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證詞•本能寺之變
《信長公記》中記載信長臨死前的情形
大軍衝破木門,進入寺內。也有翻過土壘闖入的。
闖入時,明智軍齊聲發出進攻的吶喊,這才把信長和他手下的小姓從夢中驚醒。剛開始時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以為是手下人吵架。
後來,聽到吶喊和槍聲,信長醒悟過來是有人謀反,就問親信,是誰謀反。
森蘭丸回答:「是明智光秀。」
信長聽後,說了一句:
「是非におよばず(無可奈何)」
來到前殿,召集佛殿裡的眾人,投入戰鬥。
以上是《信長公記》中的紀錄。
該書中還寫道:
馬夫矢代勝介、伴太郎左衛門等人想到本殿與信長會合,途中戰死。藤九郎、藤八等二十四人在馬廄戰死。高橋虎松在膳房門口浴血奮戰,最終戰死。
明智軍攻入本殿。信長開始持弓迎敵,弓弦射斷後又拿槍應戰。最後手臂受傷退入殿內。看到殿內還有女眷沒走,就叫她們:「不要緊,快逃!」,然後放火燒了本殿,自己關在房內剖腹自殺。
信長嫡男•信忠也戰死
本殿中,森蘭丸、坊丸、力丸三兄弟,以及小河愛平、金森義八等親信隨從二十七人戰死。投宿在城裡的湯淺甚介、小倉松壽二人得知消息後趕到本能寺加入戰鬥,亦被殺。
寡眾懸殊。本能寺不多久就在熊熊烈火中化為灰燼。京都所司代•村井貞勝的府第在本能寺附近,發現異樣,本打算救出信長,但敵不過明智軍,只好向住在妙覺寺的信忠告急。妙覺寺離本能寺1.2公裡。
信忠打算率領手下衝往本能寺,可大局已無法挽回。在貞勝的勸說下,進入二條城。二條城是信長永祿十二年(1569)為將軍足利義昭建造的。趕走義昭後,那裡成了正親町天皇的皇子誠仁親王的住所。
明智軍火燒妙覺寺後,包圍了二條城。信忠和明智交涉,將誠仁親王與皇子轉移到大內。然後大軍的進攻就開始了。
大軍早上七點前包圍了二條城,八點左右開始攻城,也就是說六點左右本能寺化為灰燼。看來信長的抵抗只堅持了很短時間。光秀事後讓人徹底搜查殘骸,想找出信長的屍首,可最終也沒找到。
信忠的部隊在二條城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信忠的手下加上村井貞勝的家臣,人數在一千至一千五百人左右。可是,佔據絕對優勢的明智軍一步步縮小包圍圈,攻入城中放火。
信忠率先抗戰,可到了此時,他也知道大勢已去。在家臣的介助下自刎,是年二十六歲。
其間,在信忠的指示下,前田玄以殺出重圍,前往美濃,要助信忠的兒子三法師逃往清洲。三法師就是後來的岐阜城主織田秀信。
另外,信長的弟弟長益在二條城陷落時僥倖脫身,逃回安土。長益後來改名織田有樂齋,作為茶人侍奉秀吉和家康。從這兩點來說,明智軍的包圍還有很大的漏洞。
弗洛伊斯
證人紀錄1 《耶穌會日本年報》
與本能寺咫尺之遙有一座三層樓的聖堂,是天主教禮拜堂南蠻寺。據說是有名的天主教大名高山右近設計並籌措的材料。
這座聖堂的祭司是西班牙人卡裡昂。卡裡昂目睹了本能寺之變,收集了事件的消息,匯報給島原半島南埠之津的葡萄牙耶穌會會士路易斯•弗羅斯(泰明註:現在一般翻譯成弗洛伊斯,本文中保持原翻譯。)。信長一直對天主教和弗羅斯表示好感。弗羅斯在近畿、九州各地傳教,大大推動了天主教的普及。因此耶穌會極其關注信長的突然被殺,擔心會對今後的傳教活動產生影響。
路易斯•弗羅斯在《耶穌會日本年報》上這樣報告了這次事件:
「宮殿(本能寺)前發生了不同尋常的騷動,似是重大事件,(來做彌撒的信徒)勸我稍候。然後就聽到槍聲,看到火光。又接到消息說,不是一般械鬥,是明智逆反,包圍了信長。明智軍到宮殿門外立刻闖入。裡面無人懷疑明智會如此謀反,所以並未有抵抗。進去後只見信長剛洗完臉,正用手巾擦拭。明智朝他背上射了一箭。」
後來信長迎戰,手臂受傷,退入後房,把自己關在屋內。這些和《信長公記》一致。然後,弗羅斯這樣寫道:
「有人說(信長)剖腹自盡,也有人說是放火燒死的。不過,我們知道,那個未聞其聲,只要提到名字就讓許多人顫慄的人,已鬚髮不剩,化為灰燼。」
關於信長之死,路易斯•弗羅斯說有切腹和自焚兩種說法,他只知道信長已死。這和《信長公記》略有不同。
證人紀錄2 《言經卿記》和《日日記》
另外,在和信長頗有交情的權中納言山科言經的《言經卿記》中簡略地寫道:
「卯時(早上六點),明智光秀謀反,衝進信長寢室。信長當下死於非命。」
在此我要格外指出,關於光秀襲擊本能寺的時間,在有可信度的史料中,只有這一條記錄。本能寺之變發生的那天早上,言經正在京都自己家中。
還有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記載是權中納言勸修寺晴豐的《日日記》。本能寺事變發生時,晴豐還未起床,得知此事後,連忙趕往二條城,可是明智軍包圍了二條城,無法入內。他只能去大內報告情況。當天傍晚,再去二條城,只見砍下的頭顱、屍體堆得滿地。
這個記載說明在本能寺和二條城之戰中,並沒有一一留下首級,而是砍下就拋在戰場上。也就是說明智軍的目的不是攻破本能寺和二條城的織田軍,只是要誅殺信長、信忠父子。光秀下令屬下在本能寺的殘跡中尋找信長的屍體,未找到。信忠的屍身,在二條城被燒死的屍體堆裡發現了。
本能寺和二條城陷落後,光秀下令挨家挨戶搜查漏網之魚。搜查得非常嚴厲,城中百姓嚇得膽戰心驚。
其後,光秀為遏制近江的勢力,立即趕往勢多(現滋賀縣大津市),命勢多城主山崗景隆、景佐兄弟投入自己麾下。可是,兄弟倆不願背叛信長,燒毀了勢多橋,放火點燃勢多城,退到山中。可能山崗兄弟一時無法相信信長已命喪本能寺。
經過這番,光秀暫時返回坂本城。
此時京中傳聞信長、信忠父子被殺,陷入恐慌。開始還不相信的人,漸漸知道了這是事實,京城內外一團大亂。
特別是安土城內驚恐萬狀。從六月三日下午兩點開始,人們紛紛逃往美濃、尾張。守城的蒲生賢秀發現無法抵抗,也在三日下午帶信長一族進入自己的居城日野。臨行匆忙,安土城內的錢財都未及帶走。
回到大本營後的光秀於五日接收了安土城,把信長的金銀財寶、名茶具等都賜給了部下。接下來,光秀又命投誠的近江半國守護京極高吉的兒子高次、若狹守護武田元明等人,佔領了羽柴秀吉的本營長濱城、丹羽長秀的本營佐和山城。至此,近江基本完全被光秀控制。
重要證人•吉田兼見
七日,光秀在安土城拜見了正親町天皇的敕使吉田兼見。兼見奉上天皇賞賜的一匹緞子和他自己的禮物後,兩人談到了這次的謀反。
兼見這個人,從本能寺之變後到光秀在山崎合戰中敗北的11天裡,和光秀頻繁接觸。他是信長的家臣中除京都所司代村井貞勝以外,和光秀最親密的。天皇唯恐信長之死造成政局不穩,想讓控制京都的光秀確保政局安定,所以派了兼見來和談。兼見不僅是吉田神社的神主,也是正四位右衛門資。
兼見與信長也有來往。信長火燒延曆寺的前一年,曾向他諮詢攻打寺廟會不會造報應。對此,兼見回答說:「惡僧非佛也。」信長聽了他的話,決定討伐延曆寺。
那之後,信長讓吉田神社的神主兼見入朝為臣,擔任正親町天皇嫡男誠仁親王的秘書。後來信長欲扶持誠仁親王繼承皇位,還把誠仁親王的第五皇子收為寄子。
再說光秀,本能寺之變後贈兼見銀五十枚,並上奉朝廷銀五百枚。銀五十枚大約相當於四億日元。
這難道不奇怪嗎?兼見對此事,沒有任何解釋。
光秀在日記中只寫了:「閒談了這次謀反的想法」。他們談的到底是些什麼內容呢?光秀又為什麼要給兼見銀子五十枚呢?
兼見第二天(六月八日)回京。回京後立即見上,向誠仁親王說明了光秀刺殺信長的原因。此後,兼見就負責朝廷與光秀的交涉。
九日清晨,光秀派人飛報兼見,說下午兩點左右進京。兼見得到消息後立刻去白川迎接,同去的還有很多朝臣和百姓。
光秀如將軍凱旋般回到京都,去了兼見府,和他共進晚餐。
連歌師裡村紹巴、裡村昌叱、心前等人出現在酒席上。這三人在本能寺之變前的五月二十九日,出席了在愛宕山舉行的連歌會,和光秀有私交。
酒宴席間談了些什麼呢?
兼見什麼也沒記下。宴席散後,光秀就出徵去下鳥羽了。目送光秀出徵後的兼見帶著他獻給天皇和誠仁親王的五百枚銀子覲見誠仁親王。朝廷對此頒布了道謝的詔書,兼見帶著詔書立刻前往下鳥羽光秀處。
隨後的十三日,光秀軍在山崎大敗於秀吉軍。聽到這個消息,兼見寫下了「天罰眼前」四字。他唯恐光秀軍的殘部來投靠自己,緊閉府門。
有趣的是,兼見十四日寫道:「光秀逃往何處尚不明」,第二天又寫:「必定戰死了吧」。十六日不動聲色地寫光秀曝屍本能寺,後來又與山崎合戰的勝利者秀吉接觸。
從兼見的日記看不出一絲一毫對過去的知交光秀的同情和哀悼,他的態度轉變真是讓人瞠目。這只是出於他身為人臣的明哲保身嗎?
兼見天正十年記了兩本日記。一本是從正月開始到山崎合戰前一天六月十二日。而另一本是一整年每天記的。之所以有這樣兩本日記,一般認為是因為山崎合戰後,兼見感到自身難保,所以把和光秀有關的部分進行了修改,重寫了正月到年終的所有日記。不過,真相又是怎樣呢?
兼見的兩本日記告訴了我們什麼?光秀死於山崎合戰後,他態度一變,轉為接近秀吉。這裡面又隱藏了什麼秘密?
在本能寺之變到光秀戰死的十一天中,兼見是和他接觸最多的人。而且兼見過去和光秀非常親密,他的舉動是重要的證據。
本能寺之變兩天後,光秀在安土城和兼見「閒談了這次謀反的想法」,他是怎麼說明謀反的動機的呢?而兼見聽了之後,為什麼沒有寫在日記裡呢?我會在接下來的文中解開這個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