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禁忌,而彝族人禁忌也是如此,彝族人主要表現在行為禁忌、語言禁忌、飲食禁忌等方面。
一.行為禁忌:
1、忌騎馬遇人不下馬。
2、忌孕婦來往於他人婚禮。
3、未滿月的嬰兒忌見狐臭之人。
4、不準用腳蹬鍋莊石,更忌從火塘上方跨過。
5、忌用糧食在手中拋玩。
6、忌打布穀鳥。
7、靈牌是祖靈的化身,禁外人挨近或不潔之物擺放周圍。
8、忌訂婚、過年所殺的豬羊等畜無膽汗或脾臟暗淡翻卷。
9、忌殺牲時未先燒內祭祖先,而先被狗、貓、雞碰著。
10、忌火把節時,在田地中間隨意走動,如此會招來蟲災。
11、忌白天點著火把到處走動,忌從屋裡相繼點著兩把火把走出。
12、家中有人出門遠行,忌隨後掃垃圾出門。
13、忌在屋內彈口弦、吹口哨,夜間不關門。
14、禁砍神樹或在神樹旁高聲喧譁打鬧。
15、忌鋤、斧一起扛或擱放在一起。
16、忌與人有冤讎時當著對方的面折斷樹枝、吐口水、打雞、打狗、砍掃把、拍打頭帕。
17、不能隨意抓摸男子的「天菩薩」。
18、不許婦女撫摸男人的頭,更不準從男人帽子上跨過。
19、忌當眾放響屁。
20.、到彝家作客,不能坐在堆放東西和睡鋪的下方和左方。
21、主人酒肉款待,客人要品嘗,以示謝意。
二.語言禁忌:
1、忌對嬰兒用「胖」、「重」、「漂亮」之類讚詞。
2、忌在眾人面前直言小便、大便、放屁、生育之類的話,更忌口頭禪中帶有類似兩性生殖器內容的語言。
3、忌翁媳和兄媳之間隨意開玩笑。
4、忌隨便與畢摩、蘇尼嘻笑打鬧。
5、忌在家人外出時說不吉利的話。
6、忌在人有病時說死傷之類的話。
7、忌無故惡語咒罵他人。
三.飲食禁忌:
1、禁食馬、騾、狗、貓、猴、蛇、蛙等肉。
2、忌食攪拌時筷子折斷的食物。
3、拉羊到堂屋備殺時,羊突然叫者忌食。
4.、忌吃糧種。
5、.雞跳過的飯菜忌食。
6、忌用鐮刀割肉而食。
7、男子忌食推磨時磨軸折斷的麵粉。
8、禁孕婦吃獐肉、兔肉,禁小孩吃雞胃、雞尾、豬耳、羊耳。禁吃雞迴腸。
9、忌燒蕎面粑、包穀粑從火塘右側(客位方)放入取出。
彝族飲食禁忌由來!
狗,屬哺乳動物,傳說在遠古時代的人的同類。彝族人居住在深山老林,喜歡狩獵,在狩獵生活中,獵狗是其最好的助手,是守家看門的依靠。在彝族人的觀念中,狗最能代表人的意願,出於對狗的寵愛和憐惜,吃狗肉是一種殘暴行為。打狗和吃狗肉,視為一種可恥和無人性的舉動。
在宗教的觀念中,狗又是一種神的武器,所向無敵,是一切魔鬼的勁敵。傳說,不管是在什麼地方遇到了鬼神,只要有狗的叫聲,魔鬼就會逃遁,因此人們在出門時,總要帶上一條如意的狗。每一家人戶至少都養上一隻狗。這不僅是生活中的需要,而且是心理的需求。因此,吃狗肉被視為一種大逆不道,天理難容且不可思議的越軌行為。
在宗教法事中,咒鬼、咒人時,不得已才動用打狗儀式,打狗咒鬼,鬼將被重罰。打狗咒人,人會遭難。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有名的畢摩因為喝了泡死狗的酒,使其喪失了法力,結果因佔卜錯誤而被害。畢摩的祖師畢阿史拉則以高超的法術識破了狗屍浸泡的酒,衝破了重重障礙,闖過了道道陷阱,戰勝了敵手,完成了一件件盛在、複雜的法事。從這些傳說中,說明了對狗的傳統觀念成為一種人生中的忌諱之物。在彝族人的傳統意識中,吃了狗肉,人的身心會被汙染,人的靈魂會被遭踏,人的善性會被扭曲。吃了狗肉,人將被病魔糾纏。
彝族人的觀念認為,遇到狗屍,是一種兇兆,必須請畢摩做除邪潔淨的法事。吃了狗肉的人,其靈魂將永遠是孤獨的,不能歸回到祖先神靈的身邊。在過去,有的人因誤吃了狗肉,被開除了族籍,成為終身的遺憾。
彝族人不吃狗肉,成為一種禁忌,一種難以改變的禁忌。
現在,有一些年青人有吃狗肉的,都出於一種新的觀念。但是,在農村,那些年老的彝人,仍然是談狗肉色變,說起吃狗肉便有發嘔的感覺。說實在的,傳統的涼山彝族人絕對不會吃狗肉的。
不興吃馬肉
馬,草食哺乳動物,彝人認為它是有靈性的。彝族人的先民屬遊牧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與馬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這是彝族人不吃馬肉的一大原因。彝族人從古以來,喜歡騎馬、放牧、狩獨行其是、打仗、馱運食品、迎接賓客、迎接新娘都用馬,把馬作為一種生活伴侶及依靠。因此在彝人看來吃馬肉是一種罪過、一種獸性、一種野蠻。彝族忌諱殺活馬,忌諱看見殺活馬,忌諱吃馬肉。從這方面可以表明彝族是個善良的民族。
在古典文學中,彝族人把馬歸為雪族十二子之一,與人類相近。彝族人傳統的生物觀和血統觀,只要相近都屬同一 起源的生命,不能相互傷害。相互傷害是違背天意的行為,將受到良好譴責和祖靈的懲罰。
歷史傳說中,彝族英雄支格阿魯就是因為有一匹通人性的神馬幫助,才有了如此的大智大勇:射死了八輪狠毒的太陽,除掉了人間妖魔,降福於人間。遠古部落酋帶領部落氏族大遷徙時,多次迷路,在茫茫無邊的原始森林高山峽谷就靠馬的靈性走出了困境。從此,彝族人與馬有了生死之交,把馬視為最忠誠的朋友。
戰爭中馬是彝族英雄最好的幫手,戰死的馬,騎士要將馬當人舉行安葬儀式。
生活中,馬是彝族人最好的助手,只能讓其老死,不能殺死。因為,只要不是人為地讓馬死,自然死亡,是天意。
彝族人不食馬肉,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不管是什麼時候什麼場所,都沒有人吃馬肉。吃馬肉,視為靈魂的墮落,人格的低賤。假如誤吃了馬肉,須由祭師殺雞宰羊祈求神靈不要降罪,並進行「中裡和」,除汙去邪,不然將永遠是不潔之人。
不食貓和蛇
在彝族人的觀念中,貓,是雪族十二子中的老大,傳說是虎的兄長。貓是人的朋友,但死貓是骯髒的汙物,能汙害人體、汙害人的靈魂。人吃了貓肉,或者接觸了貓屍,會患病甚至癱瘓,是因為人的靈魂被玷汙。在彝族人的宗教法律中,打貓咒鬼咒人,視為最嚴重的討伐,使鬼魔置於死地,使人遭殃倒黴。貓比老虎兇殘,死了的貓具有無比的降妖除邪神力。形成不吃貓肉的習俗,出於傳統的宗教信仰,可能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萬物有靈,鬼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識,支配著傳統彝族人的行為。不吃貓肉的習俗,雖然主觀唯心,但也包含著飲食文化的內容。
從另一方面看,貓是人類的寵物,它長年與人生活在一起,幫人逮耗子,為民除害,與人建立了濃深厚的感情。所以從情感的角度上說,食用貓者為不仁不義。
從宗教信仰觀念出發也罷,從人性的情感需要也罷,彝族人從來沒有吃貓肉的習慣。
蛇,在彝族人的傳說中,是麻瘋鬼的化身,是被治服後的龍,因此,遇蛇脫皮、吞蛙、交尾是不吉之兆,得趕快請畢摩算命佔卜,打雞打羊驅鬼降災,以免災難。蛇為不吉之物,不祥之兆。所以,彝族人幾乎談蛇色變,不用吃吃蛇肉了。
蛇,是爬行動物,並有毒性,十分可怕。光它的形和色,就給人的是一種不寒而顫的感覺。當然,由於歷史文化的原因,彝族人對蛇知之不多,缺乏科學的觀點,只是一味地用傳統的觀念去認識蛇。他們認為,吃了蛇肉,人死後會變成惡鬼,活著也要染上各種疾病。
彝族人不吃貓肉的習俗,與蛇有直接的關係,因為貓是吃蛇的,而蛇又是吃老鼠的,這種食物鏈的形成,把三種動物聯繫在一起了,不吃 貓、蛇肉,形成彝族人飲食上的禁忌,誰也不能違背這一傳統的規矩。假如你不是彝族,最好不要在彝族同胞面前說吃貓、吃蛇的事,否則會發生不愉快的事。
【歡迎您關注彝族微信公眾平臺!加微信號yizuwxpt投稿郵箱yizuq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