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巾幗一線顯擔當 砥礪奮進出實效丨道真自治縣河口...

2020-12-22 天眼新聞

「咱們現在上街趕場的路硬化後好走了,在家也能掙到大錢,再也不用外出務工了,現在的日子真是好呀,太感謝塗書記了,她這兩年真是太辛苦了!」

這是河口鎮竹林塘村村民姚正遠,在接受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時說的話,這不僅是脫貧攻堅政策在竹林塘村落實的真實寫照,更是群眾對我這個駐村第一書記的高度認可。

我叫塗志瓊,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克服困難,從道真自治縣離退局,主動請纓到竹林塘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成為了道真自治縣唯一的女駐村第一書記。

時光荏苒,轉眼已是三年,竹林塘村從原本貧困偏遠落後的村,逐步向小康村邁進。村容村貌的變化及群眾的高度認可,見證了我在脫貧攻堅路上用實踐行動詮釋的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到任後,我立即和村總支書溝通交流並詳細了解全村貧困情況,以最短的時間融入村支兩委工作,並擬定「以黨建促脫貧為統攬,強化組織保障為抓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駐村工作思路,緊緊圍繞「一宣六幫」「一任務兩要點三清單」有序開展工作。

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村要脫貧,必須要有一支過硬的隊伍,一定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主動性,讓他們廣泛參與進來。

駐村前,我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養成了「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駐村後,我繼續保持紮實的工作作風。

發展產業助推脫貧攻堅。我鼓勵和引導群眾大力發展「一長兩短」扶貧產業,堅持長短結合、以短補長,加快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

想方設法讓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全村以發展辣椒、南瓜、花椒產業為主導產業,通過平時政策宣傳引導鼓勵群眾發展產業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嚴格把關,確保貧困戶進退精準。我帶領駐村工作組成員全面摸排所有貧困戶,實行戶戶過關,戶戶研判,對因病因災造成剛性支出過大、子女入學家庭困難的農戶建立觀察臺帳,並以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補齊短板,補短板後家庭仍然困難的待系統開放後按識別程序納入系統。

我將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和竹林塘村的群眾一起迎接新生活!

【人物小傳】

塗志瓊,女,仡佬族,1983年6月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貴州道真人。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忠信鎮工作,期間擔任鎮團委書記、紀委副書記、辦公室負責人;2014年至2018年2月在道真自治縣離退休幹部工作局工作,任老幹部活動中心辦公室主任;2018年3月至今在河口鎮竹林塘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傑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殷殷扶貧情,拳拳赤誠心丨道真自治縣三橋鎮黨委...
    我叫韋澤文,2018年11月調任道真自治縣三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20年7月任三橋鎮黨委書記。三橋鎮屬於典型的傳統農業大鎮,群眾收入主要依靠農業種植和勞務輸出。正是始終秉承這種堅韌不拔、迎難奮進的精神,幾年來我們打贏了全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硬仗,規劃建成了食用菌園區、500畝農業產業示範壩區、花椒、茶葉、商品蔬菜、高山蜂蜜等高效、良性、帶動力強的產業發展群,實現了脫貧振興雙融合,改革發展雙突破。訪遍三橋的千家萬戶。三橋鎮人口基數大,貧困戶多,要全面解決「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就要摸清群眾的家底,做到戶戶清,人人清。
  • 「巾幗扶貧故事」勵志扶貧唱響巾幗戰貧「奮進曲」
    ▲羅燦美「每個創業的女性背後都有很多的故事,同樣作為『黔靈女』的一員,我被羅大姐的堅持和愛心打動。」貴州省「百千萬巾幗大宣講」活動現場,聽完羅燦美的故事後,惠水縣七彩黔靈女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海燕告訴記者,她常常向身邊的優秀女性學習,用她們的精神鼓勵自己發展事業。
  • 「我的扶貧故事」甘當群眾最需要的「老實人」丨道真自治縣忠信鎮...
    工作十多年來,我一直這樣告訴自己,也一直這樣踐行著。我叫駱詩領,現任道真自治縣忠信鎮扶貧站主任。我的扶貧故事,還得從2015年的冬天開始說起。駱詩領(左)入戶調查農戶生產生活情況2015年以前,忠信鎮扶貧專幹人員少,力量薄弱。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群眾眼裡的「鐵人」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文聯...
    群眾眼中,我是「鐵人」;家人眼中,我是忙人。在我自己眼中,我不過是一名平凡普通的共產黨員。我叫孫正軍,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請纓,從遵義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來到道真自治縣棕坪鄉文聯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給家鄉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道真自治縣舊城鎮...
    時光荏苒,四年時間、兩個不同的崗位、一千多個日夜,我的扶貧故事在167平方公裡的家鄉翻開了篇章。  我是道真自治縣舊城鎮黨委書記,也是一名普通基層扶貧幹部。  2016年,脫貧攻堅號角吹響,根據組織安排,我回到我的家鄉舊城鎮工作。  這個素有「真安古鎮」「竹王故裡」「灰豆腐果之鄉」「黔北黑豬基地」美譽的地方,2014年被評定為一類貧困鄉鎮。
  • 「我的扶貧故事」壩區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丨道真自治縣三橋鎮黨委...
    我叫韋澤文,2018年11月調任道真自治縣三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20年7月任三橋鎮黨委書記。近年來,三橋鎮通過有針對性地全力發展產業、拉動就業、夯實基礎設施,使貧困群眾幹活有勁頭、生活有甜頭、未來有奔頭,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精神面貌也有了極大改觀提升。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群眾才能對得起這個時代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
    剛到棕坪鄉熊先茂開辦的移民餐館,他就笑著招呼我。我叫王俊,今年30歲,2015年考入道真自治縣棕坪鄉黨政辦工作,現任坪鄉蒼蒲溪村黨支部副書記。當時,脫貧攻堅戰開展得正如火如荼,我雖初來乍到,但也有5戶貧困戶的幫扶任務,就此成為千千萬萬幫扶幹部中的一員。
  • 「我的脫貧故事」青山養育了我 也拯救了我丨道真自治縣陽溪鎮四坪...
    我是任俊,家住道真自治縣陽溪鎮四坪村小灣組,屬於貴州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家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每年通過自己種植中藥材和烤菸過日子,家中也有一些結餘。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助下,經過幾年的治療,妻子的病情基本上算是控制住了,撿回了一條命,但卻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家中只剩下我一根頂梁柱了,欠下的30多萬元的帳怎麼辦?我又想到了種植烤菸和中藥材,經過一年的努力,受到氣候和勞動力不足的影響,一年的收入除去開支已經所剩無幾,根本無力還帳。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扶貧一線,是我對黨最大的忠誠 丨沿河自治縣...
    楊再義支書熱情地握著我的手久久不放開,我頓時感覺肩上的任務更重了。到村裡後,我迅速的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投入了緊張的扶貧工作中,每天走村入戶,穿梭在田間地頭。為了儘快掌握群眾的基本情況,我建立了一本「扶貧日記」,將自己負責的群眾一一登記在冊。這本日記幫我迅速拉近了和群眾的距離,更好的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 ...夫妻攜手同行丨道真自治縣扶貧辦小康創建站站長王東
    我叫王東,是道真自治縣扶貧辦小康創建站站長,我和扶貧的故事追溯到2016年開始。2016年,我主動向組織申請,到舊城鎮關壩村擔任第一書記。要致富,先修路。修路才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根本。到村後,我積極了解村裡在修路方面存在的困難,在了解到村裡公路硬化資金有難題的時候,我積極向派出單位領導匯報,爭取資金幫助解決公路硬化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軍魂不改 初心不變丨沿河自治縣石柱村攻堅隊隊長...
    我叫杜政雄,2017年從部隊轉業到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國土資源局中界鎮國土資源所,當年被派駐到石柱村成為一名包村幹部。2019年起,我開始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攻堅隊隊長。2020年3月,我開始擔任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
  • 無畏前行勇擔當丨紗帽街「巾幗微宣講暨小型文藝匯演」活動
    無畏前行勇擔當丨紗帽街「巾幗微宣講暨小型文藝匯演」活動 2020-12-22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巾幗風彩】創文巾幗顯真章,何必攻堅是丈夫
    【巾幗風彩】創文巾幗顯真章,何必攻堅是丈夫 2020-08-20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帶病堅守戰貧困 情系民生顯赤誠丨松桃自治縣普覺...
    我叫陳勇,是松桃自治縣工業商務局駐普覺鎮道塘村的指揮長。6月10日,住院10天後,儘管傷未痊癒,我依然選擇回到脫貧攻堅「戰場」上。回到村裡,村民的關心和探望讓我倍感溫暖,不禁讓我回想起初到村開展脫貧工作時的情景。
  • 學四史 守初心丨知史明鑑守初心,砥礪奮進勇擔當!12位行業先行者邀...
    學四史 守初心丨知史明鑑守初心,砥礪奮進勇擔當!12位行業先行者邀您對話......新中國成立以來,老一輩有志之士,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為新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我是不褪色的老兵,也是不退縮的老爸丨道真自治縣...
    我是一個退伍軍人,鄰居朋友們都喜歡叫我「老兵」。我叫韓合生,家住道真自治縣玉溪鎮淞江村沿河組,退伍回來後,我一直在老家過著普通農民的生活。在一家人的辛勤經營下,家庭生活雖說不算富裕,但還過得去。我始終相信,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勤勞拼搏,就一定能夠實現致富夢,但天有不測風雲,一個噩耗打破了我們一家人的平靜生活。2013年8月5日,我的女兒身體感到不適,到醫院檢查出患上綜合性腎病。
  • 「我的扶貧故事」接好扶貧「接力棒」丨紫雲自治縣大營鎮芭茅村第...
    2018年4月,從單位同事手中接過扶貧「接力棒」,我成為紫雲自治縣大營鎮芭茅村駐村第一書記,也是芭茅村的第三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安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註冊科科長,我下鄉的時間比較少,芭茅村又是一個地處巖山地帶的深度貧困村,肩上的重擔不言而喻。初來芭茅村,村委會辦公樓已建成並交付使用,村裡已修建了296口小水窖……山多石多,土少缺水,調優產業結構,發展扶貧產業是芭茅村的一道坎。
  • ...脫貧攻堅練就我一身本領丨道真自治縣桃源鄉辦公室工作人員陳恆
    我叫陳恆,今年27歲,是道真縣桃源鄉桃源社區的一名駐村幹部,2018年到桃源鄉工作。作為脫貧攻堅路上新人,面對所幫扶的5戶貧困戶,我感到焦慮,感受到了壓力巨大、責任重大,同時也感受到了使命光榮。要有說破嘴皮子,磨破腳板子的勇氣,以「繡花」的功夫去扶真貧、真扶貧。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青春無悔必當奮勇前行的本色。  「老頭子,快出去,修水管的師傅來了。」   「修水管的師傅」這是桃源社區永紅組居民對我親切的稱呼。
  • 「我的扶貧故事」「有事就找張書記」丨三都自治縣普安鎮交梨村第...
    我叫張家歡,2018年4月,我從三都自治縣衛生健康局到三都自治縣普安鎮交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1000個日夜,這段經歷,成為我平凡人生中濃墨重彩的、刻骨銘心的一段經歷。同時,從智志雙扶抓群眾齊心奔富路,通過召開座談會、院壩會,一次次灌輸思想革命和思想扶貧,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用心用情解民憂  群眾利益無小事。出生在農村普通家庭的我,深知群眾疾苦和所思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