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金飯碗」不保?也許更應該看到:工資決定機制在變、薪酬結構...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愉見財經

作者 | 張穎馨、嚴沁雯

來源 | 財經五月花

導讀 | 愉見財經

最近銀行業的熱門話題是:你降薪了嗎?愉記個人覺得這個問題答案其實挺明顯,若作為薪酬成本項來看,肯定是會更加控制的;但若要說「普遍降薪」,這一點又很容易被闢「謠」了。

審時度勢,這是一個「金融少賺點,多讓利實體」的話語體系和利潤安排時期,咱們心知肚明就好了,人艱不拆。

所以比起降薪,「愉見財經」覺得更值得觀察的趨勢是,國有機構大鍋飯氣息更加被打破,工資決定機制更在發生改變,和效益增長、風險指標、乃至服務實體指標都更加掛鈎。薪酬的結構也在發生改變。

《財經》雜誌有一篇報導,就是向著這個方向去採訪和分析的(尤其見下文後半部分解讀),今晚分享給大家閱讀。鳴謝作者張穎馨、嚴沁雯,以及對文章亦有貢獻的張威、唐郡,鳴謝編輯袁滿老師。

「沒趕上加薪,倒趕上降薪。此刻,被降薪的我坐在辦公室裡應對降薪的輿情。」一名不久前入職某銀行品牌部的工作人員向《財經》記者表示。

近日,一張關於金融業降薪的聊天記錄截圖引爆社交平臺。截圖顯示,應政策要求影響,國內金融業要全體降薪。其中,中信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降薪20%和30%。

隨即,市場熱議銀行業將掀集體降薪潮。不少銀行基層員工表示,近年來銀行「金飯碗」變成「泥飯碗」,薪資早已「降無可降」。

8月7日,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在回應薪酬問題時均表示,目前沒有降薪的計劃和安排。

中信銀行表示,根據中信集團部署,中信銀行將按照市場化原則和公司治理要求核定工資總額,工資總額與整體經營情況相掛鈎。截至目前,中信銀行沒有統一降薪的安排。

據《財經》記者了解,確實有部分銀行已採取降薪或變相降薪措施。其中,政策性銀行此前已在籌劃降薪事宜。對於最新是否有具體降薪安排,截至發稿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均未向《財經》記者回應。

關於銀行業是否會集體降薪的討論愈演愈烈。有觀點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實體經濟遭受不小影響,從上市公司淨利潤來看,銀行業獨佔鰲頭,因此適當降薪有利於讓利實體經濟;亦有觀點指出,銀行業員工薪酬有漲有跌,應與銀行經營狀況掛鈎。總體來看,受多重因素影響,今年部分銀行會有一定的降薪壓力,但不存在大面積或大幅度降薪的情況。

「金飯碗」不保?

Y

針對降薪一事,某股份制銀行總行工作人員透露,最近幾個月工資確實出現下調,且部分內部福利已逐步取消。「沒有收到正式降薪通知,但最近每月拿到手的工資相較之前來說,少了上千餘元。」

「降薪的傳聞似乎每年市場都會傳,我們目前沒有聽說這個消息。」也有股份制銀行員工向《財經》記者表示。

有國有大行中層管理人員告訴《財經》記者,並未明確收到與降薪相關的通知與要求。從近期工資收入來看,月度工資並未發生變化,但績效維持不變甚至有所下調。「按照往年的情況來看,績效一般都會有呈上升的趨勢,現在維持不變已經很難,相當於變相降薪。」

部分國有大行基層業務員則頗為擔憂。相較於股份制銀行等,國有大行的薪資水平本就較低,目前已經「降無可降」。據某國有大行業務員透露,疫情期間,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不足3000元。

另有城商行員工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所在行沒有提出降薪,但明顯加大了考核力度。由於疫情影響,業績指標難以完成,最終就體現為績效工資的下降。

根據部分A股上市銀行披露的2019年年報計算(未加權的情況下,按照「本期工資總額=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期初應付職工薪酬」大致計算各家銀行年度支付工資,再根據披露的員工數量,計算平均收入。由於各家銀行年報披露的口徑不一,統計會有偏差),從員工月均薪酬來看,股份制銀行收入普遍較高。

央行《2019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2017和2018年中國商業銀行平均成本收入比低於30%,而大部分國際主要銀行成本收入比高於50%。這一方面與人員成本有關。中國商業銀行人均職工費用低於國際主要銀行,而人均資產規模在國際上卻處於中等水平,約是亞洲新興市場的1.5倍,相當於用較低的職工費用水平,實現了與國際主要銀行相當的人均資產管理水平。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告訴《財經》記者,「近期傳出金融業降薪的消息,可能是由於近年來,尤其受疫情衝擊以來,各行業經營都受到衝擊。銀行業也不例外,需要讓利實體經濟,今年利潤整體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市場普遍認為銀行要壓縮成本。」

一位國有大行員工向《財經》記者透露,事實上,從今年年初開始,績效工資就開始全部與業績掛鈎,「以前是吃大鍋飯,績效1/3與業績掛鈎,做得好的只會多一些;現在是全部掛鈎,最近在我們網點,業績好的員工績效是我的10倍。」

不僅如此,上述員工表示,最近其所在分行改革動作特別大。「最明顯的是我們開始搞業績考核,三個月不達標就轉崗或者待崗,而且部門還在搞合併,我都覺得自己要被辭退了。」該員工認為,這是銀行在縮減開支。

「降薪潮將至」背後

Y

值得注意的是,在針對降薪消息的回應中,四大行均提到,財政部推動實施了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目前各行工資總額按照市場化原則制定。

據《財經》記者了解,財政部於2019年10月和2020年1月分別印發《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實施辦法》和《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實施細則》(下稱《細則》)。上述文件對金融企業的工資總額及其增幅要如何計算作出了具體的說明。

根據《細則》內容,金融企業工資總額增長以貫徹落實國家宏觀政策,服務微觀經濟、服務實體經濟為重點,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等因素合理確定。計算公式為:金融企業當年工資總額=上年度工資總額基數×(1+W)。其中,W為工資總額增幅,以Y作為函數計算確定,W和Y的函數關係如下:

其中,Y=聯動指標增幅*綜合考核係數。

聯動指標增幅需要結合企業行業特點、經營實際,分類合理確定。對於銀行、證券公司等商業性金融企業,聯動增幅一般為淨利潤增幅;對於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可以申請增加營業收入增速作為加權計算,但權重原則上不超過30%。

另一方面,綜合考核係數依據績效評價結果和考核目標實現程度確定。計算公式為:綜合考核係數=績效評級係數*80%+考核目標*20%。其中,績效評級係數依據金融企業績效評價相關規定確定;考核目標係數為金融企業考核指標完成情況與董事會設定的考核目標的比值,設定上下限封頂值,上限為1,下限為0。

在工資總額的增幅方面,《細則》也給出了指導意見。「金融企業工資總額增幅還應當根據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等市場水平對標進行合理調整。」

《細則》還提到,「金融企業未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者適度下降。其中,國有資本減值幅度超過10%的,工資總額降幅原則上不低於5%。」

對於金融企業中不同崗位職工的工資,《細則》也進行明確,「金融企業集團總部職工平均工資增幅原則上應低於本企業在崗職工工資增幅;金融企業中高級管理崗位人員平均工資增幅原則上不高於本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幅。」

今年6月8日,財政部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國有金融企業公司總額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下稱《通知》)。在上述《細則》的基礎上,《通知》再次對國有金融企業工資總額管理的相關問題作出明確指示。

以「工資總額增減幅對等」問題為例,《通知》明確,「金融企業與工資聯動的經濟效益指標下降時,可選擇按照經濟效益同等降幅確定工資總額降幅,或者選擇按照《細則》,採用非對稱下降方式確定工資總額降幅。在經濟效益重新恢復增長後,工資總額增幅應與經濟效益下降時選擇的工資總額降幅保持對等一致。同時,在經濟效益指標回升至經濟效益下降前的水平之前,工資總額不得超過經濟效益下降前的水平。」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根據財政部門要求,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正在發生改變,國有金融企業薪酬水平與服務實體經濟以及自身效益增長、風險控制這些指標更緊密掛鈎。如果經營業績下降,薪酬可能下降;如果經營業績上升,薪酬則可能上升。是工資的決定機制在改變,薪酬結構在優化,傳言中整個銀行業大幅度降薪的判斷是不能成立的。

年內銀行業降薪承壓

Y

董希淼直言,目前存在不同銀行業績分化加劇,以及同一銀行不同崗位薪酬分化加大這兩個趨勢。

「第一,不同的銀行經營業績分化會加劇。經營狀況好的銀行可能會更好,經營不善的銀行業績可能會變得比較差,甚至負增長,薪酬分化也將相應地加大。第二,同一家銀行不同崗位的薪酬分化會更加明顯。例如,因金融科技被重視,網絡金融、技術研發等部門與崗位,會加大對其的薪酬激勵度,包括短期和中長期激勵。而可被技術替代的、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崗位,薪酬下降是自然的。」董希淼說。

基於此,董希淼強調,這些年來,銀行業員工薪酬有漲有跌,近兩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不存在普遍漲薪,也不會大幅度降薪。

不可否認,今年銀行業確實存在不小的降薪壓力。「雖然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國家政策層面的降薪要求和安排,但是這並不代表2020年銀行業不會出現降薪潮。」某銀行業分析師告訴《財經》記者,受市場環境、政策導向、輿論等多重因素影響,銀行業2020年整體利潤實現可能面臨增長緩慢或下降的巨大壓力,淨利增速下降不可避免會對員工薪酬產生影響。

此前的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關於1.5萬億讓利如何具體落實?7月10日,在人民銀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曾介紹說,1.5萬億讓利主要是分三塊:一塊是利率的下行實現金融市場或者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大概是9300億元;第二塊是直達實體經濟的政策工具加上還本付息政策,共計2300億元;三是通過銀行減少收費3200億元。

7月11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銀保監會督促銀行保持利潤合理增長,做實利潤、用好利潤。要更大力度讓利實體經濟,及時填補撥備缺口,全面覆蓋風險損失,切實補充資本。

7月23日,銀保監會在提及下半年監管工作時指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提早謀劃應對銀行業不良資產大幅增長,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嚴格資產質量分類,做實利潤、提足撥備、補充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

「從向實體經濟讓利、要應對此後可能出現的不良等方面來看,商業銀行的利潤會直接或間接地減少,而這可能就會造成銀行員工薪酬總量的降低,部分銀行降薪或是不可避免的。」上述分析師指出。

另據銀保監會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6001億元,同比增長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4個百分點。

周茂華進一步指出,疫情反覆勢必導致全球經濟修復時間延長,全球長期低利率或負利率環境對銀行盈利前景,甚至穩定性都構成壓力,以及中國金融業加快對外開放,這些都要求中國銀行業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銀行體系改革應該有一系列動作,不會僅僅為降薪而降薪,而是會有更多配套改革政策,激勵相容,市場化改革應該是大方向。」周茂華說。

相關焦點

  •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規定(目的、工資結構、工齡工資、薪資調整)
    薪酬管理規定(試行)一、目的為規範公司員工薪酬管理,根據工作內容、工作能力、工作表現和對公司所做出的貢獻。切實做到外部具有競爭性,內部具有公平性,切實有效發揮分配的激勵機制與約束作用,提高員工的積極性,特制訂本管理規定。二、適用範圍本管理規定適用於本公司全體員工。各部門必須嚴格按照此管理規定執行,未經總經理同意,任何個人和部門不得本規定執行。
  • 人均薪酬60萬 今天 你拖後腿了嗎
    升職瓶頸,究竟跳槽到什麼行業才有更快速的上升通道?  如果只從薪資角度看,哪一個行業更有「錢」途?  雖然網際網路和金融業常被認為是禿頭行業,但你掉的每一根頭髮都不會被遺忘。以金融業為代表,它擁有著工資更高的下限。
  • 如何設置合理的薪酬結構?
    除了工資和獎金,薪酬結構還包括年終獎。年終獎,是發給行為的。全年的行為表現越好,年終獎也就越高。所以,所謂的薪酬結構,其實指的就是工資、獎金、年終獎的結構。也就是,每個崗位工資、獎金、年終獎這三筆錢的比例構成是什麼?每家公司,都有很多不同的崗位,崗位之間的差異非常之大。
  • 薪酬設計:微軟公司的薪酬結構
    薪酬設計:微軟公司的薪酬結構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微軟憑藉自身高科技力量的原動力,乘風險投資之風,以資本市場為翼,馳騁千裡,盡顯風流。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微軟公司的薪酬結構。微軟的薪酬分為貨幣性薪酬體系(基於能力的薪酬體系、以認股權為核心的薪酬激勵體系、獨具特色的福利保健體系)和非貨幣性薪酬體系(晉升機會、培訓機會、個性化的工作環境)一、基於能力薪酬體系「能力」是一個包含了技能、知識及人格特徵的有層次的結構,針對不同能力層次,能力薪酬也就有著不同的體現形式
  • 薪酬結構對導購的影響(上)
    如果薪酬機制出現了問題,那麼必然會影響到我們的團隊。怎樣才能做出科學的合理的薪酬機制?今日分享內容:薪酬結構對導購的影響。所以當時給店長的回覆就是跟全體員工再次明確公司的薪酬方案,並且對每個員工的驚喜工資進行提醒或溝通。讓他們隨時都知道,除了常規的薪資,我還能額外拿到錢。千萬不要認為員工記性好,向員工傳達了一次薪酬方案,他們就應該記得很清楚。不,這個觀念是錯誤的,薪酬方案,一定要跟員工多次進行確認。
  • 人均年薪最高61萬,銀行薪酬又上熱搜!工資有那麼高嗎?員工:被平均...
    券商中國此前報導,銀行人均薪酬整體呈現「股份行>城商行及農商行>國有大行」的結構。其中,股份行的人均工資、人均員工費用均位於領先水平,而國有大行的薪資結構中福利佔比普遍較高。當然,如果把整體的員工費用拆分為工資獎金、福利兩大部分,不同銀行兩部分薪酬的佔比也並不相同。以國有大行為例,除郵儲銀行外,其餘大行的員工工資獎金普遍佔比2/3,但這些銀行的福利水平相對較好,福利在薪酬中佔比約1/3。
  • 失落的銀行,褪色的「金飯碗」
    作者 | 林則煌設計 | 周亦琪出品 | 人民數字FINTECH體制內的工作穩定,常被稱為「鐵飯碗」,而銀行的工作,不僅穩定還高薪,則被譽為「金飯碗」。只不過,這個「金飯碗」正在慢慢褪色。微博超話「今天你從銀行辭職了嗎」中的討論依舊熱火朝天,在知乎中搜索「銀行」,映入眼帘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銀行工作很恐怖嗎?」。
  • 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以及中信銀行已就薪酬問題公開進行了答覆,均表明...
    一則聊天記錄顯示,應政策要求影響,全國金融業要全體降薪,其中中信銀行被點名要降薪20%、建設銀行要降薪30%。消息一出,引發業內擔憂。對此消息,截至記者發稿,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以及中信銀行已就薪酬問題公開進行了答覆,均表明目前沒有統一降薪的安排。
  • 薪酬結構的力量
    藥店員工一直存在著一種普遍現象,就是店長、代班和營業員三個崗位工資各只相差200元,銷售提成都是平分,然而店長的責任大,事情又多,每次開會都是挨罵的對象,這樣一來,更沒人願意當店長。 同樣是碳元素,鑽石與石墨的排列順序不一樣,結果也截然不同:一個最硬,一個卻很柔軟。
  • 我努力考上985,不是為了在銀行當「櫃員」,銀行還是金飯碗嗎?
    甚至有畢業生吐槽銀行櫃員這份工作:每天都做著周而復始的工作,每天都在重複,時間久了會讓人身心疲憊。銀行櫃員真的像大學生所說的那樣嗎?這份職業是不是金飯碗?畢業生還需理性對待。銀行還屬於金飯碗嗎?銀行的制度以及晉升機制非常完善高校畢業生進銀行工作是個不錯的選擇。國內銀行眾多,銀行內部的體制機制相當完善,對於畢業生來說,日後的成長與晉升相對透明,有嚴格的制度規範。
  • HR應該清楚的工資、薪酬、價值分配模式概念及工資薪酬的區別
    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首先要對工資、薪酬的概念及其區別與聯繫有清晰的認知,同時還要清楚價值分配模式的概念。這是開展工作的基礎。薪酬:是指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各種形式勞動報酬的總和,它包括貨幣和可以轉化為貨幣的一切,以及各種非貨幣形式的酬勞,如福利、保險、各種補償、培訓、度假、額外服務等。它既有經濟性的,也有非經濟性的,當然也包括精神性的。工資與薪酬的區別:從概念的內涵上,工資包含於薪酬之內,薪酬較工資的內涵更大、更廣、更為嚴謹。
  • 濟寧農商銀行:深化薪酬機制改革 激發轉型發展活力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程雪曉)今年以來,濟寧農商銀行貫徹落實省聯社「關於持續推進和深化『三項機制』改革」安排部署,以薪酬改革作為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有效激發了員工隊伍的活力,助推各項主營業務取得新突破。
  • 企業薪酬結構的分類及組合方式的選擇
    企業薪酬結構的分類及組合方式的選擇企業領導者首先要分清,薪酬模式確定的是橫向的總體薪酬水平,薪酬結構確定的是內部分配比例和組成關係。例如基於能效的的薪酬模式可以確定每個崗位的總薪酬相對《薪酬職級表》的位置,但是薪酬模式要通過薪酬結構來體現,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的分配就是具體的實現手段。
  • 上市銀行薪酬PK 平安銀行最高
    一邊廂是員工工資總額整體上漲,另一邊廂則是人員人數整體下降。記者梳理數據發現,2019年,21家銀行共計減員3432人。其中6家銀行的員工人數同比減少,另15家銀行的員工人數同比增加。有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銀行在轉型中,對人才的質素要求更高,同樣投入也會更大。
  • 銀行離職的年輕人:我考985、211是為了工資,不是來當櫃員
    突然熱搜上出現熱點話題,那就是「今天你從銀行離職了?」,以至於不了解的人還在想,為什麼要從銀行離開?很多人們常將在銀行工作比作「金飯碗」。甚至為了進入銀行,寫著難於上青天的筆試題目,面臨著「過五關斬六將」的局面,可見,銀行是人人想進去的地方。
  • 【優化薪酬體系】薪酬結構設計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需求,是薪酬永遠需要解決的一對矛盾。科學的、藝術的薪酬能夠較好的平衡這一矛盾。薪酬結構設計沒有定式,還是要從企業發展目標、目前遇到的問題著手:薪酬結構設計要回答三個問題1、薪酬組成部分有哪些大的類型通常包括固定薪酬、中短期績效薪酬、中長期激勵、津貼及福利部分。再細分,固定薪酬還包括崗位工資、能力工資等。
  • 人力資源總監薪酬月薪3萬怎麼設計工資結構和績效考核
    人力資源總監薪酬月薪3萬怎麼設計工資結構和績效考核薪酬的本質是服務於公司發展戰略,反映公司價值觀,通過合理的薪酬體系設計,吸引、保留、激勵公司戰略發展所需的核心人才,貫徹付薪的基本理念:提倡什麼,獎勵什麼;越做到什麼,越獎勵什麼。
  • 工資支付熱點問題解析及完善企業薪酬制度思路
    雙方協商的重點應該是國家強制性規定以外的內容,國家或地方政府政策中凡有「應當」「不得」等表述的條款必須執行外,其他內容,企業都可以與員工協商「量身定製」。  三是應急調整機制。  完善企業薪酬制度體系  一是優化工資結構。  突發事件中,哪些企業能得到員工支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誰的薪酬分配公平和更有競爭優勢。在四大機制引下,新的工資結構如下:  保障工資,保障員工基本生活所需以最低工資標準為基礎,所有員工標準一。體現基本生活工資的公平分配。
  • 民生銀行:公司建立「以崗定價、崗變薪變、按績取酬」的薪酬分配製度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2月9日訊,有投資者向民生銀行提問, 請問董秘,公司最近進行的崗位薪酬改革能介紹一下嗎?如何保證能者上庸者下?現在其他銀行高管都在增持股票,請問民生銀行高管的薪酬與市值掛鈎是如何規定的?
  • 飯店的薪酬結構設計
    我跟他說很難, 因為疫情的原因會對整個社會,整個行業的帶來嚴重影響,僅通過薪酬設計這一種辦法來解決確實比較牽強,但是可以通過重新設計薪酬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虧損,甚至盈利。那具體應該如何做呢?通過進一步地調研,了解到該飯店員工的薪酬總額與銷售業績的依賴程度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