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與人的關係
小麥自被馴化以來,千百年間一直被當做主要食物。人類從可以食用麵粉之後,機體髮膚生長的每一寸幾乎都有小麥的參與,在我國傳統醫學中,小麥也的確是一味藥食同源的側重食療效果的藥物。古代醫家們對小麥功效的研究多注重滋補,而現代醫學中,由於對小麥營養物質的研究更加深入,且歷經了小麥品種的誘導性改良,增添了諸多特殊的營養物質,故而小麥具有了更多的功效。
自從小麥可以加工成麵粉後,麵食的種類就逐漸的豐富起來。面點小吃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已有石制工具,可加工麵粉,做成粉狀食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油炸及蒸製的面點,如蜜餌、糝食等。此後,隨著炊具和灶具的改進,中國面點小吃的原料、製法、品種日益豐富。出現許多大眾化風味小吃。如餃子、麵條、煎餅、湯圓、燒麥、春卷、粽子、油條等。此外,各地依其物產及民俗風情,又演化出許多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後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麵食又從熟制方法上越來越講究,可以分為蒸、煮、烙、煎、烤、炸、燜等幾大類型。但製作的方法不同營養素損失也有所不同。一直到現代社會,市場上可流通可工業化生產的的食品隨著添加劑的使用幾乎到達了頂峰。人們反而又開始返璞歸真追求原汁原味的食物了。
據小編了解,在出產最好麵粉的河套平原,使用現代化石碾冷制粉專利工藝的廠家僅有兆豐麵粉一家,不僅使用石碾工藝主動降低麵粉出粉低,還在原料的選擇上以近乎苛刻的標準甄選河套小麥原料,經過中美歐三方有機認證,加入中國健康食品(良品平臺),倡導零添加有機綠色健康的食品理念,真心希望這樣有良知的企業越來越多,讓所有中國人都吃上安全的好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