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馬拉松愛好者,從2015年開始已經跑了6000多公裡,每年跑20多次馬拉松,曾經每天一萬步,連續跑了200天,現在每天晨跑5公裡,堅持了540+天。
很多馬拉松愛好者都把10公裡作為一個基礎性的訓練開始,因為有了10公裡的突破,才可能有15公裡、半馬、30公裡、全馬甚至一些超級馬拉松。
很多人都覺得跑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一些身體胖、體質差的經常跑2、3圈就已經氣喘籲籲了,曾經我也是,在大學1500米測試真的是要命的事情。
後來堅持跑步,從2圈開始,到2公裡、3公裡、5公裡、6公裡、8公裡最後到10公裡,以及現在參加了20多次的馬拉松。
很多人說跑多久可以跑10公裡?普通人跑10公裡需要哪些準備?
第一個問題:跑10公裡因人而異,有的人他比較喜歡運動,經常踢足球,有耐力和爆發力,那麼他第一次跑10公裡應該沒有任何問題的。
我一個朋友他就是這樣,愛踢足球,當我們很多人要半年甚至一年訓練跑半馬(21.0975公裡)的時候,他一個月就跑了半馬,第二個月跑了4.5個半馬。
所以這樣的人我們是比不了的。
一般人建議,先從2、3公裡開始,跑上兩三個月,從5公裡不斷增加公裡,等你到了8公裡的時候,自然就可以跑10公裡了。
一般時間會在50分鐘到60分鐘左右,這是普通人的成績。
第二個問題需要說的多一些:
1小時跑10公裡需要哪些準備,大概有以下幾點:
1、做好分解
10公裡如果你覺得一下跑完有難度,你可以分解成2個5公裡,比如你先跑了5公裡,然後你把5公裡從意識上清零,告訴自己,我下面就只要跑5公裡,剛才不是跑了5公裡麼,這個5公裡也沒什麼的,1公裡、2公裡終于于第二輪跑5公裡,這樣你就跑了10公裡了。
其實在馬拉松選手中,日本馬拉松選手山田就是這樣的,在1984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1987年,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又一次獲得冠軍。
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藉智慧戰勝對手。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面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松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機會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10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麼說的: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 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 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 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 第三處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 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身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朝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裡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 我並不懂這些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裡外的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了十幾公裡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所以10公裡,包括後面要挑戰的半馬、全馬和許多有難度的挑戰一樣,可能你會因為難度大去放棄挑戰,但是如果先將成功一點點分解,每次得到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積累,也最終能獲得成功的。
2、保持著自己的節奏
跑10公裡,如果是和別人比賽的話。很多不常跑步的人就容易急著跑。
比如一場比賽,開跑時,很多人就一個勁兒的往前,1公裡還可以,2公裡也還行,但是到了5公裡,這樣的速度就吃不消的。
而我在比賽中看到的那些成績好的選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保持著自己的節奏,保持一個節奏就會讓你做一件事情更有耐力更持續。
這點我發現馬拉松比賽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跟著前面的人,一字豎著排開,保持著同頻,這樣仿佛自己在齒輪的鏈條上一樣。
去年我們這裡搞了一次黃河徒步馬拉松,獲勝的是我們跑團的一個年紀大的同志,說實話他平時的成績不算是特別靠前的,當問他怎麼拿到前幾名的時候,他就說,前兩公裡不跟人家年輕人拼,保持著自己的節奏跑,到5公裡的時候提速,到8公裡的時候再提速,最後一公裡衝刺。
3、跑步前要拉伸
即使不跑太長距離,也需要跑前跑後拉伸的,很多人說跑步粗腿、傷膝蓋,那麼肯定是你沒有拉伸好。
跑前的拉伸,壓壓腿、活動活動腳踝,把部位舒展開了,這樣既能避免受傷,維持跑步中的軀幹穩定,跑起來也就會輕鬆了。
很多人跑完感覺痛,說明你跑過量了,跑步也要有一個度。如果是肌肉疼,建議可以休息一兩天。
我堅持晨跑,幾乎每天都跑,是因為有兩個前提:第一是自控力,我能早睡早起,堅持晨跑;第二是能夠拉伸好,跑前和跑後的動作也非常重要。比如跑完步深蹲、早上跑步晚上健身房單車,這樣的訓練就讓你跑起來輕鬆而且效率高。
4、針對性的進行力量訓練
提高動力輸出,提高跑步經濟性。交叉訓練可以是瑜伽,單車,遊泳,有氧操。每周穿插進行。
放鬆跑之後,我會到家加幾組腹肌訓練,平板支撐。
有的跑友在高強度跑步之後會選擇遊泳放鬆。
有的跑友他的關節比較脆弱,這個時候就不能跑那麼大的強度,可以用固定單車做HIIT代替速度訓練,能提高最大攝氧量,加強股四頭肌力量。
每周做深蹲和硬拉訓練也是有效提高你跑步效率的。
5、訓練建議(可跑完6公裡,周跑量20)
周一:休息或者交叉訓練(瑜伽/遊泳)
周二:慢跑6公裡(用可交談的速度)+腹肌練習,平板支撐
周三:單車HIIT包括15分鐘熱身+8X(30秒全力+45秒積極休息)+放鬆跑20分鐘
周四:放鬆跑5公裡
周五:慢跑5公裡+5組30秒漸加速跑直到全力再減速
周六:休息或輕度交叉訓練周日:慢跑8公裡
如果進階的話,一周跑40公裡,周末有時間跑個10公裡+,甚至15公裡都可以。
所以跑10公裡甚至半馬、全馬、超馬並不難,你要逐步的訓練,堅持下去,提高自己的耐力,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完全是有可能的。
一起跑起來吧!
跑步健身:
當我最迷茫的時候,我每天跑步10公裡,連續跑了200天
自律可以改變人生,成長在于堅持和積累
拼了命去減肥,結果一點沒瘦,為什麼?
經常跑步的人身心更健康
個人成長:
我是誰?|會客廳名片NO.1—曉多
一場車禍讓我明白:人生本來很沉重,我們要懂得放鬆自己
方法|從月薪3000到兼職月入過萬成長之路(下)
從月薪3000到兼職月入過萬成長之路(上)
寫作才是最好的社交
— THE END —
作者:曉多,曉多會客廳創始人,簡書作者,四線城市公務員、馬拉松跑者、公考培訓師,擅長時間、自我管理 ,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