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於近日指出,寄生在魚類的線蟲「海獸胃線蟲」(Anisakis),自1978年至2015年的這段時間暴增283倍。
▲海獸胃線蟲。(圖/網絡圖片)
對此,威斯康辛大學水海洋學教授伍德(ChelseaWood)表示,儘管對人類健康風險低,但對於海豚、鯨魚、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可能產生有害影響,內容提到若人類吃到活生生的海獸胃線蟲,蟲子會入侵腸壁,進而引發類似食物中毒的症狀,例如噁心嘔吐腹瀉等等,但蟲子幾乎會在幾天後就死亡,症狀隨即消失,因此大多數人都認為只是單純的食物中毒而很難被察覺到。
雖然海獸胃線蟲不能在人類體內存活太久,不過卻可以在海洋哺乳動物中生活並繁殖,伍德表示,他們仍不確定線蟲大量爆增的原因,氣候變遷、肥料、洋流等等所產生的養分,以及同其海洋哺乳動物的數量增加,都可能是潛在原因。
接著伍德說到,線蟲的增加很可能代表著海洋哺乳動物增加了許多,也許實際上來說是件好事,證明了生態系統循環良好,但是線蟲的增加也可能使得脆弱的海洋動物面臨感染風險,使得瀕臨絕種的生物更難復育。
所幸絕大多數海水魚類的寄生蟲並不會感染人類,僅對魚只有機械性的刺激和損傷或造成其營養不良,嚴重時才會有繼發性感染造成魚只死亡,但仍需提醒民眾留意海獸胃線蟲,此一人畜共通的寄生蟲疾病,人若是吃入含海獸胃線蟲第三期幼蟲的魚肉,會因幼蟲侵入胃腸黏膜造成感染,而產生腸胃道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