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一真每周省下一杯奶茶的錢,算上複利,就能讓你在30年後多出8萬多元的儲蓄。或許在以往,很多人對此並不會太在意。
不過,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席捲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深刻地改變了每一個家庭,在這場關乎生命的危機中,無人能置身事外。
陝西關中的惠朵疫情期間無奈關停自己開辦的補習班,父親患病和購房壓力讓她分外焦慮;年入百萬的90後劉陽面對9萬元的信用卡帳單開始不安,疫情之後家裡的現金已經不夠償還每個月的信用卡,甚至還有好幾萬元的缺口;喜歡買名牌包包的80後演員何楚疫情期間沒戲可演收入歸零,不敢像以前那樣任性消費,開始學習理財買基金;在美股10天4次熔斷之際,70後的華爾街投資機構海投全球創始人王金龍對當時連續幾個月不斷有投資人贖回記憶猶新……
疫情的突然爆發,經濟被迫停擺,家庭流動性告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如何維繫收入,如何規劃財富。如果危機再一次來襲,我們怎麼辦?對於國家,是思考如何增強實力,夯實經濟,為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保障;之於企業,是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規劃發展長遠;居民家庭方面,新冠疫情危機之時,已經有不少選擇了增加現金存款比例。外資財富管理團隊給出的意見是——儘早開始規劃你的財富。一些採訪對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長期資產配置的理念讓他們在危機來臨時更為淡定。
不如從現在開始規劃人生的「三筆錢」。按照支付寶理財分類的「三筆錢」(短期開銷、人生保障、投資增值)的配置,年輕的時候可能選擇的比例是5:3:2,有家庭孩子之後可能是4:3:3,再年長的可能選擇3:5:2。
禍兮福所依,危機和機遇相伴相生。花旗財富管理團隊分享應對危機的經驗一是保持充分投資,在2000年至2020年期間,標普500指數表現最好的20個交易日中有70%出現在表現最差交易日的同一個月之內。如果在這段時間內退出市場,可能會對長期投資收益造成損害。經驗二是堅持全球多元化資產配置。當股票大幅下跌時,高質量的固定收益資產通常會上升,同時,債券還可提供穩定派息。另外,配置一定黃金等避險資產也降低組合波動性。
經歷了這麼多危機——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2003年非典、2008年次貸危機和2020年的新冠病毒危機,王金龍總結出來的應對之道是,要有一個長期執行的投資計劃來穿越牛熊,保證資產能夠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穩定增長;要有平常心,不能恐慌,不能有應激反應。
「現在基本上每5-10年就有一次全球性的危機。黑天鵝事件變成了新常態。我們要隨時準備好保護自己的財富。」王金龍表示。
而財富規劃的意義,誠如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瑞銀所言,並不只是與錢和市場時機有關。從規劃下一次旅行、購買新房到安心退休或回饋社會,財富能幫助我們達成一生中的各項目標。
危機來了
惠朵開辦的補習班已經停了半年多了,每個月的收入從五六千元變成了在線補習班兩千左右的勉強餬口。父親患病、還想幫弟弟湊首付,惠朵焦慮忙碌中,自己積勞成疾。當初因為「靠這個生活」而堅持,經歷一系列變故,她決定徹底關停補習班,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如今,她更看重的是自己及家人的身體健康。
相比之下,擅長投資的蘇州私募基金經理李睿應該是手裡有糧,心裡不慌的。然而,回想起2020年春節後第一天開市千股跌停的慘況仍心有餘悸。「很恐慌,第一時間跑,降了一半多的倉位。」雖然,事後證明減錯了,但是李睿認為,下一次遇到類似的危機,還是會迅速減倉,把資金放在自己手上最穩妥,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李睿是一個危機意識很強的人,經歷了多年的市場的摸爬滾打,他的投資堅持兩個原則,一是不負債,二是不加槓桿。對於私募而言,這樣的投資理念非常謹慎。但這是李睿之前借錢炒股,幾十萬血本無歸的慘痛經歷,給他深刻的教訓。
「當時剛工作,沒什麼積蓄,幾十萬就是一個天文數字,為了還債,半年只吃鹹菜,你很難想像那種滋味。」後來機緣巧合,李睿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雖然有時候一筆投資會虧幾百萬,但和當時的借錢炒股的心態完全不一樣,我慢慢就把它掙回來了。」
正因為不加槓桿,雖然每次危機來了,李睿也會恐慌,但是他都會第一時間減倉收回現金。新冠病毒在中國爆發股市大跌的時候如此,後來美股熔斷也是如此,「當時持倉了配置了一些港股,還是趕緊跑,先保住本金安全。不加槓桿,守住底線,就不會出現大危機,就是淨值漲跌業績比較難看。」
深諳市場的無常,李睿也為家庭規劃好資產的配置。比如,他2016全款買房,不讓自己有大額負債,他會將相當於未來5-10年的家庭開支和父母的養老金存到銀行,給妻兒和自己配好醫療險和重疾險等保險產品,「家裡的開支和投資是完全分開的,哪怕我以後收入降低了,未來十年生活水平也不會降低。」
到了四五月份,大家對新冠病毒的恐慌逐漸減退,他才開始慢慢加倉,以波動操作為主,倉位變動比較大。2015年成功逃頂,結果後來在4000點抄底時兩天虧了20%忍痛割肉是李睿投資生涯一次敗筆,「身邊做投資的朋友就栽在了二次抄底上。那時候年輕,抄底也是滿倉抄,現在不會了。今年反彈之後倉位也比較輕。」
李睿最成功的一筆投資,是2014年買的保險股,5000萬賺到6000萬,一兩個月的時間投資翻倍。但是事後回憶,李睿覺得自己當時賺的是「運氣的錢」,「不同的年齡投資風格也會不一樣,當時就是初生牛犢,對保險股研究也不深,對市場的理解和現在比就相當於小學生的水平,也不懂什麼叫能力圈,現在我就只賺能力圈的錢,賺我能賺的錢。」
在美國,新冠病毒疫情給市場帶來的恐慌更為猛烈,金融海嘯的程度百年罕見,10天4次熔斷連股神巴菲特都感錯愕。華爾街投資機構海投全球創始人王金龍對當時連續幾個月不斷有投資人贖回記憶猶新,「直到5月份,美國政府直接匯了十幾萬美元發工資,拿到錢心裡才安定下來,疫情也得到控制,我們的業務才開始恢復正常。」
面對同樣的危機,淡馬錫中國區總裁吳亦兵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資產管護者,我們能夠真正堅持長遠出發,在(市場)低谷的時候我們沒有恐慌和大規模拋售;而從五六月份到今天,當市場比較樂觀的時候,我們也不去盲目追高,並且能夠維持比較強大的資產負債表。
吳亦兵表示,「我們都把危機看作學習的機會,不斷地調整自己,我們希望真正做到把每一次危機都當作一個機會。」「從這些危機裡面我們可以看到金融危機是有周期性的,有跡可尋,可以通過資產配置來防禦,甚至是獲利的,但是天災人禍等突發事件是需要防範措施來對衝系統性風險的。未來的一個共性就是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危機基本都是全球性的,無處可藏,只能直接面對。」王金龍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財富管理之道
如何科學地規劃財富管理?
瑞銀為若干代際高淨值人群提供過服務,瑞銀證券財富管理部主管高慧分享道,如果說有什麼秘訣,投資信念就是我們的秘訣。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投資信念就是儘早開始規劃財富的管理。「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女性要早點開始保養,其實對財富也是要早點開始規劃。我們可能會經歷人生的不同階段,在年輕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是儲備階段,到了中年(30歲、40歲)會有很多的壓力,有房貸的壓力、車貸的壓力、孩子教育的壓力,可是其實也是掙錢能力最旺盛的階段,慢慢到了50歲要規劃退休的財富。不同的人生階段要考慮不同的因素,我們非常建議儘早開始財富的規劃。」高慧表示。
高慧分享的瑞銀另外三條投資信念是保持投資——長期投資回報更好;投資多樣性——這是世界上唯一的免費午餐就是投資一定要分散;可持續投資——這些行業通常是長期的,投資收益也更好。
80後明亞保險經紀人陳賜貴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理財規劃有硬傷是在2010年左右,家裡遇到了意外急需用錢,而在北京工作了幾年的他發現自己竟然拿不出這筆錢,「那時候就覺得需要正兒八經好好學一下理財規劃了。」
陳賜貴學到的理財第一課就是要強制儲蓄,區隔開當下消費和未來消費。「以前覺得錢是掙來的,不是省下來的。後來發現不是這樣,應該是賺多少,先強制儲蓄(收入30%),剩下的再花。其中10%是絕對不動的,20%作為中短期用途的開支。從那個時候開始才有了人生第一筆比較大的積蓄。現在很少有月光的,但是年光特別多,攢三四個月,然後來一個大支出,又一點都不剩了。這都是缺少規劃。」
2013年南下廣州工作,陳賜貴有意識地報名各種理財培訓班,在那裡他學到的第二個理財觀念是要區分輸得起的錢和輸不起的錢。「我去做股票投資都是用輸得起的錢,絕對不會把家庭未來的剛性開支、養老的錢、孩子教育的錢放到股市,這樣生活不受影響,股市該割肉的時候也不會心疼。」
從事保險業務之後,陳賜貴開始重現審視家裡的保單,發現之前買的保險要麼基礎險種漏了,要麼產品保障不好,比如醫療險都沒有配置,重疾險也只買了中症和輕症都無法賠付的那種,於是又做了一些調整。「我們家庭的財務結構現在看就非常健康和穩健了,當下的生活開支夠用,中短期的醫療、意外也有保障,長期的養老也在規劃。」
不一樣的人生理念和生活方式,投資理財規劃也有很大的區別。90後的佛系主播瑤瑤過著瀟灑的斜杠人生——主播、潛水員、旅遊達人、民宿老闆。平時在杭州,瑤瑤主要忙直播,疫情期間直播反而比以前流量更高。
每年她都會花小半年的時間旅遊,這個時候就利用副業來給自己創收,比如投資了重慶的一家民宿和廣東的海鮮冷凍食品公司,兼著賣一些東南亞和國內船宿潛水的行程等等。
瑤瑤從很小的時候就很有賺錢的創意,小學二年級,那時候淘寶還沒有興起,她幫同學搞郵購,把要買的東西和錢寄給商家,郵購金額比較大時會打折比如滿80打九折,瑤瑤通過這個差價賺了不少零花錢。長大之後,瑤瑤也是通過各種渠道給自己創收,。
她賺來錢的主要投資到了房地產,一套近200萬的公寓,今年又入手一套410萬的住宅,現在瑤瑤收入的一大半都用來還房貸和社保。這兩套房子的首付都是家裡幫忙,瑤瑤用了三年的時間給媽媽還清了公寓的首付,現在剩下來來的閒錢也主要交由媽媽打理,當做是還第二套房子的首付。
談到為什麼主要投資房產,瑤瑤對記者表示,一方面希望有自己的安身之所,另一方面,自己性格相對也屬於比較謹慎,不太想要去投資股票和基金,一是怕虧,而且很多人確實買房就是不會虧,3年前入手的公寓已經給瑤瑤帶來50%的增值。
人生「三筆錢」
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在動蕩和混亂中,很多像彤彤這樣的年輕人開始認真思考未來保障的問題。
由富達國際和支付寶理財平臺聯合發布的《後疫情時代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以下簡稱報告),參與調查的6萬名支付寶用戶中,近70%的年輕人(18-34歲)表示,正是市場的大幅波動促使他們增加儲蓄,以備不時之需。約40%的年輕人表示,舉國上下共克時艱也促使他們仔細規劃用於養老的長期投資。由於儲蓄更加積極和持續,即使受到疫情影響,年輕一代對退休時累積充足養老儲蓄的信心今年也上升了11%,從2019年的32%躍升至2020年的43%。
富達國際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規劃財富時需要涉及三個概念,一個是風險的概念,一個是年齡也就是時間的概念,以及怎麼在接下來在目前到退休之前做一個智慧型、動態的投資配置。
比如,按照支付寶三筆錢(短期開銷、人生保障、投資增值)進行配置,年輕的時候可能選擇的比例是532,有家庭孩子之後可能是433,再年長的可能選擇352。第二筆錢「人生保障「的配置中,養老錢舉足輕重。在支付寶7億理財用戶中,近4成用戶已經有了「三筆錢」配置。
富達國際最新推出為中國制定的退休儲蓄黃金法則,有幾個關鍵的指標——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退休個人儲蓄總額需要達到退休前年收入的9倍;退休後提取的比例不超過4.6%,在88歲之前將不會耗盡養老儲蓄。為了達到這一儲蓄額,從25歲開始儲蓄的國人需要將其年收入的19%投入儲蓄。如果從30歲開始儲蓄,則增加到23%,若從35歲才開始儲蓄,這一數字會增加到28%。
《後疫情時代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強調小額儲蓄的力量,以一名年薪為8萬元的30歲年輕一代為例,要想在60歲退休時為自己的退休帳戶增加41.58萬元儲蓄其實很容易。只需每周多儲蓄77元就能達到這個數目。這些估算僅假設年工資增長率為3.75%(而中國目前的平均增長率約為6%)和5%的年均投資回報率。
瑞銀在給高淨值客戶的資產配置建議強調3L——Liquidity(流動性)、Longevity(長久性)、Legacy(傳承)。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在報告中解釋,一般建議流動性策略覆蓋2-5年的支出,配置在先進、債券等;長久投資滿足終身生活支出,包括退休前和退休後,建議多遠資產投資組合,可包括對衝基金和私募股權等另類投資,重疾險和人壽險也可以佔一小部分;傳承資產主要滿足遺贈、公益慈善以及其他遺產或財產規劃需求,配置在包括捐贈基金式多元資產投資組合,人壽保險也視為傳承策略的一部分。
「我觀察中國的高淨值客群,還沒有到第三代,第一代到第二代的傳承過程當中,也還沒有看到第一代到第二代非常放權的。而瑞士真的是老錢(oldmoney),到四代、五代這個錢就傳承下來了。這也是我們國內的很多高淨值客群開始思考的問題,我的企業已經做得足夠大了,怎麼樣把企業傳承下去,是傳給自己的子女,還是找一個職業經理人進來。」高慧表示。
相比這些金字塔尖的富人群體,中低等收入家庭受疫情的衝擊更為嚴重。疫情期間由於各地的隔離措施,養蜂人無法像往年一樣「轉地養蜂」,生活難以為繼;還有更多的裝修工人、餐館員工、導遊……一度因業務停滯而失去收入來源。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也成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心。今年出臺的政策包括,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常住地保障;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擴大低保保障範圍,對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失業和返鄉人員及時納入低保,等等。
在全球各個國家,疫情之下對企業經營的紓困和對低收入民眾的救助都是政府出臺的政策的重要組成。
此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高淨值人群將部分資產投入到公益事業,也都可以為中低收入家庭帶來工作機會或者生活保障。
歷經新冠疫情下的危機衝擊,提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企業競爭實力、穩定家庭收入能力以及規劃資產配置,真真切切成為各方的重要考量。
資產配置的方向
在中國,資產配置的方向也發生拐點性變化。
和90後瑤瑤將所有資產都投入房產中不一樣,80後的網際網路從業者去年低以來有意識地降低了房產的配置。
從去年低,王玲賣了一套房子,把錢投到股市中,過去幾年,王玲家庭財富的增長主要是靠房產。她人生中最成功的投資是2015年底在北京買的一套學區房,以及2016年購置的一套二線城市房產,這兩套房產今天已經翻倍。「國家這兩年很明顯的一個變化是房住不炒,全球要放水的話,樓市又沒有辦法作為一個蓄水池的話,那麼只能是股市了。」這是王玲背後的邏輯。
加之,全球央行大放水也帶來諸多變化。為了挽救疫情帶來的流動性危機,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大放水。美國的資產負債表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擴張3萬億美元,從2009年2014年三輪QE的擴張規模才2.6萬億美元左右。
疫情爆發之後,王玲就更多地去持有資產而不是現金,除了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現金之外,剩餘的錢都投到了股市和基金中。
如果說人生最重要的是踩點,王玲很慶幸也很得意自己成功踏上了房地產10年翻了10倍的快車。王玲業餘最大的愛後就是鑽研投資理財,並將理財培訓作為自己的副業,她對人生的理解就是選擇大於努力,幾個點要踩準,比如如房地產或者今年的科技股,那收益就會很客觀。
中國居民的資產配置結構表現出兩大特點:對房地產很有「好感」和對金融風險資產有些「畏懼」。中金公司研報認為,中國居民家庭不動產配置比例可能已經見頂,金融風險資產配置將加速增長。我們推算中國居民金融風險資產2025年規模將達到160萬億人民幣,是現在的一倍,未來五年年化增速將達到14%。
對於資產配置的建議,中金公司認為,建議從逐步恢復的增長中尋找收益,相比均衡比例,建議超配股票和海外,標配黃金和商品,低配債券,增長修復的斜率是關注的重點。
星石投資認為,短期來看,經過前面快速的上漲,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交易層面可能會有一定的波動;中期來看,仍然存在驅動貴金屬價格上行因素;長期來看,未來隨著疫情好轉,疫情期間的特殊貨幣政策工具將逐步退出,政策趨向常態化,未來無風險利率回升,貴金屬的配置價值可能會逐步降低。A股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並沒有改變;美股預計短期內波動仍然較大,長期下行風險加劇。房地產,在「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房地產投資屬性逐步降低,但是人口持續流入的大中型城市房價存在支撐。伴隨著經濟修復,債券的配置價值有所下降。
即便面對大幅的市場波動,花旗中國財富管理團隊依然建議保持充分投資。當3月全球疫情剛開始時,市場出現恐慌性下挫,不少投資者為了避免損失選擇出清投資組合,換回現金,此後再未入場,從而錯失了經濟重啟後的股市反彈。根據歷史數據,從1955年至2020年間充分投資的全球多元化投資組合的5年滾動回報率在97%的情況下都可以跑贏高現金倉位投資組合。
今年以來,美國道指、納指和標普500的漲幅分別為-4.87%、21.63%和2.09%;中國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上漲了5.72%和41%。倫敦金上漲超過20%,一度突破2000美元大關。
面對疫情防禦性股票與疫情周期性股票、美股與非美國股市存在的極高估值價差,花旗中國財富管理對記者表示,當下擇時選擇市場低位入場是十分困難的,上述估值差異也很難在短期內得到完全修復。不過如果一旦出現逆轉勢頭,落後市場或板塊或出現快速反彈。板塊上,科技股估值較高,未來增長潛力可能有限,建議關注金融、工業和地產等此前超跌但受益於經濟復甦的板塊。區域上,花旗看好非美市場,尤其是中國股市的投資機遇。由於四季度全球經濟政治形勢以及疫苗研發的不確定性較強,考慮配置一定比例的黃金和結構性產品,以降低整體投資組合波動。
中國人對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也在增加。專門從事全球資產配置的王金龍分享其對中產家庭海外資產配置的建議,一般用比較簡單直接的資產配置方案,例如比較傳統的60/40股票/債券組合,股票可以配置標普500、納斯達克等大盤指數,債券可以配置國債、公司債、私募債等固定收益產品。這個組合流動性好,成本低,資產透明,投資人容易理解認同。對於有海外資產的高淨值投資人,王金龍會在會在傳統的股票債券組合上增加另類投資配置,例如地產、風險投資、對衝基金等。
(應受訪者要求,惠朵、劉陽、何楚、李睿、瑤瑤和王玲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