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為」文化為企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2020-12-14 人民網重慶視窗

鳥瞰珞璜電廠

  優秀的文化是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企業增強凝聚力、創造力、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華能重慶珞璜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發展迅速,公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點,強化黨建引領,塑造企業精神,在秉承華能集團「三色文化」的基礎上,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三為」文化,切實履行服務民生與推動發展責任、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責任、員工成長與社會和諧責任,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生產技術,優化管理模式,在生產經營指標持續上升的同時,更在實現自身轉型升級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強化黨建引領

  「保電先鋒」助力發展

  2020年11月9日,在2020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廣州)峰會上,華能重慶珞璜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能珞璜電廠」)獲評「2020年度企業文化建設示範單位」。

  本次峰會以「引領·聚力·創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企業文化擔當」為主題,參會企業眾多。華能珞璜電廠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在於其始終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先進的文化理念,通過加強文化建設,為企業成長和社會發展提供持續推動力。

  從1988年動工興建至今,華能珞璜電廠已歷經30多年的發展。在這段歷程中,他們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通過不斷地培育與實踐,逐步形成了以「三為」願景(為社會增添動力的能源企業、為股東創造回報的一流企業、為員工謀取幸福的和諧企業)、「三業」精神(永不言棄、勇往直前的創業精神,務實創新、責任擔當的敬業精神,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樂業精神)、「三堅」作風(堅持不懈、堅定不移、堅決果敢)為主幹的「三為」文化體系。

  「這是幾代珞電人在創業歷程中形成的理念和追求。我們認為,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是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根本政治保障。」華能珞璜電廠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華能珞璜電廠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黨群工作的硬任務,構建起了黨政主要領導帶頭抓、分管領導主要抓、職能部門具體抓的企業文化建設長效機制,鼓舞幹部職工隊伍幹事創業熱情,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穩定環保的電力保障。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面對難關,珞電人全力戰疫——對外確保電力穩定供應,第一時間盡企業所能為武漢捐贈物資;對內保障口罩、消毒水等物品供應,做好體溫檢測,普及防疫知識,增強職工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為全力保電,華能珞璜電廠成立了「應急備用組」,他們全天24小時吃住在電廠,就是為了守住最後的安全防線。

  在這場戰疫中,一幀幀感人畫面頻頻閃現。除夕夜,黨員龍海波、韓旭鋒主動相約逆行返廠,通宵奮戰完成設備搶修;剛自駕回到瀘州老家休假的黨員朱東盛第一時間驅車200多公裡返渝擔任應急班組班長;雙職工羅銀河與王辰辰夫妻倆將不滿3歲的孩子交給家中老人後,便立即到廠封閉備用……他們是抗疫戰場上的逆行者,他們成為了點亮萬家燈火的「保電先鋒」。

  踐行綠色理念

  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目前,華能珞璜電廠共有6臺總裝機容量為264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全部達到超低排放水平,是目前我國西南地區裝機容量最大的環保型火力發電廠。

  怎樣在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寬?

  華能珞璜電廠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造一流能源企業的關鍵是綠色與高效,並逐步實現企業經營和發展模式的轉型。

  他們成立環保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環保責任,實行精細化管理;近年來投資6.5億元完成所有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投資1.48億元完成廢水綜合治理優化改造,實施低氮、脫硝、WGGH、除塵、風機、脫硫再次提效改造;投入8000萬元完成5號機組通流改造,年減少標煤2萬噸……通過多個項目建設和技術改造,華能珞璜電廠成為了國內首家進行煙氣溼法脫硫、重慶市首家開展煙氣脫硝改造、重慶市首家完成全部在役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發電廠,獲得「全國減排先進集體」、「全國節能減排示範單位」稱號,是目前西南地區裝機容量最大的環保型火力發電廠。

  同時,利用緊鄰江津區珞璜工業園和江津綜合保稅區的區位優勢,華能珞璜電廠加快建設園區供熱工程,積極推進集中供熱,解決小鍋爐供熱帶來的高成本和環境汙染,推動地區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據悉,華能珞璜電廠三期機組供熱改造一期工程已於2019年12月全線完工,現建成供熱管線總長約13.1公裡,主管道設計供熱能力為75噸/時,截至2020年10月31日,電廠已累計售汽21.13萬噸,售汽收入3266.36萬元。

  2020年6月,華能珞璜電廠汙泥耦合發電項目正式投運,將城市生活汙泥在熱幹化、粉碎後送入鍋爐燃燒發電。目前已投產的一期工程汙泥處理量為600噸/日,每年可處置生活汙泥近20萬噸,增加生物質電量4900萬千瓦時,增加對外供熱17.4萬噸,在實現城市生活汙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和規模化」處置的同時為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方向。

  打造和諧團隊

  凝心聚力續寫輝煌

  「往事起伏錯落,在我心裡就像一首歌。老房子的斑駁,煤場的寬闊,都是忘記不了的顏色。總有一天,人們會想起我,那盞沉默的燈火;總有一天,我會輕輕地說,這一輩子的選擇,不曾後悔過!」在一年一度的「珞電之夜——華能珞璜電廠職工新春聯歡晚會」舞臺上,電廠職工們親身表演了一臺音樂劇《奉獻》,講述了一名即將退休的檢修工老師傅數十年來堅守平凡崗位的經歷和感人事跡。演員們用激昂的歌聲和深情的朗誦展現了對事業的忠誠和熱愛,在掀起晚會高潮的同時喚起了臺下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

  「讓人覺得熟悉又親切,我們被這樣的前輩感動,他讓我們有了一個目標,也給予我們一種力量。」華能珞璜電廠的青年職工們這樣說。

  多年來,在「珞電之夜」及其他群眾性文娛活動中,珞電職工們以支邊援藏、安全保電、精準扶貧等行動為主題,創作了許多感人的文藝作品,演繹真實故事,提振「三業」精神,弘揚「三堅」作風。

  在珞電人看來,「三為」文化需要代代相傳,企業發展需要人人參與。

  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電廠黨委、行政、工會、團委及各級部門尤為注重以人為本,為員工營造「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圍,打造和諧團隊——組織書影社、攝影、舞蹈、歌曲、球類運動等興趣組,搭建職工豐富業餘文化生活和展示才藝的平臺,提升企業凝聚力、戰鬥力;開展道德講堂、徵文、演講、知識競賽活動,深化安全文化建設,將「安全第一」理念植入每一名職工心中;打造創新工作室、創新論壇等平臺,把創新創效融入企業文化建設,激發職工創新創效活力和熱情……目前,華能珞璜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正不斷深化「三為」文化建設,最廣泛地調動全體員工切實履行職責,積極創業創新,在華能集團加速建設「三色三強三優」世界一流企業的徵程中,合力再造企業優勢,續寫珞電新輝煌。

  陳磊 袁勇 圖片由珞璜電廠提供

(責編:陳易、張禕)

相關焦點

  • 北京順義:緊抓「兩區」新機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共有26家企業現場籤約,緊抓「兩區」新機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支撐。該會由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政府、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   據介紹,設立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全球發展大勢、著眼國內發展大局、立足區域協同發展大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舉措。
  • 山西為縣域經濟注動力 為企業發展拓空間
    當天,12個項目在活動現場成功籤約,給縣域經濟引入優秀外部資本,右玉農業種植、文化旅遊、高新產業、電商服務等迎來新的發展,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省工商聯副主席、教場坪集團董事長張來拴計劃投資5億元建設右玉城市會客廳,無償捐獻給右玉。
  • 銅仁市企業為園區發展注入動力
    銅仁市企業為園區發展注入動力 發布時間:2020-10-21 14:29:58      來源:銅仁日報
  • 氫互動為企業數位化轉型及業務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氫互動作為一家致力於為企業提供品牌/產品全生命周期營銷解決方案的大數據輕形態公司。自誕生以來,專注企業數位化轉型,並不斷投入產品及技術研發、擴大公司品牌市場影響力以及產業鏈整合,為企業業務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 為零售企業提供創新思路「2020自有品牌與可持續海產品發展報告...
    會議期間,CCFA聯合海洋管理委員會(MSC)共同發布了題為「健康生活,健康海洋」的《2020零售業自有品牌與可持續海產品發展報告》,為行業及零售企業提供創新思路。2020年特殊的環境給企業及市場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自有品牌商品在保障貨源、穩定市場物價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 京能財務公司:從集中管控到「五精」管理,為集團產業發展持續提供...
    來源:財資一家產融結合已成為集團企業多元化經營和戰略發展的重要特徵,財務公司則是連接內外平臺、助推產融結合的重要途徑。隨著市場的變化、技術的變革等,財務公司需不斷探索提升資金效能的路徑,甚至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從而為集團產業發展提供不竭的金融動力。
  • 注重需求側改革 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原標題:注重需求側改革,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當前的需求側改革可更注重擴大內需,尤其要充分發揮內循環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實現
  • A股併購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動力活力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已明確指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有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國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有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而實現國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前提,就是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 寧夏銀行:「寧科貸」為科技企業發展添動力
    人民網銀川12月18日電 (趙茉鈺)近年來,寧夏銀行不斷創新業務品種,持續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持續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有力推動科技型企業的孵化和成長。目前,寧夏銀行科技貸款餘額為44.56億元,其中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客戶330戶,貸款餘額27.48億元,支持方向涉及大數據、雲計算、生物科技、文化創意和智慧財產權、科技研發、智能製造、軟體開發等多領域。
  • 陽光城積極參與ESG評估,為可持續發展蓄力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其中提出,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 夏翔公使:中國供應鏈和中國市場為歐洲企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2020年11月26日,駐歐盟使團經濟商務處夏翔公使在歐盟觀察(euobserver)網站發表署名文章《中國供應鏈和中國市場為歐洲企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全文如下:由於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一些歐洲企業無法獲得急需的中國原材料供應。
  • 中原區文化旅遊體育局 將學習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原標題:中原區文化旅遊體育局 將學習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12月11日,中原區
  • 專家:文創產業為藏文化傳承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在創業的藏族青年眼中,藏文化並不是『古蹟』,而是一種可以接受打造的日常經驗,它的傳承和發展是可持續的。」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研究員朱晶進說。在7月13日於西南政法大學召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4屆會議『雲上邊會』:西藏社會發展與人權保障」國際研討會上,他通過視頻連線就藏族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與藏文化的傳承發展的關聯進行了解析。朱晶進介紹,通過他的實地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高原新創客」樂於分享交流自己的創業經歷,這其中,文化創意產業是頗受年輕人喜歡的領域。
  • 渤鑽一固以企業文化為抓手助力高質量發展紀實
    員工創新的「手」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手」緊緊相握,在提質增效中形成合力。  企業高質量發展靠什麼?渤鑽一固認為良好的企業文化是最大助力。今年,這個公司針對低油價「寒冬」,將全員創新創效作為企業文化重要抓手,凝心匯智助推企業穩中向好發展。他們讓員工在企業提質增效中「唱主角」,全力培育全員創新精神,以此源源不斷激發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 蘇州為人才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據介紹,這個針對蘇州市級以上領軍人才創辦的企業和人才個人的純信用貸款最高可達5000萬元。截至3月10日,8家企業申請貸款,有3家企業獲得2000萬元授信額度。蘇州焜原光電是一家專注於高性能半導體化合物研發和生產的企業,2017年落戶蘇州,隨著企業發展,資金需求不斷增加。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9日,蘇州工業園區發布2020年第十四屆第二批科技領軍人才名單,評選出138個領軍項目,包括重大領軍項目9個、領軍項目24個、領軍成長項目40個、領軍孵化項目65個,通過深入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工程,牢牢把準高精尖缺科技人才「第一動力」,持續賦能園區高質量發展。
  • 中煤大同能源公司以先進黨建文化為創新發展賦能
    該公司將黨建作為企業發展的魂,把黨建工作融入公司的規範化建設和經營管理全過程中,把握企業發展戰略和方向,為實現公司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堅強政治、思想和組織保證。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引領作用,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科學發展,準確把握、科學制定和適時調整,依靠廣大幹部職工,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努力將公司建設成為管理水平一流、企業效益一流、社會貢獻一流、員工待遇一流的能源行業一流企業。
  • 華泰證券執行長周易:深植科技創新基因 為發展注入文化動力
    原標題:華泰證券執行長周易:深植科技創新基因 為發展注入文化動力   證券基金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召開1年多來,「合規、誠信、專業、穩健」成為證券業的高頻詞
  • 高新區稅務局:落實落細非稅收入優惠政策 為企業發展增添動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霖 通訊員郭淞月為全面、及時落實非稅收入優惠政策,讓繳費人真正享受到政策紅利,青島高新區稅務局注重從四個方面加強非稅收入政策宣傳輔導,確保企業應享盡享各項優惠,為企業發展增添動力。
  • 國家電網企業文化——統一發展戰略
    (5)現代公司是指集團管控科學,治理結構完善,業務流程順暢,管理集約高效;隊伍素質高,企業文化優;自主創新能力、企業軟實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建成以電網業務為核心、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現代化大型能源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