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眼中,我是「鐵人」;家人眼中,我是忙人。在我自己眼中,我不過是一名平凡普通的共產黨員。
我叫孫正軍,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請纓,從遵義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來到道真自治縣棕坪鄉文聯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下鄉宣傳扶貧政策(右)
「通了,通了,有水了!!」 2018年12月9日,伴隨著譁譁水流聲,陣陣歡呼在文聯村火石埡組響起。看著正在運行的新水管,村民們欣喜不已。 上任後,我就注意到文聯村火石埡組的群眾長期受到取水難、水質差的困擾。 一水一電,皆是民生福祉。 為解決群眾吃水難問題,我多次與大家進行討論,組織群眾尋找新水源,同時匯報單位申請了3.6萬元幫扶資金。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春節前把這飲用水的事落實了!
和火石埡組村民一起安裝水管(中間)
還記得那天,手託起水管,刺骨的冷,但看到群眾臉上露出的笑容,我的心踏實了,受凍受累也值得了。 「沒想到咱們家門口也有路燈了!感謝市人防辦!」同年,我又通過協調聯繫,點亮了全村的組級公路。做事雷厲風行、從不喊苦喊累,自那以後,便有群眾把我稱為「鐵人」。 其實,我的經歷和大多數同事不大一樣,我曾是一名軍人。
群眾為孫正軍送錦旗
脫下綠色的軍裝,我轉業分配到遵義市人防辦工作。從軍隊到市直機關,又從市直機關到農村,工作性質和個人角色都發生重大轉變,怎樣定位好角色、履行好工作職責成為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為儘快熟悉情況,駐村前兩個月,我帶著一顆炙熱的為民服務之心,走訪了234戶貧困戶,3個離退休村幹部,1個離退休老教師。 通過與這些老同志交流,為精準扶貧打牢堅實基礎。邊幹邊學,我協助建立貧困戶檔案234份,摸清貧困原因,才能找準脫貧路子和辦法,為市辦機關幫扶提供精準依據。
調解張太勤家糾紛問題
「群眾需要實實在在的幫扶,村裡需要實實在在的發展。」為切實解決群眾困難,提升生活質量。兩年多來,我協調幫扶資金180餘萬元,整改堡坎危險源、修建水渠、助力產業發展……在幫扶幹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文聯村234戶95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於2019年底全部脫貧。 2020年馬上要結束了,看看現在的文聯村,再回望以前的扶貧日子,我感到欣慰和滿足,參與脫貧攻堅戰,是我今生寶貴的經歷,無論將來我在哪兒,都會永遠記得文聯村群眾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人物小傳】 孫正軍,男,1981年12月生,公務員,中共黨員,2000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部隊服役。2017年轉業到遵義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工作。2018年至今在道真縣棕坪鄉文聯村駐村任第一書記。在部隊兩次被評為優秀士兵,一次優秀學員,榮立三等功一次。2020年被遵義市評為優秀第一書記。
通訊員 苗芃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