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2021-01-09 腦洞外星人

一戰,對於人類來說,絕對是一件具有標誌性的事件。幾乎每一片大陸都被戰火蔓延,不同的國家以不同的形式,捲入到戰爭當中。中國也不例外。當時中國為了取回德國在青島的主權,曾先後派出14萬勞工,遠赴歐洲,參與一戰。不過,除了派出勞工,當時的中國,還發生了另外一些事情。

一戰從1914年的7月開始,到1918年的11月結束。所以,我們的講述,也以時間作為基本線,講一些當時的大事件。

第一年:1914年。一戰爆發的時候,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考慮到民國成立只有三年,國力有限,便宣布中立,不參與到戰爭當中。不料,此時的日本早已虎視眈眈。他們知道山東青島過去曾是德國人的租界,於是,他們以對德國宣戰的形式,強行佔據青島。其實在一戰初期,德國曾表示願意把膠州灣一帶的土地歸還給中國,只不過被日本從中作梗,才不得已作罷。

不過,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對日本的入侵,卻毫無辦法。因為實力實在相差太多了。而在同一年,袁世凱做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的總統任期無限延長,並且由自己指認下任總統人選。這就意味著,袁世凱的總統,其實跟過去的皇帝,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並且有可能成為袁家的總統。

同年,因為歐洲各國忙於戰爭,無力顧及中國市場,使得當時中國的民族工業,得到了發展的機會。因為弟子有限,所以,發展的大多是麵粉、紡織、火柴這一類的輕工業。這段時期,也是中國輕工業的一段黃金時期。

第二年:1915年。因為日本不斷提出的要求,袁世凱開始跟日本據理力爭。袁世凱確實是盡力了。但爭取到的結果,並不讓很多人滿意。所以,國內很多人開始反對日本提出的條約,也就是「二十一條約」。袁世凱當時曾說過,埋頭幹十年,跟日本抬頭見。不夠,給他的時間並沒有那麼多。因為他開始宣布自己要稱帝了,並定下「洪憲」的年號。一開始時,袁世凱因為國內外都有人支持,沒想到稱帝後,卻是海內外共同反對。紛紛掀起「討袁」的聲號。

圖為袁世凱稱帝

第三年:1916年。袁世凱因為稱帝失敗,不僅聲望驟降,而且各地手握實權的總督,也紛紛反對,只好宣布放棄稱帝,轉而讓段祺瑞執掌大權。同年6月,袁世凱去世。中國從此進入軍閥混戰的時代。

這一年也是中國足球隊第一次出國到菲律賓比賽,只是成績並不理想,兩場球賽都失敗了。

第四年:1917年。軍閥混戰的苗頭開始顯現。由不同人支持的不同軍閥,開始粉墨登場。袁世凱去世前,曾指認黎元洪擔任總統。黎元洪聲望不錯,只是沒有實權。而段祺瑞則是當時北洋軍中的實權人物。兩人明爭暗鬥。

圖為黎元洪

圖為段祺瑞

除了這兩個,還有張勳這個留著辮子的北洋軍閥也不甘寂寞,帶著著他的辮子軍,到北京,找了康有為和攝政王載灃,準備拉著溥儀,搞一次大清朝復闢。當然,張勳的這次復闢,很快就宣告失敗。

這一年的中國,混亂更加明顯。不過,因為歐洲戰爭上,德國的節節失利,中國趁著這個機會,收回了德國在中國天津、漢口兩個租界。

第五年:1918年。這是一戰結束的一年。原本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本該收回德國在青島的主權。所以,一戰消息傳回國內時,全國上下都非常高興。

可誰也沒想到,在第二年的時候,在凡爾賽和約上,中國被英、法等過徹底出賣,德國在中國的利益,完全割讓給日本。這件事對中國打擊很大,但也讓中國明白,只有真正的自強不息,強大起來,才能被尊重。

相關焦點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1月11日,大家第一眼看到這個日子會想到什麼?中國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購物狂歡日,可能是光棍節。但對於全世界而言,其實這一天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終戰日。百年前的今日,德國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結束了令整個歐洲滿目瘡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 【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上)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
  • 100多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其導火索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14年8月2日,德軍入侵比利時和法國,把這兩個國家,還包括後來的英國、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拖入到德俄衝突中,從而引發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
  •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看疫情,告訴你為何要重倉中國!
    當前肆虐全球的疫情,很可能成中國經濟和股市崛起的契機!這是有歷史依據的。美國借第一次世界大戰起飛1914年6月開始於歐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讓歐洲股市暴跌。疫情或成中國崛起的跳板2019年發生的疫情,先在中國爆發,中國以舉國之力,2個月內基本結束戰鬥。這是可以載入史冊的抗疫大戰!
  • 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你知道嗎?
    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你知道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7月28日,對應我國歷史時間就是民國三年,當時袁世凱是民國總統。
  • 歷史上的今天: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在105年前的今天,1914年8月2日,德軍入侵比利時和法國,把這兩個國家,還包括後來的英國、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拖入到德俄衝突中,從而引發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無可避免的嗎?
    當涉及國家徵稅的負擔分配,以及當國家收入回饋社會時誰應當是受惠者這些問題時,這種矛盾便毫無遮掩地顯現出來。鑑於這樣的社會矛盾,執政當局便越來越傾向於把內政與外交政策相聯繫,並根據現實的利益關係把內政外交當作相互支撐的工具,以達到穩定現存社會制度的目的。人們總是能夠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內政外交方面的深層次原因按其輕重緩急、直接間接來進行歸類排序。
  • 一篇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百年之際」的深度好文!
    這是建在法國貢比涅森林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協定籤字遺址上的停戰協定紀念碑。 ) (一)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德兩國正式開戰的那個晚上,英國外交大臣格雷對著倫敦夜空感嘆:「整個歐洲的燈火正在熄滅。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將不會再看到它們被重新點燃。」這句話成為那段黑暗歲月最蒼涼的註腳。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落下了帷幕,戰敗的同盟國被迫籤訂了《凡爾賽條約》《凡爾賽條約》大家都知道在第一次世界爆發之前,歐洲已經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各行各業飛速發展,創造力在那個時候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經濟也迅速的發展,取得的成果是比以前的總和還要多,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 中國是在什麼情況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中國已經是一個主權不完整的半殖民地國家,那麼,為什麼還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捲入帝國主義大國爭奪世界霸權的戰爭中去呢?從帝國主義角度來看,美、日都希望通過拉攏中國參戰方面增強協約國方面力量,孤立同盟國,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對華控制,進而把中國徹底變為自己的殖民地。
  •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聖誕節休戰時發生了什麼?
    1914年聖誕前夜,在一戰西線潮溼泥濘的戰壕裡,發生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聖誕節休戰。它仍然是大戰或歷史上任何戰爭中最傳奇和最奇怪的時刻之一。後來成為著名漫畫家的英國機槍手布魯斯·貝爾斯法特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了這一點。就像他的大多數同伴一樣,皇家沃裡克郡團第一營的步兵,他度過了假期前夜,在泥濘中顫抖,試圖保暖。
  • 第一次世界大戰
    名    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時間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塞拉耶佛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其中的導火索是什麼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其導火索是奧地利皇儲斐迪南德大公被一個波士尼亞塞爾維亞人刺殺,但更深刻的原因在於歐洲不斷增長的民族主義與兩大對抗的軍事聯盟。俄羅斯和奧匈帝國早在19世紀後期就已經圍繞巴爾幹半島問題針鋒相對。到1914年9月,憑藉人數上的優勢,俄羅斯佔領了東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全境。
  • 塞拉耶佛事件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及其現實教訓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由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新組建的南斯拉夫王國所取代。首都在貝爾格勒。在塞國它被稱為Vidovdan,用來紀念1389年因一名塞族人在帳篷內被蘇丹人刺殺而爆發的反抗奧斯曼帝國的科索沃戰役。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繁榮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從1914年到1918年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根據戰後的數據統計,有900萬士兵死亡,包括2100萬受傷,還有700萬殘疾人。當然還有一千萬平民喪生,一戰的爆發,讓德國和法國,各自失去了80%的15至49歲男人。
  • 第一次世界大戰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人間煉獄
    說實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性質上多少還有點不同,這也就決定了戰爭的慘烈程度不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帶有侵略性質的非正義的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之間的戰爭。
  • 中國、美國、歐洲正在進行第四次世界大戰
    在大家的眼中世界近代只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可是我並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世界正在經歷第四次世界大戰,並打的驚心動魄、如火如荼,勝負難料。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這是一場熱戰。主要是同盟國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與協約國的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之間的戰爭。
  •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歷史的開端(上)
    正是在時間的流淌中,時代的特性在悄然發生著轉換。如果要在我們通常所說的近代和現代之間劃出一條時間標誌的話,理應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當然現在的歷史學家更喜歡使用20世紀這樣的時間坐標。國外歷史學家也說,事實上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啟了20世紀的大門,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的「婦女敢死營」,作戰勇猛,下場卻很悲慘
    雖然中國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西方有聖女貞德為國奮戰。但那只是少數,而到了二十世紀,女權主義興起,婦女的地位得到提升,女子參軍也變得常見起來。但當時的女性大多居於二線,不直接參與戰鬥。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俄國,卻組建過一支「婦女敢死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