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翟步庭
「大張高鐵陽高南的晉北文化牆,體現了客站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鐵路文化」「陽高南站實現了現代建築與古典藝術的融合」「近年來最具地域人文藝術特色的精品站房」……
12月15日,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鐵路客站精品工程經驗交流會上,與會人員對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陽高南站給予充分肯定。
在此之前,陽高南站曾獲得北京市結構長城杯金獎、北京市竣工長城杯金獎。陽高南站項目負責人張江華獲得2019年度大西鐵路公司「建設功勳」榮譽稱號和2019年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
「0、1.8‰、7、16、66」這是張江華經驗交流的關鍵詞,創新未有窮其,透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窺探出他是如何帶領項目團隊打造精品站房的。
0!無縫仿古梁創新研發實現技術突破陽高南站坐落於素有「山西肩背、神京屏障」之稱的大同市陽高縣,車站設置2臺4線,站房建築面積為5000平米。
陽高南站候車大廳由8道32.35米跨度的梁組成,每道梁由56塊3種花色的鋁板拼接而成,為實現「一條梁」的效果,張江華和團隊成員通過制定空間換深度、轉印替烤漆、柔性代剛性的方案,最終研究出鏤空分離技術、3D熱轉印花膜、RGB取色、色差ΔE、無縫處理等多項技術,順利攻克了上述難題,實現「無縫銜接」,把原來影響觀感的624條拼縫降為了0。
此項技術實現了國內仿石材梁無縫拼接技術零的突破。
1.8‰!石材精確控制效果顯著在裝修施工中,為了打造精品站房,突出細節管理,體現工匠精神和減少材料損耗,張江華帶領技術團隊精心策劃、現場詳細核尺,認真排版放樣,針對內外裝近2.8萬平方米牆地面石材,他們將石材劃分成了975種規格,從方案策劃到現場實施,從材料駐場到石材進場,從大面鋪貼到細部處理都經過數人把關。
施工現場,他們將每塊石材均編碼排列,反覆測量,每4塊石材必經過色差對比,最終達到了現場零錯誤、零混亂的效果,達到了進場的非標石材不需切割直接按圖安裝,工期大大縮短;他們精打細算精確下料,嚴控廢料損耗和石材質量。
直至施工完畢,現場僅剩50餘平方米石材備料,廢料率僅為1.8‰。
7天!完成原計劃半年完成的工作「影響自己的事就是自己的事」。2019年7月24日,距離陽高站聯調聯試僅剩不到45天的時間,項目仍有25個分布於三縣三十五村、跨度103公裡的崗亭未完成徵地工作。
崗亭若不能按時建成,將直接影響到聯調聯試的如期開始。張江華成立了以項目負責人為總指揮的徵拆小組,與建設單位和管理公司一起挨家挨戶談判,苦口婆心講道理,逐個溝通,一周內順利完成25處崗亭徵地。
16天!完成軌道車庫高大模板體系結構施工2019年8月2日,距離大張鐵路第一次聯調聯試還有41天,陽高南站軌道車庫因結構變更剛剛開始施工。
為了保證工期,張江華團隊優化支撐架方案,8月6日,一次性通過高支模方案專家論證,8月22日,圓滿實現了10.6米高、3427.8平方米模板,41263延米鋼管,3層框架的高支模主體封頂,連墊層在內,結構施工僅用了16天時間!
同時,他們合理利用空間,加強各專業穿插,實現了「主體支撐架拆除與二次結構砌築同時完成」的工況,從基層施工到裝修完成,按正常施工至少要用兩個多月的時間,項目僅用39天,被業主單位認為「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66米!濃縮了深厚的地域人文特色「看到照壁就是到家了。」為給乘客營造「到家」的感覺,張江華團隊深度挖掘陽高當地「雲林寺」「古長城」「窗欞剪紙」「晉北青磚灰瓦照壁」等文化元素,主持設計了《『杏』福陽高》照壁。照壁兩側分別雕刻梧桐和鳳凰,傳達了對旅客幸福綿長和對陽高風調雨順、快速發展的美好祝願。
長66米的仿明清文化長廊,將「晉北文化」元素深度融入站房裝修,圍繞「歷史積澱、古蹟遺址、人文景觀、名優特產」4個主題,設置了「幸福守望、杏韻花開」「陽高遼代磚塔」「雲林寺」「看,大泉山變了樣子」「陽高古長城遺址」「恆山道樂」6幅磚雕,體現了客站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鐵路文化,實現了打造「一站一景」的目標。
張江華和他的小夥伴們,用精益求精的匠心、執著無悔的奉獻,聚眾智,聚眾力,創造了「小亦可精」的行業典範!
奮鬥未有窮期,行者永無止步。新徵程,新藍圖,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將繼續發揚工匠精神,加強站房建設藝術提升,以「一站一景一豐碑」的客站建設目標為國家鐵路建設作貢獻。
關鍵詞 >> 山西,高鐵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