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門,許多村民常年在深山田野中追逐花季,用辛勤的勞作釀製出口感純正、味道香甜的蜂蜜。作為養蜂大縣,龍門具有悠久的蜜蜂養殖史。據考證,清朝康熙時期的《龍門縣誌》就有蜂蜜的記載。在廣東,素有「廣東10窩蜂,龍門佔1窩」的說法。據了解,龍門縣目前有蜂農2500多戶,蜂群14萬多群,常年可產蜂蜜2500多噸,產值1.1億元。
現場
300餘個蜂箱整齊擺放在蜂場內
在龍門縣龍田鎮的顯陽蜂場內,300餘個蜂箱整齊地擺放在院子裡,空中不時有數量不一的蜜蜂飛舞。走近其中一個蜂箱,可以聽見陣陣「嗡嗡嗡」如鼓風機般的聲音。
「這是『蜜仔』在釀蜜,將裡面的水分吹出來。」蜂農邱顯陽打開其中一個蜂箱,輕輕掀開白色的塑料薄膜。只見箱內有4個巢框,木框上「嵌」有一層巢脾。他提起一個巢框,難以計數的蜜蜂在上面爬行。一些六角形的巢房變成了金黃色。他說,這是蜜蜂釀造的冬蜜,待到收成時,整個巢框可以看到一大片白色的結晶。
「這群『蜜仔』不錯,再過一段時間蜂蜜就可以收成了。」他滿意地說。「蜜仔」是邱顯陽對蜜蜂的暱稱。上世紀80年代,得知養蜂「投入少,回報高」的他成為一名蜂農。近30年的時間裡,他飼養的蜜蜂從開始的30餘箱壯大到如今的近300箱。他介紹,這裡的蜜蜂都是中華蜜蜂,體積比較小,採蜜純度高,不容易得病。根據季節不同,此處的蜜蜂會產出荔枝蜜、龍眼蜜、烏桕蜜、鴨腳木蜜等不同種類的蜂蜜。
為了提高蜂蜜的產量和質量,邱顯陽一直在改進、提高養蜂技術,讓其印象最深的便是人工培育蜂王。原來,隨著年齡增長,蜂王體質和產卵能力也在逐漸下降。當蜂群出現新的蜂王之後,年老的蜂王會離巢而去,帶走一部分蜜蜂,進而導致蜂群數量減少,蜂蜜的產量降低。如今,邱顯陽一年要進行兩次人工育王、換王,確保蜂群時刻保持在最佳狀態。
人工育王技術只是眾多養蜂技藝之一,平日裡,邱顯陽除了自己總結摸索,還經常參加相關培訓活動,不斷改進技術。「提高蜜蜂的抗病能力,蜂蜜要收42波美度以上的成熟蜜……」提及養蜂的要點,邱顯陽滔滔不絕。
培訓
服務蜂農提技術增產量
11月5日,龍門縣舉辦蜜蜂選育種技術培訓班,來自各鄉鎮的150名蜂農參加培訓,邱顯陽便是其中之一。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為蜂農們講解了《中華蜜蜂抗病選育技術》等內容。類似的蜜蜂養殖培訓在龍門已經舉辦了十餘年,此前還有河南、廣西、江西等地的蜂農慕名前來參加學習。
儘管龍門蜜蜂養殖歷史悠久,但「龍門的氣候環境也在發生變化,針對蜜蜂的養殖技術也應該作出相應的改進。」龍門縣養蜂研究所負責人林偉忠說。基於這一初心,他找到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開始收集當地蜂農的問題,並持續性地開展了「蜜蜂高效飼養技術」「蜜蜂病蟲害防治技術」「蜜蜂授粉」與「蜜蜂營養和蜂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的培訓和推廣,幫助了一批又一批蜂農提升技術,促進了龍門縣養蜂業的發展。
來自龍田鎮黃珠洞國輝蜂場的肖國輝是一位新蜂農,此前他一直延用父親傳授的養殖方法。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固步自封。為了掌握更先進的技術,他主動找到龍門縣養蜂研究協會,在協會的指引下,積極參加各地舉辦的養蜂培訓以及外出參觀活動,縣養蜂研究所舉辦的培訓更是一次不落。
通過努力,他先後考取了國家初級養蜂證書、國家中級養蜂證書,還成為廣東省養蜂學會會員,他的養殖基地被評為「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廣州綜合試驗站示範蜂場」。習得先進知識後,他積極與當地蜂農交流分享經驗。在他的帶領下,黃珠洞蜂農提高了養蜂技術,蜜蜂產量較以往提高了20%。
2008年,龍門縣養蜂研究所組織成立了龍門縣龍蜂養蜂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為社員和蜂農無償提供蜜蜂養殖與管理全方位服務,推廣蜂蜜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在蜜蜂防病害技術培訓和市場流通中起到了橋梁作用,為蜂農提供了「上連市場、下連蜂農」的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產業
建設蜜蜂產業園,打造特色品牌
龍門蜜源植物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養蜂環境,是廣東省蜂蜜重點產區之一。同時,由於龍門蜂蜜生產歷史悠久,蜂蜜產量高、質量好、味道純,2000年,全縣的蜂群佔廣東省養蜂總量的十分之一,故有「廣東10窩蜂,龍門佔1窩」的說法。龍門也因此戴上了「廣東省養蜂第一縣」和「蜜蜂之鄉」的桂冠,並在2012年被列為「國家現代蜂產業技術體系示範縣」。2018年,龍門蜂蜜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9年7月入選「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名單。2019年,龍門縣被中國養蜂學會授予「中華蜜蜂之鄉」牌匾。
上世紀末,為延伸蜂蜜產業鏈,龍門縣養蜂研究所一直積極探索蜂蜜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等問題。2000年,養蜂研究所經過試驗和研究,終於成功開發出具有保健功效的「蜂蜜發酵功能醋」新產品,並被列入廣東省「星火計劃」。有了發酵蜂蜜的技術,龍門縣成立了廣東省奧蜜聯合開發公司,充分利用發酵蜂蜜技術在流水線上生產蜂蜜醋,生產產品有蜂蜜、蜂蜜醋、蜂王漿、蜂花粉等,產品暢銷省內外。
經過多年的發展,龍門的蜂蜜產業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體系:龍門縣養蜂研究所提供養蜂技術服務及蜂蜜產品科研服務;龍門縣龍蜂養蜂專業合作社聯絡社員及其他養蜂戶,提供優質蜂蜜原材料;廣東省奧蜜聯合開發公司進行初加工,生產銷售蜂蜜、蜂膠、蜂王漿等產品;龍門縣科信食品有限公司專業生產蜂蜜醋。
2016年5月,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廣東富康養蜂生態旅遊有限公司奧蜜項目與龍田鎮政府現場籤約。該公司作為龍門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繼承了奧蜜和科信食品的優良基因,依託龍門獨特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養蜂業,推行「公司+協會+農戶」的模式,帶動全縣蜂農增收致富,打造甜美、綠色的蜂蜜產業鏈。
據悉,龍門縣目前正致力於做好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的示範工作,積極開展對蜂農的技術培訓和養蜂技術的推廣;建設蜜蜂產業園,集養蜂生產、產品加工、蜜蜂文化展示和旅遊於一體,打造龍門縣蜜蜂產業特色品牌。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黃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