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在「關照」裡的古絲路

2021-03-05 洪漠如


背景音樂

在甘肅的最後一站是嘉峪關,這像似冥冥之中的安排。古陽關和玉門關畢竟已經廢棄,去新疆,是從這裡過玉門出去的。地圖上的玉門市和玉門關是兩回事,玉門關是一個遺址景區,從文化層面講,可能知名度要高一些;玉門市是一個石油城,從建設層面講,可能知名度要高一些。搞建設和文化守望一樣,付出的犧牲特別大。甘肅西部這片土地,有說不完的大國行者故事。從張騫到常惠,從林則徐到左宗棠,直到後來,「兩彈一星」的元勳,石油人,支援邊區的幹部,以及很多不為我們所知的故事都埋藏在戈壁灘的黃沙中了。

扼守要害的關隘

如今,很多當年保密的任務都逐漸被揭秘,很多無私奉獻的人也已經作古。當我們再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層層疊疊的歷史之間,充盈著一股令人敬畏的浩然正氣。

嘉峪關的大規模修建是在明朝時期,明朝的軍事配置相較於兩漢要保守很多,漢朝是將西域融為一體,並且設立了類似行政公署的職能部門,衛戍以及關隘充當著警察、警報以及公共服務功能。明朝設立的關隘完全是一種分界線的功能,明朝初年,帝國的皇帝們都還雄心勃勃,在嘉峪關外延伸到西域還設立了不少軍事衛所。後期,隨著國力的衰弱,以及和西域的經濟連接一直沒有被激活,那些衛所全部都廢棄了,最後只能退守到長城沿線。

祁連山下的雄關

嘉峪關的選址還是充滿著智慧,不然也不會讓後來的那些軍事名家看了一眼之後就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主持修建嘉峪關的是明朝的開國將領馮勝,他的塑像被立在嘉峪關下面。與朱元璋一起創業的兄弟都沒有什麼好結果,馮勝也死於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這位面向西域,目光如炬的戰略型人才,在帝國的權力中心化作齏粉。但他的作品嘉峪關讓他名留青史。

大明開國名將馮勝

明朝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權力高度集中的帝國,戶籍、商貿乃至很多社會職業在明初時期都被國家給你安排好了。對於商業貿易的管束極其嚴苛,為了控制茶馬貿易,朱元璋不惜殺掉自己的女婿來警示天下。所以明朝的社會氛圍是在一種緊張、高壓的狀態下有序運行著。嘉峪關作為帝國的一個重要關隘,這裡作為很多政策的實際執行地,個體命運在一個龐大的帝國體系下充滿了無奈。

遊擊將軍府的芮寧

嘉峪關歷任遊擊將軍名單

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滿速兒汗攻下嘉峪關,遊擊將軍芮寧陣亡。我們在嘉峪關的遊擊將軍府可以看到的那張歷任嘉峪關遊擊將軍名單,芮寧之後,明朝沒有再任命遊擊將軍。整個帝國系統轉換成了防守態勢。古絲路是一條漫長的歷史存在,這對於東西方的探險家而言都充滿了誘惑。1605年,葡萄牙人鄂本篤在古絲路文獻的誘惑下風塵僕僕的一路東來。那時候,大航海的序幕已經徐徐展開,在海洋和陸地都趨於保守的明王朝並沒有意識到這一世界潮流,鄂本篤的腳步止於嘉峪關。

嘉峪關內

那時候明朝的對外貿易政策只有一個,那就是貢賜貿易。你覺得你的東西很有特點,那就帶著來敬獻給皇帝,然後皇帝再給你賞賜商品作為回饋。為了彰顯大國風採,在這種貿易中皇帝回賜的商品自然不會太寒磣。但貢賜貿易的名額很有限。有明一朝的政治精英始終還是沒有理解貿易對於一個國家乃至社會的重要意義。千裡趕來的鄂本篤沒有政治資源,進不了貢賜貿易的名單,也就沒辦法東進。在這個過程中,他聽說有一位來自西方的同仁叫利瑪竇,他已經在北京站穩了腳跟,於是就寫信給利瑪竇陳述了他的困境與訴求。書信從嘉峪關發出去,鄂本篤在漫長的等待中花光了自己的積蓄,等利瑪竇的回信送達他手中時,貧困交加的他已經身染重病。生命的最後彌留之際,他得知自己已經進入了貢賜貿易的名單,但他再也無法向東前行了。

嘉峪關內

鄂本篤帶著遺憾長眠於嘉峪關,他的故事被利瑪竇寫在了自己的札記裡。300年後,重新踏上這片土地的很多西方探險家到達嘉峪關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鄂本篤的墳墓。斯坦因、伯希和都在這片大漠裡停留過。只不過他們的停留是一種懷念與追思,與鄂本篤完全是兩回事。

「關照」的由來——通關護照

明朝的政策非常嚴苛,在嘉峪關下,不管是誰,都必須要持護照才能通關。漢語中「關照」一詞就是從這裡演化而來。得不到「關照」的西域商人被阻擋在了嘉峪關外,古絲路在帝國呆滯的政策下開始陷入沉寂。歷史無法挽回,但在這個雄關矗立的背後,我們用一個相對較長的歷史性眼光去回溯,大帝國的龐大軀體在盛世餘暉的映照下略顯疲態,東方與西方,陸地與海洋都在發生著一個跨越時代的變化,彼時的帝國還是缺失了一種更高格局的視野。

嘉峪關

重新走進嘉峪關,這座古代的軍事設施已經喪失了軍事意義,城牆上下,關樓之間,南望祁連北望黑山,河西走廊最為狹窄的地方,兵家必爭之地,濃墨重彩的歷史細節中,還有馮勝時代修築城樓喊起的號子,有芮寧時代身陷重圍的廝殺,有鄂本篤時代得不到關照的聲聲長嘆。


重走萬裡茶路,探尋行者精神

活動執行及負責人:洪漠如

聯繫電話:150-1000-9114

聯絡微信:h1095493837

四川·綿陽

第01篇:準備出發,全程10336.8公裡,途經河西走廊、西域和草原···

陝西·西安

第02篇:長安清明夜,邂逅那些古都行者

第03篇:在坊肆遺址間尋找「大唐氣象」

陝西·寶雞

第04篇:盛唐生死劫,兩個現場,最長安,最大唐

甘肅·平涼

第05篇:一個湖南人重啟古絲路,面向大西北行軍、種樹、引茶···

第06篇:拜山崆峒,最後還是為了讓我知道這座山的茶故事

寧夏·銀川

第07篇:茶路行者答紅網記者問,我們為什麼要出發!

第08篇:西夏筆記,金庸給我們的那驚鴻一瞥

第09篇:西夏人的「長安夢」,圍繞茶的戰鬥與對峙

第10篇:賀蘭山下的尋夢人

第11篇:回族人怎么喝茶?

甘肅·蘭州

第12篇:面對蘭州拉麵,我羞愧不已

第13篇:一生所愛都付予的「茶葉老兵」

第14篇:過客駐足的地方

甘肅·武威

第15篇:一個行者流派的吟唱地···

第16篇: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第17篇:李元昊的隱痛,馳騁天下的涼州大馬只能換點煮奶的茶

第18篇:在河西文化裡,邂逅兩位高僧

甘肅·張掖

第19篇:從遺址抵達「古絲路」的歷史現場

第20篇:千年互市,去看望那個與茶淵源頗深的軍馬場

第21篇:在街頭行走獲知的那些張掖往事

甘肅·敦煌

第22篇:初到敦煌,遇見一顆未泯的初心

第23篇:情寄敦煌的守望者,未曾離開,不再離開

第24篇: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語境下的敦煌

在敦煌壁畫裡,赴一場古西域的下午茶

離別前,以茶的名義再聚一聚

荒漠中的行者故地

一個過客的瓜州印象

茶路行者在哈密

接下來您可以在:

吐魯番、庫爾勒、于闐烏魯木齊、巴彥淖爾、包頭、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雁門關、大同、祁縣、太原、北京、承德、武漢、長沙

與他約茶!

圖文:洪漠如

責任編輯:莫沚溪

相關焦點

  • 探訪古絲路,唯有出發才能發現
    如今,雖然古絲路上的風蕭馬鳴早已不再,地平線上也見不到迤邐西行的駝隊。但這裡依然記載著當年的繁華。作為西域古絲路進入中國境內後的第一個大集合點,由此開始我們的「路虎遠徵之旅」感覺頗有一番當年胡商販客的遠徵之感。
  • 從遺址抵達「古絲路」的歷史現場
    要塞,驛站以及有組織的屯墾開發河西。但漢武帝的一生,也就只是站在黃河東岸朝這裡眺望了幾眼。真正親自第一個抵達河西的帝國君王是隋煬帝。這位將自己國號定為「大業」的君王雖然沒能有效的鞏固自己的統治,但他在位期間完成的那些對歷史影響深遠的大型工程也的確算得上是「大業」了。
  • 【鐵路與「一帶一路」】沿古絲路而建的「高鐵絲路」即將貫通
    隨著開通日期的日益臨近,從古絲綢之路起點陝西西安,向西一直到新疆烏魯木齊,一條長達2300多公裡的「高鐵絲路」即將全線貫通。寶蘭客專是中國「四縱四橫」高鐵主幹網的「最後一公裡」,全長401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於2012年年底開工建設。今年4月6日,這條高速鐵路軌道全部鋪設完畢。
  • 華人德 絲路禮佛訪古系列(十一):走近玉門關、陽關
    那些詩詞裡的玉門關,陽關,如今都是什麼樣的了?歷史,有情?無情?孰能言清?且罷,一身塵土,歸去!其整體像一座中世紀的古城堡,這座奇特的城堡,是地質變遷自然風雕沙割的結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離開敦煌雅丹地質公園,訪古團趕往下一站:漢長城遺址。
  • 【聚焦一帶一路】中國沿古絲路而建的「高鐵絲路」即將貫通
    隨著開通日期的日益臨近,從古絲綢之路起點陝西西安,向西一直到新疆烏魯木齊,一條長達2300多公裡的「高鐵絲路」即將全線貫通。  寶蘭客專是中國「四縱四橫」高鐵主幹網的「最後一公裡」,全長401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於2012年年底開工建設。今年4月6日,這條高速鐵路軌道全部鋪設完畢。
  • 邊走邊看古絲路上的中國和波斯因素
    《史記•大宛列傳》記載:「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寘(闐),其山多玉石,採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講的就是這段故事。長期研究中西古代交往史的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葉舒憲,也是此次「2016絲綢之路-——崑崙、河源道大型科考」的專家組成員。他認為,玉石在儒家文化傳統中,寓意高貴聖潔,漢武帝最終把如今新疆南疆地區的大山命名為「崑崙山」,重要原因是當地出產美玉。
  • 圍觀丨專門為古絲路集市建造的博物館長啥樣?
    大唐西市博物館是古絲綢之路上唯一的集市類遺址博物館,也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非國有國家一級博物館。大唐西市博物館館長王彬介紹,博物館館區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1萬平方米,其中遺址保護面積0.25萬平方米。館藏文物2萬餘件,上起商周,下迄明清,以承載盛唐文化、絲綢之路文化、商業文化的西市出土文物為主。
  • 「遇見」古絲路的新故事,《在那遙遠的地方》探尋「巨變四十年」
    作為湖南廣播電視臺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節目之一,該節目用每集三十分鐘的體量,沿著古陸上絲綢之路行走兩萬裡,用鏡頭和主持人的感悟把觀眾拉進這宏偉的畫卷中一起感受這條古老的貿易線上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春風下的巨變。今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兩個關鍵點的結合也令這個節目立意更為深遠。
  • 暑期「絲路行」——文章補發
    的確,昔年的敦煌,無論從軍事還是對外經濟上來講,都是戰略要道,甚至可以說,敦煌的歷史便是整個絲綢之路的歷史,一條絲路,影響了東西世界,一座敦煌,卻是匯聚了世界文明。為了它,多少人付出心血,多少人默默犧牲。張騫的一個無心之舉,卻影響了後世,無數人為堅守這條道路奮鬥,那該是何等的殊榮啊,也只有絲綢之路才當得起。
  • 海上絲路遊徑串聯大灣區文化歷史肌理 古港名鎮向海興
    海上絲路背後,潛藏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蓬勃生長的密碼。「開拓、包容、開放交流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基因,三地山水相連、同宗同源、文化相通的價值認同感,也通過遊徑得到進一步體現。」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期待,遊徑對灣區海絲歷史史跡的整合與挖掘,能更好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文化資源,促進三地的旅遊文化及經濟發展。
  • 《這裡是中國》全球開播 2019《絲路春晚》 2018《絲路品牌萬裡行》啟動
    廣西、陝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福建等7家省級衛視與哈薩克斯坦、伊朗、印度、蒙古、泰國、斯裡蘭卡等國的10家電視媒體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國際衛視聯盟」。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聯盟秉持「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打造了一個互相尊重為前提的跨地區、跨語言、跨文化的媒體交流合作平臺。
  • 絲路錢幣見證歐亞王朝更迭
    公元350—400年,薩珊王朝佔領貴霜帝國的西部地區,鑑於貴霜傳統的金幣在絲路地區貿易中的巨大影響,因此發行了兼具貴霜和薩珊特色的貴霜—薩珊金幣,薩珊君主採用貴霜式傳統站像。圖4所示就是薩珊東部靠近貴霜西部的呼羅珊地區鑄造的第納爾金幣。該幣直徑34.63毫米,重8.29克,約公元325—350年期間發行。
  • 古絲路上的絕響:盛唐敗戰怛羅斯
    唐開元初年不僅是唐朝和中國封建王朝最為鼎盛的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絲路貿易的鼎盛時期。
  • 讀懂東方大國的絲路夢想
    第二,以歷史視角與個人故事的有機結合,探尋絲路的巨大魅力,展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人類謀求和平發展的共同選擇。從亞歷山大東徵與漢武帝通西域,實現古絲路真正意義上的全線貫通開始,一直到今天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偉藍圖與偉大實踐;從高山大漠間交通要道的艱難開鑿,到馬匹、絲綢、茶葉等種種物品的貿易流通,再到絲路上千錘百鍊而出的商業理念……面對浩繁的資料與故事,這部紀錄片統籌兼顧,娓娓道來,對絲綢之路進行了整體觀照與細密爬梳,將宏大的歷史敘述與具體的人物命運熔於一爐,以歷史智慧與時代眼光,展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於人類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
  • 神奇的絲路,神秘的冒險
    《絲路大冒險》(廣東新世紀出版社)是一套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長篇兒童冒險小說,分《西安密碼之玄奘袈裟》《洛陽之唐三彩失竊案》《河西走廊之黑水國傳說》《敦煌之遺落的壁畫》《青海道之外星疑雲》五冊,不僅用輕鬆幽默的語言講述了三個小學生探險救人的故事,也將連接歐亞的古老絲路文化、神秘歷史寶藏和特色風土人情鮮活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巧妙的故事構思。
  • 「藝惠藏」呂國英:「絲路矗魂」張錄成生命大寫意絲路立大美
    張錄成生於古絲路酒泉,痴迷西域繪畫,敬畏大漠、胡楊,追夢乾馬、坤牛、駝魂,寫就傳奇般藝術人生。探索實踐全新的筆墨語言、繪畫思想與審美觀念,形成風格獨特的展現西域文化——絲路文明的筆蹤墨跡、視覺圖式與美學符號,備受藝術高端與學界名家矚目。
  • 驪靬古城:尋找古羅馬士兵的後裔 絲路
    微信公眾號,關注我們或搜索微信號:絲路發現著名漢學家德效騫在對古中國與古羅馬的關係研究中曾做過一個研究——我國甘肅的驪靬人是卡爾萊戰役中古羅馬軍團的後裔公元前53年,即西漢甘露元年,西距中國4000英裡的古羅馬帝國正處在劇烈的變革時期,到處籠罩著硝煙。當時,古羅馬帝國執政官之一的克拉蘇為了與已形成鼎足之勢的凱撒、龐培爭奪霸權,決定向東擴張勢力,掠奪金銀珠寶和佔領地盤,於是率領7個軍團,共4.5萬人的精銳部隊,越過幼發拉底河,發動了對古帕提亞王國(安息)的侵略戰爭。
  • 周偉洲:中國絲路學理論與方法芻議
    四是新的有關絲路的文物考古資料的不斷發現,吐魯番學、敦煌學的勃興,也促進了絲路學的創新和發展。五是在國內改革開放大潮的衝擊下,地處古絲路上的西北各省(區),特別是陝西、甘肅和新疆與沿海省區差距日漸增大,它們提出了諸如「重振絲路雄風」的口號,寄希望於新的絲路——「歐亞大陸橋」(隴海—蘭新經濟帶),大力開展與中亞、歐洲的陸路貿易,希望重現昔日絲綢之路的繁華。
  • 曠世奇珍《絲路山水地圖》春晚驚豔亮相!
    這幅規模宏偉,繪製精美的《絲路山水地圖》,足以和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所藏中世紀世界地圖《加泰羅尼地圖集》、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明代洪武二十三年《大明混一圖》(1389)、日本京都龍谷大學大宮圖書館藏朝鮮李朝太宗二年《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1402),以及威尼斯馬爾西亞那國家圖書館藏《毛羅世界地圖》(1459)等世界四大古地圖相媲美,說明在16世紀初期,中國人的世界地理知識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 絲路新疆
    5、阿力麻裡蒙古史載,蒙古帝國的察合臺汗國首都阿力麻裡,地處兩河相夾、依山傍水的絲路要衝,春天滿城飄香蘋果花,夏末家家釀製蘋果醬,是中世紀中亞地區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人稱「中亞樂園」。蒙古帝國以商經國,重資修繕驛道,保障絲路暢通,絲路重鎮阿力麻裡因之被選中為察合臺汗國首都。然而,隨著黃金家族的內鬥,阿力麻裡成為同宗勢力競爭的政治高地,在頻繁戰火中走向衰敗,十五世紀末因主政汗國政治重心南移到南疆葉兒羌而被徹底荒棄,重歸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