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選育種群的意義在哪裡?

2020-12-22 蜂友會

感謝邀請:關於蜜蜂選育種群的意義在哪裡的問題,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都會發現,我們會篩選蜂場內優質的蜂群作為種群,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培育的蜂王品質更佳,蜂群群勢會越養越強。

蜜蜂選育種群,「母本」和「父本」的選育意義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觀察蜂群,才能夠了解蜂群的特點,對於蜂群的繁殖能力和採集能力較強的蜂群,養蜂人可以將這樣的蜂群作為「父本」,同時,蜂群的分蜂性較弱,蜂群內的蜂王的產卵能力較強,蜂群群勢較大,這樣的蜂群可以作為「母本」。

定點飼養蜂群的過程中,蜂群會出現群勢衰退的情況,更需要給蜂群選育種群

定點飼養蜂群會出現處女蜂王近親交尾的情況,由於蜂群飼養的地理條件限制,蜂群的新蜂王只能在附近進行交尾,蜂群在這樣的情況下培育的新蜂王次數越多,對蜂群的繁殖發展影響越明顯。

相關焦點

  • 為保護當地蜜蜂種群 美國會提出滅 「殺人大黃蜂」試點項目
    美眾議院於周一提出的一項法案建議創建一個試點項目,從而為各州提供財政援助以開展消滅亞洲大黃蜂、恢復被亞洲大黃蜂破壞的蜜蜂種群工作所必要的管理、研究和公共教育活動。該法案是由美國內政部長跟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局長合作並跟所有相關聯邦機構協商後提出。
  • 全球首張「蜜蜂地圖」出爐!非洲、中東大量蜜蜂種類未被發現
    全球首張「蜜蜂地圖」出爐!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起草了第一張全球蜜蜂多樣性地圖,以幫助追蹤這種重要授粉者的種群分布。地球上生活著大約2萬種蜜蜂,但是關於它們分布的精確的、彙編的數據一直缺乏。
  • 你的「吃貨基因」,她的「打工指南」:中國科學家揭示蜜蜂採集行為...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牛慶生做了進一步的介紹,「生活在熱帶地區的蜜蜂種群不須擔心食物來源枯竭,四季都可以繁殖,因此蜂群會採集較多的花粉,而採蜜能力整體有所降低;相反,生活在溫帶或高山地區的蜜蜂種群需要在有限的開花季節採集足夠的花蜜,為寒冬做準備,因此蜂群的產蜜能力就會顯著增強。」
  • 植物「雲」科普丨梅花品種群
    二、玉蝶品種群花復瓣或重瓣,盛開時花為白色。有的品種在花蕾期或初開時帶有淡粉紅暈。代表品種有『北京玉蝶』梅,『三輪玉蝶』梅。三、硃砂品種群花單瓣,復瓣或重瓣,花色多為粉紅到深紅。四、宮粉品種群此群梅花是觀賞梅花中品種最多的一個群。花復瓣或重瓣,花色多為或深或淺的粉紅色,形態也豐富多彩。代表品種有『大宮粉』梅,『見驚』梅。
  • 第一張蜜蜂分布世界地圖公布,填補了知識空白,也讓科學家吃驚了
    比如,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種蜜蜂嗎? 蜜蜂、大黃蜂、胡蜂、瓜蜂…..我們能叫上名字的可能不超過10種,就算是這些能叫上名字的,很多時候也不屬於蜜蜂。 其實就蜜蜂而言,它們的種類多得難以想像——總數超過20000種,這意味著蜜蜂的種類比鳥類和哺乳動物總和還要多。
  • 7家以色列蜜蜂科技公司盤點,小身體賦能大農業
    植物和穀物通常通過風授粉,或者通過動物授粉,主要是通過蜜蜂。然而,全球蜜蜂的數量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在下降;蜜蜂種群經常面臨蜂群衰竭失調,當一個蜂群中的大多數工蜂消失,留下一個蜂王和一些照顧蜂王和剩下的未成熟蜜蜂的看護蜂。這種混亂,再加上農業化學品的過度使用和氣候變化,已經顯著減少了蜜蜂的數量。然而,要避免糧食短缺,到2050年農業產量必須增長70%。
  • 為啥蜜蜂有時溫馴有時暴躁?難道蜜蜂也有小情緒?真相是這樣的
    雖然說蜜蜂的螫針對我們來說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由於蜜蜂可以產出大量對我們人類有用的東西,我們很多朋友還是願意去養殖蜜蜂, 隨著與蜜蜂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很多朋友還找到了應付蜜蜂的辦法,如今對於專業的養蜂人來說,蜜蜂的螫針已經算不上是影響我們養蜂的問題,只要對蜜蜂有所了解的朋友都是可以輕易解決的。
  • 數據引領 科學選育 權威發布——奶牛群體遺傳改良技術論壇在...
    中國農業大學王雅春教授潛心經典動物遺傳育種理論研究,積極拓展奶牛育種新技術研發,此次論壇分享《奶牛群體遺傳改良中新性狀的研發與應用》,從奶牛選育性狀研發簡史講到對選育性狀的不斷認識和選育策略的不斷完善,將奶牛育種新性狀賦予時代烙印,結合各國種牛培育單位大量數據及文獻材料為牛界同仁奉上育種新性狀盛宴,強調新性狀承載積累和成果、代表選育新機遇,同時暢想基因組技術應用10
  • 中國大虎頭蜂強勢入侵美國,以當地蜜蜂為食,被冠以「殺人蜂」
    然而,作為入侵物種,它們絕對來者不善,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是其他昆蟲,而美國當地的蜜蜂就是它們的捕食對象。 華盛頓州的一名養蜂人說,他親眼看到成千上萬隻蜜蜂被大黃蜂撕碎頭部,散落一地的場景。 這種大黃蜂確實有能力在幾個小時之內團滅一個超過3萬隻的蜜蜂群,它們會將蜜蜂撕成碎片,然後投餵給自己的幼蟲。
  • 蜜蜂正在消失,人類可能滅亡
    全球許多國家的研究人員發現,養殖的蜜蜂出現了神秘的離巢不歸的現象,很多國家的蜜蜂在"集體失蹤",種群數量也在萎縮。鑑於此,歐盟於2010年12月出臺了一項拯救蜜蜂的行動計劃,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設立研究項目,探明蜜蜂死亡的真正原因,並查清蜜蜂死亡的嚴重程度及後果;修改歐盟相關法令,禁止對蜜蜂有害的農藥進入市場;成立蜜蜂健康研究室,改善蜜蜂的健康狀況;鼓勵發展養蜂業,對養蜂人進行培訓;就保護蜜蜂加強國際合作。
  • 蜜蜂世界分布圖公布,為何愛因斯坦說,它滅絕了人類難以生存?
    來自於中國,美國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對比分析合併之後,製作了一張全球的蜜蜂分布地圖。這是有580萬份立峰出現的公共記錄,共同整合而成的,顏色越深的地方,蜜蜂的種群越豐富,通過圖片可以看的出來,中國和美國是蜜蜂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而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沒有出現過蜜蜂,北半球要比南半球多很多。
  • 中華蜜蜂之鄉 釀造甜蜜產業
    他提起一個巢框,難以計數的蜜蜂在上面爬行。一些六角形的巢房變成了金黃色。他說,這是蜜蜂釀造的冬蜜,待到收成時,整個巢框可以看到一大片白色的結晶。 「這群『蜜仔』不錯,再過一段時間蜂蜜就可以收成了。」他滿意地說。「蜜仔」是邱顯陽對蜜蜂的暱稱。上世紀80年代,得知養蜂「投入少,回報高」的他成為一名蜂農。
  • 自製蜜蜂桶,一天收5籠蜜蜂,如此簡單!
    大舅子說去山上收幾籠野蜜蜂,以後弄點蜂蜜吃,大舅子這樣收野蜂我還真開眼界了自製的蜂桶自製蜂桶自製的蜂桶真省錢,找一棵大點的枯樹,最好是杉木,因為杉木具有很強的耐腐蝕性,把木頭鋸成長約80釐米,並破開挖空,然後用蜂蠟燻烤,完工後在用鐵絲或竹篾捆綁起來,兩頭用木板扣緊,留蜜蜂進出口
  • 哈薩克族歷史上選育的馬品種及其保護利用
    布凱時期最重視馬選育的人是堅戈爾汗(Жангiр хан),他跟其他哈薩克族皇帝一樣把馬業放在第一位。他為恢復在準噶爾戰爭中哈薩克族因遷移而丟失的阿爾赫麻何馬、哈扎那提馬、哈熱巴依爾馬的選育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下命令從中亞、高加索地區和俄羅斯引進種公馬,大範圍的進行選育工作,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如1830年堅戈爾汗送給俄羅斯尼庫萊皇帝兒子的白走馬在聖彼得堡得到了專家們的好評。
  • 首批夏季蜂蜜收割銷全國,武漢形成中華蜜蜂產業鏈基地
    近年來,武漢的江夏、黃陂等地的蜂蜜產區開始陸續形成養蜂、採摘、體驗和科普的蜜蜂產業鏈,並打造成為甜蜜產業基地,讓武漢逐步成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的蜜蜂產業中心之一。花園式的中華蜜蜂產業園一角自然保護促蜜蜂產業提質據了解,武漢的蜜蜂養殖產業快速發展,最大的優勢還是自然資源保護的成效顯著,為蜜蜂生長、繁殖、採蜜等提供了優越條件。
  • 家裡有蜜蜂,打死2隻引來其他蜜蜂「復仇」,真相如何?答案來了
    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根據來的蜜蜂的多少來進行判斷,可以分為我們家裡有吸引蜜蜂的東西,蜜蜂本來就要來我們家裡和我們打死了蜜蜂引來了其他蜜蜂三種情況。③打死蜜蜂引來其他蜜蜂:如果只是少量的蜜蜂進入到我們家裡,我們打死了兩隻蜜蜂,而附近還有其他蜜蜂存在的情況下,也是會引來其他蜜蜂」營救「的,但是這並不是來復仇,僅僅是營救。原因是蜜蜂在遭受威脅的時候,會釋放報警信息素,這些信息素會在蜜蜂死亡的這個小範圍內傳播,當附近有蜜蜂存在的情況下,這些蜜蜂就會接收到這種報警信息素,於是前來營救。
  • 在農村的高樹上有群蜜蜂,該如何收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農村,每到蜜蜂分蜂期,無論是野蜜蜂還是人工飼養的蜜蜂都會產生分蜂,在野外偶爾會遇到分蜂群,在農村的一些蜂農,都是從收捕分蜂群開始養蜂的,所以收捕分蜂群並不難。如何收捕高樹上的分蜂群?分蜂群被分出後,第一時間通常會降落在種群附近,像地坎邊的雜木上或者大樹上,蜜蜂不會長期居住在外,經不起風吹雨打,等待偵查蜂去尋找適合居住的洞穴,在進行第二次遷徒,在這個過程中,就會被一些村民發現,並收捕回家飼養。
  • 亞洲大黃蜂每天可吞噬50隻蜜蜂,大黃蜂獵人在英國西島,發現了巨大...
    近年來,有翅膀的入侵者在歐洲迅速蔓延,對當地的蜜蜂種群和生態系統構成了重大威脅。 大黃蜂潛伏在蜂巢附近,攻擊蜜蜂,將它們斬首並撕掉翅膀,然後將它們帶回家作為食物-每天最多吃50隻蜜蜂。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
  • 瓜子是從哪裡來的? 省農科院專家的回答很高級
    「向日葵,是從哪裡來的?」  「它為什麼會向著太陽旋轉?」  「我們幼兒園裡也有向日葵,它長得不好,是不是要施肥了?」  寶寶們的腦袋裡,總是裝滿了十萬個為什麼,在孩子們眼中,這個世界充滿問號。  來自於北美洲的向日葵,為什麼會向陽而生?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複雜,但陳珊宇的解釋,讓幼兒園的寶寶們一聽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