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在平凡崗位書寫精彩人生|紫雲自治縣格丼村第一...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於以佳,是紫雲自治縣黨代表聯絡辦副主任。2017年8月,在黨和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號召下,我自願報名並被選派到紫雲自治縣格凸河鎮格丼村任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

格丼村是個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自然村,苗族人口佔全村總人口的99%,曾是貧困發生率高達47.66%的貧困村(2014年數據),貧困程度深,幫扶強度大。

為儘快熟悉村情民意,找準貧困戶致貧根源,精準實施幫扶,我開始與村兩委幹部及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成員,白天進組入戶走訪,與村裡的老黨員、退休老村幹部、致富能人座談,深入了解民風民俗、村級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群眾期盼等,晚上開會研判,把脈問診。

村民們故土情結嚴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了「難啃的硬骨頭」。小海(化名)曾是格丼村石板組易地扶貧搬遷的「釘子戶」,村幹部多次動員仍不為所動,在得知這一情況後,我便帶上村裡的幹部和網格長前往小海家中,認真了解其家庭情況。

第一次和第二次登門時,小海並不同意,也不多說話,看得出他是心裡有話不說,可能有什麼心事。第三次,我便自己掏錢買了些菜,來到小海家,「今天就來跟你喝酒吃飯,工作不談了。」說罷,便動手開始做菜。

吃飯期間,我和小海拉起了家常,對小海的家裡家外情況一一過問和關心,酒過三巡終於敞開心扉。

「小海,如果你拿佳書記當弟兄,有什麼困難直說,只要不違規違法,在我的能力範圍內,當兄弟的會義不容辭幫你辦。」

小海不禁溼了眼眶,哽咽地說:「佳書記,你不拿我們這些老百姓當外人,能和我們認弟兄,把我當朋友,還幫助解決很多後顧之憂……明天就籤協議,馬上搬。」

通過一夜的長談交心,小海打開了心結,終於同意搬遷。

那一天晚上,我醉得厲害,但那晚我睡得更踏實。趁熱打鐵,第二天天剛亮,我帶著村裡20多人的勞務隊成功搬遷了石板組的第一家。有了零的突破,隨後的搬遷工作便順利了許多。經過半個月的思想動員,石板組11戶人家全部搬進政府統一兜底修建的新房。

在格丼村「四述四評」活動中,村民群眾都發自內心地講述著自己的生活變化和直觀感受。

「佳書記,我先說,我是一般戶,自從你們駐村工作隊來了以後,家家戶戶通了硬化路,院壩平坦了,水通了,路燈也安裝了,還有村裡的路面變乾淨了。」下格丼組村民王小畢說。

上格丼組貧困戶梁忠華說:「我家享受有危房改造,兩個小孩學書都得補助,老媽領有養老保險金,老婆每月有殘疾人補助,還得到了村裡的產業分紅。」

「感謝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如果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沒有你們的幫助,我的病不會好,房子也建不起,收入更不得保障,是你們讓我一家人有了今天的生活。」上壩組王小紅感慨。

……

經過3年多的共同努力,格丼村新修了產業路、硬化了串戶路和庭院累計14800平方米、建成了文化廣場和村衛生、新裝124盞路燈照亮了鄉村的夜晚;村裡發展起了黃精、白芨、甘藍、油菜等農作物累計300餘畝,還發展了林下蜂和水產養殖地等產業。

通過村集體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務工,發出勞務費用30餘萬元,產業分紅12萬元,覆蓋所有建檔立卡戶,2019年格丼村成功脫貧出列,2020年所有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清零,格丼村被作為縣級樣本高質量迎接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各項指標任務,為鄉村振興築牢堅實基礎。

作為一名年輕黨員幹部,能參與到這場擺脫千百年來貧困的攻堅戰役中,感榮幸和自豪,在攻堅拔寨的最後關頭,我將更加堅定信心,振奮精神,不負組織厚愛和群眾期盼,團結全村幹部群眾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精彩的人生。

(整理)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家林

編輯 覃淋

編審 李坤 李冰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接好扶貧「接力棒」丨紫雲自治縣大營鎮芭茅村第...
    2018年4月,從單位同事手中接過扶貧「接力棒」,我成為紫雲自治縣大營鎮芭茅村駐村第一書記,也是芭茅村的第三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安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註冊科科長,我下鄉的時間比較少,芭茅村又是一個地處巖山地帶的深度貧困村,肩上的重擔不言而喻。初來芭茅村,村委會辦公樓已建成並交付使用,村裡已修建了296口小水窖……山多石多,土少缺水,調優產業結構,發展扶貧產業是芭茅村的一道坎。
  • 「我的脫貧故事」巖山上的幸福日子|紫雲自治縣五峰街道紅光村村民...
    在喜慶的鞭炮聲中,我激動地在新居的大門上貼下了這份對仗不算工整、平仄不算規範的對聯。誰說住在巖山上就只能過苦日子?班由鵬新居紅光村是紫雲自治縣五峰街道下轄的深度貧困村,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基礎設施薄弱,村民飲水難問題突出,道路交通落後,土地資源匱乏。建檔立卡貧困戶50戶206人,貧困發生率曾高達29%,部分群眾無脫貧能力,脫貧形式嚴峻。
  • 「我的扶貧故事」百花深處是桃源|紫雲自治縣大營鎮百花村駐村第一...
    今年春天,一夜春雨過後,駐村書記陳懷靜和村支書舒啟凡到中藥材種植基地內查看中藥材的長勢情況我叫陳懷靜,是紫雲自治縣大營鎮百花村駐村第一書記。人物小傳:陳懷靜,中共黨員,現任安順市史志辦秘書科副科長,紫雲自治縣大營鎮百花村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改「提籃小賣」為現代商貿物流,帶領村民實現產業發展效益最大化和脫貧效果最大化。
  • 「脫貧攻堅·一線故事」紫雲自治縣板當鎮大地村致富帶頭人韋賢凱...
    「我現在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先到養牛場看一眼小黃牛。飼養小黃牛,不僅讓我過上了好日子,還帶動全村65戶貧困戶跟著我一起養牛。村內40餘人常年在養殖基地務工,其中有8個還是殘疾人呢。」紫雲自治縣板當鎮大地村致富帶頭人韋賢凱告訴記者。
  • 「我的扶貧故事」甘當群眾最需要的「老實人」丨道真自治縣忠信鎮...
    「在平凡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工作,一心一意為群眾謀福利,甘當群眾最需要的『老實人』」。工作十多年來,我一直這樣告訴自己,也一直這樣踐行著。我叫駱詩領,現任道真自治縣忠信鎮扶貧站主任。我的扶貧故事,還得從2015年的冬天開始說起。
  • 「我的扶貧故事」狠抓基礎建設 村莊舊貌換新顏丨紫雲自治縣四大寨...
    在驅車前往關口村的路上,要綿延幾十公裡的山路,一路上風光旖旎,景色宜人,入村後,一排排太陽能路燈映入眼帘,整個村莊乾乾淨淨,山坳裡美麗的村寨逐漸展現在眼前,今天我要講的就是關口村基礎設施的變化和「甜蜜事業」的興起。
  • 【道德力量】 劉暢:立足平凡崗位書寫別樣人生
    【道德力量】 劉暢:立足平凡崗位書寫別樣人生 2020-12-25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穿越神秘格凸河·見證紫雲脫貧攻堅」貴州紫雲全國攝影作品展
    格凸河 潘軍翔 攝 延期截稿至2021年5月31日 紫雲自治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安順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紫雲縣委宣傳部與中國攝影報社攜手聯合舉辦「穿越神秘格凸河·見證紫雲脫貧攻堅」貴州紫雲全國攝影作品展。
  • 安順市紫雲自治縣科技服務中心開展大營鎮星進村科技扶貧項目初期...
    為做好極貧鄉鎮農業科技園區扶貧項目的驗收工作,紫雲自治縣科技服務中心陸奎洪主任邀請縣農業局、縣農機中心等單位有關專家成立項目驗收小組,前往大營鎮星進村開展極貧鄉鎮科技扶貧項目初期驗收工作。項目驗收小組首先聽取了紫雲自治縣鑫源運和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貴州宜博經貿有限公司和大營鎮星進村村委會有關負責人的工作情況匯報,然後對項目進行了實地考察,詳細了解了項目實施及完成的具體情況。經考察,項目驗收人員討論一致認為,該項目基本按目標完成建設任務,達到了預期示範及幫扶效果,能促進地方產業大發展。
  • 新華時評:崗位可平凡,人生必精彩
    新華社廣州12月10日電 題:崗位可平凡,人生必精彩  新華社記者姜琳、黃浩苑  在最平凡的崗位,要怎樣實現非凡夢想?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劉振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
    我叫劉振偉,是紫雲自治縣火花鎮人民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7月,紫雲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進入衝刺階段,當時的我參加工作僅半年,火花鎮人民政府派駐我到九嶺村駐村擔任網格長,雖任重而道遠,但年輕人不服輸,不怕苦,不怕累。從此踏上扶貧路,成為一名光榮「扶貧人」。
  • 國家攀巖集訓隊(貴州)入駐紫雲自治縣格凸河國家攀巖訓練基地
    自今年「五一」,格凸河國家攀巖訓練基地正式對外開放以來。近日,訓練基地迎來了首支國家攀巖集訓隊(貴州)入駐訓練。筆者來到格凸河國家攀巖訓練基地時,看到國家攀巖集訓隊(貴州)的隊員們正在做著攀巖訓練前的準備活動和日常訓練,這也是今年「五一」基地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入駐的首支集訓隊。
  • 「我的脫貧故事」住在幸福園村真幸福|紫雲白石巖鄉幸福園村村民張...
    我叫張陽金,是安順市紫雲自治縣白石巖鄉幸福園村的村民。我有4個兒子,都紛紛考上了大學。去年,我的小兒子也考上了山東大學,看著子女前途似錦,我的內心深感欣慰。張陽金身體逐漸恢復,在家門口曬太陽正當我愁眉苦臉的時候,幸福園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江鋒上門找到了我,他握著我的手,拍著胸脯向我保證說,「張伯,你放心,咱們村出了大學生,肯定不能因為錢的問題讀不上書,學費的事就交給我們,絕對不能讓孩子因為讀不起書就放棄夢想
  • 「我的扶貧故事」給家鄉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道真自治縣舊城鎮...
    時光荏苒,四年時間、兩個不同的崗位、一千多個日夜,我的扶貧故事在167平方公裡的家鄉翻開了篇章。  我是道真自治縣舊城鎮黨委書記,也是一名普通基層扶貧幹部。  2016年,脫貧攻堅號角吹響,根據組織安排,我回到我的家鄉舊城鎮工作。  這個素有「真安古鎮」「竹王故裡」「灰豆腐果之鄉」「黔北黑豬基地」美譽的地方,2014年被評定為一類貧困鄉鎮。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扶貧一線,是我對黨最大的忠誠 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付強,是淇灘政府一名普通的幹部,是一名平普通的黨員。2019年10月,我來到白果村,開始了平淡卻不平凡的駐村幫扶工作。雖然以前也來過白果村,但從沒有像今天一樣仔細打量她:「秀美」是白果村給我最深刻的印象,穿過臘園村曲折狹窄的通村路,眼前豁然開朗,秀美又可愛的白果村呈現在眼前。
  • ...到每一件小事上去丨紫雲自治縣宗地鎮打郎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熊舉信
    我叫熊舉信,是紫雲自治縣宗地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 2019年4月擔任宗地鎮打郎村作戰隊長。打郎村是宗地鎮最多網格的村,總計13個網格,21個村民組,30個自然村寨。我下村第一件事情,首先對駐村人員分類安排工作,職責落實到人、責任明確到人,對整體制定統一管理制度,確保高效率完成工作。通過深入開展扶貧工作,逐戶對貧困戶基本情況、收入來源、住房安全、教育保障、醫療保障、飲水安全以及健康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把存在的問題以及困難梳理清晰,以便「找窮根」「下對藥」。
  • 堅守平凡崗位 成就不凡人生
    一直「在路上」的公交司機、與紅綠燈為鄰的值勤交警、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賣小哥……這個「五一」假期,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普通人,用堅守詮釋勞動的意義,用奉獻標註時間的刻度,在平凡崗位上續寫不平凡的故事,以無悔付出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群眾眼裡的「鐵人」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文聯...
    群眾眼中,我是「鐵人」;家人眼中,我是忙人。在我自己眼中,我不過是一名平凡普通的共產黨員。我叫孫正軍,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請纓,從遵義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來到道真自治縣棕坪鄉文聯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紫雲:砥礪奮進70年 紫氣東來鑄輝煌
    一直以來,因受深山區複雜地理環境的影響,紫雲自治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不通或損毀現象嚴重,造成地區內老百姓生產生活和農產品運輸不便,路不通,路難走,是制約紫雲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2013年11月,惠興高速紫雲段開通,這是首條經過紫雲境內的高速公路,讓紫雲自治縣從此告別無高速的歷史。
  • 「我的扶貧故事」「有事就找張書記」丨三都自治縣普安鎮交梨村第...
    我叫張家歡,2018年4月,我從三都自治縣衛生健康局到三都自治縣普安鎮交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1000個日夜,這段經歷,成為我平凡人生中濃墨重彩的、刻骨銘心的一段經歷。同時,從智志雙扶抓群眾齊心奔富路,通過召開座談會、院壩會,一次次灌輸思想革命和思想扶貧,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用心用情解民憂  群眾利益無小事。出生在農村普通家庭的我,深知群眾疾苦和所思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