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
90後一代是值得看好的一代,缺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東方早報》的「世博一代」話題也引發了中美大學生領袖們的強烈關注。
7月23日下午,世界最著名的高校聯盟——美國常春藤聯盟學生領袖代表團一行6人來到復旦大學,與來自復旦、華東師大、上海大學、外貿學院、體育學院等9位上海主要高校的學生領袖進行了座談,中方的學生領袖們都是來自中國(上海)高校傳媒聯盟的優秀大學生代表。
中美大學生領袖除了對各自的大學生社團、校園文化進行了交流外,還對世博一代以及90後的社會責任的話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
本版圖片 早報世博記者 魯海濤
泰迪:責任在任何時代都不會改變
泰迪哈佛大學學生
「我們同樣會擔負起我們這代人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甚至面臨著更大的責任。比如環境汙染和資源危機在現在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嚴重,這是前一代人給我們留下的負擔,需要我們利用新技術去解決。」
來自哈佛大學的泰迪,目前是哈佛大學領袖機構的代表。生於1990年的泰迪是標準的「90後」,他目前讀本科二年級。泰迪表示,美國媒體和中國媒體一樣喜歡討論「90後」,「美國的『Y』一代和中國的90後很相似,『Y』一代前邊的那代被稱為『X』一代,我們是根據字母表順序排列的。」
泰迪說,美國社會對年輕一代美國人的看法和中國一樣,認為他們很「幼稚」,難以在老一代人創造的社會中立足。但泰迪說:「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就像和復旦同學討論的那樣,我們年輕的一代生活在科技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可以更靈活地掌握技術帶給我們的便利,利用技術提高工作效率。」
泰迪認為,雖然時代變了,但社會責任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改變。「我們同樣會擔負起我們這代人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甚至面臨著更大的責任。比如環境汙染和資源危機在現在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嚴重,這是前一代人給我們留下的負擔,需要我們利用新技術去解決。」
布萊頓:討論一代人要分開來看
布萊頓達特茅斯學院學生
「這一代人似乎並未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趨勢,原因可能和他們的交際面有關。」
布萊頓是此次來訪的常春藤理事會成員中唯一一位來自達特茅斯學院的學生。布萊頓迄今已經在4個大洲上居住過,他是達特茅斯學院學生會副主席,主修經濟和心理,輔修中國研究。個子高大的布萊頓是個害羞的大男孩,雖然出生於1989年,但談起「90後」一代的責任他也非常積極。
布萊頓說,美國和中國媒體對「90後」的定義都很「stereotype」(刻板印象)。「其實在任何一代人中都一樣,比如我在大學中的同學都很有社會責任感,會去參加各種社區的志願者活動,就和世博會中的志願者一樣,」布萊頓說,「但有很多朋友高中畢業後沒上大學就直接工作了,他們根本不理解什麼是『社會責任』,更別說去承擔什麼責任了。我覺得在討論年輕一代人的時候要分開來看,不能以偏概全。」
布萊頓認為這一代人似乎並未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趨勢,原因可能和他們的交際面有關。
陶然:中國年輕一代將勝美國年輕一代
陶然耶魯大學學生
「中國的90後一代和當年美國的60後一代很相似,人的思想很自由,文化很多元。」
耶魯大學理事會的前任主席陶然也是一位華裔,出生於南京的他,五歲那年跟隨父母到了底特律,今年剛從耶魯大學倫理、政治及經濟系畢業,他曾經在聯邦貿易委員會、美國律師辦公室及高盛工作過。今年畢業的他將以分析師的身份開始在紐約麥肯錫上班。陶然準備工作幾年積攢了學費後再去讀一個法律的研究生。
生於中國長於美國,他對於中美年輕人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雖然我不是90後,但我覺得現在中國的90後一代和當年美國的60後一代很相似,並不是說中國的年輕人比美國人落後了30年,而是現在的中國和1960年代的美國很類似,社會開放,經濟高速發展,人的思想很自由,文化很多元。我覺得不需要再用30年,中國的年輕一代將會勝過美國的年輕一代。」
李泰華:他們一樣陽光、自由、奔放
李泰華布朗大學學生
「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你會發現,中美年輕人都是一樣的,他們一樣陽光、自由、奔放。」
常春藤理事會主席、來自布朗大學的李泰華是一位美籍華人,父母都是北京人。李泰華於1989年在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出生,他有一個生於1991年的妹妹,「我不覺得90後和80後有太大的區別,像我和我妹妹就沒有太大區別一樣。」
李泰華認為,中國的世博一代不僅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年輕一代的形象,也是在向中國人自己表現出這一代年輕人的不同特質,「很多人問我中美青年一代有什麼差異,事實上,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你會發現,中美年輕人都是一樣的,他們一樣陽光、自由、奔放。」
朱利安:這一代人很有希望做得更好
朱利安布朗大學學生
「這一代人很有希望做得更好,只是好的衡量方式改變了。」
常春藤理事會內務副主席、來自布朗大學的朱利安出生於德國,他會說德語和法語,主修經濟和國際關係。
朱利安對於新一代年輕人的狀況很擔憂,他認為,他們更多時間花在電腦前,關注小社群和比較個人的興趣愛好,更加以自我為中心。年輕人面臨的技術條件和長輩是不同的,不應該因為技術的不同而否定他們的成長,只是方式不同罷了。他覺得這一代人很有希望做得更好,只是好的衡量方式改變了。
艾琳:自我為中心是中美90後共性
艾琳布朗大學學生
「很多人比較以自我為中心,這是中美80末90後們的共性。」
常春藤理事會公共關係副主席、來自布朗大學的艾琳是菲律賓裔,她出生於加州舊金山灣區,專業是公共政策和美國機構,是此次美國學生領袖中唯一的女孩。她同意現在很多人比較以自我為中心,這是中美80末90後們的共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