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生在展示蜂箱。
王高生的蜂場。
王高生(前)帶客戶參觀蜂場。 本文配圖均由王高生提供
銅陵新聞網訊(記者 陳燕飛)收過幾茬蜜之後,今年蜂場最忙的時候過去了。
然而,在樅陽縣旗山電商產業園裡,57歲的王高生依舊閒不下來。蜂箱遍布在茂林花草之間,成千上萬隻蜜蜂四處尋花採蜜。王高生也跟蜜蜂一樣忙碌在花叢中,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甜蜜」的事業。
養蜂36年,從興趣變成事業,從「門外漢」變成「土專家」,從普通蜂農變成致富帶頭人。和蜜蜂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王高生的蜜越來越醇,事越幹越多,日子也越過越好。
養蜂走上致富路
今年57歲的王高生,大半輩子只做了一件事,養蜂。
王高生身材瘦高,說起話來慢條斯理,談起蜜蜂和釀蜜時,滔滔不絕。如果不說話,不知道王高生是個「土專家」,他看起來倒更像是一位教師。「在養蜂前,我還真當過2年老師。」王高生笑著說,1982年高中畢業的他,在老灣中學曾教過2年的英語,後來回到家務農。
王高生泡上一壺蜂蜜水,把記憶的指針撥回了36年前,那個與蜜蜂「邂逅」的日子。由於樅陽生態好,不少人家門口有蜜蜂光顧,「我父親當年身體很差,聽別人說吃蜂蜜對身體好,後來他就養了四五箱蜂自己吃,有時候也會賣一點。」王高生說,可是父親年紀大了,根本就不懂養蜂技術,蜜蜂沒養好。
剛從學校回來的王高生對養蜂感興趣,便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因為有文化知識,王高生那時候的思想就比別人超前,「別人養蜂一般都是跟著季節走,或者順其自然,但我不一樣,我首先要選擇好的蜂種,同時要科學飼養。」
年輕人幹事勁頭足,王高生剛開始養蜂,就扎進了蜜蜂堆裡,每天研究蜜蜂的樣子、習性,如何採食、產蜜等,很快掌握了養蜂技術,「養蜜蜂一定要鑽研,和蜜蜂成為朋友,甚至像是同類,這樣才能養好蜜蜂。」得益於每年跟著縣裡的養蜂協會去外地交流,王高生的養蜂技術更加專業,同時引進了新的蜂種,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大幅提高。很快,王高生的「甜蜜事業」走上正軌,養殖蜂箱達100多箱。
「我感覺養蜂的確是『甜蜜』的事業,記得1987年的時候,我當時養蜂一年的收入就有四五千元。」王高生開玩笑地說,在當時的農村,他們家已經算提前過上小康生活了,「甜蜜」的事業給王高生曾經的苦日子加了糖。1990年,王高生就花了3.2萬蓋了一棟小洋樓,惹來村裡不少羨慕的眼光。
觸電「釀」出「大事業」
起初只是普通蜂農,一下子做成了小產業,家裡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王高生心裡也甜,萌生了更高的想法,想將「小產業」做成「大事業」,沒想到卻遭遇了多次挫折。
「我們的蜂蜜這麼好,可是基本都是周邊的人來買,銷量有限,為何不能走出去,讓省城的人也知道我們的蜂蜜呢。」王高生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2000年,他同時開了兩家專賣店,「一家在樅陽,一家在合肥。」可是由於合肥店面拆遷,當年王高生就虧損了好幾萬。
2003年,王高生註冊了自己的蜂蜜品牌——高生源,由於他在當地蜂農中知名度高,他也被推選為樅陽縣養蜂研究會會長,他與全縣蜂農籤訂合同,實行訂單有序生產,「2004年,我收購本地蜂農的蜂蜜賣到出口廠家,由於出口行情隨著國外價格變動,一下子虧損了12萬,再加上我貸款買地建房,到2008年,我的債務超過了130萬。」
咬咬牙挺過去,還是轉行轉業,王高生也遲疑過,不過很快決定堅持幹下去,「我這個人認定了一件事就喜歡鑽研進去。」機會總是留給有心人。2008年,王高生參加了省養蜂協會組織的海峽兩岸交流會,「過去我們的蜂蜜產品,主要通過專賣店加線下超市、鋪貨傳統模式銷售,在會上我第一次接觸到了電商。」
了解到電商的銷售前景後,王高生回來決定發展電商。「剛好我女兒王夏從合肥電腦學校畢業後,在幫助我養蜂,我就讓她負責開網店。」王高生說,開了淘寶店,蜂蜜產品賣上了網際網路,2011年蜂蜜的淘寶銷售額就達到了200多萬。在看中了網際網路的發展勢頭後,同年王高生又註冊了樅陽縣高生源蜂業有限公司,申辦了QS生產許可證,並申請入駐天貓商城,將高生源產品規模化、規範化,銷量逐漸上升,2017年公司淘寶網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
「甜蜜」事業越做越大,現在王高生的公司已發展重點養蜂戶300戶,蜂群1.5萬箱,年蜂蜜產量達350噸,蜂王漿10噸,花粉8噸,蜂膠1噸,公司產品完全走產供銷一體化之路。目前公司有1000多家代理商。而王高生已經拿下了多塊金招牌:公司先後被評為市級龍頭企業、安徽省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安徽省民營科技企業等。
傳授「蜜訣」助脫貧
30多年致力於蜜蜂養殖事業,從普通蜂農搖身成了「養蜂大王」,王高生也是個熱心人,經常走訪養蜂人,向他們無償提供養蜂技術,為他們提高效益。在他的示範帶動下,當地越來越多的村民養起中蜂。他還率先成立樅陽縣蜜蜂研究所,專業研究蜂種培育,不斷引進適合地區養殖的優良品種,成為樅陽縣全民推廣優良蜜蜂養殖第一人,對推動全縣養蜂蜂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帶頭示範作用。
自己的「甜蜜」事業越做越大,王高生又想著為貧困戶們「謀福利」。今年,他計劃對樅陽縣兩個鄉鎮11名貧困戶試點實施養殖捐贈項目,研究實施養蜂產業+電商銷售一體化扶貧項目,期望帶動更多貧困戶養殖中華土蜂,尋找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建設育蜂場、開展養蜂技術培訓、創建蜂蜜公共品牌……
「我也過過苦日子,是養蜂改變了我。」教學養蜂,又送技術又送蜂,傳授「甜蜜」事業,王高生覺得自己理所應當。帶著所思所盼,王高生奔波在山頭,又開始觀察蜜蜂,為下一次的豐收做準備,「向蜜蜂學習,勤勞、敬業、無私、團結,蜜蜂釀就脫貧路,期待鄉親們都有嘗到『甜蜜』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