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數字閱讀 除了內容為王還需要什麼?

2020-12-23 騰訊網

  從紙質書到電子書,從實體書店到線上書店,一直以來,閱讀行業的實體與電子之爭不絕於耳。而在近日舉辦的2020中國數字閱讀雲上大會期間,這一爭論式微,融合之勢佔據主流。

  譬如,讀者通過雲端會場進入雲VR書店,漫步於鍾書閣、曉風書屋等「網紅書店」實景中,體驗書店陳設空間之美,亦可以挑選購買喜愛的知識內容與產品。虛擬與實體,線上與線下,閱讀的媒介與場景邊界在「後疫情時代」愈發模糊。而這,也被行業認為是數字閱讀未來的主流發展趨勢——全息、全場景。

  今年的數字閱讀大會主題是「e閱讀,讓生活更美好」,首次在雲端舉辦突出了「5G+,新閱讀,新體驗」的辦會方向。截至25日,大會開啟三天雲端參會人數超過1300萬。除了雲逛VR書店之外,還可以看大咖直播「帶貨」、聽名家在線朗讀、雲選購IP衍生品、雲體驗最新5G科技等。可以說,雲上大會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要之舉,更是適應數字閱讀適應未來發展的創新舉措。

  大會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了《2019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截至2019年,我國數字閱讀市場整體規模達288.8億,用戶總量達到4.7億;人均電子書年接觸率近15本,手機、電子讀書器是使用時長最多的設備;直播、短視頻等已成為內容營銷的主流方式之一。數據還顯示,2020春節期間,數字閱讀用戶數和閱讀時長較去年顯著增長,且超8成用戶表示閱讀習慣將在疫情結束後持續。

  辦會模式與白皮書數據的變化,都在告訴我們,數字閱讀的全息、全場景的時代正在到來。隨著新技術、新模式的興起,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等電子設備的跨屏互聯,音頻、視頻、直播以及VR\AR\MR等沉浸方式的跨場景交互,正推動知識傳播不斷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

  打造首個樣本 雲VR書店打破時空界限

  有業內專家指出,「全息閱讀」指全時空、全場景、全介質、全員、全體驗的知識交流活動。作為中國數字閱讀大會的承辦方,中國移動咪咕數媒就聯合行業各方打造了首個全息閱讀的樣本。

  雲上大會期間,中國移動雲VR攜手咪咕中信書店打造的雲上VR書店,突破了線下書店的物理空間限制,360°實景還原線下場景,讓讀者仿若身臨其境。書店內可以選購紙質書、電子書,還支持5G富媒書,融合了3D動畫、視頻音頻、環繞圖文等多種富媒體形式,讓閱讀實現了全時空、全場景、全介質的交互,大大豐富了用戶的閱讀體驗。

  實現全息閱讀,全息平臺是基礎,優質內容是王道。大會7天時間中,數十場線上線下優質內容\IP,通過中國移動咪咕5G+4K超高清直播技術呈現在讀者面前。經濟學者薛兆豐、軍事評論家張召忠、影視演員任重、熱播劇《我是餘歡水》原著作家餘耕等名家大咖,紛紛作客雲上大講堂。

  此外,還有「網紅」作家的新書雲發布、虛擬主持人「犀」主持的「趣朗讀大賽頒獎禮」、咪咕與湖北五大博物館聯手打造的系列國寶揭秘直播講座,為大眾開啟了跨圈層、跨時代的優質內容傳播活動與體驗。

  作為中國數字閱讀大會六屆以來的承辦方,咪咕數媒亦是中國數字閱讀產業的領軍者。近5年來,咪咕數媒積極發展全媒出版、人工智慧、5G融媒體業務,旗下咪咕閱讀平臺匯聚了超60萬冊精品正版圖書內容,全場景月活用戶數超7000萬,已在全國200多個城市舉辦超過1200場「悅讀咖」名家活動。

  作為新媒體國家隊,咪咕數媒始終堅持以全民閱讀、正能量文化傳播為導向,引導精品內容創作,利用先進的全媒信息技術聚合、分發優質文化內容。在疫情期間,咪咕閱讀在行業內率先推出「全站免費活動」,為全國用戶免費提供優質內容。在本次閱讀大會期間,由咪咕數媒聯合出品、演員任重跨界創作的《宛平城下》,榮獲了中宣部指導、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選的「2019中國好書」。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領、扶持數字閱讀領域的發展,相關監管機構也大力加強網絡作品版權監管,引導優秀網絡文學發展。如何將優質內容通過全息平臺向用戶提供交互、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需要知識內容生產者、閱讀服務提供商做好充足準備。依託於中國移動的5G先發優勢和咪咕公司的內容生態,咪咕數媒在知識類直播、音頻、視頻,乃至基於XR的交互、沉浸的全息知識服務上,已經先行先試,成為全息閱讀的開拓者之一。

  未來,隨著5G新基建的夯實,全息知識體驗也將迎來大爆發。中國移動咪咕將以「創新文化全場景沉浸體驗生態的技術公司」為願景,以技術與內容雙輪驅動,快馬加鞭助力全民閱讀。

(北國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乾貨分享|華為應用市場2020能量季:數字閱讀時代的全新打開方式
    然而,當實體書出版後,出版社便會要求作者停止網上更新,以便保證線下用戶的閱讀體驗及出版收益。但網絡讀者仍想閱讀最新、最及時的內容。此時,實體文學與網絡文學的矛盾開始出現。為了保證網絡創作的連續性,起點開始進行商業化嘗試,即通過付費閱讀模式,讓網絡作家獲得一些創作收益。
  • 網易傳媒副總裁李淼:數字時代內容創造要為社會和用戶創造價值
    大會以「洞覺 未見」為主題,匯聚了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大會上,網易傳媒副總裁李淼在《內容工業X未來生活》主題演講時表示,數字時代做內容創造,不能只做信息收割的商業價值,內容工作者應該用信息和內容為社會和用戶創造價值,並通過創造價值,獲得商業收益。
  • 終究內容為王?掌閱科技攜手百度斬「最高級流量」,再踏新徵程
    近來談產業邏輯,我們聽到最多的幾個詞:「馬太效應」、「規模經濟」、「內容為王」……別的先不說,把它們套用在大文娛行業,當真恰如其分。從業績表現「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影視行業到近期因版號加速洗牌的遊戲行業,再到飽受疫情「迫害」的線下演出行業,似乎無一例外,紛紛躺槍。
  • 數字媒體時代,企業產品如何通過內容投放突破圈層?
    數字媒體VS傳統媒體,核心優勢是什麼?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媒體形式逐漸多元化,營銷服務的手段、理念和形式都在隨著媒體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逐漸向數字媒體轉移,數字媒體在企業整合營銷服務活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當下相較於傳統媒體,數字媒體的優勢是什麼?
  • 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國內媒體是怎麼賺錢的?
    為願意付費的會員開發優質的媒體體驗及其他福利、產品和服務等。  不僅需要製作出以用戶為中心的吸引人的優質內容,還需要提升在數據分析、用戶獲取和留存、用戶體驗改善和戰略性收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除了廣告業務、報紙發行和政府資金,如今的紙媒也是緊跟時代潮流,朝著新媒體方向大步前進。《人民日報》不僅開設人民網,擁有自己的app,還在微博、抖音、今日頭條等平臺擁有大量粉絲,用戶總計已擴展到3億。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也在快速發展,在各種公眾號中影響力排名第一。
  • 從3個關鍵詞看後疫情時代出版業發展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江蘇書展、上海書展、南國書香節、黃山書會、天府書展等相繼重啟。聶震寧認為,這顯示了後疫情時代我國出版發行業頑強復甦、重啟、中興的決心和信心。「出版業應與時俱進,進一步提高服務社會閱讀的能力。」
  • 行業精英相聚冰雪之都 探討後疫情時代策展交流與數字展陳
    2020年中國博物館協會展覽交流專業委員會年會暨會員代表大會於12月23日至25日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協同聯動,探索多元——後疫情時代展覽交流的挑戰與機遇」。會議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辦,吉林省博物院承辦,北京文旅時代會展有限公司協辦。
  • 「語文為王」時代到來,掌握閱讀的7項核心技能,語文輕鬆得高分
    可見,今後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會是對語文的持續考察,不僅是語文試卷增加了閱讀量,其他科目都也都有所增加。未來,閱讀是一切學科的最重要基礎,如果你依然說自己的孩子沒時間讀書,等同於說要自己的孩子放棄所有學科。  「語文為王」的時代,提升閱讀能力才是決勝中高考的關鍵!
  • 「後真相時代」,需要多一點耐心---三湘都市報數字報刊
    (12月16日 澎湃新聞)    經核實,12月8日當天,艾先生將乘客送到醫院後,乘客立即將孩子送醫治療,未留下任何聯繫方式,艾先生因處理違章的需要,只能通過向醫護人員描述送醫時的情況以找到當時的乘客,醫院正好有相吻合的病人,而因疫情防控需要,外人不能進入病房,因此護士將病人家屬的聯繫方式轉交給了艾先生。
  • 內容為王的時代,如何做好校園內容營銷
    內容為王被各營銷大神喊了這麼久,直到近幾年,隨著信息流廣告的狂轟濫炸,用戶在信息獲取時的「戒備心」上升,「耐心」卻日益下降,信息創作和接受的主動權逐漸交接至用戶,內容營銷,終於真正被品牌方重視。內容為王「好的內容可以節省一半推廣費用」。
  • 疫情後AI最需要做的是什麼
    疫情後AI最需要做的是什麼 劉園園 發表於 2020-04-15 11:11:37 最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趙志偉坦言,自己難免有些沮喪和焦慮。
  • "90後"愛讀什麼書? 選擇娛樂化、數字閱讀是趨勢
    原標題:「90後」: 讀書選擇娛樂化 數字閱讀是趨勢(不同時代 不同閱讀風尚(五))   「我最近在讀《三體》,這本書得過雨果獎。之前上課的時候老師推薦過,但一直沒看,前幾天去三聯書店的時候就買回來了,剛開始看。」
  • 胡泳|數字時代真正的危機是什麼?
    而如今我的二哥變成為家庭和工作疲於奔命的中年男人,一頭白髮,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啊,去哪裡了?還記得20年前那一跳嗎?」如今,我們時代情緒轉變了不少,而探究廿年之間的轉變是我們策劃活字電波年末系列「千禧一代走向了哪個E世界」的最初動因。本期節目,主播小雪與數字媒介批評家、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老師一起,探究科技、信息化究竟會帶人們走向何方。
  • 後疫情時代,習近平為G20「把脈開方」
    在G20峰會上,習近平不僅倡議各國加強合作,還提出一系列務實舉措:「支持延長緩債倡議期限的決定,將繼續同各方一道全力落實,並將對確有困難的國家加大緩債減債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按市場化原則自主提供新增融資。」「幫助婦女擺脫疫情影響,關注婦女特殊需要,落實《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挑戰,倡議適時召開國際糧食減損大會。」
  • 信息過量時代,如何克服閱讀焦慮
    如今越來越多的平臺提倡優質內容的生產和創作,如騰訊提出的「知識官計劃」,其實就是對標優質內容的創作,進行內容生產者的發掘和培育,這和傳統出版領域對具有暢銷潛質的作者進行開發並無二致。可見,無論閱讀的形態如何發展演變,優質內容永遠都是稀缺資源,正可謂內容為王。
  • 彭波| 論數字領導力:數字科技時代的國家治理
    在後新冠疫情時代,應建立與數字科技兼容匹配的治理模式,讓具備數字領導力的數字政府成為數字社會的標配。當今,伴隨數位技術革新與數據爆發式增長,人類社會正迅速從信息科技時代(IT)向數字科技時代(DT)邁進。
  • 讀屏時代,如何享受閱讀之美
    在一些讀書類APP上,他還可以知道其他書友在讀的書目,並交流閱讀心得。 如今,很多人像周勇一樣,成了數字閱讀的忠實粉絲。而數字閱讀也不負眾望,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美好的閱讀體驗。 戴上增強現實眼鏡,會看到畫冊裡原本是平面的圖像變為立體模型;「3D電子課本」除了可以閱讀外,還具有互動功能;一家聽書企業生產的卡通玩具,可以講述《西遊記》裡的故事……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上,一大批數字閱讀的新產品、新服務讓人大開眼界。 無疑,數字閱讀的發展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當前我國數字閱讀的發展態勢如何? 先來看一組數據。
  • 內容為王的時代,作為內容創作者,如何用創新完成迭代更新?
    真的是什麼紅利風口都完美錯過,正如王可越教授在《創新化生存》裡說的:「當今時代最大的焦慮來自於不確定性。我們每個人堅信不疑並全身投入的事業,都有可能會瞬間顛覆。」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王可越博士在《創新化生存》一書裡提到一個創新化生存工具包,幫助我們在不確定的時代,提升創新力,把不安的焦慮轉化為創新的動力。王可越博士是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艾默生學院訪問學者,設計思維創新資深導師。
  • 市場規模近300億,數字閱讀時代的網絡文學平臺,域名表現如何?
    在知識焦慮肆虐的年代,一個好的閱讀工具,也不再是文藝青年的專屬,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數字閱讀更是成了一種主流。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92.8億元,行業用戶規模達5.1億人。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在線閱讀需求更是只增不減。根據數據來看,行業預計2020年國內數字閱讀市場將達到372億。截止今年上半年,國內數字閱讀內容儲備排名前三的網絡文學平臺分別是閱文集團、中文在線以及掌閱科技。
  • 後疫情時代,投資人關注什麼?
    在見投資人的過程中又有很多小細節需要關注,比如你有沒有可能通過這次疫情,來談一下你的機會所在,特別是醫療企業,你的項目在這次疫情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其實投資人很關注創始人及核心團隊的格局和視野。那麼後疫情時代,對於這些投資人來說,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和企業家關注產品、收入、盈利等方面不同,投資人更看重整個大的賽道、宏觀環境、投資機會是怎麼樣的。因為我們一旦投資某個企業,我們至少要持有3-5年的時間,甚至要7年。所以對於投資人來說,它不應該有任何的閃失,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而不應該是沒錢可賺甚至虧損。