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師剛組建,劉伯承:先從王瘋子說起吧!王近山恨不能鑽地洞

2020-12-14 bing者觀察

"瘋子"王近山將軍不僅擅長衝鋒陷陣,而且也對於領兵打仗也很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和看法。孫子曰:"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弓弩,節如發機。"王近山將軍出身貧寒,並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孫子兵法,但是,將軍有著別人沒有的實戰經驗,再加之將軍時常根據戰鬥的具體情況來改變自己的作戰方略,所採用的行兵策略往往和兵書所言不謀而合。其實,古今用兵之道大體相同。總之,一句話:"兵者,詭道也。"

一、"吳下阿蒙"——王近山

我們都知道王近山將軍大字不識幾個,再加之王近山將軍是一位從底層逐步成長起來的實戰型將領,對於什麼學習之類的東西最是不放在心上,有的時候就算是自己身邊的政委都會被他嗆得出不了聲。王近山將軍認為打仗靠的是事件,不是那一套紙上談兵。因此,根本不放到心上。但是,劉伯承元帥的一番話,讓王近山將軍羞愧不已。自此以後手不釋卷,研讀兵書。

1937年,一二九師剛剛組建的時候,劉伯承希望戰士們可以好好的學習壯大自身,同時也能夠好好的保護自己。當時,王近山將軍"王瘋子"的名號早已經在軍中叫響了。在幹部會議開始之前,王近山將軍也是好好的被大家調笑了一番。就連劉伯承都說:"今天我們就先從'王瘋子'說起吧,兵法有云:'一人投命,足懼萬夫。'打仗就是需要這樣的瘋勁兒,狹路相逢勇者勝,沒點兒瘋性,沒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的。"

聽到這話,王近山將軍心裡十分得意,面上也顯露了出來。劉伯承當然也看到了,只是笑了笑,接著說:"座下諸位都是掌兵之人,數千百戰士們在你麾下,槍聲一響,他們自然都盯著你。指揮員若是貪生怕死,能指望戰士們死打硬拼嗎?顯然不能!但是,你又不能把自己當作一個衝鋒陷陣的士兵,因為你還要發號施令,光有呂布之勇是不行的。還要有子房之謀,孔明之智利……"

聽到這裡,王近山將軍知道是在說自己了,臉紅得恨不能鑽到地洞裡去。這下子,王近山將軍意識到自己有多麼的無知了。便暗暗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但是,自己又是一個門外漢,真的可以嗎?劉伯承仿佛可以看穿王近山將軍,又說道:"一個人的謀與智,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後天學習得來的。"接著便講了三國呂蒙的故事。王近山將軍十分受啟發。回去之後便把劉伯承說的書都拿來看,像《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回憶與思考》、《太平洋爭奪戰》等等常常放在案頭,隨時翻看。

這對王近山將軍十分不容易的,因為將軍還有識字的難處。但是,王近山將軍是一個想了就會做的人。全部都被將軍克服,真的做到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二、突發奇想——"撇山打法"

中國的湖北省,襄陽、徐州、漢中三市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湖北被稱為天下之中,相信不需多言,而襄陽城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襄陽位於南襄盆地,處於兩大山脈之間,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於進可攻、退可守。當然,國共雙方都想佔據襄陽,以此奪得戰略上的優勢。

1948年7月份,駐守襄陽的國民黨軍因為整個戰局,襄樊地帶的守軍被抽調走了一部分,劉伯承和鄧小平馬上意識到這是敵人送給我方的一個機會,佔據襄樊,意義重大,而且勢在必行。因此,劉鄧決定主動出擊。這一戰,容不得半點玩笑,駐守襄樊的守軍也不是傻子,稍不注意便容易反噬自身。經過幾輪的討論,進攻襄陽的重擔落到了王近山將軍的肩上。王近山出了名的能打惡仗、險仗。

自古以來,對於攻佔襄陽,大家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佔領鳳凰山、虎頭山等高地,進而攻佔整個襄陽城。也就是說大家都是先佔領高地,然後再一步一步推進、蠶食,最後攻佔城內。

王近山將軍接到命令之後,便開始思考如何奪得襄陽。將軍反覆的把襄陽的地圖拿來揉碎了、掰開了的看和思索。將軍一直在指揮部沉默不語,面前不僅有著大地圖還有國民黨軍在襄樊地區的勢力分布。在大家討論作戰策略的時候,有人說道:"就按照常規打法,先攻山,再攻城。"其實,這個辦法是很好的。畢竟,這個方法是多次經過實踐證實正確了的。從古至今,大家都這樣打,正說明這個方法的可行之處。但是,王近山將軍依然沉默不語,死死地盯著地圖,像是要把這個地圖盯出一個洞來。

王近山將軍經過多次思索,決定不採用"先攻山,再攻城"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先攻城,再攻山。將軍稱之為"撇山打法"。因為王近山將軍認為,對於名城襄陽而言,不僅僅是我方了解襄陽的情況,敵軍肯定也知道。自然會在相應的地方布防,等著我軍上門去。那到時候我軍便只能採取硬攻的方式拿下襄陽城。這樣子,就算拿下襄陽城,我方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襄陽如此重要,敵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那麼,接踵而來的危機才是最重要的,打下來不算什麼本事,守住才是真功夫。反其道而行之,可以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敵人把兵力放在幾個固定的點上,相對而言其他地方的兵力就會薄弱許多,這正好是我方的機遇,抓住敵人的這個弱點,不但可以快速拿下襄陽,還可以省下兵力,打敵人一個出其不意,等到敵人開始回防。我方的機會就來了,一旦回援,便集中兵力吃掉敵人。

這個想法和以前的都不同,風險極大。但是王近山將軍就是與眾不同,一旦將軍的想法實現,必然會在軍史上留名。歷史是人創造的,不是用來複製的,如果所有的歷史都是一模一樣的,那歷史豈不是太無趣了嗎?相信像王近山將軍這樣的人註定是要創造歷史的人。

三、劉伯承高興地說:"襄陽盡在我手"

王近山將軍想到了"撇山打法"之後,便向劉鄧作了匯報。二位首長聽了之後,不住的點頭,認為此計可行。反覆的商討之後,便定下了攻佔襄陽的整個計劃。7月2日,襄陽戰鬥打響,總體按照之前的部署來,攻城,南山離襄陽城最近。但是王近山放棄襄陽南山,直接攻打西山。這個選擇不得不說十分正確。此時,王近山的六縱,剛剛出大別山,窮得叮噹響。襄陽南山可以說是重兵重重,六縱和他們碰上,可能敵人的皮都還沒有碰到便會被猛烈的炮火撕得粉碎。西山成了六縱的機會和突破口。西山這個地方敵人兵力少,地形複雜,對我方有利。很快,士兵便佔領了西山。近身戰鬥是六縱的優勢,很快便殲滅了敵人。但是,也引來了敵人。王近山知道時不待我,迅速向西門挺進。衝到西門,王近山知道自己賭對了,西門確實好突破一些,便立刻組織攻擊。炸開西門勢在必行,王近山直接讓攻城部隊直接把所有的炸彈都綁到一起,不惜一切代價打開襄陽城。"轟隆"一聲巨響,"鐵打的襄陽"還是被撕開了一條口子。

萬事開頭難。一旦襄陽西門被破,那便是我方的機會了。衝鋒的號角已經吹響,戰士們十分受鼓舞,直接衝了進去,和國民黨守軍戰作一團。鐵桶一般的襄陽城已經被撕開,國民黨又豈是我攻城部隊的對手。襄陽城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巷戰。此戰,打的就是對方的意料之外。國民黨把大部分武力都放在他們以為的要道上,極大的兵力都在南山和城門上,根本來不及回防。很快便把國民黨的指揮所包圍了,同時,王近山將軍十分雞賊,直接佔領了國民黨守軍的軍火庫。時間流逝得很快,襄陽城的槍聲漸漸地消弭了。襄陽戰役大捷!7月16日,襄陽戰役徹底結束,我軍活捉敵軍第十五綏靖區司令官康澤,殲敵2萬餘人。

之前,大家都在想要想拿下襄陽城,不費點兒心力恐怕是不行的。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襄陽在王近山將軍面前就像是拔了牙的老虎一樣,非常的容易。其實當劉伯承元帥看到王近山將軍的計劃的時候,就笑著說:"襄陽盡在我手。"這樣的話,可想而知,王近山將軍的這次奇襲效果有多麼大。襄陽這塊硬骨頭,王近山將軍啃起來顯得十分輕鬆。王近山將軍打仗從來就不拘於形勢,只要是將軍認為可以達到目的,便會將其實踐。也正是因為將軍這種不同於常人的思考方式,讓王近山將軍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經典戰例。

王近山將軍是可以自己創造出打法的能將。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人,天生就是讓人羨慕的。就像王近山將軍在戰鬥上天分,同樣是許多人拍馬都趕不上的。總有人要做第一人,恰好王近山便是那個第一人。

相關焦點

  • 開國中將王近山從「王瘋子」向「吳下阿蒙」的蛻變!
    其實,從王近山這個「王瘋子」的綽號當中,我們不難看出,這是戰友們對他「逢敵必亮劍」的勇氣的讚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他勇猛有餘、謀略不足的缺陷,這對一個軍事指揮員、尤其是高級指揮員來說,往往是致命的。
  • 彭老總批王近山:你是劉伯承帶出來的 怎麼不講戰術
    劉伯承元帥三、日軍眼裡「第一流遊擊戰」在抗日戰爭中,劉伯承指揮的129師無疑是敵後最耀眼的部隊之一。1937年10月,129師585旅769團陳希聯部夜襲陽明堡,炸毀敵機24架,與115師平型關、120師雁門關並稱八路軍三大開門紅。與115師配合,七亙村、長生口、黃崖底多次伏擊日軍。神頭嶺、響堂鋪伏擊戰被日軍譽為「支那第一流遊擊戰」,反「九路圍攻」、反十一路「掃蕩」、百團大戰更讓129師威震敵後。戰術,有黃蜂戰、麻雀戰、拖刀計、回馬槍、吸打援敵、五行術。
  • 彭老總批評王近山:你是劉伯承帶出來的,怎麼不講戰術?
    一些經歷了戰火洗禮的戰將們,剛從戰場下來,又要到軍事學院打一場「不一樣的戰爭」。 當彭老總在三八線橫刀立馬,劉伯承在南京軍事學院也沒閒著,從院系的設立上,就對標蘇軍和美軍,教學更從實戰出發,以聯軍為假想敵,快速培養高素質學員支援抗美援朝第一線。
  • 王近山:流淚的「瘋子」將軍(上)
    「王瘋子」,就是二野名將王近山。這位喜歡騎高頭大馬、耀武揚威的將軍在前線部隊一出現,便會引起一陣轟動。於是,一場大戰、硬戰、惡戰便開始了!凡是見過王近山將軍的人都說:「王瘋子」的綽號與王近山的外貌幾乎沒有相同之處。他,中等個,白胖胖,濃眉下一雙眼睛極為和善,鼻子不是那種象徵剛直的槍筒鼻,也不是那種象徵兇猛的老鷹鼻,而是普普通通的大蒜鼻。嘴角常露出微笑,說起話來慢條斯理,但一句一頓,口齒清晰。
  • 王近山入朝首戰失利,損失七千餘人,彭德懷:你是劉伯承的兵嗎?
    第三兵團總司令是陳賡大將,因為剛在越南完成了秘密軍事任務,舊傷復發,暫時不能到任,所以就先派遣愛將王近山支援前線,該兵團麾下2支鐵軍都是第二野戰軍的老班底,尤其是由韋傑中將統帥帶領的60軍,更是徐向前元帥一手帶出來的王牌精銳,戰力非常強悍。
  • 王近山:祖上是異姓王爺,他卻是放牛娃,打仗被稱為「王瘋子」
    請您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時至今日,《亮劍》仍然是近二十年來中國電視劇史上最優秀的抗戰劇,劇中男主角李雲龍又痞又硬的將軍形象深入人心,而他的原型,就是二野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十二軍軍長,人稱「王瘋子」的王近山中將。
  • 王近山病逝,聶鳳智不知如何評價其一生,肖永銀:我來寫吧
    「我和政委商量過,這次作戰就由我們六縱和整三師幹!我們六縱相比其他兄弟縱隊組建較晚,拿我們去拼是非常值得的。」對於王近山的主動請纓,劉伯承很是激動,指著他說「你打,你大膽地打!」說完這句話,劉伯承便分析戰場情況,由於整三師為蔣介石嫡系,傲氣十足,對友軍不屑一顧,這是敵人內部矛盾,也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弱點。
  • 瘋子將軍王近山:14歲當兵,20歲師長,34歲軍長,49歲婚外情降職
    僅僅參軍1年,15歲的王近山就跟國民黨兵有了一次近身的肉搏戰。 那時,國民黨兵身材高大,15歲的王近山打紅了眼,雖然力氣不如國民黨兵,但是他一點不畏懼,用刀砍、用牙咬,最後抱住大個子國民黨兵一起滾下懸崖,國民黨兵當場身亡,王近山倖免於難,只是頭部被一個圓錐狀的石頭戳了個洞。從此,戰友們都叫他「王瘋子」,瘋子的綽號也開始伴隨他的一生。
  • 王近山:最年輕中將,因婚外情被開除黨籍,逐出軍界,降為大校
    最能說明的是國民黨國防部對於六縱的檔案:「劉鄧匪部六縱隊,司令員王近山,性格如火,能徵善戰,能謀善斷,匪部稱其為「王瘋子」,政委杜義德,下轄三個旅:尤太忠,李德生,肖永銀,該縱長於攻堅,指揮跟紀律俱佳,匪稱之為主力縱隊。
  • 王近山下部隊視察,兩名女兵向他敬禮問好,不料卻被他全部槍斃
    王近山,湖北黃安人,14歲時參軍入黨,紅軍時期擔任紅四軍10師排長,戰功卓著,先後在數次反「圍剿」、長徵中均有出色表現,很快就憑藉優秀的作戰才能深得我軍的重用,順利榮升為紅31軍93師師長。此外,王近山將軍在軍中是出了名的暴脾氣,軍中還專門為他編了一句順口溜:「寧遇閻羅王,不遇瘋子王」。
  • 抗戰中八路軍129師最能打,軍神劉伯承麾下10位猛將有多牛!
    抗戰中最勇猛的八路軍部隊:129師猛將如雲,軍神劉伯承指揮有方!推薦語:這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替這些英雄烈士們領略了,這個美好的國度,我們也替他們一一感受到了。中國的近代史發展可以說是那麼的多災多難,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也開始了中國現代史的發展。
  • 129師剛組建時的4位團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八路軍下轄第115師、第120和第129師。第129師由紅四方面軍的部隊和陝北紅軍第15軍團的一部分改編。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倪志亮為參謀長,張浩為政訓處主任。下轄第385、第386兩個旅。其中第385旅由紅四方面軍第4軍改編,其第10師、第12師分別改編為第769團和770團,769團團長陳錫聯,第770團團長張才千。
  • 開國中將王近山,誤入敵軍包圍,提著大刀率一個團全殲敵一個旅
    1915年,王近山出生於湖北黃安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八歲給人放牛,13歲給地主當長工。1930年,還不到15歲的王近山參加紅軍。當時紅軍嫌他長得太過瘦弱,都不想要他,但是王近山很快就證明了自己,在參軍不久後的一場戰鬥中,王近山和國民黨軍的一名大個子士兵遇到了,但是他並不害怕,打紅眼後抱著這名國民黨軍士兵摔下了懸崖,國民黨兵當成死亡,王近山只受了輕傷,後來王近山的戰友都叫他王瘋子。參軍僅僅三年,由於作戰出色,王近山就升任了團長。1933年,王近山被任命為紅28團團長。
  • 129師師長為什麼是劉伯承,而不是紅四軍徐向前?有三個重要原因
    原紅一方面軍改編為115師,師長是林彪;原紅二方面軍改編為120師,師長是賀龍;原紅四方面軍改編為129師,師長是劉伯承。但是就有點奇怪了,前面兩個師的師長都是原來紅軍兩大主力部隊的的主官,唯獨129師師長劉伯承是從八路軍總部調過來的,129師師長為什麼是劉伯承,而不是紅四軍的總指揮徐向前?有三個重要原因。
  • 129師五大主力團,四位團長被授中將,為何僅他一人授上將?
    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9師在劉伯承的帶領下,對日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並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尤其陽明堡大捷,毀壞了日軍飛機24架,得到了全國人民一致讚賞,南京國民政府更是通令嘉獎。不過129師在抗戰初期,也僅僅只有五個主力團,但這五個團的首任團長,都是久經考驗的紅軍將領,除了抗戰中犧牲的772團團長葉成煥之外,其餘四人日後都成為了解放戰爭中的重要將領。當然772團因為葉成煥的犧牲,因此代表性人物也成為了曾短暫帶領過772團的副團長王近山將軍。
  • 王近山:戰場上的「瘋將軍」,打硬仗啃難題,敢懟彭德懷元帥
    02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王瘋子"王近山是湖北省紅安縣高橋鎮程河村許家灣人,出生於1915年10月。從此,戰友們都叫他"王瘋子"。"王瘋子"的綽號並不是隨便叫的,王近山的"瘋"是軍內外馳名的。他指揮的中野六縱能徵善戰早已不是什麼大秘密,越黃河,打定陶,巧挑六營集,苦戰羊山,激戰汝河。
  • 王近山視察部隊,兩女兵跑來敬禮,他為何下令將二人槍斃
    15歲的時候,他曾與一個高個子的敵人搏鬥,打紅了眼,在他身受重傷的時候,他用刀砍,用牙咬,最後更是選擇了抱住敵人一起滾下了懸崖,敵人當場死亡,而王近山命大,沒有死,頭部被石頭戳了個洞。此戰之後,他就有了「王瘋子」的外號。王近山作戰勇敢,每戰必身先士卒,捨生忘死,他「王瘋子」的雅號是越叫越響,真可謂人盡皆知,更是令敵人望風喪膽!
  • 劉伯承活用兵法,巧妙重疊設伏,日軍連續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八路軍129師誓師出徵後,全軍9367人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境內。此時,國民黨方面正在組織忻口會戰。129師由此兵分兩路,一路由陳錫聯率領769團到忻口以北截擊日軍;一路由劉伯承親自率領386旅,在井陘與平定之間的道路上,尋機殲滅敵人。1937年10月19日,陳錫聯的769團打響了129師抗戰的第一槍,上演了「陽明堡大捷」,炸毀敵機24架。
  • 顧祝同的外甥鄙視王近山:不過如此!軍神:「請君入甕」
    按常理,在敵強我弱、國民黨重兵環顧的態勢下,劉鄧大軍會「柿子先撿軟的捏」,在參加圍堵的30萬國民黨軍中,戰鬥力比趙錫田整編第3師差的「軟柿子」不在少數。 那麼,劉鄧為什麼偏偏先對趙錫田這個「硬核桃」下手呢? 「軍神」劉伯承是這麼考慮的。
  • 「王瘋子」打仗有多瘋?每次上陣,上級要派六七個警衛員跟著他
    在我軍歷史上,出現過一位以個性極強著稱的猛將,很多人提起他來,往往不說他的名字,而是直接叫他的綽號「王瘋子」。他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原副部長、開國中將王近山,也就是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的主要原型。那麼,「王瘋子」這個綽號是怎麼來的?他打起仗來到底有多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