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架,盤出太極好拳架!

2021-02-18 太極學宮

盤架是傳統太極拳綜合訓練的一種方式,把太極拳單練的各種功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太極拳的基本功練習猶如書法中的筆畫練習,通過盤架子,把一筆一畫組合成一個個完美的字體。太極盤架中的每一式乃至每一個細微動作都滲透著太極陰陽哲理。初學時主要重於套路熟練,方位正確,同時適當注意姿勢的規範。經過一段時間盤架練習後,套路已熟練,這時就必須側重於姿勢的正確,這樣才能產生內氣,發揮健身及技擊上的效果。  

練陳式太極拳必須保持思想上的動靜結合,動寓靜之內,靜寓動之中,這樣才有利於收斂內氣,引動鼓蕩。《拳論》說:「靜養靈根氣養神」。所謂養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腎臟。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根」,內藏元陰元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靜則養根」,也就是說,只有在意識清淨的條件下,才能有助於腎氣的旺盛與收藏,從而使五臟健運,內氣充沛,神得所養,動作矯健。

盤架子是太極拳的基礎,一般來說: 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著重理解每著每勢的作用和意義,務求正確,學拳容易改拳難,一旦錯誤或不正確的姿勢形成,想改就比較困難,太極拳架,每招每勢都取乎自然,反對驕操造作,每次盤架子要在自然中表現出每招每勢的自然形象,貫之於神,使一趟拳法在輕慢圓勻穩的動作中連綿不斷,滔滔不絕,其中有靜,要靜如山嶽,端莊穩重,其中有動,要動似江河,氣勢磅礴,而動中有靜,靜中寓動,處處貫穿精神,時時生有意境。

太極拳架是在一套完整的指導思想上建立起來的,儘管各派拳架有所不同,始終都貫穿體(行功、走架、鍛鍊)用(推手、打手、應用)一致的原則,走架即是打手,打手既是走架,皆此一理。

所謂體用一致,在體時,要擬想與人打手,而在用時,必須活用拳架,因此在盤架子時必須貫穿,周身節節貫串,由腳而腿而腰,必須完整一氣,又須用意,凡此皆是意,勢勢存心揆用意,而在推手時也必須貫穿,隨曲就伸,不丟不頂,兩手支撐,一氣貫穿。更必須用意,要刻刻留心,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

太極拳術的體用原則是以太極陰陽學說作為理論基礎,體用太極拳時,應該做到太極即周身,周身即太極,周身一家,宛如氣球,無一寸非太極,從而要求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神宜內斂,要求心靜用意,也要求貫串完整,在太極中包含陰陽,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而陰陽則指動靜、開合、虛實、指呼吸、蓄髮,也指上下、左右、前後、內外,剛柔、順背、仰俯、進退以及其它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事物。

陰陽互濟、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須悟太極之理,須悟陰陽相濟之義,並在體用中達到陰陽互濟方為懂勁,而懂勁認為是掌握理解太極拳術的標誌,不懂勁時經常陷入雙重則滯,其結果必不能運化,易為人制,懂勁後愈練愈精,漸至隨心所欲,是以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拳法對周身各個部位有不同的而又統一的要求。

從周身來看,有步法、身法、手法和眼法之分,又有動作、呼吸與意識相結合,使外形完滿,協調、空松、圓活,內勁輕靈流俐,變化萬端,進而身靈神聚,內外合一柔中寓剛圓融精妙。

相關焦點

  • 傳統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練習體悟
    ,太極球,太極內功及刀, 劍,槍等傳統套路。  我多年來潛心研習傳統太極拳系列拳架及功法,在堅持習練傳統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及鬆柔纏絲太極拳、體味珍貴的傳統太極拳內涵與風採的過程中,感受頗深。面向正南開立步站好後調整呼吸,放鬆身心,摒棄雜念,開始練楊班侯太極拳基礎內功――丹田貫氣法。此功法是流傳於河北永年廣府鎮未曾公開的一種內功練習方法,也是提高太極拳功力非常有效的輔助功法,且養生健身效果極佳。通過練習這一功法,能讓氣血暢通於周身,調動內氣的運轉。   第二步開筋脈。
  • 太極拳如何「盤架」
    太極拳盤架練習盤架是傳統太極拳綜合訓練的一種方式,把太極拳單練的各種功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太極拳的基本功有如書法中的筆畫,盤架則是把筆劃組合成一個個完美的字體。太極盤架中的每一式乃至每一個細微動作都滲透著太極陰陽哲理,否則即使習練數十年也只能在強 身健體這一階段徘徊,不可能達到武學的上乘境界。
  • 【拳架為母】初學太極,這些「毛病」得改!
    初學太極拳應從學習「拳架」開始。即是學練老師的拳架。一招一式,逐一模仿。這一過程,稱之為「領架」。拳架雖為外形,但卻有極為豐富的內容。它不但含有很多技擊招式,還與內功練習緊密相連。拳架是太極拳的基礎,也是練習太極功夫的嚮導。沒有拳架就無法練習太極拳。架子正確與否關係到太極拳的功夫能否練成。
  • 孫劍雲前輩談:孫氏太極拳盤架之要
    孫 氏 太極拳盤架的意義,是通過孫式太極拳架這一運動形式,使習者從中體味周身內外的虛實轉換、開合鼓蕩、動中求靜、變中求整、陰陽互濟的基本規律,並最終將這些規律中和為習者自身的機體本能,達致內外合一、神氣合一、內勁中生。
  • 趙堡太極拳第十代傳人王慶升老前輩演練的珍貴太極拳視頻,這是一門古老的拳術!
    王慶升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趙堡鎮本土的趙堡太極拳傳人,他家世代居住在趙堡鎮,他從小就跟鎮上的多位太極拳長輩學練趙堡太極拳,在他21歲的那年,他正式拜鄰居陳應銘(外號:老白胡)為師,正規系統的學習趙堡太極拳。因其練功刻苦,勤學好悟,深受其師喜愛,故得其師真傳。是當今趙堡鎮本土太極拳實力派的突出代表。
  • 太極不傳心法之勁法
    太極樁法主要是站七星樁,這個七星樁是配合呼吸作開合起落的微動樁,鍛鍊的就是「發勁點在腳後跟,領勁點在雙腰、腹部堅實點在下丹田」這個東西。練好後七星窩即雙膝關節後內窩、雙腰窩、雙腋窩及後腦窩七個部位堅實飽滿為驗證標準。
  • 太極拳「教科書級的」拳架修煉大全:少陰老陰少陽老陽太極十三勢
    太極拳的拳架練習,是一層理一種架,是馬虎不得滴。本文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超脫眼光,為太極拳的修煉程序,羅列出「教科書級的」拳架大全,目次如下:少陰架,老陰架,少陽架,老陽架,太極十三勢流水架,無極太極抖顫架——六部內功太極拳拳架。
  • 會拳架不會推手是什麼原因?拳架是推手的基礎嗎?
    推手是檢驗拳架正確與否的標準在趙堡太極拳練習者中廣為流傳,至少是來自鄭悟清老前輩,趙堡太極拳標準活步推手練習中,發人主要有三招,高探馬,白鶴亮翅,金剛,基本上都是這三招的變形演化,或者說活步雙推手的環境下最適合這三式,把這三式動作做好,推手發人時基本用力動作是一樣的,根據情況略有變形而已,
  • 綠氧谷太極微言[14]
    身上沒有松出那個能生出陰陰混一特性太極勁的環境。對松的理解錯了。[有感於一名家說太極拳的"氣"]呼吸的氣和氣沉丹田的氣,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太極拳所說呼吸是指內勁的放、收!所謂一氣伸縮。[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今早看董英傑前輩1950年拳架,神意氣內斂,陰陽混一同體。
  • 董英傑、楊澄浦、郝少如、顧留馨說太極拳發勁
    太極勁不在外而藏於內。與敵對手時。內勁如開弓將射之圓滿。猶皮球有氣充之。敵人伏我膊。雖覺綿軟而不能按下。使敵莫名其妙。敵方狐疑不定。不知我弓已引滿待發矣。我如弓。敵如箭。發勁神速。敵如箭跌出矣。楊澄甫註:蓄者,藏也,太極勁不在外,藏於內,與敵對手時,內勁如開弓,不射之圓滿,猶皮球有氣充之,敵人伏我膊,雖綿軟而不能按下,使敵莫名其妙,敵疑心時,不知我弓上已有箭要發射矣。我如弓,敵如箭,出勁之速,敵如箭出矣。
  • 拳架就是「知己」,推手就是「知彼」?看看太極前輩名家們如何說
    》,書中詳細講述了「太極拳法既不是單純走架,也不是單純推手而能求得的。太極拳術的造詣必須是在走架與推手緊密結合中才能獲得」。他們甚至認為從「學以致用、體用兼備」的角度講,「練時無人若有人,用時有人若無人」。概而言之:「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
  • 七遍拳架終見文武雙全
    他的老師是金仁霖老先生,老先生1950年大學畢業,那個時候能夠讀過大學真是不得了,老先生可能是那個時代學歷最高的練出太極拳功夫者。我一直記得金仁霖老先生。老先生很好學,那個時代,他接觸過田兆麟、郝少如等前輩。
  • 這樣練太極,套路也能出真功
    太極拳是世界第一健身運動,全世界已有數億愛好者們都在劃著優美的弧線,擁抱著太極之圓,回歸生命的本質。太極熱已然來臨... ... 那麼怎樣才能從太極拳套路裡練出功夫來?之所以練套路不出功夫,這裡面最大的核心問題是:練套路的人大多數練的是:空架子!太極拳套路實質是一套功法,打拳即練功,打一遍拳要增加一層功力,否則你的拳就打錯了。
  • 太極拳的長拳快練,才是太極拳自始至終所要追求的結果
    在最原始的祖本「老三本」《太極拳譜》中,記載的搭手樣板是「活步搭手」,也就是二人很快速的搭手練法,而搭手與練拳架是一致的,「走架即是搭手,搭手即是走架」嘛,所以,按《太極拳譜》說的高級成熟階段,無論是二人搭手還是個人走架,都必須要做到快練,也就是長拳快架。而我們比較常見的定步推手,只是個半成品而已,只是通向活步快速搭手的過程。
  • 太極拳這樣練,健身養生效果好!
    還有一些五、六十歲以上的人,口頭上總是掛著年紀大了當以健身為目的,可心中卻立志修練太極技擊上層功夫,只要告訴他能出功夫的辦法,吃什麼苦都不怕。他們的勇氣讓人敬佩。但要知道,老不學藝,出功夫要乘年少。人的生命規律,五、六十歲已經進入生命衰退期,如何長功夫?不適量的運動只會加速生命的衰老進程。
  • 陳式太極拳內功修煉的三個關鍵
    一、松胯——練好陳式太極拳拳架的關鍵「松、活、彈、抖」是太極拳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四大要領。只有「松」了,才能「順人之勢,借人之力」,達到「山重難壓我」之境界。而「松」並不等於「意不著先」。太極是一開合,人體本身也是一陰陽,「松」固然重要,《紀效新書》也說「又莫貴乎靜」,但「松」正是為了「緊」。
  • 如何能練出太極功夫
    作者馬權友如何能練出太極功夫 作者馬權友 怎樣能練出太極功夫?要端正練拳目的,練太極拳是為養生,就為養生而練,只要苦練到位,天道酬勤,太極功夫的養成水到渠成。不要一味追求太極功夫,不要為能技擊而練太極拳。如果那樣,就不如直接去練拳擊或散打。練太極拳若只為了技擊,那就容易步入歧途,可能功夫沒練不出了,而養生也得不償失。技擊能力不是不求,而是要魚肉和熊掌兼得,要在養生的基礎上,強身健體,有了功力再求技擊,以武入道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