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很實用,但是你了解它形成的前生嗎?

2020-12-16 騰訊網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主任王理嘉說過:「漢民族標準語是在19世紀末期興起的對中華民族的社會、科學文化的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語文現代化運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語文現代化運動最初指的是漢語拼音運動(當時叫『切音字運動』『簡字運動』)、國語運動和白話文運動。」早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就提出過將漢字使用拼音標註的建議。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1949年,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地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毛澤東把信批覆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於1949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改為國務院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其間收到各種漢語拼音方案1600多個。大致有這樣幾種形式:漢字筆畫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幾種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記式、圖案式、數字形式。而最後決定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漢語拼音的符號系統,以便於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相關焦點

  • 您好 漢語拼音是什麼時代形成 ,是誰發明的?謝謝了_澎湃新聞-The...
    此外,我國民間在上世紀20年代末開始形成過拉丁化新文字運動,主要人物有瞿秋白、方善境、倪海曙等人。瞿秋白的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為現代漢語拼音奠定了基礎,兩者一致性很高。狹義的漢語拼音就是1958年那個拼音。它是最高領導人毛主席拍板,以吳玉章為首的幾百號人集體研究制訂。不過也有幾個關鍵技術人物。1956年4月到1957年10月期間召開了10次會議,討論和修訂《漢語拼音方案(草案)》。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漢語拼音在我們學習漢語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還沒有漢語拼音的時候,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難道僅僅依靠口口相傳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古漢字的注音方法由來已久,而且隨著時代的更迭不斷完善。從這個時候開始,漢字的注音方法才有了「拼音」的味道。反切法經過不斷地補充完善,也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一種注音方法。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雖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來一樣,但在讀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區別。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C 鵠的(gǔ dì)D忻(xīn)州、兗(yǎn)州、儋(dān)州、鄞(yín)州顓頊(zhuān xū)、金日磾(jīn mì dī)、酈食其(lì yì jī)、冒頓(mò dú)略牛刀小試之後,你的漢語拼音還好嗎
  • 漢語拼音的來龍去脈,你知道多少?
    漢語拼音的來龍去脈■龐兆麟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因此看到一個個漢字,是無法知道其讀音的。認讀漢字,必須依靠字形符號以外的注音手段,尋求一套注音工具。古代創造了「直音」和「反切」兩種注音方法。這兩種傳統的方法都是以字注字,不適合初學漢字和識字不多的人運用。
  • 通過「網上漢語拼音比賽」 對漢語作為外語的學習調查
    拼音是根據拉丁語編制出來的,其目的是讓母語不是漢        語的學生更容易掌握該門語言的。拼音是文字的發音,就是說,每個文字都有一個發音和它的意思。拼音跟西班牙語不同,每個音節就是一個拼音; 而一個西班牙語單詞可以是由一個,兩個,三個音節或更多音節組成得。拼音有五個聲調,聲調不同,表達的意思就完全不同。
  • 漢語拼音難教又難學,可以不學嗎?
    都說老師家的孩子聰明,可是,在進入一年級後,剛剛接觸漢語拼音,同樣不知所措。所犯的錯誤,就是在把聲母和韻母拼到一起時,讀音「變形」。比如:m-a,孩子拼了以後,就會誤讀作ka。諸如此類,總之,狀況不斷,雞飛狗跳。那麼,漢語拼音既然老師難教,學生難學,可不可以取消呢?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 當今天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已經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時,當讀書、識字、上電腦、打手機都離不開漢語拼音時,我們也愈發懷念周老為《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 《漢語拼音方案》字法依據在哪兒?——漢語未來或將成最易掌握的語言
    11月9日下午,《漢語拼音方案》字法依據交流研討會在西影大廈19樓舉辦。《漢字工程密碼》解密人雷二虎、長安大學附屬小學教導主任馬瑩、陝西省教育督導學會專家組成員楊蓮、西安航天第二小學教導主任王晶晶、西北大學陝西文化產業研究院讀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智魁等教育界專家出席研討會,共同探索漢字奧秘,解讀漢字工程密碼。
  •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年了,它的鼻祖是傳教士寫的這些書
    今年2月11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頒布《漢語拼音方案》60周年的紀念日。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吸收和繼承了章太炎注音符號、趙元任等人國語羅馬字、瞿秋白等人拉丁化新文字的特點,但是漢語拼音的源頭一直可以追溯到明朝。1958年在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報告中,官方也表明了這樣的態度:「採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已經經歷了350 多年的歷史。
  • 學好漢語拼音等於插上遨遊語文天地的翅膀,你的孩子學好了嗎?
    這個問題先暫時放一放,家長懂拼音會教孩子自然好,那不懂不會教的,也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學好漢語拼音,因為誰都不希望看到:孩子上學後,別的孩子拿起書本,能夠流利順暢地朗讀(閱讀),而自己的孩子拿起書本卻是一個睜眼瞎,根本不會讀,在起點上就被拋在了後面,以後孩子還怎麼能夠學得好語文?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建立起來?孩子如果連閱讀能力都不行的話,其他科的成績還會好嗎?
  • 你知道「漢語拼音的由來」嗎?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一直採用直音或者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母註明漢字的讀音。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注出一個漢字的讀音。這是一種傳統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國古代對漢字字音結構的分析。第一個字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聲母;第二個字為反切下字,表示韻母和讀音。
  • 這些詞你知道嗎?拉丁字母和羅馬字母,漢語拼音,注音符號和注音字母
    1956年2月中國《漢語拼音方案(草案)》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漢字拼寫和注音工具,中國部分少數民族(如壯族)創製或改革文字也採用拉丁字母。1958年2月由第一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正式方案公布推行。
  • 臺灣將採納漢語拼音
    據報導,臺灣在國際化與計算機處理的迫切需求下,初步決定將以漢語拼音系統為主要的音譯基礎,現有的注音二式及通用拼音將被排除。至於漢語拼音無法適當音譯的中文或本土語音發音,將以外加方式另訂拼音方法,成為「模組式」的英譯系統。
  • 漢語拼音,一甲子與時偕行
    在小學第一課上朗讀「a,o,e」,造句本裡歪斜的漢字中夾雜著幾個拼音,或許是很多人難忘的童年記憶;發送微信,內容檢索,深夜「碼字」,每日工作生活中漢語拼音也發揮著巨大作用。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走過一甲子,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
  • 幼兒學英語字母,會和漢語拼音混淆嗎?
    很多家長對於英語啟蒙的理解存在誤區,覺得如果孩子過早學習英語的話,會對他們本身學習漢語拼音造成影響,會對這兩者產生混淆。
  • 漢語拼音是語言信息處理的有效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幫助學習漢語、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有效工具,進一步推行並擴大其使用範圍,但它不是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可以用於漢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方面。」這樣的提法比建國初期毛澤東主席提出的「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明顯地改變了,但強調了進一步推行並擴大《漢語拼音方案》的使用範圍。
  • 評測丨品Eversvile萬國字根,聊聊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中文拼音的種類,分類是很廣的。我們今天所廣泛實用的「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5—1957年主持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方案,這裡我們做個記號,並不是發明了漢語拼音,而是「漢字注音拉丁方案」,具體稍後細說。這裡我們從最早的拼音開始說起。
  • 你知道漢語拼音誰發明的嗎?此人一生淡泊名利,活了112歲
    沒錯 第一節課老師教我們的就是學習漢語拼音 a o e ,對於初進校門的我們 對一切事物充滿著好奇 但是偏偏碰到漢語拼音的時候感到頭暈,又是聲母 又是韻母 又是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對於滿腦子只想玩的我們 要學習這些 簡直比挨爸媽的一頓打還要殘忍,小編小時候就害怕學習漢語拼音 甚至和小夥伴們一起編了一段順口溜,a o e 雞叨饃 老師讓我們上大學,想要用順口溜的方法從「側面」來記住這些頭疼的漢語拼音
  • 為什麼我國有些城市的英文譯名並不是漢語拼音?
    Canton、Shigatse、Tsingtao、Turpan......你知道這些中國的地名是哪裡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地名,地名是歷史的產物,也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目前我國依然有一些地區或城市使用非漢語拼音的英文譯名,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尊重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文化一些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這些地方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地名是根據當地民族語言的音譯,直接被音譯過來的,故而沒有遵循拼音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