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房地產行業仍將是中國經濟領域的重要支撐體。作為地產行業的佼佼者,和昌集團為了進一步釋放新的發展動能,在業務布局上實現更多元化、創新倫發展,於去年起就確定了將和昌總部搬遷至深圳的計劃,並於今年年初正式完成搬遷,為和昌集團的發展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搬家到深圳之後的和昌集團,繼此前形成華東、華南、華中三大區後,最近又成立了神秘的「第四大區」。
和昌是在去年成立的華東、華中、華南三大區。
其中,華東區域主要為杭州、蘇州、南京、常州、合肥等熱點二線城市;華南區域主要為深圳、東莞、廣州等大灣區核心城市;華中區域主要為鄭州、天津、濟南、青島、武漢和洛陽等城市。
聊單個房企的發展,必先來看看大勢,即整體市場氛圍。房企的投資邏輯無非就兩塊,一個跟著人走,一個跟著人的流動走。現階段的應對態度上,和昌的選擇是:順勢而為,三大區域差異化發展。
對華東:雖然利潤微薄,但是勝在規模好做,所以和昌對待華東的態度很簡單——依舊堅持深耕,但是只求兩方面:一方面依賴於高企的房價維持住企業的規模保證不掉隊;一方面適當尋求好的機會。
對華南:雖然由於遍地舊改,開發周期長,但是同樣的背後的利潤也非常可觀,只要做成了賺錢只是時間問題。和昌要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陣地,精耕細作,先把手頭現有項目的利潤慢慢做出來。
對華中:市場下行期,只需在基本盤之外等待周期,伺機而行,做到低點進入、高點快速出貨,控制住整體的風險。
簡單一句話:華東賺規模,華南賺利潤,華中看周期。或者更進一步來說,穩中求進,打好區域組合拳。
解密「第四大區」和昌的隱秘法寶
但是即便是有了應對之法,市場大行情下註定了如果不尋求到新的增長點在未來依舊會步履維艱。所以,「第四大區」作為和昌新的利潤增長點應運而生。
可能很多人已經察覺到了,所謂的第四大區,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區域概念,而是一個對外的合作開發平臺。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第四大區的概念雖然近期方才提出上升到戰略高度,但事實上,這個合作開發平臺早在2013年起就存在於和昌內部了。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早期牽手鄭州航空港興港投資集團合資組建的興瑞實業,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以「供應鏈+不動產」兩大主營業務為中心,金融、物業等模塊輔助發展的集團化公司。
其中不動產板塊開發主體為興瑞地產。
按理說,這樣的合資公司一般就是短期合作的關係,但是就豔姐所知,2013年組建的興瑞地產,到目前為止還在持續性地進行投資。
並且這個投資的區域還不是只局限在鄭州市內八區和港區,甚至還有以合肥蘇州為核心的長三角區域、以東莞、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區域……
比如就在今年年初,興瑞地產就在合肥果斷拿地、快速推出了一個爆款項目——興港和昌·雲庭,也是如今和昌內部最高端的產品系「雲系」的代表力作。
由於容積率不過2.2,整體規劃都是小高層、洋房這樣的低密產品,看整體的規劃設計圖也可以發現不少小心思。
加上地段也不錯,豔姐翻看項目的戰報發現今年9月底示範區開放當天,就有破千的來訪量,一個月前首開入市時,開盤即斬獲逾3億元,在當地算是相當不錯的首開成績。
再往前看,從拿地到開盤,和昌僅僅用了6個月時間,精準踩住了合肥今年的市場上行周期,表現出了極高的投資水平和開發能力。
並且豔姐翻閱興瑞地產過往的資料發現,截至今年8月,單是在不動產板塊上就已經累計開發體量超874萬方(含部分輕資產運營)。
持續性地投資開發,走的還是「全國化布局」的路子,也保持了一定的規模。
包括看業務範圍也不止局限於住宅,還有產業園區、片區開發、民生工程等不動產開發,
興瑞地產還參與了臨空醫藥產業園的開發建設,並積極參與園區的招商和運營管理工作,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園的開發運營經營,強化自己的產業開發能力。
所以我們回過頭再來看,為什麼和昌要把這麼一個合作開發平臺在今年上升為第四大區?
因為整個第四大區的模式除了有賴於和昌自身建全的體系、豐富的地產投資運營管理團隊與在核心城市、優質地段業態豐富的物業布局,更重要的是通過母公司中瑞實業的合資平臺,對地產業務進行全面深入整合,優勢互補。換句話說,實現高效的運營也是和昌母公司中瑞實業成熟的業務模式以及合作方豐富資源下的共振合力。
多方面優勢聚合勢能下,興瑞地產自己就能是一個「小和昌」。據豔姐所知,除了興瑞地產之外,和昌目前已經牽手了十多家優質合作方,隨著合作方隊伍的擴大,按照興瑞地產的成功模式,未來估計還能陸續孵化出多個這樣的「小和昌」。
而從實際帶來的效益來看,第四大區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和昌規模的擴張,在更多的優質地區迎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與產業的協同也使得整個開發模式更穩健。
和昌的華南豐收季
當然,雖然有了「第四大區」助力,但是只把寶壓在第四大區上是萬萬不行的,所有的前提是:先要把握好基本盤。但按照和昌目前的布局和戰略,可能很多人也會對此有所質疑:華東華中主要看市場機遇,可以另說。但是華南主城市更新,開發周期這麼長,如果在短時間內做不出利潤、回不了款,所謂的區域組合拳、規模與利潤的權衡豈不只是個偽命題?而和昌之所以有底氣打三大區域組合拳的答案很簡單:一切都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大家還記得2017年和昌斥資近130億收下的萊蒙國際資產包嗎?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上半年和昌就能在華南市場迎來大豐收。
就在前不久,深圳東進橋頭堡龍崗的項目和昌·拾裡花都這個規模超150萬方、集主題商業、商務辦公、輕奢住宅、精品公寓為一體的超級城市綜合體還完成了一期回遷選房大會。
這意味著當年和昌華南區域的核心舊改大盤到了收穫的季節。而據豔姐所知,一期的住宅項目也將於明年上半年正式面世。
整個項目不僅佔據了龍崗大道超800米的黃金沿街面,還橫跨了兩站地鐵,是深圳非常難得的城市更新大盤。
縱觀周邊4w+的住宅均價,如果明年推出稍早些,單這一個盤毛估估明年賣個50億以上不在話下。
而在和昌的華南版圖中,這個項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保守估計,目前和昌在華南的土地儲備貨值已超過800億。
對於和昌來說,華南的糧草短時間內尚還充足,只需等待階段性的收割,接下來就是慢慢耐心尋找新的低風險投資機會了。
實話說,當年不過百億的和昌大膽拿下這筆130億的資產包時,不看好的聲音的不在少數。如今,隨著和昌迎來豐收盛宴,展現出強勁的基本盤後,所有的質疑不攻自破。而除了這些基本盤之外,和昌還手握第四大區的法寶,換句話說,已經具備了一定對衝市場風險的能力。在你以為它只是一個有夢想有衝勁的少年時,和昌卻早已有了獨闖天下的實力。
讓我們回過頭再來看和昌如今的戰略,會發現早已經不再追求「大房企思維」的規模快速增長,而是開始去尋求精細化深耕、追求效益。甚至從各個層面來看,和昌如今每一步都邁得更加謹慎,也更穩健。
搬遷總部是這樣:選擇了將擁有龐大舊改市場、更需要深耕、更能做利潤的深圳,並且選在了和昌華南業務步入正軌、可以慢慢摘果子的微妙時刻。
第四大區的成立也是這樣:在成功樣本先行,為「第四大區」的模式上了充分保險後,和昌才真正將早就在實踐的合作開發平臺放在了戰略層面上。
在「房住不炒」的長周期發展下,和昌集團加快深態化布局,總部搬遷為契機,轉向精細化、深耕化發展,科學轉型發展,擁抱創新,擁抱服務,適應消費者需求,在激烈的市場中提升全面競爭能力!
免責聲明: 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工作人員聯繫(18731251601),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協商。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