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罕見病極易誤診,身體出現這些症狀需要注意啦!

2020-12-26 健康界

湛江66歲的丁阿姨「感冒」後一直不好,還接連出現頭暈、聲音嘶啞、手腳麻木無力等症狀。輾轉多家醫院,丁阿姨才在廣州醫院找到了病因:罕見的多發性硬化症。

10月中旬的一天早上,丁阿姨醒來後覺得喉嚨痛,還有點咳嗽,她以為自己是「感冒」了,便到附近醫院就診。吃過幾天的感冒藥後,病情卻沒有好轉。

「平時感冒一般兩三天就好了,這次有點奇怪,不僅沒好,還加重了。」接下來幾天,丁阿姨相繼出現了頭暈、聲音嘶啞、右側上唇麻木等症狀。於是她又到上級醫院檢查。醫生檢查發現丁阿姨顱內雙側基底節、左側額葉、中腦及左側延髓有多發異常信號,懷疑是感染性病變。經過一段時間的對症治療,症狀仍沒有改善。

半個月前,丁阿姨還出現了右側肢體麻木無力的症狀,經常站不穩,家屬陪同丁阿姨來到了廣東三九腦科醫院。

入院後,我院神經內二科主任鍾水生為患者完善了相關檢查。我院複查頭顱MR顯示患者顱內有多發性病變,且病變部分呈環形、半環形強化。

醫生對患者影像資料進行了詳細分析:由於患者年紀比較大,顱內多發病變首先考慮是常見於老年人的轉移瘤。從症狀和影像結果上看,也存在寄生蟲感染的可能。此外,患者是在「感冒」後才起病的,也符合脫髓鞘病變的早期症狀。為明確病情,醫生又邀請了影像科、神經外科、腫瘤科等專家進行聯合會診,經過討論分析,排除了轉移瘤及寄生蟲感染等可能,考慮是脫髓鞘病變、多發性硬化症首次發病。

經過激素衝擊治療後,丁阿姨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頭暈、聲音嘶啞、手腳無力等症狀均有改善。複查MR提示丁阿姨顱內的病灶明顯縮小了,且環形、半環形強化病變也都消失了,證實了診斷。目前丁阿姨已經康復出院了。

專家介紹,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罕見的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好發於20-40歲的青年女性。

「之所以叫多發性硬化症,就是因為這種病具有空間和時間的多發性。」醫生解釋,空間多發指病變部位多發,視神經、大腦、腦幹、小腦、脊髓等可能同時或相繼受累;而時間多發則指疾病多有復發。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常見的症狀有視力下降、頭暈、單側肢體麻木無力、走路不穩、三叉神經痛等症狀。由於疾病累及部位廣泛,反覆發作後可能導致癱瘓甚至危及生命。但不同患者症狀差別很大,加上有些症狀並不典型,所以經常被誤診。

醫生提醒大家,如果發現自己在短期內出現視力下降、手腳麻木、走路不穩等情況,除了到眼科、骨科等相關科室進行排查,還應到神經內科檢查。

相關焦點

  • 注意!這種罕見病極易被誤診為腫瘤,深圳第一次發現
    最終,她在深圳市三院被確診為肝紫癜,該病極其罕見,深圳此前未見報導。輾轉多家醫院手術後病理結果令人吃驚現年44歲的高女士在一次腹痛症狀後前往醫院就診,影像學檢查提示她的肝臟有多發的佔位性病變,此後的幾個月時間裡,高女士輾轉了多家醫院進行各種檢查,最終因肝臟多髮結節且性質難定,被懷疑為良性或低度惡性腫瘤。
  • 這種心臟病早期不典型,極易漏診、誤診
    疾病早期症狀不典型,容易忽略而使病情進展,部分患者出現併發症(如房顫、左房血栓、腦梗、心衰等),才被明確診斷。常見累及單個瓣膜(二尖瓣),也可以累及多個瓣膜(二尖瓣及主動脈瓣)。心臟彩超和心電圖是診斷和評估風心病的重要檢查手段。及早發現症狀並診斷是治療的關鍵。我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農村婦女,平時自覺身體狀況良好,還能幹農活。
  • 帕金森病不只是「抖」!醫生提醒,帕金森病初期症狀不典型,易被誤診
    75歲的福州依伯素來身體健康、精神氣足,可兩年前,他突然變得萎靡不振,白天嗜睡、晚上失眠,最後連生活都無法自理。看了許多醫生,但得到的診斷結果卻各不相同,多次診療後,依伯仍舊沒有好轉。近日,依伯來到福建省級機關醫院,被確診為帕金森病,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他的病情明顯好轉。
  • 「不抖」的帕金森病更容易被誤診,帕金森患者怎麼避免被誤診?
    當帕金森患者出現震顫、手抖等症狀之後,已經是進入了帕金森病典型症狀的臨床期,而對於大部分帕金森患者來說,還有一個尤為重要的一個階段是「前驅期」,也就是在帕金森病典型運動症狀出現以前,有些特異性表現已經開始早期預警了。
  • 這種病複雜又隱蔽,還常常被誤診為抑鬱症
    雙相情感障礙是以躁狂或抑鬱的反覆發作和交替發作為特徵的精神疾病,臨床表現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常導致誤診,尤其容易被誤診為抑鬱症。 造成診斷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較輕的躁狂症狀沒有被識別。具體來說,多數病人首次發病表現為抑鬱症狀,隨後的發作儘管出現過躁狂的表現症狀,但易被患者或醫生忽略。
  • 帕金森病非運動症狀易被忽略 需加強早期識別
    「不少人對帕金森病的印象可能停留在『抖手』上,人們對帕金森病的了解多是震顫、肢體僵硬、行動遲緩、姿勢平衡障礙等運動方面的症狀,其實多數帕金森病患者還伴有一系列非運動症狀。」帕金森病人早期出現的非運動症狀極易被漏診和誤診,需加強早期識別、儘早幹預。
  • ...王俊凱突然得的這種病,已"盯上"年輕人!出現這些症狀千萬別忽視…
    有些網友留言,表示自己也得過這種病。 要想了解這種病,就不得不提到耳朵裡有一個重要結構叫「前庭」,它是一個可以使我們感受自身位置改變的器官。很多朋友都有暈車的毛病,也與前庭密切相關。 前庭有三種重要的結構,分別是橢圓囊、球囊和半規管。半規管的主要作用是感受旋轉運動時的位置變化,而球囊和橢圓囊的主要作用是感受重力和直線加速時的位置變化。
  • 頸椎病的症狀 常出現這些症狀或是頸椎病所致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對於我們的身體危害很大,一些年輕人甚至因為頸椎病,不得不臥床休息,浪費了大量的美好年華,當這種疾病並不是無解的,只要我們早治療就可以保護健康,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頸椎病的症狀,頸椎病的危害,頸椎病怎麼預防,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遠離這種疾病。
  • 這種病太容易誤診
    據統計,這種7%國人中招的疾病,經常披著慢性咽炎咳嗽、哮喘、心絞痛、背痛等病症的外衣,極具迷惑性,一不小心就容易誤診、漏診!「哮喘」多年治不好 竟是胃食管反流惹得禍李大伯今年70多歲,平時菸酒不離手的他幾年前開始頻繁胸悶、咳嗽,甚至出現哮喘症狀,話沒說幾句就上氣不接下氣,有時飯後還會出現胃反酸,食物反流和燒心,家人都以為他患上了哮喘,帶著他到醫院的呼吸內科看了很多次,醫生針對李大伯的哮喘症狀開了不少藥,但吃過之後仍不見好轉
  • 兒童腦腫瘤易誤診,孩子出現「感冒」「頭痛」症狀要注意
    在追問病史時,林女士說道:「孩子的身體不是特別好,尤其是近半年來,就經常感冒頭痛。」原來近半年來,小秋就經常說自己頭痛,但林女士見女兒並沒有出現其他明顯的症狀,就以為是小孩體質差,感冒導致的頭痛。所以當小秋說頭痛不舒服時,林女士會給她吃一些感冒藥。小秋每次吃過感冒藥再睡上一覺,都會說沒那麼頭痛了,因此林女士並未重視。
  • 出現這種腰背痛、關節痛等功能性症狀,可能需要看精神科
    當出現腰背痛、腿痛、手指痛等關節疼痛症狀時,不少人懷疑自己得了風溼病,可做了一系列相關檢查,抗O、風溼因子等等都是正常的,沒病啊,可明明關節痛是真實存在的啊?
  • 手足口病出現了新症狀,有這些症狀出現要馬上就醫
    傳統手足口病的皰疹或紅疹往往出現在手足口部位,但近日一些手足口患兒中,症狀卻與傳統的手足口病有所不同。這種新型手足口病判斷為CV-A6型手足口病,和過去常見的手足口病明顯的差別是,它和風疹、藥疹、水痘有點類似,出疹子的面積更廣,而且疹子很密集,看起來很可怕。
  • 出現這些症狀,別再以為是咽炎,可能是食道癌
    這些症狀需留心 食管癌在我國高發,排在惡性腫瘤的第4位,年新發病例15萬以上,佔世界年發病例總數的一半多。河南林州市、輝縣市等地,是中國食管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食管癌的早期表現缺乏特異性,極易被誤診。」河南省腫瘤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孫海波說,食管癌之所以很難在早期發現,一是因為食管癌的早期症狀多不典型、沒有特異性、時好時壞和反覆出現。
  • 它被稱為「癌症之王」,5年生存率低於5%,極易被誤診為胃病
    胰腺癌之所以一經發現就是中晚期,是因為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在發病前幾乎沒有明顯的症狀。去年春天,Dr.X就曾遇到過這樣一位「胃病」患者:患者在幾個月前出現上腹疼痛,且經常出現反酸和飽脹等症狀。在社區醫院做了檢查,發現有淺表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陽性。
  • 麻風病未絕跡,易誤診!深圳女子誤診19次險致殘
    文/羊城派記者 王俊深圳一女子手腿反覆出現腫脹性紅斑,肌肉、關節出現疼痛,兩年多輾轉皮膚科、骨科、中醫科都未能治好。原來,她患上的是麻風病。今年1月27日是第66屆世界防治麻風病日,也是第32屆中國麻風節。深圳市慢病防治中心皮膚科專家強調,麻風病可被治癒,服藥7天後失去傳染性,及早發現治療是防治關鍵。
  • 女性小中風 容易被誤診
    小中風也叫小卒中,指的是症狀相對較輕的腦卒中。雖然症狀較輕,但小中風很容易被誤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相比於男性,女性患小中風更難被診斷出來。一般來說,中風的典型症狀包括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等,一旦出現這些症狀,醫生和患者都會很快考慮到腦卒中。
  • 帕金森病不僅僅是手抖,還有這些症狀需要注意
    帕金森病主要就是出現多巴胺的合成減少,我們的嗅球和嗅覺神經中樞也需要依賴多巴胺作為神經遞質來傳遞嗅覺,當多巴胺減少的時候也會出現嗅覺的減退。2、睡眠障礙超過半數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礙,主要表現出容易做噩夢,經常說夢話,做夢過程中大聲喊叫,還會出現拳打腳踢的情況,需要警惕墜床的情況,床邊需要做好防護。
  • 可能是患上了這種病
    劉女士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眩暈診療中心就診,才知道困擾她的疾病叫前庭性偏頭痛,經積極治療後,她的症狀明顯緩解。長沙市第一醫院眩暈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餘孝君介紹,前庭性偏頭痛,顧名思義,存在前庭症狀(即眩暈或頭暈)和偏頭痛症狀。典型的表現是年輕時有偏頭痛病史,中年後出現頭痛眩暈症狀,往往伴有家族史。
  • 出國看病科普:嬰兒易被誤診為癲癇的症狀
    出國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稱,習慣性運動和自我滿足性發作多屬於嬰幼兒期的行為異常,常見於孤獨症、智力低下或感覺缺陷的兒童,少數精神運動發育正常的兒童也可出現某種行為問題,多為一過性症狀,可自行消失或經矯正後消失
  • 出現這些症狀,需要注意!可能是因為食物過敏引起的
    一般人對於食物過敏的印象,停留在吃海鮮會造成「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的症狀,其實,有很多症狀如頭痛、拉肚子、疲勞、咳嗽等,都可能是由不同的食物引起的,所以我們需要注意是否因為食物引起過敏反應。大家應該學會檢視自己所吃的食物,是否為過敏的來源,儘量避免這些食物,才能解除生活中的不適與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