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希望的搖籃
——我市大力推進教育扶貧紀實
張掖日報記者賀承冬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補齊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短板,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夯實脫貧攻堅根基之所在。近年來,我市圍繞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兩類」學校建設、學生資助政策落實等工作,調整充實教育脫貧攻堅力量,優化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全力推進教育系統脫貧攻堅工作邁上新臺階。
強化薄弱環節 提升辦學條件
嚴格按照經費投入、辦學條件、設施設備,師資水平、教育機會、教育質量「六個一樣」目標,精心編制《張掖市「兩類學校」項目建設規劃(2019-2020年)》,統籌推進鄉村寄宿制和鄉村小規模學校項目建設工作。據悉,全市教育系統按照規劃編制,累計投資7904.1萬元,完成了37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36所鄉鎮寄宿制學校項目建設。投資1529.55萬元實施中小學溫暖工程,全面消除寄宿制學校煤爐供暖的情況。持續實施「廁所革命」,投資286萬元,對農村中小學10所廁所進行改造,改造面積810平方米,保障了師生學習生活環境安全、衛生、環保,鄉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實施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享工程,通過暢言教學通平臺、SW+課堂、「專遞課堂」等新模式,實施異地互動教學,有效解決鄉村學校、教學點課程開設不足問題。
細化工作舉措 確保控輟清零
「學校離家差不多500米,不僅接送孩子近便,教育條件還好。」民樂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圓夢苑小區學生家長王棟英說。2019年8月26日,民樂縣建設的九年一貫制小學——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學校建成開校,良好的教育環境和配套齊全的教育教學設備,讓搬遷住戶喜從心底來。為確保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兒童無一人失學輟學,全市各縣區學校採取走村入戶到人、三輪全面核查的方式,協同公安、鄉鎮、村社等各方力量,通過「進學校盯清人數、進家庭盯清人頭、進村社盯清去向」,對轄區內適齡少年兒童就學信息進行全面摸排核實,切實做到情況明、底數清、數字準。
紮實開展學籍系統、戶籍系統、扶貧系統三方比對,及時發現疑似輟學學生並採取控輟措施,從源頭上遏制學生失學輟學。
強化師資隊伍 提升教學質量
教育、編辦、人社、財政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方案》,從深化教職工編制管理改革、崗位設置管理改革、健全崗位聘用制度,持續拓寬渠道補充人才。2020年通過事業單位考試招聘優秀大學生、免費師範生、農村特崗教師和人才引進等方式,補充鄉村教師133名,招聘「特崗教師」86名,優化調整教師131名,全部用於補充農村小學、教學點和音體美緊缺學科教師,為鄉村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加大教師輪崗交流和支教、走教力度,補齊鄉村教師隊伍結構短板。對鄉村教師在培養培訓、職稱評聘、評先評優傾斜等政策待遇落實情況開展督查,督促各縣區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機制。加大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力度,著力改善鄉村教師生活、工作和學習環境,對輪崗、支教教師進行妥善安置,吸引更多優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逐步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素質。
強化精準資助 落實資助政策
以「學段全覆蓋、對象無遺漏」為標準,充分利用大數據系統,發揮全國學生資助信息管理平臺作用,聯合扶貧、殘聯、民政等部門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調查摸底,形成以縣域、學校、班級為單位的調查體系,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不漏一人,不錯一人。認真落實《甘肅省學生資助資金管理辦法》《張掖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精準實施認定,全面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預算分配、資助標準、資金發放精準化水平,確保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充分利用課堂、校園網等載體開展日常宣傳,通過發放教育資助政策明白卡、受助情況告知書等方式,持續加大「一對一」宣傳力度,切實推動教育脫貧政策師生、家長全知曉。各縣區資助政策宣傳到位,做到了學生、家長「一口清」,確保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
「教育是使人走出貧困、邁向富裕、獲得自由的陽光雨露。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緊盯『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任務,進一步靠實責任、強化舉措,著力建立長效機制,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市教育局局長殷大斌滿懷信心地說。
【來源:每日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