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菩提心如來藏篇 卷4-5,佛示妄想本來無因

2021-02-25 大佛頂妙法蓮華王

請關注公眾號!隨喜流通,功德無量!


富樓那尼多羅尼子雖然是佛弟子裡說法第一的大法師,此刻他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這些真實義理是聽明白了,但是心裡的疙瘩還是過不去。跟阿難一樣,他和這些阿羅漢尊者也都執著在『因緣法』裡。現在佛卻說這一切世界、眾生,甚至這因果業報都只是這樣虛幻空無、本無所有的幻覺。實在是太震驚!太難以接受了!這些阿羅漢尊者對這『因緣法』的所知障也是很重的。【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所以富樓那尊者就繼續請問佛了,如果佛開示的這如來菩提妙覺,本來就是我圓滿具足、微妙精明的真心自性。【與如來心不增不減。】與諸佛如來所證得圓滿究竟解脫的如來菩提妙覺心,本來就是同一體的,並沒有任何增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就這樣無端端忽然生起了這一切虛空山河大地等等世界有為現象。

富樓那尊者這句話一說出來,佛就明白這些阿羅漢弟子還是不能理解佛前面開示的根本一念無明妄想來由。居然還以為這山河大地是忽然無端端就冒出來的真實東西。而我們經過佛的開示都已經認識了這一念根本無明妄想,知道這虛空世界眾生的真面目是什麼了,說明我們現在的智慧知見己經超過二乘阿羅漢、緣覺聖人了。所以大家不要妄自菲薄,還覺得我只是凡夫一個,你能覺悟信受《楞嚴經》的真實第一義諦,那你就是進入如來種姓的法王子了!就是初發菩提心的大乘菩薩。雖然現在還有無明習氣,尚還未證得果地,不能夠隨心自如的運用如來藏。但就像初生在皇家的皇太子,雖然嗷嗷待哺、蹣跚學步,但他必定是未來的九五至尊。

我們世間也是這樣殘酷的現實,你窮小子再怎麼苦幹拼搏,這起點也拼不過富二代。同樣我們一念信受覺悟這菩提心,這修行的起點就己經比二乘阿羅漢、緣覺聖人要高很多了。因為你已然生入如來皇家,十方法界就是你的如來家業,十方諸佛如來就是你的慈父,都會授記加持、保駕護航讓你究竟成佛。佛是無上法王,你就是法王子了!而阿羅漢的定力雖然修得很好,但是他還執著在『因緣法』裡面,還未明白無明顛倒在哪裡,只是『門外漢』而己,佛給他皇位都不敢要。

所以富樓那尊者也跟阿難一樣質疑起佛來了,【如來今得妙空明覺】那麼如來您現在都已經證得了這樣微妙真空的精明知覺。你看富樓那尊者這些阿羅漢,還是自以為是妄加揣測佛的境界。還是天真的以為,佛所證的清淨圓滿如來法身,就是自己這樣能微妙精明感知認識的覺知心,只是神通智慧比我們阿羅漢厲害而己嘛。

【山河大地有為習漏何當復生】你佛都己經斷盡生死煩惱了,證入微妙空無的如來法身。為什麼你現在還是能看見世界虛空大地山河,種種世間有為習氣煩惱現象呢?按阿羅漢的理解,你成佛了就應該是進入什麼都空無寂滅的涅槃境界,怎麼還有這些無明習氣擾亂,無端冒出這些虛空山河大地,還有這世間生老病死的煩惱呢?這就叫『井底之蛙』,眼光還是如此短淺,哪裡敢相信這十方法界一切虛空山河大地、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不生不滅的如來法身,就是真心自性微妙精明、千變萬幻的如來菩提妙覺啊!

佛都在前面示現出不可思議的如來大神通,一念讓這十方世界合成一界,何況這小小的娑婆世界虛空山河大地呢?同樣這佛的三十二相如來金身,也只是佛方便度化眾生而示現的一個幻化身而己,總不能用無形無相的法身給眾生說法吧?那會嚇死人了。所以佛也要裝成眾生一樣示現出生,長大後娶妻生子,然後出家修外道苦行,最後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成佛後為了警示眾生世間無常,佛還要示現諸如頭痛三日、馬麥之報、金槍刺足,甚至整個釋迦族破國滅族等等的因果惡報。

這都是佛大慈大悲啊,為了讓眾生醒悟世間無常,能夠信受佛法而表演出來的。《妙法蓮華經》裡佛才實言告知,你們都以為我是被燃燈佛授記,出生後以太子身份棄國出家修道成佛。其實我釋迦牟尼佛早就己經成佛無量無邊劫了。《梵網經》裡佛也說,他是第八千次來娑婆世界示現成佛了,也是古佛再來啊。諸佛如來己經修證斷盡無明習氣,連無明妄想都斬草除根了,哪裡還有無明習氣冒出來啊?還會有真實的生死煩惱啊?所以這一切世間眾生,包括這些阿羅漢聖人不能理解佛的境界,那是差個十萬八千裡了。

所以佛還得把這根本一念無明妄想的義理,再一次苦口婆心給這些大眾弟子開示,前面直接講義理你們聽不懂,就用比喻來說明吧。【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為北.】佛就反問富樓那尊者了,就象一個迷路的人到了一個村子裡,迷惑顛倒的把南方認成了北方。【此迷為復因迷而有。因悟所出。】這個人的迷惑是因為迷路而有,還是因為他認識了道路才有這迷惑的?

【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富樓那尊者就回答了,這個迷惑方向的人並不是因為迷路,也不是因為認路了才迷惑方向。這認路跟方向是兩個概念嘛,就象你知道朋友家在南方,如果沒有告訴你詳細地址,你一直往南邊走也到不了他家。同樣你如果去過某個地方了,就算不知道東南西北在哪,你照樣也能認路到達。

【何以故。迷本無根】為什麼呢?這樣迷惑顛倒認南作北的錯誤認識,本來就是沒有任何根據,只是他自己想當然作出的結論。【云何因迷。惑南為北】怎麼可能會以迷路為根據,來判斷這南方就是北方呢?這二者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悟非生迷 云何因悟】就算他知道了路怎麼走,也跟這把方向認錯的錯覺沒有關係,怎麼可能因為認路了就一定會認錯方向?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佛就繼續引導了,如果這個迷路的人正在迷惑顛倒中,一直錯誤以為南方就是北方的時候,【焂有悟人指示令悟】突然有個明白人指示正確的方向告訴他:你認錯方向了!這邊是南方,那邊才是北方!【富樓那。於意云何。此人縱迷。於此聚落。更生迷不。】富樓那啊,你是怎麼想的呢?這個人雖然還在迷路中。但在這個村子裡,他還會不會再把南方錯認成北方啦?

【不也世尊】富樓那尊者說,那肯定不會了,世尊。【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佛就說了,這十方諸佛如來的解脫境界也是這樣的啊!『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是十方如來己經這樣覺悟明白了,原來這一切世界、眾生,一切萬法萬物都是自己微妙精明的真心自性微妙幻化的幻覺,就不會再像一切眾生那樣,顛倒認識當成所謂外界真實存在的現象了。就如同這個認錯方向的人,一旦被人告知正確的方向,就再也不會認錯方向了。

【此迷無本。性畢竟空】眾生這樣顛倒迷惑的無明錯覺,本來就沒有任何根據的,就像你把北方錯認成南方,哪有什麼理由啊?都是自己想當然把我們微妙精明的真心自性幻化的幻覺,當成了真實的外界東西去認識了。所以這無明妄想是畢竟空無的真心自性妙用,並沒有它自己獨立存在的本體!只是你這樣錯亂顛倒的一念之差而己!我們不管正確還是錯誤的認識想法,都不可能跑出心外去!

【昔本無迷。似有迷覺。】我們清淨本然、微妙精明的菩提真心自性,本來並沒有這樣的迷惑。就是突然心中顯現一個想法,要去顛倒認識好象有什麼外界真實存在的東西。當這樣一念無明妄想顛倒的分別識心顯現的時候,就會錯亂連鎖反應顯現成一個眾生了。所以為什麼佛不能度盡眾生啊?這一切眾生就是真心自性微妙幻現的一個個想法認識,根本沒有數量個體的概念啊。就象我們夢中幻現的人,有沒有一定有幾個的啊?想變幾個就變幾個。同樣我們的真心自性也是這樣不斷錯亂顯現眾生的,佛也不可能度盡眾生啊,只能度那些與佛有緣眾生。你眾生自己發願要解脫了,佛才能有緣來度化你。其實究竟來說就是本自微妙精明的菩提自性自己在度自己啊。

【覺迷迷滅。覺不生迷。】在幻化成佛菩薩的菩提智慧開示下,你這顛倒識心一旦開悟了,這迷惑顛倒的無明妄想馬上就滅去了。所以佛度眾生稱為『滅度』,就是把你這一念無明妄想給滅了,你自然就能回歸本自圓滿清淨的真心自性。所以從究竟來說,你一開悟就成佛了,因為你己經破迷覺悟了。祖師大德才講『一燈能破萬年暗』。我們這心裡何止一萬年的黑暗,是無始劫的顛倒無明妄想呀!但是只要這《楞嚴經》的智慧明燈一照過來,黑暗一下子消除,心裡馬上就亮堂堂了。

你一明白了真相自然就不會再迷惑了,這無明妄想再冒出來也忽悠不到你了,那麼無明習氣如同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存在不了多久啦。但前提是你要真切體悟信受佛的開示,從心裡深信不疑才行,『信為道元功德母』啊,你若根本不信這真相,只是當成耳邊風,那麼這真實解脫功德與你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你還是沉迷在迷惑顛倒的無明妄想中,還得繼續生死輪迴下去了。

就象皇帝宣布你就是我失散多年的親生太子,你卻打死也不相信不接受,我只是普通流浪漢,哪會是你什麼太子?那你繼續流浪去吧,是也等於不是了。所以你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自己的毛病出在哪裡都不知道,你還怎麼去修行改正啊?!只能是徒勞無功。

我們縱然現在開悟明白了這菩提心如來藏的真相,還要不斷從身心中用這樣的真理去燻修定力,要用這正確的認識落實轉化我們的無明習氣。其實我們修行修的就是信心,我們明白了真相破除了無明妄想,但是這無始劫的無明習氣還有慣性作用啊,還在不自覺認為這一切現象都是外界真實的東西。我們講的你表面上相信,心底裡還是不相信。所以就要不斷燻修這樣定力,一直用這般若智慧去一心不亂觀照,這個世界是我這樣變幻出來的,那個眾生是我那樣變幻出來的,不斷通過般若智慧觀照燻修來增強這樣的信心,你信心越足,心量越大,證得如來妙用的功德就越大了。這無明習氣就像千年寒冰一樣慢慢隔化,等化盡了你就究竟成佛了。

慈悲的佛還擔心我們不明白,又打了一個比喻。【亦如翳人見空中華】又像前面舉例那個得了紅眼病的人,他的病眼就會錯亂看見很多幻華在空中扭來扭去。其實我們現在所看見的這一切世界山河大地,這一切眾生所有的萬法萬物,也都只是這樣的虛空幻華而己!都是我們清淨圓滿的真心自性,被這像紅眼病一樣的無明妄想給擾亂幻化顯現的。【翳病若除。華於空滅】如果這個人把紅眼病治好了,這些幻華自然就從空中消失了,它們本來就只是病態的幻覺嘛,哪裡是有真實的東西呢?

所以在佛的眼裡,這一切山河大地都並不是真實的,只是這樣隨心變幻的幻覺而己。一念之間佛就能把山變成海,把海變成山,把這地球變成月亮都行。但慈悲的佛不會這麼隨便變幻,因為佛法不壞世間法,這樣會傷害到眾生的。不管是極樂世界的清淨菩薩,還是五濁惡世的顛倒眾生,佛都視同親生兒子,無時不刻都在想一切度眾生解脫成佛。只是很多眾生不願被度,棄佛而去自甘沉淪。

但佛一直都是這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果他沒有這樣的大慈大悲心,也根本不可能成佛,說明還有『我』與『他』的顛倒無明妄想。無明斷盡就必然會有這樣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心。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原本都是一體的真心自性。佛為什麼要讓我們多度眾生,因為度一個眾生你就斷一份無明習氣,最後斷盡無明習氣就圓滿成佛了。其實並沒有真實的眾生可度啊!這一切眾生都是我們自己的無明業力,度眾生就是在度自己啊!故佛說:度盡眾生卻實無眾生可度。

佛就故意問富樓那尊者了【忽有愚人。於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如果有這樣一個傻子,他明明紅眼病痊癒了,卻還死死盯著那幻華消失的虛空,期望這些幻華再次生出來。【汝觀是人為愚為慧】你看看這樣的人是愚痴還是聰明的啊?【富樓那言。空元無華。妄見生滅。】富樓那尊者就回答了,這空中本來就沒有什麼幻華。他因為有了紅眼病,才會錯亂看見這空中幻華在生起滅去。

【見華滅空。已是顛倒。】現在紅眼病明明好了,還想著要去看看空中有沒有幻華,這已經顛倒錯誤的想法了,我們講是腦子進水了。【敕令更出。斯實狂痴。】如果還狂妄下命令,讓這虛空一定要把這幻華給我變出來。這己經實屬顛狂愚痴的神經病人了。【云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怎麼還能說這樣的瘋子是愚笨的還是聰明的?趕快要送去醫院了!你看富樓那尊者是不是不打自招了?佛的智慧就在這裡!讓你自己就明白自己荒謬在哪裡了。

【佛言。如汝所解。】佛這時才宣說這佛法真實義理了,正如你所理解的道理,你把這無明妄想幻現的山河大地、一切眾生,一定認為是個什麼真實的物質生出來,就是這樣顛狂愚痴的行為。【云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接下來佛就慈悲糾正富樓那尊者的錯誤用詞,諸佛如來所證的是【妙覺明空】,是這樣精明真空,能微妙幻化一切世界、眾生萬法萬物的如來菩提妙覺法身,並不是你富樓那等這些阿羅漢弟子自以為是認為的【妙空明覺】,以為只是斷盡生死煩惱、精明真空的覺知心。就是這兩字擺放的次序不一樣,這義理卻是天差地別了!

所以大家看經文時要認真仔細互相對照,關鍵的地方要字字分明絲絲入扣!一字之差就是佛魔之別了!佛就反問了,你怎麼還來問我這諸佛如來所證得這樣精明真空的如來菩提妙覺法身,【何當更出山河大地。】怎麼還會有這一切山河大地的物象生出來呢?這一切物象本來就是你們眾生真心自性這樣微妙幻化顯現的。正是你們眾生的認識無明顛倒了,營造編織成這樣天地大惡夢來折磨自己,淪溺在自己幻想成的生死苦海裡了。而佛徹底覺悟了這一切本來就是自己心中的幻象幻覺,可以像清醒時想怎麼變幻就怎麼變幻。

【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佛再舉例子說了,又如這金礦石裡含的金子,一經煉製提純成高純度的金子,就永遠不可能再還原成礦石了。【如木成灰。不重為木。】又像把木頭燒成了灰燼,不再可能復原成木頭的樣貌了。【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諸佛如來所證的菩提涅槃佛果,也是這樣的道理!十方諸佛如來不但開悟破除了無明妄想,又通過圓滿修證斷盡了無明習氣。這樣如礦成金,如木成灰,不可能再重新淪陷入生死煩惱去了。所以這十方盡虛空遍法界,佛一個念頭就可以天翻地覆,讓這十方世界合成一個世界。

這無邊自在的如來大神通更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妙法蓮華經》佛講『我獨無所畏』!只有佛才斷除了這一切煩惱,能這樣神通廣大分身無量,隨心自在去各個世界國土度化眾生,再也不會受任何生死煩惱、因果業報的拘束了。諸佛如來所證得的究竟自在、不生不滅、圓滿清淨的菩提寂滅大涅槃境界就是這樣子的!同樣我們修行奮鬥的目標也是這樣的!

相關焦點

  • 《楞嚴經》楞嚴咒修持篇:卷7-7 金剛龍天八部誓願護持神咒
    【是故如來宣示此咒】所以十方諸佛如來出世都會宣說這《楞嚴神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在末法時期保護像我們這樣的初學者。持念《楞嚴咒》快速消除業障。【入三摩提】才能開悟這菩提心如來藏第一義諦,修證耳根圓通法門,證入無上『首楞嚴王三昧』的境界!【身心泰然。得大安隱】有了這把十方諸佛如來加持的『大白傘蓋』的保護,我們就可以身心清淨安穩修行。【更無一切諸魔鬼神。
  • 《楞嚴經》釋疑:聖嚴法師講楞嚴經
    即自性天真,不動搖之定體,號曰首楞嚴,人人具足。良由眾生,迷真起妄,認識為心,則本有真心,不能解悟,天然性定,無從修證。故如來首告阿難雲:『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是知識心,乃大定之冤賊,菩提非此心所得成;根性為圓通之正因,楞嚴實自性之本具。
  • 認識《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釋名《楞嚴經》原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全經共十卷。本經的經名來自《楞嚴經·卷八》記載:佛陀告訴文殊師利,這部經有五種名稱:「大佛頂悉怛多般怛羅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如來密因修證了義」、「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
  • 因《楞嚴經》而開悟的六位禪師
    有《玄沙師備禪師廣錄》 三卷,傳於世。玄沙備禪師不僅自己因楞嚴而開悟,也以《楞嚴經》而引導他人開悟。如《禪苑蒙求瑤林》卷 2記載,福州安國院惠球寂照禪師問玄沙禪師如何是第一月。沙曰:「用汝個月作麼。」球言下大悟。《禪林類聚》卷14記載,玄沙備禪師因有初入叢林之僧名鏡清者來參問,乞指個入處。「師云:還聞偃溪水聲麼。清云:聞。師云:從這裡入。鏡清於言下大悟」。《楞嚴經》中擊鐘驗常的情節,宛然目前。
  • 19.識陰魔境: 定中初相&末相(楞嚴經卷十)
    識陰魔境:定中初相&末相——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楞嚴經卷十)成觀法師 撰注【成觀法師】臺北市人,1947年生。「罔象虛無」:「罔」,無。謂識陰本無相,其體本自空寂。「顛倒妄想以為其本」:謂識之體本空寂無相,但以顛倒妄想而令無相而現相,識陰乃得於中生起,此為識陰生起之本。
  • 楞嚴經·卷十|無因論緣起,因果報應是妄想世界的遊戲規則(2)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阿難當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類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窮生類本。於本類中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於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二無因論。】「阿難當知,這個得正知的止觀禪定中,諸善男子凝定明覺觀照之正心,十類天魔就找不到方便來惱亂,方能得以精細研究,以窮盡眾生十二種類的生滅根本。
  • 楞嚴經·卷七|化相羯南,毛毛蟲變為蝴蝶的故事(17)
    當執著到無路可走的時候,往往就會開啟自我否定模式,而尋求新的出路。這就是變易。於是,就有了毛毛蟲變為蝴蝶的故事。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由因世界變易輪迴假顛倒故,和合觸成八萬四千新故亂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轉國土。轉蛻飛行,其類充塞。】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0)|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2.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1):初大開修證之門  3.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2):一示三觀之體  4.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3):二示三觀之相之略示觀門  5.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4):二示三觀之相之總示迷悟之根  6.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5):二示三觀之相之正示一心三觀之相  7.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
  • 《楞嚴經》的功用可以銷我們每一個人顛倒的妄想(宣化上人)
    《楞嚴經》的功用可以銷我們每一個人顛倒的妄想◎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什麼叫「倒想」呢?我們世間人所想的,都是顛倒想;你盡打妄想,這都叫「顛倒」。這一部《楞嚴經》的功用可以銷我們每一個人這顛倒的妄想;把我們這種微細微細,眼睛所看不見、耳朵所聽不見、心裡邊想不出來的那種疑惑,都銷除去。
  • 《楞嚴經》中的八句經典語錄,總有一句能點亮心燈!
    《楞嚴經》,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中國歷代皆視此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一、知見立知,即無名本。什麼是知見立知呢?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淺釋(1)
    在沒講經之前,先講『十門分別',這十種門第一是:總釋名題,七種立題是分別佛經七種命名的道理,現在是總釋名題,這部經名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    經名的第一個字是『大',什麼叫大?這大有四種:大因、大義、大行和大果。因是密因,它和其他的因不同。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對修行的啟示
    楞嚴經是佛經中,最重要的經典,它揭示了人生的真相,宇宙的起源與實相,修行路上的要點與方向。是每個人都要學習並掌握的一部經。現在修法者多,但是證本者少。原因是以生滅心為因,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認妄為真,不可能成就菩提真性。
  • 最簡單直接的成佛法門,楞嚴經中被人忽視的秘密
    佛也明白眾生自性汙染太深,要做到放下很難,是以世尊在《楞嚴經》中說: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佛也感到很無奈,他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因無明而迷失本性繼而發起種種妄想,又因妄想生起種種煩惱,煩惱又滋生煩惱,於是在生命的輪迴長河中不斷造作業因,舊業未償,又添新業,迷而又迷,渾渾噩噩的經歷無量劫數,就算有緣遇見佛祖親自開示指點,也因染汙太深而無法放下煩惱,返歸自性清淨。
  • 16.行陰魔境: 中間過程諸相(4-6)(楞嚴經卷十)
    行陰魔境:中間過程諸相(4-6)——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楞嚴經卷十)成觀法師 撰注 【成觀法師】臺北市人,1947年生。 第三篇 • 第二章 五十陰魔(禪中五十境)第四節 行陰魔境三、行陰十境相:中間過程諸相(4-6)4、墮四種有邊邪見(四有邊論)【經文】「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分位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有邊論。」
  • 佛法楞嚴|識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識陰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在《楞嚴經講義》中,圓瑛大師引用《楞嚴經指掌疏》的一段問答來說明。答:第八阿賴耶識固然是受報的主體,但也是成佛的根源,所以在前面的文,把它叫做「菩提涅槃,元清淨體」,而後面識陰盡處,又說「超諸位盡,入於如來妙莊嚴海」,何況第八阿賴耶識是六根中性,也是這部《楞嚴經》獨為推崇的,正是因為以它作為因地心,才能夠決定成就佛道,因此,就能夠知道這部《楞嚴經》,是不採取捨身、受身的功用,只有採取修因克果的功用,
  • 楞嚴經 白話文(第一卷)
    凡是有楞嚴經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嚴經沒有了,就是末法現前。楞嚴經是佛的真身,楞嚴經是佛的舍利,楞嚴經是佛的塔廟。所有的佛教徒,必須拿出力量,拿出血汗來擁護這部楞嚴經。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逐漸而滅。」如果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因此,我們佛教徒,必須以性命來護持楞嚴經,以血汗來護持楞嚴經,以行願來護持楞嚴經。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6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譯解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44.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0):並空、見、識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  45.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1):大眾聞法身心蕩然,獲本妙心說偈贊佛  50.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6):發覺初心一決定義,依圓湛性永斷無明  51.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7):發覺初心二決定義,應當審觀煩惱根本
  • 5受陰魔境: 中間過程諸相(1-3) (楞嚴經 卷九)
    5受陰魔境:中間過程諸相(1-3)——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楞嚴經卷九)成觀法師 撰注 【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歷代高僧對《楞嚴經》之評價
    大師徵引《楞嚴經》之文詳見於《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中》。  北宋·文遂大師之深究:  文遂禪師,杭州人,嘗深究《楞嚴經》,謁己師述己之所業心得,深符經旨。師云:《楞嚴》豈不是有八還義?遂云:是。師云:明還甚麼?遂云:明還日輪。師云:日還甚麼?遂懵然無對,師誡令其焚其所注之文。自此服膺請益,始忘知解。
  • 《無門檻讀懂楞嚴經》——能聽到楞嚴經名字的人都是有極大福報的
    像《楞嚴經》這樣的深奧經典,都是有極大善根的人才會堅持學完的。能聽到楞嚴經名字的人都是有極大福報的。聽到了能學習的就更少了,學習能堅持到底的就少之又少了。能讀到此處的同修們,千萬不要生退心啊,繼續堅持下去。P72【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