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醫生》手稿被偷帶出境 後被中情局秘密運回

2021-01-14 騰訊網

[摘要]1956年5月,一位義大利書探前往莫斯科郊外,拜訪詩人帕斯捷爾納克。他離開時帶走了帕斯捷爾納克首部小說的書稿,以及作者託付的一句話:「這是《日瓦戈醫生》,願這本書流傳全世界。」

《日瓦戈醫生》的多種譯本在世界流傳的同時,帕斯捷爾納克在蘇聯國內遭到了疾風驟雨般的輿論抨擊,而美國中央情報局則秘密印刷了一批俄文版《日瓦戈醫生》,偷偷運進蘇聯。《日瓦戈醫生》被捲入冷戰雙方意識形態鬥爭的漩渦。

這段不同尋常的往事,在2014年被彼得·芬恩和彼特拉·庫維寫成了這本《當圖書成為武器:「日瓦戈事件」始末》。該書中文版日前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文為序言。

蘇聯作家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

《日瓦戈醫生》於1957年在西方出版,次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這觸發了冷戰時期規模最大的文化風暴。《日瓦戈醫生》一直是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小說。然而,出版這部書經歷過多少磨難,在兩個超級大國意識形態爭鬥導致的分化世界上,這部小說如何激起軒然大波,卻很少有讀者知道。

帕斯捷爾納克獲諾獎被視為反蘇挑釁

《日瓦戈醫生》在蘇聯被列為禁書,克裡姆林宮試圖利用義大利共產黨,阻止這部小說的譯本在義大利出版。莫斯科官方和義大利共產黨領袖,向帕斯捷爾納克和他的米蘭出版商詹賈科莫·菲爾特瑞奈利發出威脅。這兩個從未謀過面的人頂住壓力,結成出版史上最偉大的合夥契約。他們之間的秘密通信由可靠的聯繫人傳遞,通信內容本身就是一部藝術自由的宣言。

1959年《日瓦戈醫生》巴黎簡裝俄語版,部分通過中情局人員分發給在西歐的蘇聯觀光客。

蘇聯在廣泛報導中對《日瓦戈醫生》表示出敵意,結果,這本原本可能只有少數精英讀者的書,變成了全球暢銷書。瑞典學院決定,將195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授給帕斯捷爾納克,本已驚人的空前銷售量繼續猛增。此前,帕斯捷爾納克曾因他的詩作多次獲諾獎提名,但這部小說出版後,帕斯捷爾納克幾乎成為該獎項的不貳人選。

克裡姆林宮將諾貝爾獎頒給帕斯捷爾納克視為反蘇挑釁,組織起殘酷的國內批判運動,誹謗這位作家是叛國者。帕斯捷爾納克被逼到自殺的邊緣。對這位老年作家的打擊規模和惡毒程度讓全世界感到震驚。從歐內斯特·海明威到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全世界不同領域的人物出面保護帕斯捷爾納克。

在帕斯捷爾納克生活的社會中,小說、詩歌、戲劇是極為重要的交流和娛樂形式。文學作品的主題、美學價值和政治取向是引起激烈意識形態爭論的主題,有時候,論戰的失敗者要付出生命代價。1917年革命後,有將近1500位蘇聯作家因各種所謂違規行為被處決或死在勞動營裡。作家們要麼集中改造為新的「蘇維埃人」,要麼受隔離,在一些情況下,會被處決。文學的作用要麼是為革命服務,要麼是為國家的敵人服務。

蘇聯領導層對革命文藝作過廣泛的論述,他們一連幾個鐘頭做長篇報告,談論小說和詩歌的作用,他們召集作家到克裡姆林宮,向他們灌輸應該負起的責任。克裡姆林宮的主人體驗過文學在社會轉化中發揮的力量,因此關注文學作品。

在尼古拉·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小說《怎麼辦》中,對革命領導人弗拉基米爾·列寧的描寫被激進化了。列寧說:「文藝屬於人民,必須得到群眾的理解,受到群眾的熱愛;必須團結群眾,提升群眾的感情、思想和願望;必須激發他們去行動,激發他們的藝術直覺。廣大工農大眾連黑麵包都吃不飽,難道我們能向少數人供應精緻的甜點?」

20世紀30年代初期,史達林鞏固了自己的權力,他將這個國家的文學生活置於嚴厲的控制之下。文學不再是政黨的同盟,而是其奴僕。20世紀20年代有過的藝術活力枯萎了。史達林自己在青年時期曾經是個詩人,也是個貪婪的小說讀者,有時候一天就會貪婪地讀幾百頁。對書中自己不喜歡的內容,他會劃紅線標出。對於什麼戲劇能上舞臺演出,要由他本人做出權衡。他曾經給帕斯捷爾納克打電話,討論一位名叫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的詩人,談論這個人作詩的水平。但他談論的其實是曼德爾施塔姆的命運。這個國家的主要文學獎項要由他決定頒發給哪位作家,這個獎項自然命名為「史達林獎」。

蘇聯大眾熱切渴望讀到偉大的傑作,但這種願望難以得到滿足。這個國家的書架上堆滿了按命令生產的乾巴巴公式化垃圾作品。以賽亞·伯林認為,那些書全都是「無可救藥的平庸之作。」凡是堅持以自己的聲音講話的作家,都能得到大眾近乎崇拜的報償——在少數這種作家中,就有帕斯捷爾納克和詩人安娜·阿赫瑪託娃。朗誦他們的作品時,聽眾能擠滿音樂廳,縱使他們的作品受到查禁,也會在大眾之間口耳相傳。

《日瓦戈醫生》是向一個被毀滅的時代致敬

在白海附近的奧鮑澤卡強制勞動營裡,有些受監禁的人們以誰背誦帕斯捷爾納克的作品最多來取樂,來相互支持。流亡的俄國批評家維克多·弗蘭克解析帕斯捷爾納克的訴求時說,在他的詩中,「天空更加湛藍,星星更加明亮,雨聲更加響亮,太陽更加毒烈……在俄國文學界,甚至在全世界,沒有任何一位詩人有能力讓我們日常生活中平庸的事物獲得如此的魔力。在他犀利的目光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微不足道,都不是無足輕重的。他有童真的眼睛,仿佛他是最先踏上一顆新行星的人,對一切都看得真切。積著雨水的小水潭、窗臺、鏡架、圍裙、列車車門、隔開溼外套的髮髻網——日常生活中種種微不足道的瑣細物品,在他筆下都能轉化成永恆的歡樂。」

這位詩人與共產黨、黨的領導人和蘇聯文學界保持的關係中,存在著深深的矛盾。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清洗之前,帕斯捷爾納克曾創作過歌頌列寧和史達林的詩歌,有一個時期,他為史達林的狡詐和權勢所迷惑。但是,隨著大清洗的鮮血在全國各地流淌,他對蘇維埃國家開始感到深深的失望。

至於眾多作家遭到無情吞噬,他為什麼能倖存下來,並不能簡單做出解釋。大清洗的恐怖往往十分怪誕而隨意,忠實者被大片除掉,某些可疑人物卻倖存下來。帕斯捷爾納克受到運氣的呵護,他的國際聲譽也是他的護身符,也許最關鍵的原因是史達林曾作過一番評論,讚賞這位詩人獨特且時而怪誕的天賦。

在蘇聯大清洗期間,由群眾舉手表決是否處決政治犯。

帕斯捷爾納克並不尋求與當局對抗,他刻意隱居鄉下,自己的創作並不公諸於眾。他於1945年開始創作《日瓦戈醫生》,花費了10年工夫才完成。帕斯捷爾納克幾度生病;因為需要掙錢曾受委託翻譯外國作品;還因為他的抱負日益增強,對筆下流出的內容感到疑惑,這些情況讓他的寫作進度放慢了。

這實際上是帕斯捷爾納克寫的第一部小說,完成時他已經六十五歲了。他將自己的很多經歷和觀點注入書的字裡行間。《日瓦戈醫生》並不是一部辯論性質的作品,不攻擊蘇聯,也不維護任何其他政治體系。作品的力量在於書中的個人精神,帕斯捷爾納克希望與世人作某種交流,找到一些真實的生活,找到愛。他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想要清算過去,通過「精確的詩意真實性」表現這個時期俄國的歷史。

隨著故事的進展,帕斯捷爾納克意識到,《日瓦戈醫生》將成為對蘇聯歷史的譴責。故事的情節、書中人物、故事體現的氛圍,這些都與蘇聯文學格格不入。故事的字裡行間散發著對「麻木而無情」的意識形態的蔑視情緒,而那種意識形態卻讓他的眾多同行為之歡欣鼓舞。

《日瓦戈醫生》是帕斯捷爾納克的終極願望,是向他心懷情感的一個時代致敬,而那個時代已經遭到了毀滅。他像著了魔一樣,決心出版這部書。這與他的很多同時代人不同,那些人秘密寫作,卻把作品鎖進抽屜。

《日瓦戈醫生》最初的俄文版與美中情局有關

《日瓦戈醫生》先後以義大利文、法文、德文、英文和眾多其他語言出版,但起初並沒有出俄文版。

1958年9月,在布魯塞爾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梵蒂岡展館向蘇聯參觀者散發《日瓦戈醫生》的俄文版,書籍裝幀漂亮,用藍色細棉布做精裝封面。關於這個神秘的版本是如何面世的,立刻出現了很多謠傳。1958年11月最先出現的傳說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是這個版本的秘密出版者。但是直到現在,中央情報局仍矢口否認參與此事。

在過去的年年歲歲中,出現過一系列杜撰的說法,說中央情報局如何得到一部《日瓦戈醫生》的原始書稿,說它用俄文印刷這部書的動機云云。有一則傳說稱,英國情報機構曾在馬爾他迫降一架飛機,因為菲爾特瑞奈利搭乘著這架從莫斯科起飛的飛機,在飛機受控制的過程中,從他公文箱裡取出這部書稿秘密拍了照。但這種事根本沒有發生過。

帕斯捷爾納克的幾位法國朋友相信,獲得諾貝爾獎要有原語版本作證明才行,這種推論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翻炒一遍,但這種想法不對。諾貝爾獎不是中央情報局的目標,而且一份內部資料顯示,中央情報局並沒有向斯德哥爾摩提供這部書。中央情報局不過是想把《日瓦戈醫生》運送到蘇聯,傳遞到蘇聯公民手中。

還有人辯論說,是俄國流亡者在歐洲印刷了俄文版,中央情報局的角色無足輕重,不過是向流亡者陣線組織提供資金支持而已。

其實,中央情報局參與的程度很深。《日瓦戈醫生》的印刷發行由艾森豪總統的行動協調委員會批准,該委員會隸屬於白宮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親自督辦此事,由中央情報局的蘇俄處執行。1958年,中央情報局安排此書在荷蘭出版精裝本,1959年又在首都華盛頓的中央情報局總部出版了這部小說的袖珍平裝本。

《日瓦戈醫生》成了東西方意識形態鬥爭的一件利器,這也是這部書非凡經歷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中情局曾暗助《日瓦戈醫生》在蘇傳播
    與紐約一家小出版商接洽未果後,CIA通過荷蘭同行,找到了海牙的一家出版社。美國駐海牙大使館沃爾特·奇尼告訴荷方人員,這是個「急活兒」,CIA可以提供俄文手稿和優厚的報酬。附加條件很簡單:不能留下任何線索,以防追查到美國或其他情報機關頭上。    1958年9月6日,藍色亞麻布封面的俄文版《日瓦戈醫生》在海牙面世。
  • 動物莊園裡的日瓦戈醫生們
    《日瓦戈醫生》手稿膠片。這一備忘錄屬於最新解密的130份CIA文件,這部分文件詳細解密了《日瓦戈醫生》當年在西方出版與CIA之間的關係。這批文檔也證實了過去幾十年來CIA與《日瓦戈醫生》出版之間的隱秘關係。根據這批解密檔案,CIA不僅幫助《日瓦戈醫生》在西方出版,還通過秘密行動將俄語版《日瓦戈醫生》運回俄羅斯,通過隱秘網絡讓這部小說在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流通。
  • 我找到了所有的魔鬼——日瓦戈醫生傳奇
    帕斯捷爾納克收到稿紙後,悲痛欲絕,他流著淚給塔比澤的遺孀寫信說:希望我的文字配得上您丈夫的紙張。9年後的1946年,蘇聯又掀起鎮壓知識分子運動。9月9日,《真理報》刊登蘇聯作家聯盟的一項決議,指責帕斯捷爾納克是「一位缺乏意識形態的作家」。而就在同一天晚上,帕斯捷爾納克在被秘密警察嚴密監視的一個朋友家裡,向幾個好友朗讀了他寫在塔比澤留下的那些珍貴稿紙上的、一部還沒有取名字的小說的開頭部分。
  • 《日瓦戈醫生》: 一本曾被視為刀劍的書
    讀完手稿後,他對這部小說大為讚賞,認為無論如何都要出版這本書。「不出版這樣的小說,就等於是對文化的犯罪」,曾有人如此評價道。然而,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沒有一個蘇聯作家能在得到當局許可之前,在國外出版自己的作品。這種擅自在國外出版自己作品的行為,被視為蔑視當局的抗議行徑。
  • 《方方日記》與《日瓦戈醫生》
    《方方日記》的美國出版方哈珀柯林斯出版社,也是62年前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的名著《日瓦戈醫生》英文版的出版方——歷史似乎故意安排了一場諷刺性的巧合,將兩本文學水平完全無法相提並論的著作賦予了幾乎相似的命運。
  • 李大興:永遠的日瓦戈醫生
    永遠的日瓦戈醫生文/李大興一 在愛樂人群裡有一個很流行的遊戲:假如你被流放到一個孤島上,只允許你帶一張唱片你會帶哪一張?我曾經讀到一篇文章,作者說他會帶大衛·奧依斯特拉赫1955年首演的蕭士塔高維奇小提琴協奏曲。
  • 日瓦戈醫生事件
    1937年10月28日,在他兒子三歲的生日聚會上,秘密警察帶走了皮利亞尼克。當時的賓客中就有皮利亞尼克的鄰居和好友帕斯捷爾納克夫婦。皮利亞尼克後來被控以一系列反蘇聯罪名,於次年4月被處以極刑。《日瓦戈醫生》可以說是冷戰時期最出名的蘇聯小說,曾以多種文字出版,在許多國家成為暢銷小說。在小說出版後的第二年,作者帕斯捷爾納克被授予了諾貝爾文學獎。
  • 《日瓦戈醫生》
    米沙·高爾東是一位猶太律師的兒子,也住在那裡,日瓦戈和高爾東成了生死之交,跟他倆一起做伴的還有教授的女兒冬妮婭。日瓦戈畢業後娶了冬妮婭。他們的婚後生活很美滿。戰爭爆發前夕,冬妮婭生了個兒子。日瓦戈應徵上了前線,在一所戰地醫院當醫生。他負傷後,在戰地醫院裡遇到了女友拉拉。拉拉母親的情人科洛夫斯基姦污了剛剛成年的拉拉。安季波夫是一個工人出身的科學家,他同情她們母女倆的處境,後來就娶了拉拉為妻。
  • 赫魯雪夫時代,小說《日瓦戈醫生》海外出版的坎坷故事
    很多人知道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其實還有一篇赫魯雪夫時代的帕斯捷爾納克(以下簡稱帕氏)的《日瓦戈醫生》也獲得了該獎。這篇小說在國內不允許出版,而是首先在義大利出版後獲獎的。作者和作品的坎坷故事令人心酸。
  • 《日瓦戈醫生》——諾貝爾文學名著
    米沙·高爾東是一位猶太律師的兒子,也住在那裡,日瓦戈和高爾東成了生死之交,跟他倆一起做伴的還有教授的女兒冬妮婭。日瓦戈畢業後娶了冬妮婭。他們的婚後生活很美滿。戰爭爆發前夕,冬妮婭生了個兒子。日瓦戈應徵上了前線,在一所戰地醫院當醫生。他負傷後,在戰地醫院裡遇到了女友拉拉。拉拉母親的情人科洛夫斯基姦污了剛剛成年的拉拉。安季波夫是一個工人出身的科學家,他同情她們母女倆的處境,後來就娶了拉拉為妻。
  • 【賞析】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
    醫科大學畢業後,他同教授的女兒託尼婭結了婚。在動蕩的年代,少女拉莉莎一家來到了莫斯科。她的美麗和聰穎竟使她遭到了母親的情人科馬羅夫斯基的蹂躪,但她終於憑著自己的堅韌和尊嚴修完了大學,嫁給了熱戀她的安季波夫。戰爭來了,日瓦戈醫生(尤拉)被迫離開託妮婭和剛出生的孩子,到前線當軍醫。拉莉莎的婚姻也一直籠罩在科馬羅夫斯基的陰影下,丈夫帕莎離家從軍。
  • 《日瓦戈醫生》:有一種追求叫「日瓦戈精神」
    《日瓦戈醫生》是俄國著名詩人帕斯捷爾納克的長篇小說,它被認為是俄國繼《戰爭與和平》之後,另一部用廣闊的題材書寫歷史的偉大史詩。它幾乎涉及了20世紀前50年俄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觸及了道德、宗教、法律、政治、哲學等一系列問題,寫出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
  • 《日瓦戈醫生》:但願日日天亮
    無疑,作為文學作品,帕斯捷爾納克的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曾有諾獎之殊榮;作為電影,美國人製作的《日瓦戈醫生》也擁有了奧斯卡的提名,不可謂不成功。這部長篇甚至被評價為繼列夫·託爾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後俄國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也如同另一部榮獲諾獎的作品——肖霍洛夫的《靜靜的頓河》一樣影響深遠。
  • 日瓦戈醫生身上怎麼會有哈姆雷特的影子?為什麼說他是「俄國耶穌」?
    1945年,帕斯捷爾納克開始寫作這部小說,歷時10年方才完成,作者將小說投給《新世界》等雜誌,均遭退稿,於是便把小說手稿交給義大利出版商、意共黨員菲爾特裡內利,後者於1957年在米蘭出版這部小說的俄文版,次年又推出意文版和英文版。蘇聯當局聞訊後立即對帕斯捷爾納克做出嚴厲批評,意共也在蘇共壓力下把那位出版商開除出黨,但這些舉動反而使這部小說在歐洲變得更加出名。
  • 日瓦戈醫生——被拋棄的諾貝爾獎
    我讀的一本書--《日瓦戈醫生》是俄國著名小說家帕斯捷爾納克的最後一個作品,也是他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部作品,該作品曾經被封殺了30年,因為小說中講的是一個婚外情的故事。在一戰時期,日瓦戈是有抱負的好青年,在學完醫術後,他當上了一名醫生,本來他就是想憑藉一己之力去救死扶傷的,結果卻深深感受到沙皇統治的腐敗。隨著二月革命的爆發日瓦戈開始旋轉跳躍,期待著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
  • 《日瓦戈醫生》,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
    《日瓦戈醫生》,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金色的秋風送走炎炎夏日,斷斷續續大半年之久,《日瓦戈醫生》終於要看完了。電影還沒有看,不過,據網上評論,有個老先生說,「1992年春節前,朋友給了我電影《日瓦戈醫生》的錄像帶。我和妻子在大年夜的深晚觀看錄像帶。年幼的女兒和年邁的老外婆及母親此時都已入睡。三個多小時的片子讓我們泣不成聲。」
  • 【名著版電影】《日瓦戈醫生》(在線播放)
    《日瓦戈醫生》01《日瓦戈醫生》02《日瓦戈醫生》03《日瓦戈醫生》04    幼年喪母的日瓦戈(Omar Sharif 飾)被過繼給母親的朋友,自此與繼母一家的小女兒冬妮婭一同成長,並順利修完醫學專業,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醫生。
  • 《日瓦戈醫生》:雪和泥的春天
    《日瓦戈醫生》裡有一章叫「粘滿白糖的花楸樹」,講日瓦戈被擄至遊擊隊後到脫險的經歷,標題意象裡甚至加入了味覺。花楸樹長在遊擊隊營地所在的高坡下,落滿了雪,遊擊隊員要突出白軍的包圍,那些中了彈的遊擊隊員,血流在雪地裡,凝固成土,眼望著似乎甜絲絲的樹,人的氣息慢慢地從他們漸漸暗淡的眼神裡消散。
  • 《日瓦戈醫生》:春天會來,有人卻在冬天離開
    帕斯捷爾納克是蘇聯著名詩人,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就是被諾貝爾文學獎褒獎的《日瓦戈醫生》。《日瓦戈醫生》講述了渺小的個人在宏大的時代變革中漂浮不定的命運。20世紀上半葉的俄羅斯歷經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大變革:昨天還是沙皇統治,今天就是資產階級政權上臺,數月後布爾什維克又將資產階級政府推翻,然後白衛軍復闢,接著又被消滅,接下來是新經濟時期,全部有產階級、知識分子大改造……日瓦戈少年喪母,在舅父的庇護下長大,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和作家,和他曾經寄居的教授家的女兒冬妮婭結為夫妻。後來,日瓦戈做過前線醫生,情勢所迫帶著家人流離輾轉。
  • 《日瓦戈醫生》:一本曾被視為刀劍的書
    多年後,翻譯家藍英年才明白:當年的蘇聯文學課堂上,老師只講了謳歌蘇聯體制的主流作家,而那些不遵循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的非主流作家,一直在遭受擠壓與排斥,無法享有名望。而當他拿起一本非主流作家的書時,感受到無以倫比的震撼,這就是《日瓦戈醫生》。自創作時起,這本書註定將飽受批評與非議。但是,這一本書,最終幫助作者問鼎諾貝爾文學獎。更想不到的是,這本書引發的政治風波,高於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學作品。20世紀風雨激蕩,誰都是時代洪流中的一粒泥沙,來去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