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夫妻兩人堅守保供一線
「不覺得辛苦,反而挺開心的!」3月5日早上10時,一車從東西湖區過來的新鮮萵苣到貨了,武漢大潤發江漢店的倉管員李俊夫妻和幾個同事一起忙著下貨。
今年36歲的李俊,在武漢大潤發江漢店做倉管員已經有7年時間,他的妻子韋洪也是疫情期間堅守在保供一線的千千萬萬個超市人中的一員,因為聽力和聲帶的缺陷,使得他和同是聽障的妻子這份「無聲的堅守」顯得格外感人。
工作量比平時大,夫妻倆互相打氣一起支援
疫情期間,生鮮蔬果、肉禽、蛋奶等基本生活物資的出貨量是平時的一倍多,超市的每位員工都在加班加點堅守崗位。「工作量肯定比平時大很多!但是我不怕!」李俊在紙上寫道。
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後,部分員工因為出行受限無法正常到崗,李俊夫婦主動提出,可以克服困難堅持上班。妻子韋洪是電商B2C課的員工,負責維護線上訂單,李俊則忙著收貨、下貨、搬運、登記、轉貨等倉管工作,「我們住得近,上班是應該的!」疫情開始一直到現在,李俊夫婦的出勤率為100%,除了正常排班調休外,從未缺席。
他們住在取水樓附近,距離大潤發江漢店1.5公裡,夫妻倆平時都會一起上下班,交通停運了就改步行,路上還會互相用手語為對方加油打氣。因為與長輩同住,兩人每天回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摘下口罩,互相用酒精噴霧上上下下全部噴個遍,再用消毒洗手液把手洗乾淨。
武漢各大小區實行24小時封閉後,超市不再對個人開放,社區團購訂單量陡增,全店人手都會參與到社區團購的支援中,忙的時候部門之間也會相互支援,李俊和韋洪也會經常搭檔工作,一起分揀、打包、搬運,把一包包的蔬菜包裝上公交車送到社區,「我們會互相打氣,能多出一份力,就多出一份力。」他寫道。
戴口罩看不到嘴型,眼神和肢體語言來幫忙
「他人蠻聰明,平時面對面交流的話,他就能知道我們想表達什麼意思。」提到李俊,江漢店客服經理郭慧娟這樣說道。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學習,李俊還學會了讀唇語,平時跟同事之間的正常交流,他只需要看著對方的嘴型就可以大致判斷出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
由於疫情影響,現在上班所有員工都必須佩戴口罩,看不到嘴型了怎麼辦?「開始會有一點影響,不過也難不倒我!」面對這樣的變化,李俊也能很快適應和克服,儘管大家都戴著口罩,他仍會通過同事的眼神和肢體語言理解大家的意思,「實在不行,還有微信和釘釘嘛!」他一邊笑著,一邊拿起手機晃了晃。
「武漢加油!」採訪結束後,李俊認認真真地在紙上寫下這4個字,旁邊還習慣性地畫了一個笑臉。
長江日報記者張維納 通訊員吳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