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功勳一日成,三年五度換雙旌。《送魏州李相公》
01
1949年1月15日,為了方便指揮軍隊渡江作戰,四大野戰軍組成。
第1、2、3、4野戰軍的司令分別是彭德懷、劉伯承、陳毅、林彪。然而,司令有了,副司令這一職位上有些不一樣。一野有兩位副司令,三野有一位,二野和四野直接沒有。在軍隊發展歷程中,四大野戰軍都是經歷過多次變動的。
02
首先來說說一野,最早叫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張宗遜是司令。後來,西北地區形勢複雜,將彭調了過去,改為了西野,彭是司令,張是副司令。
後來,趙壽山來投奔,西北軍出身,在西北地區很有威望。考慮後,於是將趙設為了第二副司令。
之後就一直保持著了,直到改編為一野,還是保留著這兩位副司令。
03
再來說說三野。抗日戰爭結束後,山東地區的部隊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去了東北,另一部分變為了山東野戰軍,陳毅擔任司令。
與此同時,華中野戰軍也成立了,粟裕為司令。後來,山東地區局勢不利,上級讓粟裕率部北上,和陳部結合,然後組成了華野,陳是司令,粟是副司令。
後來,陳被調到中原局,組織上決定讓粟擔任司令,但是他沒有,最終只是代司令員,還是由陳擔任。華野改編為三野後,陳和粟的職位都沒有變化。
04
再來說說二野,前身是晉冀魯豫野戰軍,如果再往前說的話,那就是129師。這支部隊剛剛成立時,劉元帥是師長,徐元帥是副師長。後來,徐調走,組織上派了鄧擔任政委,沒有選擇設副師長,從這裡開始,一直到二野成立,一直都是劉鄧,沒有設置副職。
要說為什麼這樣,其實很簡單,就是不需要。
05
最後說說四野。四野最早叫東北人民自治軍,部隊人員很雜。自治軍當時的司令是林元帥,副司令就比較多了,有四位。後來,隨著部隊改編為東野後,司令還是四位。
改編為四野後,部隊開始南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為有了兵團建制,一位擔任了兵團司令,另外三位留在了東北主持各項工作。於是,副司令這一職位就沒有了,林元帥全權管理。
之所以四野之前有那麼多副司令,主要是便於管理。
06
四大野戰軍中,只有四野是由多個部隊抽調兵力組成的,太過混亂,想要統一管理必須要下功夫,調人。一旦統一管理好了之後,就不再需要這麼多副司令了,將他們留在東北地區發揮的作用會更大。
07
《亮劍》根據歷史改編,劇中的旅長、師長、司令原型分別是誰?
1955年雲南出土一件青銅鼎,揭開古滇國塵封歷史,且禁止出境展覽
新四軍由19個旅整編而成,19個旅的旅長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他曾是西路軍政委,在異國漂泊十多年,兒子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專家
1955年大授銜,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排第一的都是誰?
文章題目:四大野戰軍,一野和三野都有副司令員,為何二野和四野沒有?文章作者: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