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哭牆 | 影像

2021-02-07 新文藝復興體驗館




和我們一起分享世界文明










 

       2017年5月,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攜家人來到了耶路撒冷。頭戴猶太人傳統無邊圓帽的總統川普站在耶路撒冷「哭牆」傍邊,低頭禱告,並將一張紙條塞到了哭牆裡面。他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參觀哭牆的在任總統。哭牆又稱西牆,位於的耶路撒冷老城內,聖殿山西側,是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僅存的一段遺址。千百年來,只要獲得重歸故裡的機會,猶太人都會找到這段護牆,在這面象徵信仰和苦難的石牆前深情禱告,哭訴流亡之苦,「哭牆」由此得名。





       耶路撒冷,全球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共同嚮往的聖城,被公認為「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世界各地寫給上帝的信件一直源源不斷地被投遞到這裡。如果說耶路撒冷是通往天國的郵局,那麼哭牆就是天國的階梯。因為把信件傳遞給上帝的方式,通常是層層疊疊塞到哭牆的縫隙裡。




       穿過耶路撒冷迷宮一樣的古城街道,經過一系列的安檢門(這也是耶路撒冷為數不多需要安檢的地方),眼前一個廣場豁然開朗,這就是哭牆廣場。廣場上大多是以色列當地人,以猶太人居多,遊客相對較少。





       廣場中央有一道長長柵欄,把哭牆分隔成男女禱告區,遊客可自由進出。在女性區域,常見婦女涕泣交流地禱告。女性在哭牆不用蒙頭,在禱告後,她們一步一步退出禱告區域,退出時仍面向哭牆,表示恭敬。




       男士進入哭牆,必須戴帽,以示對上帝的尊重。沒有帽的遊客可在入口處自行取紙制圓形小帽戴上,在離開時交還即可。  





       遊客可靠近牆身,摸著石頭禱告,可用任何語言小聲禱告或默禱,還可以把自己的願望用任何文字寫於紙條上塞進石縫中,據說這些紙條上帝能看到。





       哭牆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幾百塊巨石堆砌而成。據考古學家透露,這些石塊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最大一塊巨石約長13.6米,寬4.6米,高3.5米,重達570噸,據說是世界上第三大人造巨石。 






       耶路撒冷聖殿山是猶太教徒最重要的一處聖地。翻開聖經故事,我們可以觸摸到猶太民族的悲情歷史。公元前1世紀猶太大衛王之子所羅門,耗時7載,在耶路撒冷一座小山,即後來著名的聖殿山上興建了一座華麗的聖殿,作為朝拜猶太教神主耶和華的地方,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第一聖殿。曾被譽為「上帝的居所」。 





        公元前586年,巴比倫軍隊攻佔耶路撒冷,第一聖殿付之一炬。後來猶太人重修聖殿,但又被羅馬鐵騎毀壞殆盡。此後,猶太人在猶太聖殿廢墟上用原來聖殿的石頭壘起一堵52米長、18米高的大牆,稱為「西牆」。耶路撒冷舊城第二聖殿僅存的一段護牆遺址,也是代猶太國第二神廟唯一的殘餘部分,亦有「嘆息之壁」之稱。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建立阿拉伯帝國,由於帝國內部實行比較寬容得宗教政策,所以沒有對哭牆進行徹底的拆除和損壞,而是在修建巖石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的時候,把它作為圍牆加以利用,因此才使西牆歷經千年歷史仍然保存至今。當然,建造第二聖殿時選用以巨大條石作為建築材料,也是哭牆能夠比較完好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絕大多數猶太人逃離耶路撒冷,由此展開了兩千多年流亡的血淚史。幾個世紀以來,猶太教徒都到這裡來面壁祈禱,每當追憶歷史上聖殿被毀情景,便不禁嚎啕大哭一場,「哭牆」也因此而得名。 






       歷經千年的風雨和朝聖者的撫觸,哭牆石頭也泛泛發光,如泣如訴一般。 





       1967年「哭牆」所在的破敗街區被以色列政府拆除,建成了今天寬闊的鋪砌廣場,方便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來朝拜和祈禱。同時,這裡也成為耶路撒冷著名的旅遊勝地。1981年哭牆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哭牆是猶太教聖殿三度修建、三度被毀的痕跡,是猶太民族2000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也是猶太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猶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在。








 





川普夫婦訪「哭牆」:戴小帽祈禱 給上帝塞紙條


美國總統川普22日抵達以色列訪問,隨後前往耶路撒冷舊城的「西牆」,也稱為「哭牆」,成為第一位訪問哭牆的美國在任總統。由於美國未承認哭牆所在的東耶路撒冷屬於以色列,過去的美國總統都視訪問哭牆為禁忌,但川普顯然要與眾不同,為他的中東行再創造歷史。 
 



美國總統川普拜訪哭牆。 





美國總統川普拜訪哭牆。


 




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拜訪哭牆。 







川普這次中東行不斷創造歷史,他是第一位首次出訪就訪問中東的美國新任總統,他22日從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直飛以色列特拉維夫機場,再創造沙以兩國直接通航的歷史。沙國從未承認以色列,兩國沒有外交關係,飛機都繞過對方領空,更別提兩地直飛。 

川普與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會談前先訪問耶路撒冷的聖地「聖墓教堂」和「哭牆」。耶路撒冷是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教徒的聖城。基督徒認為聖墓教堂的所在地是耶穌被釘十字架、埋葬和復活之地。哭牆則是猶太教徒祈禱的聖地。 

川普造訪哭牆時,由女婿兼親信助理、猶太裔的庫許納陪同。川普走男性專用通道,戴著猶太男子禱告時用的圓頂小帽,將右手放在牆上,閉起眼睛祈禱,身體略為前後晃動,並依照慣例將一張「給上帝的紙條」塞在哭牆牆縫中。 

耶路撒冷的地位是以巴和談最敏感和難解的議題之一。以色列1967年佔領東耶路撒冷和西岸,後來兼併,但國際社會從未承認。以色列宣稱整座耶城為其首都,巴勒斯坦則視東耶路撒冷為未來建國後的首都。 

川普訪哭牆的時機,正逢以色列慶祝耶路撒冷統一50周年。過去美國在任總統都避免訪問哭牆,以免被解讀為承認東耶路撒冷屬於以色列。但喜歡創造歷史的川普勇往直前。 

不過,他這個舉動兩面不討好。美以雙方這幾天為了耶路撒冷的地位鬧得不愉快。白宮拒絕表示「哭牆」是以色列的一部分,也不讓內唐亞胡陪川普一行人訪問哭牆,擔心內唐亞胡在場會讓人誤以為美國承認哭牆屬於以色列。 

白宮強調這是川普的私人行程,迫使內唐亞胡21日宣布哭牆將「永遠是以色列的國土」,絕不會在任何和談放棄。 

以色列右派執政聯盟內部許多人不滿川普未能兌現競選承諾,把美國大使館搬到耶路撒冷,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 

巴勒斯坦人當然更不樂見川普訪哭牆。不過內唐亞胡和巴勒斯坦領袖阿巴斯都避免得罪川普,以免被認為是不願意恢復和談的一方。





相關焦點

  • 耶路撒冷聖殿歷史
    歷史上的耶路撒冷曾先後出現兩座聖殿,現已被毀。第一聖殿在以色列王國時代,第二代國王大衛為建殿的材料作預備,由繼位的國王所羅門在耶路撒冷摩利亞山(聖殿山)興建第一座聖殿。故第一座聖殿又稱所羅門聖殿,聖殿長約30米,寬約10米,高約15米。聖殿落成後,隨即成為敬奉上主的崇拜場所,也成了以色列人民族的象徵。
  • 「漲知識」——耶路撒冷的哭牆
    殿山是猶太教徒最重要的一處聖地,公元前一千年猶太達味王的兒子撒羅滿,耗時七載,動用20萬人在耶路撒冷一座小山,即後來著名的神廟山(也稱聖殿山
  • 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爭議)和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耶路撒冷區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的城市。當然,耶路撒冷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原因是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包括遜尼派、什葉派)的聖地。被稱為「聖城」。1980年,以色列立法認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目前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實際控制。
  •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以色列旅遊攻略)
    另一個比較普遍的解釋是它將《聖經》裡兩個城市的名字結合在一起:耶布斯(Jebus)和撒冷(Salem,意「和平」)。耶布斯是希伯來人來到當地之前,迦南人為該城所起的名字;而撒冷這個地名出現在《創世紀》14章,是大祭司麥基洗德的住處,他為來到這裡的亞伯拉罕祝福。《聖經》中這樣描繪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啊,我若忘了你,讓我的手殘;你若不是我的最大歡樂,讓我的舌噤。」
  • 耶路撒冷為何是三教聖地
    耶路撒冷,希伯來語意謂和平,歷經滄桑,這裡是三大宗教的誕生地。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在耶路撒冷老城區方圓一公裡之內,漫步老街……聽到天主教堂的鐘聲跟哈裡路亞的聖歌,還有回教穆斯林的祈禱誦經,加上猶太教士的誦經低吟。簡而言之,猶太教衍生出了基督教,隨後又衍生出伊斯蘭教。
  • 聖地, 耶路撒冷的千年時間軸
    約公元70年,羅馬軍隊圍攻耶路撒冷,並拆除聖殿只剩西牆,猶太人死傷無數,淪為奴隸,之後的130年耶路撒冷無人居住,直到羅馬皇帝哈德良重建耶路撒冷城,但是作為懲罰,禁止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猶太人在外漂泊整整400年。
  • 今天奔湧淚水浸溼了耶路撒冷的哭牆丨苦路盡頭是恩典
    若不是這個折磨人的病毒,我可能是那成千上萬在哭牆前流淚的一個;我可能是跟著人群行在苦路上的一個!主啊,雖然我的身不在哭牆前;我的腳不在苦路上,但是我的心我的靈在為禰哭泣。全世界的門徒都在默念中讓靈魂哭泣,這從世界各地奔湧而來的淚水為禰、為我們、為人類浸透了那堵耶路撒冷的哭牆!
  • 耶路撒冷 聖殿哭牆 永恆肅穆中 醒著
    哭牆又稱西牆,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大石塊築成。猶太教(Judaism)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至該牆前須哀哭,以表示對古聖殿的哀悼並期待其恢復。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
  •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前言和序
    前40年,帕提亞人攻陷耶路撒冷,費沙奧自殺,希律逃亡羅馬。前40-37年,羅馬元老院任命希律為猶太王(大希律王),並提供軍隊幫助收復了耶路撒冷。前19年,希律王擴建了聖殿山,並重建了聖殿和西牆,所以第二聖殿也稱希律王聖殿。
  • 【以色列約旦】特拉維夫+凱撒利亞+提比利亞+耶路撒冷+死海攝影之旅
    傳說中人可以在死海裡輕鬆漂浮起來#哭牆#Western Wall哭牆又稱西牆,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長約50米,高約18米,猶太教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至該牆必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並期待其恢復。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
  • 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割:耶路撒冷也能這樣說
    耶路撒冷是全球24億基督徒、17億穆斯林和一千多萬猶太教徒共有的宗教發源地。伊斯蘭的聖地建在羅馬人拆除的猶太寺廟地基之上,西牆遺址與阿拉伯的老社區毗鄰在一起,耶穌聖墓由約旦國王出資修繕羅馬教廷共管,難分難捨。
  • 為什麼要去一次耶路撒冷?
    為紀念傳說中先知穆罕默德自麥加往耶路撒冷的「登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寺中有一面壁龕朝向著耶路撒冷。不僅如此,過去16個月裡,當我行走在巴格達、貝魯特、大馬士革、麥加街頭,與那些和以色列國國民宗教信仰、政治傾向截然相反的當地人交談時,分明感到遠方的耶路撒冷也「在場」。
  • 耶路撒冷的歷史,就是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
    01 「耶路撒冷的歷史,就是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這也就說到了整個以色列的核心。《耶路撒冷三千年》裡說,耶路撒冷的歷史就是整個世界的歷史。還有人說,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這當然都誇張了,但確實整個歐洲文明史,包括那個我們至今以他生日紀年的聖子耶穌,都和耶路撒冷息息相關。
  • 以色列耶路撒冷哭牆的來歷,Jerusalem Western Wall
    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王國。
  • 一文帶你走過耶路撒冷的三千年
    這座城市的基本布局便是近現代的耶路撒冷。早先的猶太聖殿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哭牆僅剩下了西牆的一部分 。正 是 這 堵 「 西牆」,成了處於流散狀態的猶太人千百年來的精神寄託,被視為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和猶太民族往日輝煌的象徵。由於猶太人慣於在此哭訴民族苦難,這堵牆又被稱為「哭牆」。
  • 耶路撒冷三千年,為何至今爭論不休?
    可是,無論這些大咖在耶路撒冷有多少不敬的言行,他們仍禁不住心生敬畏:「我正坐在上帝曾經站過的地方」。跟著《耶路撒冷三千年》,一起回顧一下這座聖城的歷史吧。以下內容根據據《耶路撒冷三千年》內容整理,有刪減及加注。
  • 以色列耶路撒冷,聖城下的虔誠
    從古至今,耶路撒冷都交織著世間的最美麗與人間的最哀愁,不同的文化、宗教、民族、和社會階層在這裡碰撞出強烈的色彩。如今走進耶路撒冷,那些早已坍塌斑駁的古老建築向世人述說著這裡的種種過去。當伊斯蘭禱告的時間到時,你可以在全城聽到他們祈禱的歌聲,在這裡有猶太教、穆斯林、天主教、基督教、巴哈伊等各種宗教。
  • 世界上有一座「悲傷」的牆,參觀需要穿正裝,遊客來到這就會大哭
    這個世界有一個「悲傷」的地方,每天吸引著很多遊客,遊客來到這裡都會忍不住對著牆哭,它就是位於耶路撒冷的的哭牆。哭牆是泰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至今僅存的遺址,同時也被稱為西牆和嘆息之牆,很多遊客來到這裡都會忍不住流淚,在這裡你可以放下包袱,徹底釋放自己。因為在這裡,即使你放聲大哭,也沒有人會嘲笑你,因為每個來這裡的人都會哭,據了解,這座哭牆歷史非常悠久,是流離失所兩千年的猶太人的精神寄託,每年都有大量的猶太人來到這裡哀悼。
  • 三大宗教聖地——耶路撒冷
    這裡原本應該是和平的中心,但永遠被戰爭困擾,這裡的人民離自己的上帝最近,卻一次又一次的被驅逐,被迫離開自己出家園,這裡就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由「城市」和「和平」兩個詞根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巴勒斯坦國中部城市,世界聞名的古城。在耶路撒冷城南處有3道明顯的山谷:汲淪谷、欣嫩子谷和泰羅普河谷。汲淪谷經過舊城以東,將橄欖山與城市隔開。
  • 耶路撒冷被封鎖後,聖地朝聖者轉向虛擬實境
    「聖城」將用戶帶入多個禮拜堂,包括耶路撒冷亞美尼亞區的聖詹姆斯大教堂。JTA-今年是自1992年以來,逾越節,復活節和齋月均在同一月份下降。如果有的話,它應該是耶路撒冷數十年來最繁忙的旅遊月份之一。但是現在作為遊客前往耶路撒冷旅行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