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法》篇《亡論》章,亡國之論
【原文】
三壅:內立(位)朕(勝)胃(謂)之塞,外立(位)朕(勝)胃(謂)之(亻費)(費力bèi),外內皆朕(勝)則君孤直(置)。以此有國,守不固,單(戰)不克,此胃(謂)一雍(壅)。從中令外[謂之]惑,從外令中胃(謂)之[亂]。外內遂諍(爭),則危都國,此胃(謂)二雍(壅)。一人主擅主,命曰蔽光。從中外周,此胃(謂)重雍(壅)。外內為一,國乃更,此胃(謂)三壅。三兇:一曰好兇器;二曰行逆德;三曰縱心欲,此胃(謂)三兇。
【譯文】
所謂「三壅」,受制於皇后勢力,就會造成政令壅塞不通;受制於權臣就會受到脅迫;既受制於皇后勢力,又受制於權臣朋黨,君王也就真正成為孤家寡人了。這種情況下治理國家,防守不能堅固,戰鬥不能取勝,這是「一壅」。篡權幹政者如果假藉中央的名義號令於地方,就會給下面造成困惑;如果以地方勢力來脅迫中央,就會造成混亂,極容易造成中央與外部力量的爭鬥,國都便危在旦夕。這是「二壅」。如果僅僅是一人僭越幹政,這就是遮蔽君王的威儀。如果此人勾結地方勢力內外呼應,這就是最危急的「重壅」。一旦內外合謀行動,也就江山易主了。這是「三壅」。所謂「三兇」,其一,對外兵戎爭鬥,對內酷吏殺伐。其二,對外倒行逆施,對內喪盡天良。其三,玩好嗜欲魅惑於心,無所顧忌,隨心所欲這是「三兇」。
【詳解】
上一次我們聊了造成「危根」的「六危」和「三不辜」。接下來講解「三壅」和「三兇」,這些也是關於可能造成「危根」的因素。
《黃帝四經》作為一個論述治國之道的書籍,雖然託名於黃帝,但也絲毫不影響其價值之高。這一點和《黃帝內經》是一樣的。人們都知道《黃帝內經》,但鮮有知道《黃帝四經》的,甚至很多對道家感興趣的道友都對此書一無所知。
原因主要是歷史上《黃帝四經》曾經失傳兩千餘年,其影響力也就自然很小。再加上1973年才出土,八十年代才公布其內容,真正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還是之後的事。當然也還有一個翻譯不是很到位的緣故,不說普通人,就連絕大多數愛好者的古文閱讀能力也是相對有限的,自然社會的影響力就沒有那麼大。但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國力的上升,文化方面會有一個較大的提升空間,研究的學者會增加,讀者也會更加廣泛。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估計也有不少,估計會成為各個國家領導人的手頭書。所以,雖然潯陽野老(百家號)今天只能自媒體發表,未來還是有機會成書的。
回到正題,「內位勝之塞,外位勝之[被],外內皆則君孤置」。先來解幾個字,熟悉我過去解《老》的朋友知道,先秦有很多通假字,「立」就是「位」,「朕」就是「勝」,「胃」就是「謂」,「直」就是「置」。然後還有一個死字,在今天的電腦字庫中沒有,左邊是單立人,右邊是個「費」,這個字通另一個字,但那個字在今天的電腦字庫裡也沒有,左邊是「費」右邊是「力」,這個字讀被,挾持的意思。
「內位勝之塞」,那麼「內位」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不難,只不過現在不這樣稱呼了,就需要解釋,其實就是皇后的意思。「勝」不是指勝利,而是佔優勢的意思,也就是佔主導地位。比如最著名的就是武則天,是個典型的「內位勝」。「塞」就堵塞、壅塞、不暢通的意思。這當中蘊含的道理就不解釋了,相信小夥伴們都能理解。
《黃帝四經》和《老子》、《莊子》一樣,都是哲學,雖然西方Philosophy的意思是愛智慧,但是其實西方的哲學裡根本沒有智慧,有的只是概念和邏輯關係。什麼叫智慧?「般若」是智慧,可以讓人內心喜悅,了悟生死和釋然得失的通透。兩個西方哲學家能爭論爭論能打起來,但這種事在中國的出家人之間是不太可能發生的,這樣的事只有機會發生在中國武俠劇中的和尚和道士之間。
現在的西方言必及古希臘,不提古希臘都顯得沒文化。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經過羅馬和基督教的統治,中世紀的歐洲人根本不知道還有古希臘文明這回事。直到11世紀後,才在中東那裡知道有個古希臘,原來老厲害了。後來也就到了14世紀,才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文藝復興」,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西方哲學發展到今天,奧地利裔英國籍哲學家維根斯坦(可能是歐洲的最後一個哲學大師),才終於認識到,這個世界有可以說得清和說不清的兩個部分。維根斯坦對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他梳理了邏輯與語言的關係。他認為:哲學是基於語言的思辨,而語言有自己的邊界。於是他清晰地指出了語言邊界的存在,並斷言人生意義(智慧)在語言的邊界之外。
說到這裡,小夥伴們一定會想起盡人皆知的「道可道,非常道」吧。其實,這句話是被篡改了的,同樣出土於馬王堆漢墓的珍貴典籍,帛書《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也,非恆道也」。想知道更多《老子》原文及解讀,可以在我之前的潯陽野老百家號中查找。
我為什麼會扯上這麼一通呢?其實是想告訴大家,雖然今天聽讀或閱讀的你,不太有可能去有治理一個國家的實踐機會,但不可以放棄感悟智慧的努力。今天解讀《黃帝四經》的內容看上去是治國,但是背後的智慧難道就不能用於一個公司的管理上嗎?難道就不能開釋如何做人的真諦嗎?你品,你細細品。
回到解讀,「外位勝之[被]」,這個「外位」是相對於「內位」而言的,因為沒有「外位」這個詞,「外位」指的就是朝中的大臣,也就是受制於外的意思。受制於外必然就等於是被別人綁架了,就好像劫匪槍口前的人質一樣被裹挾了。
「外內皆勝則君孤置」,「內勝」已經很慘了,「外勝」更慘,「內外皆勝」那皇帝就是一個案板上的臘肉。什麼時候切,什麼時候煮,什麼時候吃,吃多少,全憑人家高興。「孤」就是孤助無援,「置」就是擺設。這麼慘的皇帝有嗎,有,漢末的漢靈帝劉宏,就有這麼慘。劉宏既受制於董太后,又受制於宦官十常侍,同時還受制於自己的何皇后和大將軍何進。所以就只能幹點賣官鬻爵,淫亂後宮的事了。
我們今天看到的《黃帝四經》是西漢初期入土的,馬王堆墓主軑侯利蒼約下葬於呂后二年,就是公元前186年,漢靈帝出生於公元後156年。漢高祖劉邦要是知道三百年後自己的江山會陷入這麼慘的境地,一定會好好保存這本書的。你覺得《黃帝四經》值得讀嗎,請在下面回復我。
「以此有國,守不固,戰不克,此謂一壅」。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治理,守,守不;戰,不能取勝。這就是「一壅」的道理。
潯陽野老翻譯撰寫,版權所有,禁止非研究用拷貝,如需引用轉載必須標註來源。更多《黃帝四經》及《老子》解讀請在往期中查找。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亡論》85聲華實寡
逐字逐句詳解《黃帝四經·經法·亡論》86六危
逐字逐句解讀《老子》——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
老子所言不「虛」——道衝,而用之又弗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