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希望的搖籃——張掖市大力推進教育扶貧紀實

2020-12-18 湘湘帶你看社會

編織希望的搖籃

——我市大力推進教育扶貧紀實

張掖日報記者賀承冬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補齊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短板,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夯實脫貧攻堅根基之所在。近年來,我市圍繞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兩類」學校建設、學生資助政策落實等工作,調整充實教育脫貧攻堅力量,優化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全力推進教育系統脫貧攻堅工作邁上新臺階。

強化薄弱環節 提升辦學條件

嚴格按照經費投入、辦學條件、設施設備,師資水平、教育機會、教育質量「六個一樣」目標,精心編制《張掖市「兩類學校」項目建設規劃(2019-2020年)》,統籌推進鄉村寄宿制和鄉村小規模學校項目建設工作。據悉,全市教育系統按照規劃編制,累計投資7904.1萬元,完成了37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36所鄉鎮寄宿制學校項目建設。投資1529.55萬元實施中小學溫暖工程,全面消除寄宿制學校煤爐供暖的情況。持續實施「廁所革命」,投資286萬元,對農村中小學10所廁所進行改造,改造面積810平方米,保障了師生學習生活環境安全、衛生、環保,鄉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實施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享工程,通過暢言教學通平臺、SW+課堂、「專遞課堂」等新模式,實施異地互動教學,有效解決鄉村學校、教學點課程開設不足問題。

細化工作舉措 確保控輟清零

「學校離家差不多500米,不僅接送孩子近便,教育條件還好。」民樂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圓夢苑小區學生家長王棟英說。2019年8月26日,民樂縣建設的九年一貫制小學——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學校建成開校,良好的教育環境和配套齊全的教育教學設備,讓搬遷住戶喜從心底來。為確保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兒童無一人失學輟學,全市各縣區學校採取走村入戶到人、三輪全面核查的方式,協同公安、鄉鎮、村社等各方力量,通過「進學校盯清人數、進家庭盯清人頭、進村社盯清去向」,對轄區內適齡少年兒童就學信息進行全面摸排核實,切實做到情況明、底數清、數字準。

紮實開展學籍系統、戶籍系統、扶貧系統三方比對,及時發現疑似輟學學生並採取控輟措施,從源頭上遏制學生失學輟學。

強化師資隊伍 提升教學質量

教育、編辦、人社、財政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方案》,從深化教職工編制管理改革、崗位設置管理改革、健全崗位聘用制度,持續拓寬渠道補充人才。2020年通過事業單位考試招聘優秀大學生、免費師範生、農村特崗教師和人才引進等方式,補充鄉村教師133名,招聘「特崗教師」86名,優化調整教師131名,全部用於補充農村小學、教學點和音體美緊缺學科教師,為鄉村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加大教師輪崗交流和支教、走教力度,補齊鄉村教師隊伍結構短板。對鄉村教師在培養培訓、職稱評聘、評先評優傾斜等政策待遇落實情況開展督查,督促各縣區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機制。加大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力度,著力改善鄉村教師生活、工作和學習環境,對輪崗、支教教師進行妥善安置,吸引更多優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逐步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素質。

強化精準資助 落實資助政策

以「學段全覆蓋、對象無遺漏」為標準,充分利用大數據系統,發揮全國學生資助信息管理平臺作用,聯合扶貧、殘聯、民政等部門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調查摸底,形成以縣域、學校、班級為單位的調查體系,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不漏一人,不錯一人。認真落實《甘肅省學生資助資金管理辦法》《張掖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精準實施認定,全面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預算分配、資助標準、資金發放精準化水平,確保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充分利用課堂、校園網等載體開展日常宣傳,通過發放教育資助政策明白卡、受助情況告知書等方式,持續加大「一對一」宣傳力度,切實推動教育脫貧政策師生、家長全知曉。各縣區資助政策宣傳到位,做到了學生、家長「一口清」,確保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

「教育是使人走出貧困、邁向富裕、獲得自由的陽光雨露。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緊盯『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任務,進一步靠實責任、強化舉措,著力建立長效機制,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市教育局局長殷大斌滿懷信心地說。

【來源:每日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從勤勞致富中汲取能量——西鄉縣大力推進精神扶貧紀實
    創新實踐,激發動力,率先成立精神扶貧機構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西鄉縣有貧困村117個,貧困人口31854戶91125人。扶貧先扶志。西鄉縣從道德扶志入手,在漢中市率先成立精神扶貧辦公室。辦公室由縣委宣傳部牽頭,17個鎮(街道)、14個部門參與。
  • 內蒙古全力推進健康扶貧紀實:鬥贏「病魔」戰勝「窮魔」
    近年來,喀喇沁旗有力貫徹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三個一批」醫療救助方案,將全旗因病致貧人口全部建檔管理,一戶一檔,採取分批分類分人救治策略。在重病兜底保障方面,在有序推進分級診療和基本藥物制度基礎上,對符合住院條件的貧困人口,統籌扶持救助政策,暢通綠色通道,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專項窗口服務,大力實施住院重病貧困患者兜底保障政策。
  • 奮力書寫高質量答卷——興國縣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底數清、原因明後,興國縣著重健全落實「市縣抓落實、鄉鎮推進和實施」機制,夯實書記直接抓、部門行業合力扶、扶貧單位傾心幫、駐村幹部和基層黨員幹部結對包的攻堅格局,堅持各項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各種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該縣選派一批「大村長」、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長期結對幫扶所有貧困戶。
  •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國家開放大學精準教育扶貧紀實
    而教育扶貧則集中體現了國家開放大學辦學的「社會需求」導向,「社會責任」目標以及「開放靈活」方式。正如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楊志堅所說,「國家開放大學的辦學理念是面向廣大基層、面向農村、面向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提升基層民眾的幸福指數是國家開放大學的價值所在。所以,我們一直在關注貧困人群,關照特殊群體,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改變貧困人口的人生,讓他們適應不斷變化的未來。
  • 真抓實幹謀發展 教育強縣惠民生——邵陽縣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紀實
    近年來,隨著改革全面深化、國家教育戰略和扶貧攻堅戰等的縱深推進,邵陽縣緊緊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深入實施「教育強縣」戰略,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提升義務教育質量,促進縣域教育均衡發展,在12鎮8鄉1場、總人口107萬的縣境,全面鋪陳一場縣域教育事業大發展的時代篇章。
  • 百色右江區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紀實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凌 聰 楊 來 編輯:陳麗婕 有家有業有奔頭——右江區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紀實
  • 武警青海總隊玉樹支隊教育扶貧紀實
    大愛橄欖綠情滿三江源  ——武警青海總隊玉樹支隊教育扶貧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 尚傑本 報通訊員 程衛斌 任澤輝「4·14」地震後十年的時間裡,武警玉樹支隊官兵始終牽掛著孩子們的成長進步,數十年如一日地真情關愛助學,用大愛在三江源譜寫一曲教育扶貧的進行曲。
  • 脫貧攻堅,我們一直在路上——天宮廟幼兒園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脫貧攻堅,我們一直在路上——天宮廟幼兒園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天宮廟幼兒園  賀薇,本站編輯 曾艾琳  2020-06-03 大 中 小
  • 綏德縣「一二三四」穩步推進 全心聚力教育扶貧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綏德縣教育和體育局以「扶貧先扶智」為整體思路,以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宗旨,以「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為目標,強化措施,精準發力,用「一二三四」策略穩步推進各項工作,譜好綏德教育扶貧協奏曲。
  • 無邊光景一時新——新邵縣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紀實
    近年來,新邵縣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將其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舉全縣之力,多措並舉、精準發力,樹典型抓示範,充分調動村民自主性,摸索總結出一套能推廣、可複製的工作經驗,打造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邵樣本」。
  • 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推進《西安脫貧攻堅紀實》編撰工作
    5月22日上午,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與西安市扶貧辦共同召開《西安脫貧攻堅紀實》編撰工作推進會,會議緊緊圍繞西安脫貧攻堅工作收官之年這個關鍵歷史節點,全面推進《西安脫貧攻堅紀實》的編撰工作。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瑞,市扶貧辦副主任李英傑到會講話,市委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龔建主持會議。
  • 京東中國特產阜南館正式上線 加速推進產業扶貧+教育扶貧
    阜南縣副縣長楊世強、京東商城華東區副總經理彭程、阜南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雲川、京東商城華東區市場營銷中心總經理楊小梅、鄉裡鄉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朱亮加速推進產業扶貧繼去年京東商城華東分公司在安徽重點貧困縣扶貧招工以來,阜南館的上線代表京東在安徽的網際網路+精準扶貧進入了新的階段。
  • 甘肅張掖「跨貧檻」:從救濟式扶貧到「面子裡子」並重
    圖為航拍甘肅張掖市臨澤縣的萬畝枸杞種植地。(資料圖) 張淵 攝中新網蘭州12月15日電 (閆姣 楊豔敏)「張掖市5個『插花型』貧困縣區、65個貧困村、1.64萬戶5.3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圖為張掖市甘州區速展村新農村面貌。(資料圖) 楊豔敏 攝張掖市地處河西走廊中段,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歷經救濟式扶貧、開發式扶貧、精準扶貧後,該市貧困農民人均純收入翻番,生活條件全面改善。提前完成脫貧攻堅後,張掖又合理銜接鄉村振興,重「裡子」的同時兼顧了「面子」。
  • 愛心託起希望 助學成就夢想——青海希望工程工作紀實
    28年來,青海希望工程共籌資4.26億,捐建希望小學372所,資助貧困大中小學生11.13萬人。特別是近三年來,在黨政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青海希望工程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三年共籌資5442萬元援建希望小學26所,資助貧困學生12874名。充分發揮希望工程在教育扶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以實際行動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助力。
  • 「山果」的喜悅——懷化市以超常規力度下好教育扶貧先手棋紀實
    該市抓組織強保障,堅決扛牢教育扶貧的政治責任。抓責任上肩。市縣鄉三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親力親為抓教育扶貧,建立定期議教制度和黨政領導建立聯校制度,建立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教育年度述職制度,評價結果納入對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及個人的綜合考核評價;明確市縣鄉三級黨委專職副書記和一名政府副職分管教育。
  • 勇立潮頭破浪行——張掖市「十三五」經濟高質量發展綜述
    甘州區、高臺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縣五個「插花型」貧困縣區摘帽退出,全市65個貧困村退出貧困村序列,張掖歷史上首次消除「絕對貧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接續推進,交出了全面小康的沉甸甸答卷;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廣電等社會事業爭創全省一流,各項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 文藝創作取得豐碩成果,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電影《浴血誓言》、紀錄片《靜靜的溼地》、秦腔現代戲《肝膽祁連》等精品力作,為建設幸福美好金張掖凝聚強大力量
  • 「展扶貧成效」東靳寨村:下足繡花功夫 合力編織「錦緞」
    石末鄉東靳寨村:下足繡花功夫 合力編織「錦緞」「去村委領錢啦,聽說有1000多塊哩。」疫情過後,東靳寨村貧困群眾來到村委會,領取產業分紅,一張張鮮紅的票子映紅了笑臉。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該村狠抓產業建設,發展食用菌種植、生豬養殖、光伏發電、特色農業項目,富了農民的錢袋子。「以前在村裡看不到希望,年輕人都跑出去打工了。現在村裡接了自來水、電信網、動力電,高速路通到了村口,發展產業有希望了,不少村民又返回來啦!」村黨支部書記李學中說。
  • (圖)賓陽縣:教育扶貧託舉貧困家庭希望
    本網賓陽訊(陸建霖 莫順賓)2016年以來,賓陽縣切實按照「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脫貧抓教育」的總體思路,完善扶持政策,整合教育資源,積極發揮教育扶貧最大效應,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發展能力,著力從源頭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託舉貧困家庭希望。
  • 淳化縣石橋鎮富德村大力發展花椒種植 推進產業扶貧
    近年來,鹹陽市淳化縣石橋鎮富德村針對農村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少、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大力發展花椒種植,推進產業扶貧,促進農民增收。石橋鎮富德村 村民 張建榮:經營到第三年以後,這個花椒的價格賣得還可以,經過林業局在我村大力的發展花椒產業,一直到現在我發展花椒有十畝地左右,拿今年的形勢來看,比往年的產量有增加。
  • 「決勝脫貧·奮鬥有我」南鄭區城關小學張瑜:在教育扶貧中託舉希望
    >>>>三等獎在教育扶貧中託舉希望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敬愛的扶貧一線的同志們:大家好!我叫張瑜,是南鄭區教體系統的一名普通教師,也是扶貧一線的一名幫扶幹部。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在教育扶貧中託舉希望》。彈指一揮間,精準扶貧的號角已在神州大地上吹響7個春秋,奏出了人間最美妙的音樂。期間,不論是黨中央矢志不移地推進扶貧工作,還是同齡人黃文秀矗立的那座豐碑,激勵著後浪們,亦或是我身邊可敬可愛的扶貧幹部,在大山深處村落裡留下的故事,這些常常讓我熱淚盈眶。今天,時維九月,碩果盈枝,我們的脫貧攻堅戰即將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