜂併入弱群,互調子卵脾,解決弱群繁殖不快,哺育能力差的問題。在大蜜源到來之前大量培育一批採集適齡蜂,達到強群旺蜂奪高產。
2.多王繁殖法
國內有些蜂場目前關於意蜂實現多王繁殖的模式還是比較成熟,現有個別養蜂人在中蜂養殖中也導入多王養殖,採用12框多箱體來養中蜂。介入三隻蜂王,只要有效的解決蜂王的敵對情緒,解決個體蜂王信息素稀釋問題,解決工蜂的分蜂熱等問題,相信這個技術會越來越成熟,為蜜蜂的繁殖贏得寶貴的時間。
3.整體補助分群繁殖
春季當蜂群發展到9-10框、6-8框子脾時,開始用補助群的封蓋子脾補助繁殖群。從每一補助群提出1框封蓋子脾,放入1空蜂箱內,蓋好箱蓋,縮小巢門。經2小時左右,大部分飛翔蜂已飛回本群,將2框帶幼蟲的封蓋子脾分別加入繁殖群兩側,或繼箱一側。次日,再將2封蓋子脾移至蜜脾內,與其他子脾靠攏。6-8日後再用2個補助群的兩框不帶蜂封蓋子脾補給繁殖群。
經2次補助,繁殖群得到2000-2500隻蜜蜂和4框封蓋子脾,迅速發展強壯。當繁殖群內發現有卵王臺時,可將蜂王用安全誘入器扣在沒有王臺的子脾上,放至另1隻新蜂箱內。從補助群抽取1框帶蜂子脾,1框不帶蜂子脾,加入新蜂箱內,補加1-2個蜜脾。搬移到新址,妥善保溫,縮小巢門,飼餵稀蜜汁。3日後釋放蜂王,逐步擴大蜂巢。
4.轉地放蜂前繁殖法
夏秋放蜂場地交換前,預備好產卵蜂王,確定好處女王的出房時間。轉場定點後,在空蜂箱中放入2-3個帶蜂脾,誘入1隻產卵王或處女王進行分蜂繁殖。
5.糖脾引誘繁殖法
夏秋季節,蜂群群勢達到8-12脾時,在繼箱內加入一定數量的糖脾,將繼箱放在平箱上,抽出連蜂帶子脾2-3脾,放入底箱或繼箱中(繼箱應與底箱隔開,上下蜜蜂不能互通,抽出的子脾最好是正在出房的封蓋子脾),第2天放入準備好的產卵蜂王,不斷擴大蜂群。
6.蜜蜂換王繁殖法
通常每個蜂群只有1隻蜂王,壽命約3-5年。對繁殖力逐漸下降的蜂王應及時淘汰。在人工換王時,如果要分蜂繁殖,應先確定處女王的出房時間,在王臺出房前2-3天,抽出原蜂王連蜂帶子脾2到3框,作為繁殖群,然後在原群中放入1隻新處女王,交尾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