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古人自稱用語,大家記得收藏學習喔。
我們在古代帝王稱謂專題的時候講過:古代王侯自稱常用「朕」、「寡人」、「孤」等,除此之外,還有為人臣自稱、一般人自稱、女子自稱等情況。
一、為人臣自稱
【臣、老臣】為人臣向君王謙稱自己一般用「臣」或「微臣」,如果是朝廷元老則稱「老臣」,在文言翻譯時可直接譯為「我」。如:
張良曰:「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觸龍說趙太后》)
(註:這裡「舒祺」是觸龍幼子的名字,賤息是對別人謙稱自己的兒子,與「犬子」同)
二、一般人自稱
【愚】謙稱,譯為「我」。如:
愚謂大計不如迎之。(《赤壁之戰》)
註:「愚」還是謙辭家族的常用字,有「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同輩謙稱自己)、「愚老」(老人自謙之詞))、「愚臣」(為人臣對君主自稱的謙詞)和「愚見」(對自己意見的謙稱)等。
【僕】謙稱,譯為「我」。如:
僕非敢如此也。(《報任安書》)
【某】代替自己名字,謙稱,譯為「我」。如:
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馬諫議書》)
(這兩句意思是:墨守前人的陳規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
【小人】地位低的人謙稱,譯為「我」。
【鄙人】本指居住在郊野之人,又引申為見識短淺的「粗鄙」之人、「鄙陋」之人,後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見識淺薄。
【不才】本義為沒有才能的人,古人表示謙卑的自稱。
【不肖】自謙之詞。如:
故儀願乞不肖身而之梁。(《戰國策》)
【賤子】謙稱自己。如: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無家別》)
【小生】青年讀書人自稱。
小生姓侯,名方域,表字朝宗,中州歸德人也。(《桃花扇》)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謙稱自己。
【晚生、後進、後學】對長輩稱呼自己。如:
蕭雲仙道:「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撥雲見日,感謝不盡。」(《儒林外史》)
【小可】謙稱自己,見於早期白話。如:
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啟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蕩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水滸傳》)
三、女子自稱
【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譯為「我」。如:
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孔雀東南飛》)
【賤妾】女子謙稱。
【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謙稱,譯為「我」。如:
若晉軍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左傳》)
四、老年人自稱
【老朽】老年人稱自己。
【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老夫】老年男子謙稱自己。
-------------------------------------
【小題檢測】
根據語境選出得體的敬謙語:
1.太后曰:「______無子,諸王皆神宗庶子。」
2.蕭雲仙道:「______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撥雲見日,感謝不盡。」
A.老身 B.老夫
C.小女 D.晚生
【參考答案】
1.A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