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新人入職一個公司,總是懷揣希望與夢想,能在這個公司做出番成績,實現加薪、升職。所以剛進公司的新人,最怕無所事事,更願意多做工作,多表現,從而獲得同事與領導的認可,為自己在這個公司未來良好的發展打下基礎。
希望有表現是好的,但是有些時候事情做多了,反而變成過猶不及,收到相反的效果,剛入職公司的新人,以下這幾點儘量避開, 走好職場第一步。
一、不要過分表現,過於高調
有些職場新人到了公司,特別想表現,甚至還沒搞清楚公司情況就想開始大展宏圖。記得當年那個北大高才生,才入職華為不久,就向任正非遞交了華為未來發展戰略信,一封信萬字,洋洋灑灑寫了自己對於華為未來發展的一些規劃,結果卻被任正非批為:「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這就是過分表現引來的後果
相信這位高材生是想藉此表現一下自己的雄才大略,然而卻犯了兩個忌諱:
1、一個新入職的員工越級直接向高層反應問題。
2、自己才職公司,情況都沒有摸清楚,就敢寫萬字建言書。在不了解情況下寫出來的建言書又會有多大的意義呢?
表現是好事,但應該適當,新人太急於表現,會讓人覺得你居心叵測,更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退一步講,就算新人很優秀,但是過分表現,一來就壓住了其它所有新老同事的風頭,會變成眾矢之的,被大家集體排斥。工作本身是一個合作,我們不可能一個人完成所有的事,在職場想要發展好,除了很強的工作能力外,也要有和同事搞好關係的能力。
二、過分低調與忍讓
雖然說不要高調過分表現自己,但太過於低調也不行。我表妹本身就有點內向,最初到公司的時候話也不多說,開會也縮在角落,過了一年,要提拔一個小組長,表妹以工作能力來說是足夠晉升的,但最後提拔了另外一個人,她非常難過,鼓起勇氣去問了下領導她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她想改進一下,提高自己。
領導直接告訴她,其實她工作能力是不錯,本來提名名單上有兩人,表妹和被提拔的那個同事,二選一,結果在大家討論的時候,都表示對表妹這個印象不深,最後都把票投了另一人。所以表妹就因為過於低調失去了這次機會。
在職場雖然說不能高調,但太低調,則存在感差,無法引起別人注意,遇到提拔或者其它大項目的時候,大家自然會忽略掉印象不深的人。
另一方面,低調也不代表忍讓。有些時候剛進公司會遇到老人「欺負」新人的情況,把自己的工作都全扔給新人來做,自己提前下班,或者在一旁聊天。剛新公司的新人會覺得別人是老員,剛進公司就拒絕別人也不好,默默忍了下來,做了本不屬於自己的工作。時間長了,會讓其它人形成你好欺負的感覺。
進公司別因為自己是新人就違背一些原則,分清工作內容,同事如果真的工作忙不過來,幫一把是應該的,這樣會讓人對你心存感激,但不能無條件全盤接受完全不屬於自己的工作,那樣只會讓人覺得你好欺負,而不會感謝你的付出。
三、看不起領導或者對領導盲目崇拜
一些新人自恃學歷高,到公司壓根瞧不起學歷比自己低的領導,或者覺得領導沒有啥能力,不服領導的指揮,甚至把這種不服掛在臉上。其實領導能坐上這個位置,那肯定是有一定能力的,或者是因為業務能力強,或者是因為統籌工作能力強,管人的能力強等等,哪怕是因為背景強大也是別人的優勢,不要小瞧任何一位領導,職場中要學會給予領導必要的尊重,別輕易瞧不起誰。
相對起看不起領導的人,還有一種極端就是盲目崇拜領導,甚至是患有「權威恐懼症」,看到領導就害怕,領導說啥就是啥,一切以領導指示為準,甚至領導不在就不知道要怎麼工作了,這樣也不行。
在職場中,我們需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對人對事都有著自己的判斷,而非人云亦云,能在職場中出類拔萃的人永遠是有自己想法的人,「應聲蟲」只會成為一個碌碌無為的員工,而不可能走向領導崗位。
四、躲避一切同事間的交際活動
我曾經就是這樣一個人,沉迷遊戲,一下班就回家打遊戲,從來不參加同事間的活動,剛入職的時候,同事還會邀請我參加活動,我拒絕了幾次後就不再邀請我,時間長了後,同事們和我有點疏遠了,這種情況在職場中並不好。
我意識到這點後,就開始主動邀請同事吃飯,一起活動,雖然吃驚於我的轉變,不過他們也願意接受我的轉變,之後同事間的活動又開始邀請我參加了。我基本沒事也跟著他們一起玩,回到工作崗位後發現氛圍都不一樣了,同事合作更順暢,心情也愉快了。哪怕後面我離開單位後,還有很多同事現在依然保持著非常好的聯繫。
在職場,同事間的交際是必要的,哪怕你非常不喜歡,但人畢竟是群居動物,工作更是一種合作關係,要想合作好關係一定先搞好。雖然不一定每次同事間的活動都要參加,但也不可以全部拒絕,至少做到選擇性參與,增進同事間的感情,一起交流工作心得、聊聊八卦新聞之類的,搞好職場關係,不管對之後開展工作或者晉升都能打下好的同事基礎。
畢竟職場被孤立的感覺真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