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我的藝術夢開始的地方(大都會)

2020-12-10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七)大都會大都會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藏品的來路,我也沒關心過,但來到紐約的藝術家和有關人士,是必去的地方,我在紐約時,也去過幾次,根本看不完,藏品太多,具說超過二百萬件了。 回國後也曾多次去大都會看作品,也是挑的看了,瀏覽也必要,重點是找印象派的畫家作品看,因總想比對下印刷品和原作的差異,這種比對經驗很重要,為以後見到印刷品作品時,可依靠經驗找回原作的感覺,積累真實感的體悟方法。藝術品不看原作,是不敢亂發言的,包括其它的藝術形式的作品,也是得看展示現場的,否則不能夠全面體會藝術家的初衷。 莫奈的《睡蓮》,是在個獨立的展廳展示的,而且是繞廳一周展示,從地到天,很大,很震驚。一進展廳,我就被渾身震麻了,展廳有長登,我坐下緩神,左右前後轉的看,感覺身臨其境,晨霧騰騰,並有感溼氣進入體內,也不乏有陽光影射,並無古典和現代方法之思考。好的作品會讓觀者忘掉派系歸類的,而這原作的親和狀,貼切感,滲透力,讓你與《睡蓮》的魂魄碰撞消亡,化為烏有,蒸騰九霄。順著畫面,我來迴轉的讀取畫中筆觸,可無法想像的是,畫面上僅無一筆痕的拖曳,儘是水中之物,光中遊離的夢幻天堂。

在美院上學時,看的印刷品,幾乎成了小人書(連環畫),和原作無任何關聯,更是不能想像到,印象派是能在空間上超越你的視覺想像可能,她的空氣感與睡蓮的水中漂浮,幾乎是和繪畫無關了。當你呆上半個小時後,有急於逃離現場的自然行為,看得讓人害怕,完全忘掉了這是在展廳,根本就是恐怖而生疏的一個世外景象。

我身上有些偏冷,試圖找件包裹物,但強烈的潛意識告誡自己,這是畫,不是現實,是人畫的,莫奈是人不是神。沒用,多次的正面呆視,反覆聚焦,改為不敢去正眼面對了。看大師的原作,要極早的看,否則你會象個迷了路的小孩,更不要說對的原作去臨摹,因為你的淺薄和無知,會被畫魂奪走了生命感,只有膜拜,只有敬重方是正途。躲開大師們吧,都拜一拜就行了,也許藝術在人間早已結束,只剩下些兒童們的玩具,我們還言什麼藝術。現在國內的寫生潮實為無奈,「當代藝術」遊戲也挪用嫁接完了,儘是些黑板報式的水平,還是拿起毛筆和宣紙鬧神學吧。這不是自悲,也不是墮落,是實實在在的善意。但從宏觀上講,我們還是要世界文明大融合,取長補短,我也是想了幾十年,哪長哪短,還是畫我的油彩花布吧,也不敢提抽象主義了,因為常聽交響樂,都快把我抽瘋了,自己起了個名,我這畫的叫非具象作品,也是忘掉噩夢,開心自己,做點小感悟記錄,不抄錄剽竊別人的樣式,確也沒有了《月亮和六便士》的年代,只做個喜歡思考而又勤奮的畫家吧,對得起生命,對得起理想,對得起在紐約街頭畫像掙的幾個小錢錢吧,哈哈。

(八)時代廣場的披薩店

時代廣場有個披薩店,就是披薩快歺店,店面大小中等,進店右手是烤披薩的,中間偏左是平置的些菜盤,裡面都是些熱的涼的菜,或是牛肉菜花,青椒西紅柿,牛肉大丸子,義大利麵,通心粉等等,比較簡單,說西餐複雜,也就是多了些牛排,烤魚的。這些店是不賣酒的,在美國賣酒要加辦執照,可能有特殊的要求,我不開餐館,也就沒專門問過。後來發現只要不拿酒瓶子進去的喝,換成礦泉水瓶子裝上酒喝也沒人管,但也是不常這麼幹,還是要遵守人家的規矩啊。後來我在加州時,好朋友老範和他夫人到美國看我時,要在一個沒酒牌的中餐館喝酒,因是好朋友在異國他鄉見面了,不喝兩口是不行的,我們就在店外車裡,將從家鄉帶的竹葉青酒倒在紙杯裡,端進去喝,告服務員是藥,人家也沒法說啥,那會我記得我倆吃了人家四罐免費的辣椒菜醬,好吃不太辣,就是上大廁時有點感覺,說遠了,不過畫畫的關於吃喝記得比較清楚,哈哈。 一般在周末,是可以在正街上擺的畫像,往常都得晚上11點後,11點前只能在側街擺,也不一定,碰上個較真的生面孔警察也沒辦法,執法好象都是便衣警察,他們也就是說說,在美國對藝術家還是相當尊重的,對其他小商販比較兇的。

周末上街基本是中午就出來佔地方了,到下午四點多有多些遊客來到廣場,轉轉,購點物,或晚餐也在這邊吃。因周末人多,畫像的也多,早出來佔領有利地形,正對披薩店,絕對是好位置,到了晚上那燈亮,客人一出披薩店,直接就坐下畫了,只是有可能,或是可能性極大。

我中午十二點和畫友們就佔領了這塊地方,怎麼也得等三四個小時才能畫上,這些經驗和方法,都是老哥周羽將我引進道的,加上我有上進心,也就很快上道了,有時我比老周多畫幾張,但不如他畫的好,他的責任心強,到晚上收工時,老周開車拉我回住所,我坐過老周很長一段時間車了,也和其他人不熟,後來才單獨出來,但也算是一直在一起了,我就是掙多了,也告老周沒掙多少,要考慮周師付的感受嘛。後來,老周發現了,但我不會承認的,這叫潛意識隔離,哈哈,自己也是瞎造詞,反正是畫畫的,草圖和結果不可能是一回事,除非你是宣傳性主題繪畫的畫家。還是沒說到披薩,畫畫的人,有時太能說,不著邊際,如你能堅持看完我寫的這一百多集文章,就會發現東一棒子西一錘,畫非具象的時間長了,不可能在一個局部招呼,也是有點象交響樂的指揮,左右上下劃拉,忙乎的很。其實這段就是,常在披薩店門口,也常進去吃義大利麵和牛肉丸子,必須加點幹辣椒麵,才免強象點中國的麵條味道,還得多加番茄辣椒醬。時間長了,就和裡面的廚師熟了,到晚上,披薩店的未賣掉的披薩,就讓員工分了帶回家,絕對不會剩到苐二天再賣,一般廚師就把多的給了我們,當然,他們休假時,也會帶的家人來畫像,我們自然是免費給他們畫的,但他們非要給,我們就只收個框子錢,十美元,禮上往來嘛,都是勞動人民,樸實的很。

(九)紐約地鐵的風險紐約地鐵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地下鐵系統之一,也有從地下鑽出來的地鐵,叫地上鐵吧,比如從曼哈頓,通往第二中國城法拉盛的七號地鐵,就是從有地上地下交替運營的,因為我們常去法拉盛,所以記得清楚些,華人們也稱他為「東方快車」。 在紐約,剛去的畫家們租房,一般租的離地鐵口近,方便去各處,更方便去街頭畫像,除了就要單搞藝術的,住的地方就無所謂了,在曼哈頓住的也有,但那貴,也不安靜。 剛去的人,都得先熟悉地鐵,否則靠腿是不行的。通常都買個月票,可每天無數次坐,很適合街頭畫家和打工的人群,月票那會60美元。紐約的地鐵無死角,只要倒幾次車,就能去任何地方,白天有高峰期,對於我們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們是非正常工作者,時間彈性很大,坐多了,也就摸見竅門了,何時何趟地鐵狀況如何,了如指掌,穿梭自如。大部分時間就是上了地鐵閉目養神,有時就睡著了,也無所謂,又不是上班,也沒人記考勤,哈哈。 有時晚上回來晚了,車上人少,也就一直睡的,醒來看看,椅子上也是躺了很多睡覺的人,可能有各種理由吧,也有長年以地鐵為旅館的人。地鐵人多時,有些殘疾人耍點小把戲要錢的神人,在紐約很少見到沒任何「行為藝術」,只幹要錢的人,也許大家都懂一個道理,勞動創造價值吧,沒人看不起這些人,都很尊重他們的勞動,多少都要給錢的,騙子要錢的沒碰上過,可能人家那的騙子,都看不上這小營生,估計都在華爾街了吧。當然我這是亂說了,大多數人還是想以自己所能掙錢了,美國可能有不錯的救濟措施,來維護那些不能自食其力的人吧,也有能幹活不幹的,投機吃救濟的,畢竟是少數人,尊重人家的個人生存方式吧。 在地鐵上,再擁擠,也不會人挨住人的身體,偶而碰著別人了,都要真誠的說聲對不起,這種禮貌常識,全世界也應該普及了。順便說下,在那的人不隨地吐痰,因為嗓子裡就不生痰,紐約應是全美空氣最不好的地方,但也比那時我們太原好多了,當然現在太原空氣也好了。

在地鐵上時常能碰見畫友同行,互相問候,很親切,很家鄉,可能一會到了街頭又是競爭對手,但也沒那麼嚴重,老街頭畫家心態都很好,常常幫的新來的畫友拉個客人,都是過來的人,都很善良的,有時有些小矛盾,很快就過去了,時間長了,大家都懂維護這種和諧安定的工作場所,也是和氣生財嘛,本來出來打拼就不容易,所以也沒更多的計較與陰謀。 白天地鐵上,人多點,看不見幾個乘警,到晚上,警察在地鐵上來回巡視治安,大約五,六分鐘就能碰見一次警察巡視,還是有安全感的。在那的人,身上裝現金的很少,也就幾十塊錢,小消費足夠了,一條熱狗也就一塊五美元,還夾的火腿腸,不夾的一塊錢,披薩也是四,五塊錢,消費百分比比國內的低,物價都很便宜,你不能把消費出去的錢,換算成人民幣說,而掙的錢當成人民幣算,同時換算比才正確。小學生都懂,我還說,畫畫的嘛,也是忘不了細節的,否則你的作品就是個假大空,這個整體與局部關係,畫家都懂。 說的是晚上打工人坐地鐵的人多,尤其深夜或凌晨,有些散亂人員,或小毛賊搞些打劫活動,專搶這些打工的。打工的幹一天活,身上有現金,是他們捕捉的對象。 有一次凌晨,我和畫友坐七號鐵回家,有幾個持槍重色皮膚的人,打劫我旁邊的墨西哥人,就在我身邊,用槍對的人家,車裡其他人看見就到別的車廂去了,我們街頭掙的錢一般分散在身上各處,我告畫友說別動彈,雙腿盤起打坐直視前方,因那會美國人以為華人都會功夫,一般不太招惹。旁邊的墨西哥人掏給那夥人點錢,然後該輪到搶我們了,他要就給他,問題是我們打坐直視前方,我們瘦,長的都象李小龍,他們對李小龍都很崇拜的,他們也沒說啥,看了會,地鐵停站就趕快下車了,因為警察就要過來了。那時我們都知道,這些混混也就要幾十塊錢,好買他們的吸食,所以晚上出門,儘量裝上幾十塊錢,碰上搶劫就給他們吧,他們也是靠這活了,不知現在啥行情,哈。紐約幹啥的人都有,有機會,也有風險,還是體制有問題,不如國內。 這事好象是挺可怕的,對於我們街頭畫家,也沒啥感覺,見的人類多了嘛,也不是個事,我英語不好,真想收他們去學畫,靠自己的勞動掙點錢多好,生命不應這樣的不當回事。

(十)街頭素描在街頭畫像,通常都是素描畫,素描就是個單色畫,但她也是個獨立藝術種類,比如丟勒,門釆爾,都是素描巨匠,但他們也都是偉大的油畫家,其中刻畫人物之深刻,精神之燦爛,可謂靈魂之作,有時大師的出現,並非天才與否,可能是時代造就的更多些吧,這也許就是人們說的天時。 素描和速寫,有時也沒多大區別,初學畫時,畫速寫更多些,也就是很快記錄下人物景物,鍛鍊眼和手的粘合度,甚至可將對象感受滲透於畫中,可做繁簡處理,這些都是小時候,在太原市少年宮李真耀老師教的,李老師是地道的美院附中畢業的,和現在的附中藝術公子們不能相提並論,李老師是李天祥,趙友萍的學生,正宗的蘇派道行,但李老師的色彩,也是印象派了很多,我很喜歡,終身受益。李老師培養了很多央美學生,都很出色,當然也有天美的,浙美的,山大的,好多學院級的,哈哈,必須把我加進去。那時李老師回到家鄉任教,實屬改變了山西藝術的未來,也改變了我們這一代的人生軌跡,所以說有個好老師很重要,很重要的。 街頭素描,實際上也是慢性速寫,也是高速素描,講速度,講質量,最後都是為了快畫,多畫,掙錢。一般是用八開紙的白報紙,也有人用對開全開畫的,自己定了,沒人要求。有的美院畢業的,畫的慢,說的是央美,川美的,人家是正規軍團,和畫課堂作業似的,畫的真好,就是太慢,但人家後面等的人多,也是很有氣場的,大概畫一張得一個多小時,或更長。我是屬於快手隊的,十來分鐘一張,最快時,也就六,七分鐘,還有比我快的,四分鐘,那個畫家叫小方,男的,和然犀他們第一批在街頭畫像的,他是個神話,可就是真的,我們掐過表,街上畫家都是證人,畫的又好又快,還絕對像,個子不高,厲害人物。哈哈,有點「時間就是金錢」的味道,我們改革開放時,這個詞大家都知道。

畫素描用的大都是德國炭條,圓的,兩寸長,也有用國內炭條的,太硬,耍不開。德畫炭條軟的硬的都有,一般用較軟的,比較綿,削成馬蹄形,正反線面結合的畫,不傷紙,爽的很。有從一隻眼開始畫的,也有先起個輪廊的,按個人習慣畫了。 國外的人,很容易畫像,不象國內旅行團的人,西裝領帶,像會議上的人,畫不了,畫完也是從方方面面給你說道一翻,還把錢用人民幣算一下,太貴,一般大都不給他們畫,理由是不能掙咱同胞的錢,實際上心裡也是這麼想的,和他們聊聊天就行了,在國外的遊子還是鄉情很重的,很在乎,確實是想念祖國,想念家鄉,回了國又想那的錢了,真是有意思了,好玩,但不可笑。 通常畫完要裝個紙板硬塑膜框子,當然一般客人就都要了,否則,炭條畫一卷,再打開,基本就成抽象水墨了。先得問人家要不要,英文詞的框子二字和免費二字,讀音幾乎一樣,說不好英文的,人家以為是免費的,拿上就走了,當時街頭畫家老李,就經常讓人家白拿走了,他扶著眼鏡,皺著眉頭,目送客人,一頭霧水,問我們是咋回事,我們都笑的快背過去了,老李是好人,深圳的,叫李啥,也沒人問過,他也沒說過。 素描成了掙錢工具了,也是滿足了世界人民的藝術夢和總統般的待遇,想起來,真應該為他們畫的好一點,沒有他們,哪有我們藝術家的生存之道呀。

原文來源於藝術頭條APP

相關焦點

  • 紐約——我的藝術夢開始的地方
    來這裡畫像的畫家,都有不同的個人目的,並非象小商販式的一直做這行當,一般兩三年就脫離了,也有長年定時在這做畫為生的,如按人民幣算,三年以上的都是百萬級的了,哈哈,這就是時代廣場的魅力,讓世界無根畫家起航的地方,也是我夢開始的地方。
  • 紐約大都會影像檔案:策展人的選擇與藝術意識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將於8月29日重開,雖然由於疫情裁員頗多,但依舊在通過線上講述著博物館故事。作為慶祝大都會博物館150周年的一部分,「From the Vaults」是一個影像資料的放映活動。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目前處於閉館中2020年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創建150周年。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面向會員預覽 29日起向所有公眾重新開放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828/43c713d240e1431dbcac66fe92995be3.mp3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面向會員預覽 29日起向所有公眾重新開放 2020年08月28日 10:09:24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英國裝飾藝術展廳將重新開放
    2月24日,一名女子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英國裝飾藝術展廳媒體預展上參觀。 作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館150周年的重要項目之一,布置一新的英國裝飾藝術展廳將於3月2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集中展示近700件製作於16世紀至20世紀的藝術品。
  • 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領路5000年歷史的人類藝術
    說到紐約的必遊景點,位列全球最著名博物館之一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當然算一個。緊鄰中央公園,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全美最大、最華麗的博物館,同時也是紐約的藝術中心。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oMA等美國多家博物館宣布閉館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當地時間3月13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等宣布閉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表示,正在對其三個地點進行「徹底清潔」,即第五大道的主場館、麥迪遜大道的布勞耶分館和華盛頓高地的修道院分館,並將在下周初宣布「下一步」計劃。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主席兼執行長Daniel H.
  • 雲觀展|紐約大都會的京都藝術:跨越1400年的想像力
    雲觀展|紐約大都會的京都藝術:跨越1400年的想像力 文/Rachel Cohen 編譯/錢雪兒 2020-04-21 07:25
  • 紐約大都會影像檔案:看《大都會的貓》與20年代博物館幕後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因疫情閉館,並將於8月開放在一份聲明中博物館表示,「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藝術依然能夠帶給我們歡樂、慰藉和靈感,並幫助我們培養相互理解的同理心,照亮了當地乃至全球大眾的生活。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我們面臨失去藝術家和大都會博物館大家庭的其他成員的痛苦,但希望之光卻從未熄滅。」
  • 潘捷分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之夜-造像藝術一瞥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之夜造像藝術一瞥感謝潘捷分享圖片資料潘捷 Jay Pan.古董藝術文化推手,專注文物鑑賞研究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現任CHRISTIE'S 佳士得中國區藝術顧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
  • 時代廣場購物,大都會博物館逛展,紐約好玩的地方你知道幾個?
    雖然沒有紐約人在這裡閒逛,但從TKTS亭紅色臺階的頂端開始,這裡仍然是人們觀看的絕佳地點。您可以從這裡真正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繁忙程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如果您只看到紐約的一個博物館,那是我推薦的博物館。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你的「Met story」是什麼?
    2020年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創建150周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大都會博物館處在閉館狀態,在此前的消息中,大都會宣布將閉館至7月,而「150周年特展」也將延期。然而,在閉館期間,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依舊在通過線上講述著博物館故事。
  • 一周藝術人物|紐約大都會館長履新百天,班克斯作品遭扣押
    上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新館長馬克斯·霍萊因迎來了上任百天,這位行業「老法師」依然用「相當密集」和「極其興奮」形容三個多月的經歷,眼下,他正與團隊全力以赴迎接2020年的開館150周年。剛剛在10月貢獻了一大波點擊率的街頭藝術家班克斯,近日有關他的一項展覽出現作品所有權爭議,58幅展品被比利時法庭扣押。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重開:騎自行車來參觀「150周年展」
    因疫情而閉館五個月後,澎湃新聞獲悉,8月29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重新開放。遊客少了,進程變多了,進館將預定定時票,為了避免公共運輸,博物館將為遊客提供停放自行車的場所。同時,大都會150周年的展覽正在進行,而布魯爾分館的裡希特展覽將關閉,其重要的「比克瑙」系列的四幅畫作將從9月開始移至主樓內展出。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這次本來是打算去看在西雅圖讀書的男朋友,對於要去哪裡玩並沒有什麼概念,印象中覺得美帝好像除了各種各樣的大學之外就沒有什麼值得一遊的地方了,後來才發現這個印象真是有點淺薄……由於我和男朋友都不會開車,很難自駕去看一些自然風光,而且很想去的幾個國家公園,這個季節都不是最佳旅遊時機,有的甚至會關閉,所以最後,男朋友提議去紐約逛一下城市,他特別想去大都會博物館(MET)和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 人是無法把告別畫出來的: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看畫
    在紐約的時候我有兩次前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博物館是人類文化藝術的珍藏地,是文明遺蹟的保護所。我知道紐約的幾家博物館收藏有幾位我喜歡的畫家作品,很想去看。令我心意貼近的畫家有梵谷、塞尚、莫奈、高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首選。
  • 紐約大都會呈現的墨西哥巴洛克藝術你見過嗎
    紐約大都會呈現的墨西哥巴洛克藝術你見過嗎 李亞迪 編譯 2017-09-29 08:21 來源:澎湃新聞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為《動森》提供40萬虛擬展品
    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近日迎來了自己的150周年慶,作為慶祝活動之一,他們為《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玩家們提供了約40萬6千件虛擬展品。
  • 在紐約大都會過鼠年:從唐代生肖俑到日本畫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鼠年展現場,上觀圖在東亞,鼠從古代開始就是人類的親密夥伴,它往往象徵著繁榮和創造力。「鼠」的最早書面漢字出現於公元前13世紀的甲骨上。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在中國古典文學中,老鼠在政治諷刺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比如寫於公元前11至7世紀《詩經》中的《碩鼠》一篇。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裁員81人 疫情暴露運營問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裁員81人,疫情暴露運營問題據《紐約時報》報導,面對1.5億美元的潛在虧損,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簡稱「大都會」)宣布解僱81名員工,此外,大都會原本希望在7月重新開館,這一計劃可能會推遲。疫情危機暴露了博物館在運營上的脆弱性。
  • 紐約宣布博物館24日可重開,大都會仍然29日開館
    澎湃新聞獲悉,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等已確定具體的開館日期。一些展覽的展期得到延長,此外,大都會博物館的建館150周年特展與惠特尼博物館的「集體行動:變革時代的藝術家幹預」作為疫情後的新展,將讓人們從新的語境與視角去審視過去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