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古代文化常識六:古代飲食

2021-02-23 思考語文

【五穀】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五牲】作祭品用的五種動物,具體所指說法不一:一種指牛、羊、豬、犬、雞;一種指麋、鹿、麏、狼、兔;還有一種指麏、鹿、熊、狼、野豬。第一種說法流傳較廣。

【五味】指酸、鹹、甜(甘)、苦、辣(辛)五種味道。烹調上講究「五味調和」。

【六畜】指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八珍】指古代八種珍貴的食品。其具體所指隨時代和地域而不同。如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九云:「所謂八珍,則醍醐、麝沆、野駝蹄、鹿唇、駝乳麋、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也。」後世以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種類很多,主要的有:簋(ɡuǐ),形似大碗,人們從甗(yǎ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ǔ),是一種長方形的盛裝食物的器具,用途與簋相同,故有「簠簋對舉」的說法。豆,像高腳盤,本用來盛黍稷,供祭祀用,後漸漸用來盛肉醬與肉羹了。皿,盛飯食的用具,兩邊有耳。盂,盛飲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圈足。盆盂,均為盛物之器。案,又稱食案,是進食用的託盤,形體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進食講究「舉案齊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於俎上,然後用刀割著吃。匕,是長柄湯匙;俎,是長方形砧板,兩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並舉,並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如《鴻門宴》:「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說的就是這種境遇。箸,夾食的用具,與「住」諧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諱故取反義為「快」,又因以竹製成,故加個「竹」字頭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質料均可選用竹、木、陶、青銅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製成,貴族的食器則以青銅居多。古代統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銀或象牙製成。

【古代炊具】我國古代炊具有鼎、鑊(huò)、甑(zènɡ)、甗(yǎn)、鬲(lì)等。鼎,最早是陶製的,殷周以後開始用青銅製作。鼎腹一般呈圓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說;鼎的上沿有兩耳,可穿進棍棒抬舉。可在鼎腹下面燒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別較大。古代常將整個動物放在鼎中烹煮,這種鼎的容積較大。夏禹時的九鼎,經殷代傳至周朝,象徵國家最高權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為天子,這種鼎是傳國之寶。鑊是無足的鼎,與現在的大鍋相仿,主要用來烹煮魚肉之類的食物;後來它又發展成對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將人投入鑊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飯的用具,與今之蒸籠、籠屜相似,最早用陶製成,後用青銅製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許多孔眼,置於鬲或釜上,甑裡裝上要蒸的食物,水煮開後,蒸汽透過孔眼將食物蒸熟。鬲與鼎相近,但足空,且與腹相通,這是為了更大範圍地接受傳熱,使食物儘快爛熟。鬲與甑合成一套使用稱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體積比鼎小。炊具可分為陶製、青銅製兩大類。一般百姓多用陶製,青銅炊具為貴族所用。

相關焦點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古代年齡稱謂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從這周開始,小編會給大家分享古代文化常識的乾貨,大家記得點讚收藏,一起感受時間的魔力吧。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4|朋友關係稱謂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古代常見朋友關係稱謂,大家記得收藏喔。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6|古人自稱用語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古人自稱用語,大家記得收藏學習喔。我們在古代帝王稱謂專題的時候講過:古代王侯自稱常用「朕」、「寡人」、「孤」等,除此之外,還有為人臣自稱、一般人自稱、女子自稱等情況。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5|唐朝科舉考啥捏?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古代教育與科舉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而且是跟古代官職聯繫最緊密的部分。
  • 高考語文:劃重點,多積累一些古代文化常識
    高考語文:劃重點,多積累一些古代文化常識16.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東宮是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之一,因位於皇宮東部,又稱東宮,後多為太子住處。「猥以微賤,當侍東宮」中的「東宮」就是太子,而「除臣冼馬」中的「冼馬」則是指太子冼馬,是太子的侍從官。
  • 2020年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專練100題
    古代文化常識專練100題  1.下列相關文學文化常識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先要沐浴、更衣、獨居,忌食魚肉葷腥,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做「齋戒」。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執符節以為憑證,即「持節」。  D.「爵」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種爵位。  14.下列對課文中相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後,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韓愈曾任刑部侍郎、禮部侍郎等職。
  •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知識點錦集(含古代常識)分類整理,文理通用
    【距離2020年高考還有72天!】有同學問,語文不好怎麼辦?大家都知道,語文成績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全靠平時積累。該背的要背,該理解的要理解,最易丟分的往往是高考語文必考的。文學常識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之一,但文學常識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因為這部分的知識點很零碎,跨度也廣,同學們就極易丟分。要想在語文這門學科上取得一個高分,那麼,就得將文學常識這部分的知識掌握牢固了,畢竟是考試的一個重點。今天社長總結了高中文學常識大總匯,包含古代常識,供同學們參考。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8|官職調動術語:授官、升官篇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古代官職和官職調動任免術語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因為其內容龐雜,小編我會分為幾個小專題跟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的是官職調動術語中表示官職授予和官職升遷的詞,大家記得收藏學習喔。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帶你領略情趣盎然的古代文化生活圖景
    這句話出自《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一書,而我也相信,我與這本書是有些緣分的。能看到這本書純屬偶然,最先吸引我的是書名。莫名的對古代的事情充滿著好奇,追劇也喜歡追古裝劇。這本書從天文、曆法、樂律、地理、職官、科室、姓名、禮俗、宗法、宮室、車馬、飲食、衣飾、什物,十四個章節全面介紹了古代的文化常識。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4|童生試、鄉試、會試與殿試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古代教育與科舉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而且是跟古代官職聯繫最緊密的部分。
  • 高考文言文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識以及固定句式的翻譯方法
    高考題中一般不會直接考查古代文化常識,但在文言文閱讀文段中,往往會涉及相關的古代文化常識。如果不懂這些常識,就會影響我們對於閱讀文段意思的準確理解;如果了解這類常識,就會幫助我們對文段的理解請從古代文化常識的角度選出下列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2|地方行政區和地方官職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古代官職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一本好書
    非常感謝能收到這本好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插圖修訂第四版),該書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50餘年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
  • 課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識訓練題
    5.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青青子矜」中的「子」是對對方的尊稱,「矜」是古代的衣領,「青矜」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裡指代有學識的人,。B.「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中,「禊」是古代的一種祭禮,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禊事」是古代的一種風俗,三月三日人們到山上洗濯,嬉遊,以祈福消災。6.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 知識丨古代文化常識100題專練
    「士大夫」是古代中國對社會上具有一定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的統稱。D.「六藝」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書,也可指禮、樂、射、御、書、數這六種技藝。「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即指前者。15.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廟祝:廟堂中管香火的人。
  • 乾貨|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識
    (即稷、黍、麥、菽、稻)3.五味:指酸、鹹、甜、苦、辣4.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5.文房四寶:筆、墨、紙、硯6.文人四友:琴、棋、書畫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8.歲寒三友:松、竹、梅9.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事、轉注、假借10.連中「三元」:凡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解元
  • 【文學常識】初中高中語文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六):飲食、器用、建築
    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2.五牲。
  • 古代文學常識練習(一)
    1.有關文言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拱】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九拜】我國古代特有的向對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禮。《周禮》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動,五日吉拜,六日兇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肅拜。」
  • 2021高考一輪複習知識點:課本古代文化常識最全匯總
    向學霸進軍特意整理出2021高考一輪複習知識點之課本古代文化常識,希望能夠為廣大考生提供幫助。 2、《詩經》和《楚辭》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晶,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風」、「騷」並稱,「風」指《國風》,代表《詩經》;「騷」,指《離騷》,代表《楚辭》。《詩經》與《楚辭》分別是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的兩大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