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6|古人自稱用語

2020-12-14 小窗幽語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古人自稱用語,大家記得收藏學習喔。

我們在古代帝王稱謂專題的時候講過:古代王侯自稱常用「朕」、「寡人」、「孤」等,除此之外,還有為人臣自稱、一般人自稱、女子自稱等情況。

一、為人臣自稱

【臣、老臣】為人臣向君王謙稱自己一般用「臣」或「微臣」,如果是朝廷元老則稱「老臣」,在文言翻譯時可直接譯為「我」。如:

張良曰:「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觸龍說趙太后》)

(註:這裡「舒祺」是觸龍幼子的名字,賤息是對別人謙稱自己的兒子,與「犬子」同

二、一般人自稱

【愚】謙稱,譯為「我」。如:

愚謂大計不如迎之。(《赤壁之戰》)

註:「愚」還是謙辭家族的常用字,有「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同輩謙稱自己)、「愚老」(老人自謙之詞))、「愚臣」(為人臣對君主自稱的謙詞)和「愚見」(對自己意見的謙稱)等。

【僕】謙稱,譯為「我」。如:

僕非敢如此也。(《報任安書》)

【某】代替自己名字,謙稱,譯為「我」。如:

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馬諫議書》)

(這兩句意思是:墨守前人的陳規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

【小人】地位低的人謙稱,譯為「我」。

【鄙人】本指居住在郊野之人,又引申為見識短淺的「粗鄙」之人、「鄙陋」之人,後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見識淺薄。

【不才】本義為沒有才能的人,古人表示謙卑的自稱。

【不肖】自謙之詞。如:

故儀願乞不肖身而之梁。(《戰國策》)

【賤子】謙稱自己。如: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無家別》)

【小生】青年讀書人自稱。

小生姓侯,名方域,表字朝宗,中州歸德人也。(《桃花扇》)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謙稱自己。

【晚生、後進、後學】對長輩稱呼自己。如:

蕭雲仙道:「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撥雲見日,感謝不盡。」(《儒林外史》)

【小可】謙稱自己,見於早期白話。如:

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啟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蕩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水滸傳》)

三、女子自稱

【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譯為「我」。如:

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孔雀東南飛》)

【賤妾】女子謙稱。

【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謙稱,譯為「我」。如:

若晉軍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左傳》)

四、老年人自稱

【老朽】老年人稱自己。

【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老夫】老年男子謙稱自己。

-------------------------------------

【小題檢測】

根據語境選出得體的敬謙語:

1.太后曰:「______無子,諸王皆神宗庶子。」

2.蕭雲仙道:「______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撥雲見日,感謝不盡。」

A.老身 B.老夫

C.小女 D.晚生

【參考答案】

1.A 2.D

相關焦點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古代年齡稱謂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從這周開始,小編會給大家分享古代文化常識的乾貨,大家記得點讚收藏,一起感受時間的魔力吧。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4|朋友關係稱謂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古代常見朋友關係稱謂,大家記得收藏喔。
  • 2020年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專練100題
    古代文化常識專練100題  1.下列相關文學文化常識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先要沐浴、更衣、獨居,忌食魚肉葷腥,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做「齋戒」。  D.宗廟,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宗的場所,又稱祖廟。古人把宗廟、社稷與國家視為一體,常以宗廟、社稷代指國家。  6.下列對課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與《公羊傳》《穀梁傳》都是為解釋《春秋》而作,所以它們被稱為「春秋三傳」。  B.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5|唐朝科舉考啥捏?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古代教育與科舉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而且是跟古代官職聯繫最緊密的部分。
  • 課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識訓練題
    《離騷》是《楚辭》的體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D.「朕」本是第一人稱代詞,自秦始皇起專用作皇帝的自稱;「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對死去的人的尊稱;「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從弟」是指一直跟隨他的弟弟;「籍獨不愧於心乎」中的「籍」是項羽自稱;「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對人的美稱,如「令尊」「令堂」等;「盡西風,季鷹歸未」中的「季鷹」是晉人張瀚的字,古人稱字是尊稱。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上)
    是國子監或太學的學官,協助國子祭酒和國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稱國子助教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一)人物姓名稱謂1.直稱姓名。①用於自稱: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①王侯自稱: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對》)②臣子自稱: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③一般人自稱:愚以為宮中之事…… (《出師表》)某自幼熟讀兵書。 (《失街亭》)鄙人不慧,將有志於世。(《中山狼傳》)④女子自稱: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4|童生試、鄉試、會試與殿試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古代教育與科舉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而且是跟古代官職聯繫最緊密的部分。
  • 文學常識專題:古代稱謂文化——謙稱
    這一章節接著講下古代文學常識敬稱、謙稱。有時候兩者容易混淆,考試的形式會出現選擇題或判斷題,敬稱、謙稱是否用錯對象。另外在讀文言文時會遇到敬稱與謙稱,也會妨礙理解。謙稱:(謙辭)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8|官職調動術語:授官、升官篇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古代官職和官職調動任免術語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因為其內容龐雜,小編我會分為幾個小專題跟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的是官職調動術語中表示官職授予和官職升遷的詞,大家記得收藏學習喔。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帶你領略情趣盎然的古代文化生活圖景
    古人相信,書寫刻畫出的符號都擁有神秘的力量,比如「文字」,比如畫出來的眼睛。這句話出自《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一書,而我也相信,我與這本書是有些緣分的。能看到這本書純屬偶然,最先吸引我的是書名。莫名的對古代的事情充滿著好奇,追劇也喜歡追古裝劇。這本書從天文、曆法、樂律、地理、職官、科室、姓名、禮俗、宗法、宮室、車馬、飲食、衣飾、什物,十四個章節全面介紹了古代的文化常識。出版50多年來,前後歷經四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2|地方行政區和地方官職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古代官職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 高考文言文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識以及固定句式的翻譯方法
    高考題中一般不會直接考查古代文化常識,但在文言文閱讀文段中,往往會涉及相關的古代文化常識。如果不懂這些常識,就會影響我們對於閱讀文段意思的準確理解;如果了解這類常識,就會幫助我們對文段的理解請從古代文化常識的角度選出下列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 高考語文:劃重點,多積累一些古代文化常識
    高考語文:劃重點,多積累一些古代文化常識16.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東宮是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之一,因位於皇宮東部,又稱東宮,後多為太子住處。「猥以微賤,當侍東宮」中的「東宮」就是太子,而「除臣冼馬」中的「冼馬」則是指太子冼馬,是太子的侍從官。
  • 知識丨古代文化常識100題專練
    D.宗廟,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宗的場所,又稱祖廟。古人把宗廟、社稷與國家視為一體,常以宗廟、社稷代指國家。6.下列對課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與《公羊傳》《穀梁傳》都是為解釋《春秋》而作,所以它們被稱為「春秋三傳」。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一本好書
    非常感謝能收到這本好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插圖修訂第四版),該書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50餘年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電子版可列印!
    古代作揖與後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儀禮·鄉飲酒禮賓厭介注》:「推手曰揖。」古人作揖,根據對象的不同,推手時有高平下之別。《周禮·秋官》:「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百姓。」對庶姓,沒有親屬關係,推手時稍微往下,叫土揖。對異姓,是指有婚姻關係的,則用時揖,平推手。對同姓,是同一個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時稍微舉高。
  • 2021高考一輪複習知識點:課本古代文化常識最全匯總
    向學霸進軍特意整理出2021高考一輪複習知識點之課本古代文化常識,希望能夠為廣大考生提供幫助。 2、結髮: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髮。後稱原配為結髮夫妻。 3、秦羅敷:「秦」是古詩中美女常用的姓,「羅敷」古代美女的通稱。 4、伏惟: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慣用語。 5、床:古代的坐具。
  • 常識 | 古代一刻是現在的幾分鐘?
    2個小時,但古代的一刻是現在的15分鐘嗎?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辰」,也稱「時辰」。他們將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並給每個時辰取名,也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日「時辰」從子時(相當於現在我們說的夜裡十一點鐘到一點鐘)開始,到亥時(相當於夜裡九點鐘到十一點鐘)結束。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古代官職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一)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旳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致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歷代皇帝未死時即傳位於太子,也就自稱太上皇。駙馬:駙馬最早也只是一個官職,漢代武帝時設置駙馬都尉,意思是掌副車之馬,原為近侍官的一種,多由宗室及外戚、諸公主的子孫充任。魏晉以後,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稱號,簡稱為駙馬,但並不是實際的官職,清代時則稱為「額駙」。
  • 高考必考古代文化常識六:古代飲食
    【五穀】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