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丨如何專注於當下的工作

2020-12-16 騰訊網

殊/勝/歡/喜/

不管你的未來如何發展,要把你生命的力量集中在當下,盡全力來做事。不要人在這裡,心裡卻還有許多其它雜念;站在此山望彼山高,或『身在曹營心在漢』,這樣就麻煩了。

應該全心全力去完成你目前的工作,在什麼階段就盡力完成那個階段的工作,並且持續不斷地改善,把它做得更好。這樣才能更加成長,即使離開了這個職務,也不會覺得這段時間是浪費掉了。

在貫徹目標的過程中,工作態度也很重要。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只是籤個字,請示上級怎麼處理,或只是把它交給下屬,讓他們隨自己的意思去研究處理;一旦發生問題、追究責任時,就歸咎於上級沒有指示,或怪罪下屬沒處理好,那麼你就只是個『推事』,只會向上呈報、向下轉達,並沒有好好珍惜這段生命。像這樣的人不管擔任什麼職位都學不到東西,無法成長,這就叫作『尸位素餐』,非常可惜。而正確的工作態度,應該是無論這個工作你會或不會,都要盡全力一肩擔起,直到把它做好為止。

如果本來應該要交給你的工作,最後卻交給別人,不讓你負責,這時候就要好好檢討了。是不是自己不夠負責?或是因為沒弄清楚自己的職務,所以沒把工作做好?結果你原來是屬於核心的人,漸漸變成邊緣人,然後自然而然就會想要離職,成為局外人了。

相關焦點

  • 專注於自己 專注於當下
    圖片來源於魚眼今天的工作狀態我很喜歡,每當大腦習慣性的 帶我跑掉的時候,我的覺知會告訴我關注你自己,那些都是空虛的假象,你被空虛的假象填滿了,當然會兩眼迷離。我的覺知告訴我當下的真實。我的內心告訴我這樣的我很快樂。
  • 【看書】專注當下,才能戰無不勝!
    《精要主義》的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說,勝利的底氣在於始終關注當下最重要的是什麼。所以,是不是該試試看拒絕悔恨和期待只專注於當下的生活呢?(當下重要的是什麼?)通過讓球員們充分重視此時此刻,專注於最重要的東西——不是下周的比賽,不是明天的練習,不是下一場球賽,而是此時此刻。拉裡實現了讓贏球幾乎毫不費力,但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當下重要的是什麼?這是球員們在整場比賽中時刻不忘的問題。
  • Focus on the present 專注於當下
    很多人忽略了享受當下,欣賞當下,因為我們要麼忙於工作,為未來做準備,或不能放開過去,不能繼續前進。 As such, we live our present with anxiety and stress or worry and regret.
  • 專注當下 當下自然會有它的力量
    這也許就是專注當下,感受當下給的力量吧。我的這種體會被偶像伊能靜完美的解釋了。她在自己7月1號的微博長文裡這樣寫道---「和自己在一起就好好的在一起,和孩子在一起就只想孩子,夫妻兩人獨處時是戀人,工作時認真投入不分心。女人生命中的每個身份都是一塊拼圖,由我們拼出自己的全貌。每一塊拼圖都是獨立的,卻又是互相依賴才能完成的。而這樣去拆分自己角色的方法,就是專注當下手上的拼圖,不是拼著這塊想那塊。當你完全專注當下,當下自然會有它的力量。」
  • 人到中年,是時候活在當下,專注當下,回歸生活的本身了
    人到中年,專注當下其實勝過綢繆未來。 人到中年,常常會陷入困惑。 人生過半,你不再有年輕時期的飛揚跳脫,也不再相信「我能,無限可能」,你越來越信命。
  • 回歸真實,專注當下
    回歸真實,專注當下,是我們能夠做到的。1、拒絕拖延,做好眼前事:拖延是人的本性,拒絕拖延,立即行動,集中精力做好眼前事。2、排除幹擾,要靜下心來: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不被幹擾擾心,保持定力,平心靜氣。處理好工作與休息的關係。一件事,能做完就儘快做好,不留小尾巴,也就是能了盡了。當下,是生命中我們能夠把握的最真實的生命時刻,回歸真實,專注當下,融入當下,一個人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真正應該做什麼。
  • 專注當下,認真生活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說這樣一句話:重在當下。其實就是對過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負,如此安好。的確當下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不經意就會去回憶,但過去的就是過去了。讓那些美好的點滴成為接下來更好去生活的鋪墊吧。
  • 「冥想教會我臣服專注當下」|旁小觀
    突然打破了生活和工作原本的舒適區,難免會一時覺得不適應,但每每在經歷這些不適應的時刻,我幾乎都會想起在2019年底讀到的一本書叫做《臣服實驗》,這本書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讀的過程數度落淚,深深被觸動,也在後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深深影響著我的現實世界。
  • 打禪七,99歲老和尚說「人在哪裡,心在哪裡,當下這念心要專注」
    靜坐時,監香法師總是慈悲護持大眾攝心用功,而老和尚、住持和尚和主七法師也總在我們不知如何把持心念時,適時地為大眾開示修行法門。眾生時時刻刻向外攀緣,追逐財色名食睡,在物慾橫流的衝擊下,心靈早已千瘡百孔,幾番輪迴,業障依舊,能領悟者幾希。未接觸佛法前,在慾海中浮浮沉沉,渾然不知欲生諸煩惱、欲為諸苦本,還視苦為樂,愚痴至極。
  • 每個「當下」,專注和享受
    專注於當下的觀念,被視作撫慰焦慮的良方。 對想做或是要做的事情,無從下手的話,必然會有一種擔憂。 時間越是臨近,這種焦慮感便會越加強烈。 要使得一件事情通向成功的結局,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想來,任誰都不是天生就是解決問題的高手。
  • 夜問丨常常焦慮到無法靜心學習和專注工作,怎麼辦?
    文丨周景,圖丨pexels.com 昨晚有個讀者給我留言,說自己焦慮地無法學習和專注工作,該怎麼辦?既然焦慮不可消除,那我們該如何與焦慮相處呢? 02 我認為,焦慮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對現狀不滿。第二,害怕失敗。 首先我們來談一談對現狀不滿。
  • 職場上的牛人都專注於當下,清風自來……
    《職場上的牛人都專注於當下,清風自來……》--格格姐自己牛了才是真的牛,專注自己當下的學習、工作、磨礪來錘鍊好自己,那麼機遇便會伴你前行。 相信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體現著你往日的努力和付出,都會不經意地將往日所沉積的所有價值滲透於當下的能力,會自然流露出來。 要相信厚積薄發的力量,不用著急,先專注好對於當下的修煉,靜待花開。
  • 與其焦慮未來,不如專注當下
    我要不要試試工作?工作後,我就有工資了,可以花自己賺的錢,那份成就感是學生時代從來不會有的。可我又想學業深造,豐富我的專業知識,也成就我的另一種可能性。每天腦袋裡都有兩個小人在打架,它們的爭鬥也使我的頭髮遭殃,髮際線的日益後移以及隨地可見的頭髮絲。國家線越拖一天,我就越焦慮一天。我感覺到我的焦慮快佔據我的大半情緒。學不下,不想學習,到後面的恐懼學習。
  • 正念的力量、專注當下、拈花微笑、慧可心安、菩提證悟、悅納無常
    正念的演講和開示,如一行禪師講課,或者佛陀開示,或者孔子、孟子跟學生溝通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沒有做過前期特別多的準備,他們就是隨著自己內心的流動,隨緣開示,自性流出。孔子在《中庸》中講過,古往今來有那麼多人吃飯,「鮮能知味者」,就是那麼多人吃飯,很少有一個能夠嘗到味道的人。我們大多都囫圇吞咽,幾口就吃完了,再回想味道似乎不知其味了。
  • 專注當下,讓我的時間變多了
    在幾個月前,我焦慮著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沒時間鍛鍊身體,很久寫不出一篇文章,什麼聚會都不想參加。做的事情逐漸增加,產生這個變化的原因,要歸功於「專注」。專注於事情。我現在的狀態是做每件事時特別能專注其中。工作裡的事,就認真的完成;到了中午,發現有1個小時的空,就立馬動身出去遛彎或者鍛鍊;只要能陪家人和孩子的時候,就專心陪她們。12月5日,周六,我上午在學校加班,認真聽會,記錄了當天聽到的故事。
  • 【助念開示範例】助念過程中如何為亡者開示
    助念過程中如何為亡者開示此時,開示者示意家屬一人,恭持阿彌陀佛接引像,令亡者瞻視。開示時間的長短,由開示者掌控(開示內容可參考第四章開示範例)。蓮友應觀想自己即是亡者,開示者乃是為我而說,故應恭敬聆聽,作往生想;切不可隨意走動,交頭接耳,或催促暗示開示者儘快結束。開示完後,蓮友接著以引磬帶領大家念。
  • 成功,是每個「當下」的累積,專注並享受
    專注於當下的觀念,被視作撫慰焦慮的良方。對想做或是要做的事情,無從下手的話,必然會有一種擔憂。時間越是臨近,這種焦慮感便會越加強烈。要使得一件事情通向成功的結局,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想來,任誰都不是天生就是解決問題的高手。
  • 性格容易糾結的人:專注當下,未來不迎
    一個人,還沒結交,你又糾結上了,若不能交心該如何?發生的事,讓你糾結如何處理,未發生的事,讓你糾結結果不好怎麼辦……活在糾結裡的人,當真是難以快樂啊。明一認為,性格容易糾結的人,都是內心善良之人。首先,專注當下。一件事,不怕做完是失敗的,只要你用過心,專注過當下,問心無愧就好。一份感情,不怕錯付,也不怕愛錯了人,只要在一起時,當下是快樂的,未來就交給上天和緣分來決定。
  • 德林長老丨高旻規矩:凡是參加打七的人,都要請開示.
    請開示,這是禪堂一個重要的規矩。凡是在禪堂裡參加打七的人,無論是出家眾、在家眾,概不例外,都要請開示。不請開示那是犯規矩的,對吧,這個要知道的啊。他說「我不請開示」,你不請開示,來做什麼的啊? 每個七都請開示,反正沒有人到我那兒請一個開示。這個檢查起來,也不一定怪人家啊,怪我自己啊。你這個請開示的時候,反正沒人請開示嘛。我就想啊,這個請開示沒有請,怎麼辦呢?
  • 如何念佛起到作用 仁煥法師
    1 不改題目,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2 一心不亂,心態專注一句佛號,念頭鎖定自己的呼吸。一口氣就是自己的命,有一口氣在就有命在,沒一口氣就沒命了。可以說一句佛號就是平安一口氣,平安一口氣就是平安生命。專注 鎖定沒有妄念,呼吸清淨;呼吸清淨,命就清淨。人有妄念,命就是垃圾;人有煩惱,命就是病毒。所以心態專注一句佛號不轉移,念頭鎖定呼吸,讓自己的呼吸和佛號同步。如果身體出現問題,千萬不要管身體的好壞,唯有管好一句佛號有否念得起來,能念一句佛號,說明你有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