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禁忌 —— 來自《黃帝蝦蟆經》的建議

2021-02-12 深度中醫

關於《黃帝蝦蟆經

《黃帝針灸蝦蟆忌》即《黃帝蝦蟆圖》,亦稱《黃帝蝦蟆經》,是中國古老的針灸文獻,為第一部論述人神禁忌、時間禁忌的專著,在古中醫針灸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撰人佚名,成書年代約在東漢到東晉之間。現存一卷(共 9 篇),系日本醫家和氣奕世(公元 16 世紀左右)家傳古卷子本,後經 1796 年(日本寬政八年)丹波元簡抄錄,至 1823 年(日本文政六年),其子丹波元胤於敬業樂群樓雕刻的《衛生彙編》中輯錄了此書,該刻本得以刊行並返傳中國。目前國內所藏均為此本影印版。

 

 

 

「蝦蟆」這個詞有「蝦蟇」、「蛤蟆」、「蟾蜍」等多種寫法,「蝦」,《說文》:「蝦蟆也」。

 

 

黃帝蝦蟆經講什麼?

《黃帝蝦蟆經》僅一卷,共分九章。書中假借「月中有蝦兔」,描繪了逐日、逐月、逐年、四時等理論,「人氣」(氣血)在人體中的變化以及在人體不同穴位和經絡的分布,針灸禁刺、禁忌圖解等。

 

 

為了便於各位簡便和深入了解,現將《黃帝蝦蟆經》的主要思想歸納如下:

 

1.年神舍九部避灸刺法 

年神九部禁忌按九年為一周期,分為神宮、大敦、巨部、頸部、下承、天部、闕庭、脛部、地部九部,分別對應的穴位為中極、天突、肩髃、廉泉、承漿、神庭、伏兔、足三裡、太衝。從一歲開始,周而復始,行年神氣所在之處,所對應的人體部位不可針灸。《黃帝蝦蟆經》理想中人的壽命規定為一百零八歲,從一至九,人體神氣共運行十二次。以 9 年為節律來推算人體元氣或其他精氣之所在,治療時根據其年歲之別,擇時刺灸,如表 1。

2.四季五臟避灸刺法

按春夏秋冬四季,人神應人體四個部位,在對應的季節這些部位禁止針灸。《素問·診要經終論》中說「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素問·金匱真言論》指出:「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該書根據《內經》天幹與五臟的配屬關係,提出了本季本髒所主之日禁刺的觀點;另外,根據五臟所在位置,提出了四季禁刺之法。根據四季各相應臟腑所旺之日,《黃帝蝦蟆經》提出了禁忌灸刺其募穴、俞穴和相應的經脈。人體整個五臟系統的生理、病理都與四時相關,故治療時整個五臟系統都要注重擇時刺灸。認為在五臟分主的季節,禁刺本經及表裡之經所開之竅。同時根據五行生剋勝侮的關係,某髒所主的季節,本經氣盛,必然乘克所侮之髒,此時所乘侮之髒亦為針刺禁處,如表 2。

 

 

3. 逐日避灸刺法

《素問·八正神明論篇》指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廓空無治」。《黃帝蝦蟆經》認為治病時應注意人氣所在,不違天時。根據時辰、月象的不同變化,每月初一到三十的月象。初一至十五,由朔而望,謂之月生;十五至三十,由望而晦,謂之月毀。從每月初經上弦、望日、下弦直到月晦,隨著月亮的盈缺生毀,月中並居的蟾蜍與兔或生或省,而人氣所在之處,當屬禁忌。「兔和蝦蟆所在處,忌不可灸刺傷。」從月生到月毀三十日,每日禁刺具體穴位,如表 3。

 

4.逐時避灸刺法

逐時避灸刺法指每日十二時辰每一時辰都有人體不同部位對應,這些部位在相應的時辰裡是禁止針灸的。《黃帝蝦蟆經》根據《黃帝內經》的「五神」理論,人體氣血的周流亦受一日當中不同時辰的影響。十二時段各有所舍,各時段相應之處不宜灸刺。如表 4,表 5。

 

5.六甲日避灸刺法

古人用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相配來紀日,是以十天幹,十二地支各代表人體的某一部位,按照六十甲子交替排列,人體中有六十個禁刺部位,在相應的時間裡是禁止針灸的。本書將六十個甲子日的每一個甲子日配屬人體的某一部位,隨甲子日的推移,每日禁刺一個部位;而這六十個甲子的每一個甲子中,又有一些甲子日也為禁刺日。《黃帝蝦蟆經》運用幹支紀日,指出了六十甲子為一周期的各個禁忌部位。在全身謹避灸刺的人體圖上,以頭部正中作為甲子日的忌處,順次乙丑、丙寅而至癸酉各日,甲戌、乙亥而至癸未各日,分別忌頭而左部及左上肢各個部位;忌頭而右部及右上肢各個部位。因為六十甲子一周期包含兩月,所以它同樣是根據月象結合人氣所在而立的禁忌部位,如六甲日神遊禁忌圖,表 6

 

  

6.專論灸法

本書「辨灸火木法」篇中,主要分析了施灸時的用火。本書是現存最早記載忌八種木火以灸的中醫書籍。文中「八木之火以灸」是指用松木、柏木、竹木、橘木、榆木、積木、桑木、棗木,不能以八種樹木作為火源點燃艾柱施灸。《醫心方》引陳延之的《小品方》「凡八木之火皆害人肌血(肉)筋脈骨髓,不可以灸也。太上用陽燧之火,其次䃈石之火,天陰以槐木之火為良也。—陽燧是火珠耀日取火也;天陰無日時則鑽槐木取火也。」

關於陽燧之火:《淮南子.天文訓》說:「陽燧見日則然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同書《覽冥訓》說「陽燧取火於日,方諸取露於月」。高誘注「陽燧,金也。取金杯無緣者,熟摩令熱,日中時以當日下,以艾承之,則燃得火也」。陽燧(遂)又稱火鏡,亦作「陽鑑」,是對日聚光取火的青銅凹面鏡﹔陰燧又稱水鏡、方諸,亦稱鑑諸、鑑燧,是月夜承接露水的盤子。

    䃈石之火是指用䃈石擊出之火,故名。䃈石,古代取火的器具,色黑似玉。古時常用以點燃艾炷。

 

槐木之火

本文節選自長春中醫藥大學 2016 屆碩士學位論文《黃帝蝦蟆經的文獻研究》,作者劉婧瑤。有刪改。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的針灸理論體系對後世的影響如何?
    元明以後許多醫家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如以忽泰必烈、滑伯仁為代表提出的十四經理論,就是在《靈樞·營氣》經脈流注次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而且,因為經絡理論在針灸學理論中的重要位置,後世醫家在解釋疾病表現或對其他臟腑組織器官的影響時,無不以《靈樞·經脈》中的經絡理論為指導。腧穴方面,雖然《黃帝內經》中的記載不夠完善,但是其中的許多內容仍然影響著後世的腧穴理論。
  • 皇甫謐與《針灸甲乙經》
    他用百折不撓的精神,設法借來了需要的醫書,經窮搜博採,獲得了大量的資料。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針經》(即《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纂集起來,加以綜合比較,「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並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終於寫出了一部為後世針灸學樹立了規範的巨著——《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也稱《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
  • 【古籍】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於是詔準王惟一主持鑄造針灸銅人,王氏又撰《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於之配合,由宋朝政府刻於石碑而頒行全國,是為首次國家級的經穴大整理,為針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王惟一,北宋著名針灸學家,為翰林醫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藥奉御騎都尉。設計並監製了聞名中外的針灸銅人,並撰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考訂了《明堂針灸圖》,校正了《黃帝八十一難經》。
  • 楊上善與《黃帝內經明堂》、《黃帝內經太素》
    另外,楊上善尚著有《黃帝內經明堂類成》,據《舊唐書》載其有十三卷,今僅存殘本序文及第一卷手太陰肺經,名為《黃帝內經明堂》《黃帝內經太素》的針灸特色《黃帝內經太素》對《黃帝內經》原文的歸類注釋,其中有很多關於針灸內容的章節,如在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三十中,就有關於經絡、腧穴、刺灸方法及針灸治療各種疾病的專門記載,反映出楊上善深諳針灸學的基本理論和臨床實踐
  • 針灸能治腰椎間盤突出嗎?牢記這4點禁忌,讓腰椎間盤突出好得快
    生活中,有不少患者選擇中醫保守治療的方法,其中一種重要的治療方式就是針灸。經過一段時間的針灸治療,並積極配合其他治療方式,是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腰痛、麻木、水腫、炎症等症狀,有利於身體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不過,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若要做針灸,應牢記以下這4點禁忌,才能讓腰椎間盤突出症好得快。
  • 名醫拾遺——王執中與《針灸資生經》
    王執中對針灸的學術貢獻主要體現在其編著了《針灸資生經》,這是一部文獻價值、臨床價值均非常高的針灸書,對後世針灸學的影響甚至已經超過北宋官修針灸經典《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該書卷一所載腧穴及其編次均直接採用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並據《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九、卷一百補錄了11穴,總計載穴365個,而不是人們以往所認為的360穴。卷二實際上是王執中的針灸論文集,集中體現王氏對於取穴、施灸、灸後護理、針灸禁忌以及針藥關係等針灸學基本問題的獨到見解。
  • 明明白白學中醫|中醫是怎樣用針灸治病的(下)
    ②遠部選穴:也叫循經取穴,是指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規律,臟腑、頭面或軀幹病證選取有屬絡關係的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經絡穴位。如胃病取足三裡穴等。③辨證選穴:是指根據某些病症經過辨證,在其所屬臟腑經絡選取相應治療作用的腧穴。如心腎不交的失眠,辨證屬心腎兩經,選取心、腎兩經的神門、太溪等穴位治療。
  • 針灸大成——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穴歌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溪偏歷溫溜長,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五裡近,臂臑肩髃巨骨當,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號迎香(左右四十穴)。此一經起於商陽,終於迎香,取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曲池,與井滎俞原經合也。
  • 王惟一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王惟一精於《內經》、《難經》中的針灸理論,廣泛收集各家對針灸醫學的見識,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於宋仁宗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奉敕撰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並附有《穴腧都數》一卷。《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又名《新鑄銅人針灸圖經》,簡稱《銅人經》或《銅人》。
  • 符籙的佩戴禁忌
    大家好今天是農曆辛丑年的第一天,歲末年關很多朋友都會有求符籙的習慣,我今天就說說符籙相關的禁忌   道教有很多符籙,這些符籙是代代相傳下來的,傳說中具有莫大的神通,可以號令神將,代表著自然界的磁場運作,變化多端。那麼,當你擁有了一道符籙,應該如何佩戴呢?又有什麼禁忌呢?
  • 針灸的歷史(上)
    針灸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其學術思想也隨著臨床醫學經驗的積累漸漸完善。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
  • 【經典解析】《黃帝地母經》
    《地母經》是《黃帝地母經》的簡稱,相傳為軒轅氏黃帝所著,伴隨著黃帝起造的曆書《黃曆》和中國的文化歷史一直在流傳。
  • 我讀《神農本草經》317蝦蟆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晴 氣溫10-25℃317蝦蟆【原文】蝦蟆,味辛,寒。
  • 解讀《黃帝地母經》
    故而被後人以地母來命名經文《黃帝地母經》,經就是代表永恆真理和絕對真理的著作,後人效法而不可改動。《地母經》即《黃帝地母經》,以「黃帝」命之,其成書年代從無史料文獻可考,實際是後人的杜撰。傳說是軒轅氏黃帝所著,伴隨著黃帝其作的另一部書《黃曆》一起流傳下來至今。《路史》稱:公元前4428年2月8日即癸酉年二月初二(戊子)日黃帝生。
  • 針灸的前世今生,一根銀針主乾坤
    針灸療法最早見於戰國時代問世的《黃帝內經》。書中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針灸術。《黃帝內經》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即有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以及與經脈系統相關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等,並對腧穴、針灸方法、針刺適應症和禁忌症等做了詳細的論述。
  • 《黃帝內經》的源與流(下)
    西晉時名醫皇甫謐撰《針灸甲乙經》,序中稱「《七略·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卷。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皇甫謐去仲景未遠,其言當有所本。說明東漢時醫家已將《黃帝內經》分作兩部分,一部分以論析醫理為主,一部分以經絡針灸為主,前者名之以《素問》,後者署名不定,或直稱《九卷》如仲景,或稱《針經》如皇甫謐。從此《黃帝內經》分為兩部,兩部命運亦各有起伏。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中原板蕩,衣冠圖籍隨之南渡。東晉時,《黃帝內經》或《素問》之名未曾出現於史冊。
  • 《針灸甲乙經》中針灸精華大總結
    (一)精神集中地辨證《針灸甲乙經》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候已明,後乃存針。眾脈所見,眾兇所聞。外內相得,無以先行。可玩往來,乃施於人」。指出凡用針治病,必須集中精神辨證,將五臟的虛實肯定下來,按三部九侯的切脈明確診斷,然後再用針。
  • 中醫古籍閱讀《針灸甲乙經》卷一
    取黃帝《素問》、《針經》、《明堂》三部之書,撰為《針灸經》十二卷,歷古儒者之不能及也。或曰∶《素問》、《針經》、《明堂》三部之書,非黃帝書,似出於戰國。曰∶人生天地之間,八尺之軀,髒之堅脆,之乎。非大聖上智,孰能知之,戰國之人何與焉。大哉!《黃帝內經》十八卷,《針經》三卷傳,學之者鮮矣。唐·甄權但修《明堂圖》,孫思邈從而和之,其餘篇第亦不能盡言之。
  • 新刊補註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新刊補註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為北宋醫官王惟一奉旨編修。
  • 古代世界各大文明都有過針刺療法,為何只有中國發展出了針灸體系
    針灸其實是針刺和灸炙兩種療法的合稱,其原理都是用外物刺激人體各處靜脈穴道、激發人體潛能、祛除潛在病灶,不同的是前者是用尖銳的物體刺穿穴道、後者是用艾草之類植物點燃後產生的熱量刺激穴位,療效近似。針灸在中國的起源非常古老,不提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少在商朝中期,就已經有了專用的針刺療法工具——砭石,也就是石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