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朝竟出了一個俘虜皇帝,來看看他是誰

2020-12-14 小滿說王者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上,要說哪個朝代的皇帝最有骨氣,那麼肯定是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短短10個字透漏出了明朝皇帝的骨氣。明太祖朱元璋亂世中雄起,奪取了天下,明成祖朱棣五徵北部蠻夷,病死徵途中。但想這兩位千古一帝絕不會想到自己的後人中竟然會出現一位俘虜皇帝,它就是明朝兩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一位極有傳奇色彩的皇帝。

開創了仁宣之治的一代明帝朱瞻基英年早逝,將自己的萬裡江山傳給了幼子朱祁鎮。朱祁鎮一生的夢想就是像自己的祖輩們一樣徵戰四方,平定北部蠻夷。但是很顯然這個從小嬌生慣養的小皇帝並無那樣的實力,所以當這位意氣風發的小皇帝率領著祖輩們為他留下的50萬大軍按著大臣們安排好的路線,按照劇本編寫的那樣,沿著邊境線橫掃那些蠻夷之族。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月有陰晴月缺。在明朝歷史上扮演者著重要作用的另一位風雲人物閃亮登場--太監。

明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太監王振鼓動這位皇帝前往自己的家鄉以完成自己光宗耀祖的豐功偉績。這位太監體察民情,命令大軍不可踐踏自己家鄉的莊稼地,因為這些地方小皇帝已經賞給他了。在路過一個叫做土木堡的地方,五十萬大軍沿著下著雨的泥濘小道被他們嚇得聞風喪膽的蠻夷小族的三萬軍人兩個衝鋒打得全軍覆沒。而這位小皇帝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俘虜皇帝,在這位皇帝呆在那北方嚴寒之地,成為了他心目中蠻子的搖錢樹,但是敲詐的內容還沒有想好,明朝就有了另外一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因此這位皇帝立馬升級,成為了太上皇,明朝的精明內閣們立馬讓他們的老上司變成了空頭支票。

也先(蒙有一位統一蒙古族的大汗)一氣之下攻打北京城,明朝的另一位軍事奇才于謙(那位寫下了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英豪,人生目標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給這位蒙古族第一軍事奇才上了一堂軍事實踐課。這位太上皇成為了也先大人陣前搖旗吶喊的擺設。最後這位皇帝被蒙古騎兵保護著送回來了,他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也先大人結義為兄弟,兄弟二人把酒言歡下簽訂了合約,訂了大明北部近一個世紀的和平安定。

在這位明英宗殺了自己弟弟朱祁鈺再掌皇權時,也先率領著大軍助其再次登基。

朱祁鎮一生可以說既經受了榮華,也經受了苦難。他因為自己的任性使大明的50萬英靈慘死。他的父親為他留下了三楊,張輔這樣的文武大臣,他有能力成為一個明君,但是明朝的太監明顯在他的人生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50萬人大軍的死亡和幾年如狗一樣的生活給這位皇帝上了深深的一課,他徹底的從一個小孩成長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皇,殺了自己的弟弟朱祁鈺重掌皇權,殺了一代名臣于謙而被後人大罵。他兩度掌握權利登上帝位,成為一個俘虜皇帝,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但歷史永遠會記得土木堡50萬英魂,永遠記得他手刃了自己的弟弟,他也永遠被上了讓大明國由盛轉衰的罪名。

相關焦點

  •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到底是謊言,還是名副其實?
    明成祖朱棣就是這九大塞王之一,並且靠著自身實力以靖難之役來奪位成功,將建文帝趕下皇位,成為皇帝。所以朱棣遷都北京,其①是以皇帝鎮邊的模式取代塞王守邊模式,避免了再出現一個像他野心勃勃的塞王,效仿他造反奪取江山。
  • 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背後的真相原來是這樣
    在中國古代的王朝中,明朝有一句很牛的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兩句話是相互關聯的。明朝的皇帝建都北京,親自鎮守在北部邊陲。當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下的時候,皇帝們首當其衝,阻擋他們的步伐。從天子守國門的好處來說,有幾大好處。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有幾個皇帝守國門,又有幾個死社稷
    說起明朝,我們知道是漢民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很多人對這個王朝有特殊的情懷,有時候覺得這個王朝到處都好。即使這個王朝的皇帝有很多不務正業,但大家還是覺得很厲害。有人甚至用「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種順口溜來讚揚明朝。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不論是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還是庚戌之變俺答直攻北京。明朝都沒有認輸,用自己堅忍頑強的力量抗爭到底。明朝是當之無愧的最有骨氣的朝代,少有皇帝能做到如明朝皇帝一般,自己打江山,自己守江山。
  • 中國最有血性的漢人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首《詠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皇帝朱元璋所寫。朱元璋雖是農民出身,但是他的膽略與才氣,明朝以前的皇帝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不但赤手空拳打下了大明江山,並為他的子孫留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而且他的後人也都做到了這一點,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在清軍攻陷北京時,吊死煤山。
  • 為何說明朝是天子守國門,看明朝地圖就發現,皇帝是不得不守國門
    說起明朝的皇帝,可以說很多人比較感興趣。因為明朝的皇帝真的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明君、昏君、庸君等全部都有。不過後世對於明朝的皇帝有一句話概括,這句話用來形容他們的共性。「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意思皇帝直接守衛者明朝的大門,直接為江山社稷而死。
  • 明朝的硬氣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由來
    靖康之難後朱棣從北平起事之後一路衝入南京登基稱帝,由於北方受到了多方威脅,再加上北平是朱棣起事的根據地,他對北平有著獨特的情感,於是便遷都到了北平。但從地理上來看,北平臨近邊關重鎮山海關,又加上是皇都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於是在民間久而久之就有著天子守國門流傳了下來。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做到這整句話的,只有這一個王朝!
    說起中華的歷代王朝,明朝絕對稱得上是最有骨氣的一個王朝。哪怕是今天,明朝皇帝「不和親,不割地,不納貢,不稱臣!」拒絕一切不合理的行為也讓人們津津樂道。在明朝時期,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明教那些「有骨氣」的皇帝們。
  • 明朝:天子不曾守國門,君王作死於社稷
    提起明朝,許多人對它的評價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其實這種觀點帶有很大的個人崇拜和主觀意識,如果大家好好研究下歷史,就會發現明朝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偉大。所以北京可以說是關係到明朝的生死存亡。所以明成祖朱棣必須對其進行重點防守。北京是朱棣的龍興之地,也是他的老家,這個地方如果讓一個將領去鎮守保不齊會和自己一樣篡位,所以只能朱棣自己親自去鎮守,於是朱棣便遷都北京,這才有了所謂的「天子守國門」。
  • 《明朝那些事兒》——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你一定會顛覆,歷史即枯燥這樣的認知,這本書一經出版,就榮登噹噹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出版之後更是暢銷5年,銷量突破1,000萬冊,被中國教育學會倡導為中學生必讀好書,但你知道嗎?這一套書的前身,只是一部網絡連載小說,而作者本人在創作的時候,這是一名喜歡看歷史小說的普通職員,但他覺得當時的歷史小說都太過於說教,沒有觀感,於是自己上手憑藉著出眾的文筆和對歷史的熱誠創作出了這一部堪稱是中國版的《紙牌屋》。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地處邊城的北京為何會被朱棣立為都城
    當時一共有三個選擇,一個是前元首都北京,一個是六朝古都金陵(南京),還有一個便是朱元璋的老家鳳陽,最終朱元璋權衡利弊,決定定都繁華的南京。但鑑於北元勢力長存,北京城是朝不保夕,於是派第四子朱棣守北京。在朱元璋駕崩後,皇太孫朱允炆登基,改元為建文,史稱建文帝。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是個笑話,明朝遠沒有說的那麼好
    廢宰相,設內閣,皇權加強,宦官專政在政治上,明朝廢除了流傳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設置內閣,將皇權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原本宰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對皇帝進行制約。奇葩皇帝扎堆要想讓一個國家強大,一個是要有賢明的君主,一個是要有正直能幹的臣子。明朝賢明的君主有,在明初,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也就這幾個,後來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君主,你要是說奢靡享樂,好色昏庸這都是各朝廢物皇帝的標配,也沒什麼稀奇的。
  • 解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
    一提到中國歷史上的強盛王朝,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強漢盛唐,但不一定,歷史上,遊牧民族曾三次席捲了歐亞大陸,他們分別是匈奴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 ,相比當時歐洲各國,中國被蠻夷所統治的時間較短,在強盛的蒙古鐵騎徵伐世界時,雖是軟弱無能的南宋王朝,但最後漢人崛起攻滅大元帝國,建立大明帝國,漢朝除武帝時期都對外族進行過和親,唐朝建立初期也曾對突厥進行和親,宋朝更不用說,割地賠款、進貢歲幣,而明朝不賠款
  • 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後,崇禎皇帝為何不選擇外逃?
    二、崇禎皇帝已成孤家寡人一個,無人護送他殺出重圍 1644年4月25日,崇禎皇帝在上煤山之前,曾經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出人意料的是,沒有一個大臣響應他的召喚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出自哪裡,為社稷而死的君王有哪些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個典故出自明朝,講的是永樂帝朱棣遷都北京和崇禎吊死煤山的故事。朱棣當了皇帝後,一方面南京是朱允炆的勢力範圍,他的控制能力較弱,所以朱棣顧慮重重。另一方面,由於他這個皇位是奪取朱允炆的,而南京處處都有建文帝的身影,這也讓朱棣心存芥蒂。同時,南京的大臣、百姓也有不少心向著建文帝,所以朱棣也擔憂,於是決定遷都北京。
  • 朱祁鎮:明朝皇帝中唯一當過俘虜,卻兩次做皇帝
    明朝的皇帝大家都知道,如何形容呢?只能說,很有特點。喜歡玩蛐蛐的、喜歡做木匠的、熱衷房中術的等等。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明朝作為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有著非常強大的氣節,可以說明朝在中國古代的氣節那是首屈一指,為什麼這樣說?
  • 為何明朝會成為古代中國最有骨氣的朝代?後人太需要骨氣了
    明朝成為最為骨氣的王朝,根源於一句話。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之所以是古代中國最有骨氣的朝代,就是對這句話的總結。縱觀明朝近三百年,似乎的確做到了這句話。這段話,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明朝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英雄無敵3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讓我們殺出個黎明
    不夜城的酒館我們發現了最強英雄大臉爵士,看來他上次戰敗後選擇了棄暗投明,自然是大大歡迎,速度將他招募出來。看看大臉爵士的技能屬性,完美的三號主力英雄出現了!賣一點點資源,招募出兩條黑龍,再讓大臉爵士去魔法塔深造一下魔法,最後在城中造一個魔力漩渦,末日黑龍軍團就此誕生!
  • 崖山之戰中,這對君臣將「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表現到了極致
    公元1279年,正月,在那個海風苦澀、炮聲震耳的初春,一個剛滿42歲的剛毅大臣,對著年僅9歲,懵懂無知的小皇帝,說到:「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死,萬勿重蹈德祐皇帝覆轍。德祐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
  • 明朝有多少個皇帝,具體都有什麼功績?
    明朝一共有十六皇帝,這裡面不包括死後追諡的,如朱標和嘉靖帝的父親等。明朝皇帝個個都是奇葩,都有一段傳奇故事,不過對明朝皇帝後人還是有一個不錯的總結: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算是恰與其分吧。8、明憲宗朱見深(1447~1497年)9、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明孝宗是明中期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只有一個老婆的皇帝。他的功績主要表現在:仁愛寬厚,生活簡樸,勤奮敬業,司法公正,廣開言路,懲治腐敗,打擊奸佞,重用賢能,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