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上,要說哪個朝代的皇帝最有骨氣,那麼肯定是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短短10個字透漏出了明朝皇帝的骨氣。明太祖朱元璋亂世中雄起,奪取了天下,明成祖朱棣五徵北部蠻夷,病死徵途中。但想這兩位千古一帝絕不會想到自己的後人中竟然會出現一位俘虜皇帝,它就是明朝兩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一位極有傳奇色彩的皇帝。
開創了仁宣之治的一代明帝朱瞻基英年早逝,將自己的萬裡江山傳給了幼子朱祁鎮。朱祁鎮一生的夢想就是像自己的祖輩們一樣徵戰四方,平定北部蠻夷。但是很顯然這個從小嬌生慣養的小皇帝並無那樣的實力,所以當這位意氣風發的小皇帝率領著祖輩們為他留下的50萬大軍按著大臣們安排好的路線,按照劇本編寫的那樣,沿著邊境線橫掃那些蠻夷之族。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月有陰晴月缺。在明朝歷史上扮演者著重要作用的另一位風雲人物閃亮登場--太監。
明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太監王振鼓動這位皇帝前往自己的家鄉以完成自己光宗耀祖的豐功偉績。這位太監體察民情,命令大軍不可踐踏自己家鄉的莊稼地,因為這些地方小皇帝已經賞給他了。在路過一個叫做土木堡的地方,五十萬大軍沿著下著雨的泥濘小道被他們嚇得聞風喪膽的蠻夷小族的三萬軍人兩個衝鋒打得全軍覆沒。而這位小皇帝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俘虜皇帝,在這位皇帝呆在那北方嚴寒之地,成為了他心目中蠻子的搖錢樹,但是敲詐的內容還沒有想好,明朝就有了另外一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因此這位皇帝立馬升級,成為了太上皇,明朝的精明內閣們立馬讓他們的老上司變成了空頭支票。
也先(蒙有一位統一蒙古族的大汗)一氣之下攻打北京城,明朝的另一位軍事奇才于謙(那位寫下了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英豪,人生目標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給這位蒙古族第一軍事奇才上了一堂軍事實踐課。這位太上皇成為了也先大人陣前搖旗吶喊的擺設。最後這位皇帝被蒙古騎兵保護著送回來了,他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也先大人結義為兄弟,兄弟二人把酒言歡下簽訂了合約,訂了大明北部近一個世紀的和平安定。
在這位明英宗殺了自己弟弟朱祁鈺再掌皇權時,也先率領著大軍助其再次登基。
朱祁鎮一生可以說既經受了榮華,也經受了苦難。他因為自己的任性使大明的50萬英靈慘死。他的父親為他留下了三楊,張輔這樣的文武大臣,他有能力成為一個明君,但是明朝的太監明顯在他的人生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50萬人大軍的死亡和幾年如狗一樣的生活給這位皇帝上了深深的一課,他徹底的從一個小孩成長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皇,殺了自己的弟弟朱祁鈺重掌皇權,殺了一代名臣于謙而被後人大罵。他兩度掌握權利登上帝位,成為一個俘虜皇帝,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但歷史永遠會記得土木堡50萬英魂,永遠記得他手刃了自己的弟弟,他也永遠被上了讓大明國由盛轉衰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